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心灵的声音——我的创意写作课堂

发布日期 : 2015-0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邹平县黄山实验小学   陈凤荣

 

天高云淡的下午,我将五十多个五年级学生带下教学楼,在一楼门廊的台阶上一字儿排开,悄悄地坐下,对面有一个小花园。

“孩子们,深吸一口气,慢慢地呼出——让心安静,让目光轻轻摊开,眼前的世界立刻变得五彩缤纷,动人心弦。”我的声音里充满了感召的力量,我的目光里充满了信赖和热情。

“瞧,阳光扑在叶子上,金闪闪的;嘘!风来了,快看,那些金光,全都晃动起来了,像不像小星星在闪着你的眼?”我指着美丽的栾树,给他们诗和童话的引领。

“一只小虫忽的掠过我的眼睛,画出一道弧线,飞走了,大概是想起什么重要的约会了吧?”这不是煽情和表演,是捕捉真实的生活和生成。

“听,栅栏墙那边的公路上,一阵汽车喇叭声响起。我一抬头,看见两辆汽车一黑一红,一前一后,飞奔而去,像屁股后面有只狼追赶着一样……”我将头扭向马路的方向,孩子们也引颈、凝视,而后轻笑。

“就这样,把眼前的一切当成是大屏幕里正在上演的动画,凡是入了你的眼、你的身、你的心的,迅速记录下来——静止的画面,活动的形象,身体的细微感受,以及心灵上像风一样闪过的那些细微的情绪……任何东西都可以写。你只需真实地记录,稍稍加入些自己的想象力,就像在美味的菜肴里加上调味品一样。

就这样,一住不住地写。试着让你的笔尖不停地奔跑,不要停,也不要担心写着写着会卡机,不会的,只要你的心灵足够安静、充分放松,心灵的魔法师就会喋喋不休地说啊说,你只管记录就行啦。”写的技巧,只有一个,让孩子们将目光锁定在自己的心灵,活在当下这一刻。

然后,我和大家一样,也找了个空当坐下来,拿起笔,开始写。此刻,无需言语,我的行动,我的节奏,我的安静,就是最好的榜样。写作的初始阶段,我就是让孩子们凝视专注、心灵自由飞翔的魔法师。

你猜,四十分钟,孩子们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他们就像一群饥不择食的孩子,睁大贪婪的眼睛,快速地、灵敏而又智慧地捕捉着那些转瞬即逝的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安地扭动身子,也没有一个孩子在交头接耳做着与写作无关的事情。他们的笔尖在急速奔跑,从他们快乐而又忘我的表情中,从他们放松而又稳定的坐姿里,我听到了他们心灵魔法师的美妙声音……

我站起身,悄悄地从他们身后转到远处,用手机拍下这个瞬间。高跟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我走过他们时掠过的影子、我拍照时的姿态,飘进了好几个孩子的文章中。四十分钟,安静而又美妙。下课的音乐铃声响起来,孩子们不为所动,沉浸在大自然的奇妙里不肯走出来。我轻轻地提醒:“下课了,孩子们,该休息了!”

“嗯——”他们像撒娇的小儿女,纷纷向我抗议,“还没写够呢!”

……

“好安静,只有秋风在吹动柳树的梢,让它们跳起婀娜的舞。一丝风,我们几乎感觉不到,树叶们自己却比起了的舞姿。

照着我右边脸颊的阳光中,有多少“爱”呀?可以使我如此温暖,如此幸福。把脚放在阳光下,一会儿,就好像穿上了棉鞋一样。”(石倩如)

“头顶上,大栾树的那些果实们都垂得很低,这让我有些担心它会掉下来砸到我。怎么回事,我坐的地方树枝就垂得很低,其他的都把自己“抬得很高”呢?不管了,反正现在没掉下来。”(刘梅朵)

“草地,被阳光分割开来。一部分草地由翠绿变成黄绿,另一部分则被大楼的影子所覆盖,变成深绿,形成对比。风还在吹,草在微微颤动着,其间。我看到了坚定不移的小草,尽管数量并不多。都说‘疾风知劲草’,虽然现在是微风,可我也‘知劲草’了。”(孙春尧)

