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把衡量教师的尺子

管理与评估来源:《山东教育》小学刊查看次数:289发布日期:2018-04-05

山东省临清市松林镇第二完小   王瑞庆

 

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教师,主导着教育的实施。科学的教师业绩衡量机制,可以在无形中对被衡量主体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多一把衡量教师的尺子,便是多了一泓滋养教育芳园的清泉。

一、追溯以往,思忖教师衡量机制不足

1.评价与素质教育初衷相违

尽管素质教育如雨后春笋,茁壮在我国教育的土壤上,但是对教师评价更多运用的却是等级划分及“鉴定”形式,实则为带有很浓厚“奖惩”色彩的衡量机制。这种方式借助汇总教师上一段的工作情况,通过打分等形式对其予以业绩衡量,由此作为职称晋升、薪酬增加等的条件,用同一把尺子量众人。该衡量形式带有明显的“利益驱动”特征,很多教师的个性不能张扬、特长被泯灭,自然无法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同时也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教师唯名次是从,搞假教研,没有把个人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并施之于学生,成天看风向,不敢大刀阔斧,教者不幸福,学者不快乐。

2.量化评价遏制全面发展

校方在考核教师业绩的时候,更多采用的是量化评价方案。比方说,以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课时量等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元素,以在报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数量作为教师教研水平高低的考核元素。上述衡量教师能力的方式,酿成很多教师在职称评定的时候将更多本应研究教学的时间耗费在不必要的环节上,从而遏制了教师多方面技能的发展。

二、展望未来,探寻多维度衡量教师措施

1.量身定制发展规划

因为教师个体在教学特色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着差异,所以,衡量教师应当着眼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多一把衡量教师的尺子,充分利用教师自评等方式,客观制定衡量教师能力的方案。作为教师,在学期伊始也应当着眼于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体系及一些特殊技能优势,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质的规划,由此可以更好地引导自身良性发展。至学期末,便可以根据教师量身定制的发展规划对其完成情况予以评定,从而更为客观地对教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2.创新衡量评定标准

创新衡量教师评定标准,应当打破传统教师衡量模式,切实尊重每一位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的付出。借助评定令教师生发出一种对自我进行反省的意识,将其工作干劲激发出来,从而为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可以将教师自我评价引入对教师的衡量环节,利用教师的自评打分形式,为其他同事和领导的评定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同时,应最大限度地规避自评的夸大其词,这一形式可以不纳入最终评定分值计算中。由此,相关校领导能够依据教师的自我衡量形式,洞悉教师的技能特征,从而为其提供更为适宜个体发展的岗位。进而可以创新衡量教师机制,给予教师自身更多认知自己、表明自己观点的机会。教师参与评价能够体现出一种民主的意识,使其带着一种归属感更好地耕耘于三尺讲台。

3.协调定性及定量衡量关系

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因为授课学科、学段等多种岗位差异,而使得各自的工作呈现出一种复杂性特征。因此,在定制衡量教师能力及业绩标准的时候,不能将指标单纯地体现出一种定性化特征,还应当注重一种特殊的量化特征。

换句话说,学科成绩等内容可以用一些数量表征,但是诸如教学理念、爱岗敬业精神等抽象意义的内容则无法用单纯的定量指标衡量,这就需要运用一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定性化语言对其进行阐述分析。这些定性化语言应当最大限度地规避模糊化,努力让每一项指标的区分度都较为明显。因为定性化的衡量形式确实具有可比性不强等特征,因此要巧妙地利用定量化衡量方式。对教师每天打卡出勤情况、周课时量等便可以借助定量化衡量标准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再通过对教师专业技能、非专业等其他特长的综合评定,将定量及定性评价巧妙结合起来,从而定制出更为科学的衡量标准。以此,从更多的维度对教师工作业绩等予以相对客观精准的评定,令参与评定的教师都能感受到自身工作得到了尊重,自身专业技能等受到了关注,继而便会带着更大干劲投入到工作之中。

诚然,衡量教师的完美尺子在实际中尚且不存在,不过笔者深信,只要相关的评价主体能够着眼于岗位实际,多一份对教师的尊重,努力探索,相信更为科学、完备的教师评价机制在不久的将来便可以建立起来。相信多了一把衡量教师的尺子,教师就多了一重对机制的认同,自身便会带着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从而促使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山东教育》20183月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