接新班要从“心”开始

班主任策略来源:查看次数:7发布日期:2025-06-24


□ 山东省济南市辅仁学校   杨艳霞


   作为班主任,我每次接手一个新班级,就迎来了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快速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并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每位班主任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接新班是一项挑战,如何接好新班则是一门艺术。

策略一:打造新的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班级文化、班级的环境氛围是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润物无声地浸润着学生的成长。因此,在接班之初,我将全新班级文化的构建作为新学期班级工作的起点。小学阶段的学生,习惯养成是根基,其中,阅读习惯又是成长的关键。因此,我以“习惯助力成长、阅读丈量世界”为核心来构建班级文化。
   那么,如何将班级文化显性化,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呢?首先是取一个富有特色的班名。我们班是“小书虫班”,我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并绘制了一个书虫标志作为班标。开学后,我用这个班标图案制作了一些粘贴和徽章,用于平时班级管理和展评活动的奖励。因为有了富有童趣的班名和班标,学生对于参与阅读之星、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特别积极,班级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家长的反响也特别好。
   班级环境的布置也要相得益彰。在教室的一角,有个大大的书架。在接班之初,我就通过去学校图书馆借阅、年级组漂流阅读、倡议学生定期带书分享等方式,把书架填满,学生随时都可以拿取阅读。教室后墙的主体部分,我设计铺贴了绘本《神奇飞书》的插画,并配上博尔赫斯的那句“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使学生浸润在浓浓的书香氛围里,引领学生发展,形成良好班风。
策略二:构建新的师生关系
   新接班后,所有工作能顺利开展的前提,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我理想中的师生关系是以信任和尊重为前提的,为了能尽快建立这样的师生关系,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提前了解每一个学生。半路接班的我,第一步就是向之前的班主任请教。我先了解班级之前的整体情况,包括学生的日常习惯、学习情况,班干部的培养与履职情况。其次,重点了解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或家庭,并在开学前就有侧重地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为开学后更好地关注差异化学生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是精心准备第一次见面。每个新学期开学前的一天,都会安排学生到校报到,这是我和新生的第一次见面。初次见面的印象非常重要,我会在黑板上提前绘制好欢迎板报,并制作一个短视频来介绍自己。大家初步认识我之后,我会设计破冰游戏。比如,学生自我介绍时一般会不好意思多说,我就让大家介绍自己的同桌,消除陌生感,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我还为每位学生发放一张留白明信片,大家可以写对新学期的期待,也可以确定自己的成长目标,写完后,将所有卡片布置在教室的作品墙上,成为新学期班级文化的一部分,陪伴学生成长。放学前,我还会带领学生到校园中最美的地方,拍下我和学生的第一张班级合影,并洗出来用相框装好,挂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带给学生强烈的归属感。


策略三:培养新的班干部队伍
   一个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除教师的引领之外,班干部的培养与带动也是核心的一环。新学期伊始,我就发布了班干部竞选的倡议,可是反响并不热烈。经过私下了解,我发现不少学生对此有顾虑。如之前班干部竞选是现场举手投票,碍于同学情面,有时候投票并不是本心的体现;又如,有的学生在之前的竞选中落选了,怕再失败受打击;还有的学生只想当班长,可岗位只有一个……于是,我将新一届班干部的竞选规则做了一些调整。
   首先是打破常规班干部的岗位设置,按需设岗,根据学习场景,增加领读员、资料员、电脑助手等,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班级管理,实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还提升了班级的管理效率。
   其次是优化评选办法。我先将所有参选的学生姓名都印制到选票上,大家一一上台竞选演讲后,全体学生进行无记名投票,然后现场唱票,公布结果。这样不仅保证过程公平公正,还能解决学生怕举手会影响同学关系的顾虑,一举两得。
经过这样的评选,班级一多半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本来就品学兼优的学生,威信大大增强;平时略显内向的学生,也逐渐变得开朗,敢于大胆管理了。当然,他们之中也不乏有自控力弱、自律性差的学生,由于承担了岗位职责,有了同学们对他的支持,他们也增强了自信,在为班级作贡献中提升了自我价值感。如此,班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越来越强。

   此外,家委会的组建也十分重要。一个强而有力的班级家委会,会对班级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刚接班时,我对学生还不够熟悉,与家长的沟通也不充分,所以一般选择在开学一个月后再成立家委会。这期间我尽可能多了解学生,多频次、广覆盖地增加与家长的单独交流沟通。在班风班貌初步形成的情况下,才向家长抛出橄榄枝。这样寻求的教育同行者理念目标更具有一致性。家委会成立后,我定期组织大家在期中、期末或有重大活动时召开家委会例会,做好家校沟通,共筑沟通桥梁,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把班级带好不是班主任的独角戏,而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正副班主任的配合、班团组教师的共同努力、班干部队伍的梯度建设以及家校合作,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影响着班级的成长与发展。未来,我还要多学习、多探索,努力做一名快乐、专业的班主任,与自己的班级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