“阳光照在树上,有些没被照到的,显得有些失落,就像小朋友照相一样,照到的喜气洋洋,没照到的像被批评了一般,低着头不肯抬起。”(吕欣怡)

“我们又开始写作了,一只‘苍蝇’小弟在我身边飞来飞去,有时使劲拍拍翅膀,有时则表情失落,好像在说这一段‘精彩极了’,这一段‘糟糕透了’。”(孔德政)

“那边,一盏白色的灯,在一片深绿色的海洋中特别突出。身后,四年级的同学在吵吵闹闹,这让我回想起四年级的时光;两只可爱的小鸟,在艺术楼门前一蹦一跳地玩笑嬉戏,我微微一笑,一转身,看到摇动的秋千,想起了自己的摇篮……”(王奕赫)

听听,孩子们原汁原味的文章!这就是亲近自然,这就是活在当下,这就是创意写作的魅力!

【解读】

一、点击现场

当前的习作教学课堂,依然是大部分语文老师和学生的煎熬。一听要写作文,孩子们唉声叹气,一脸不情愿;语文老师看作文更是费心费力却不讨好,语言干涩尚且还能接受,但语句不通、用词用语荒唐别扭、错别字泛滥……这些看似是“态度不端正”导致的习作问题,让批阅作文的老师痛苦不堪,郁闷焦虑。

再将镜头转向课间、课后,你会惊讶地发现,生活中的孩子们一个个伶牙俐齿,思维敏捷,充满幽默和智慧,可为什么一到课堂上,一拿起笔,言语思维就凝滞了、变形了,连人都变得呆滞、笨拙了?

二、寻根溯源

多年的尝试和研究,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孩子们不缺生活体验,也不缺智慧和想象,他们缺的是自信。他们不信任自己的心灵,从来都不知道从心里自自然然流出的东西有多美。他们没尝试过完全放松自己,倾听自己的心灵魔法师的声音。

从一开始学写作文,老师和家长们就希望他们能写出“像样”的,甚至是“完美”的文字来,总是热心地、一厢情愿地给他们各种建议、招数和帮助,甚至会一句话一句话手把手地教(我自己也曾付出过类似的“辛勤的劳作”),忘记了写作原本是发乎本心的事情,无意中剥夺了孩子们自由表达的权利。这种急于求成的教学心态,帮了倒忙,让孩子一开始就被教育,写作文要怎样怎样,不能怎样怎样,在他们的心还是一张白纸时,就被灌输进这样一种理念:写作文是一种技术活儿,是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做好的。于是,原本自然而然就可以做好的事情,他们反倒六神无主、不知所云了。方向错了,老师越使劲,反而离目的地越远了。

其实,孩子们有与生俱来的言语机制,还有超级敏锐和完美的想象力。我们需要的只是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权利,教会他们倾听心灵的习惯和自信,点燃他们参与写作的兴趣。最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信任、要尊重,要有控制地放手。

三、灵修,仪式的力量

最喜欢冰心老人说的:“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到纸上。”

我告诉我的学生:珍惜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我若是茄子,那就写出茄子的味道,不必非要酿出西瓜的味儿,西瓜若是炒着吃,那肯定是难以下咽的。你只需大胆地、自由地、充满活力地去说话。你的话就会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就能让别人有感觉。

每次写作前,我引导学生做灵修课:

1.忘记“我是谁”。以前的我,优秀还是欠佳,都放空它。现在,从零开始。

2.写作是我的地盘。上天赋予我健全的身心,我和任何人一样,会表达自己,我说的话也注定独一无二。接下来,想说什么,怎么说,是我自己的事。

3.听命于自己的心。我依赖自己的心灵,忘记其他,只听从心的指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

总之,要“自信”“忘我”“听命于自己的心”,做到这三点,每个人写出来的东西,都将成为有创造、有个性的。

对于我而言,写作,更像是一种心境的自我梳理,心灵的自然释放。相信自己,放空,放松,会感受到心灵在那一刻的宁静。我将此作为写的信仰。我的学生也开始渐渐崇尚自己的心灵。于是,我们师生就一路走进了幸福的写作天空。

 

(《山东教育》2014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