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 : 2014-07-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实验小学   李晓恬

 

“微课程”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因其制作软件的不同而有PPT、视频、录屏等多种形式。本文所要探讨的“微课程”主要指基于PPT技术的,将文字、图片和音乐有机融为一体的“微课程”类型。微课程目前大部分用于教师学习,只有小部分用于学科教学。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希望将这种新颖、灵活的形式引入自己的课堂,让学生有所收获,在并不宽广的领域里挖掘属于自己的深度。

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我尝试将微课程应用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微课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整理自己制作和使用的微课程实例,我认为用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微课程主要可以分为:前置性学习微课程、导入型微课程和拓展型微课程。

一、前置性学习微课程

前置性学习微课程,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通过在课前观看微课程,进行前置性学习,尝试自学。这类微课程的目标一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二是辅助学生完成自学,如将抽象概念用图片进行形象展示以便学生理解;三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或探究。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一首儿童诗《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诗中介绍了大自然中的四种“指南针”,知识丰富,语言秀丽。但在备课过程中,我感觉到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有的内容比较模糊,比如:什么是“指南针”?什么是“稠”和“稀”?怎样寻找北极星?沟渠里的积雪到底怎样指示方向?诗中都没有详细解释,而这些内容对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又都比较陌生。如果把这些内容全放到课堂上讲解,那么语文课可能就会变成科普知识讲座。怎么办?这时候,我想到了制作一个微课程,通过这种新颖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

在微课程中,我首先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引出了“指南针”,随后,用孩子们都喜欢的旅行主题引出在野外“方向”的重要性,而“指南针”正是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没有怎么办?不会用怎么办?”连续的追问中,既完成了简单介绍指南针的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下去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微课程中,我对教材中的小诗进行了逐句呈现,配上与之相关的图片,特别是对不易理解的句段,如北极星的位置、“稠”和“稀”的对比、沟渠积雪的融化等,都进行了清楚的标画,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在微课程的最后,我又设计了“找一找,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指示方向的?”延伸思考环节,引导学生去查资料、做探究,这样,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课堂交流、仿写诗句做了铺垫。

完成后,我将微课程作品上传到班级群里,布置学生提前一天收看,完成前置性学习。家长和孩子都表示出对这种学习形式的喜欢和认可,有的家长感慨孩子这样学习会多么快乐,孩子们对这种学习形式也充满了新鲜感。

有了微课程的铺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不必费力解说各种科学概念、科普知识,而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交给学生,放在朗读指导和训练上。受到微课程图文并茂形式的吸引,很多学生在课前就看了多遍,课文朗读的熟练程度也好于一般的前置性学习效果。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们对微课程补充的几种天然指南针,都能说出是怎样辨别方向的,可见,在课前已经认真完成了资料搜集的工作。最后的诗句仿写,“仿照课文写写其他的天然指南针”,也就水到渠成了。可以说,在微课程的帮助下,这节课既保留了语文味儿,也实现了以生为本的高效。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前置性学习微课程是语文学科教学微课程的重要形式之一,适用于一些知识容量比较大的教材内容,是前置性学习的一种新形式,也符合目前“翻转课堂”的新理念,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在课外学习的需要。

二、导入型微课程

如果说前置性学习微课程主要用于课外,那么,导入型微课程则主要用于课上,即语文课堂导入环节。这类微课程的主要目标,一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思维;二是巧妙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类微课程的特点是时间短,思路巧。因为是导入环节,所以不能占用太多时间;而又因为时间短,想要一下抓住人心,就要有奇思妙想,不走寻常路。

具体来说,导入型微课程根据内容,又可分为两种,即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和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前者主要目的就是在学生比较疲惫的情况下,通过观看设计精巧、生动有趣的微课程,学生能得到放松,并能带着积极的情绪开始后续学习,比如在下午上课开始可以播放李玉平老师的《奥氏微笑》。而后者主要是通过巧妙的设计,在引出新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经常说的“激趣导入”。

在本学期的班级读书活动中,我开设了“我的绘本”手工创作课程。在第一堂课之前,我反复思考:怎样向学生说明我的意图,怎样让他们充满热情地开始创作绘本。最终,一分半钟的微课程帮我解决了难题。在这个短小的微课程中,我从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绘本入手,通过一连串提问引出“自己的绘本”,不是“买来的”,也不是“送来的”,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到这里,学生们已经充满了好奇。接下来,我又展示了各种手工绘本的图片:四页书、方形书(翻花书)、毛毛虫书、卷轴书等等,学生们不断发出赞叹的声音,眼睛里充满了羡慕与渴望。当屏幕最后打出“Lets go!”的时候,学生们已经跃跃欲试了。

导入型微课程短小精悍,为一堂语文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学生充满兴趣地开始学习,可以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导入型微课程制作技术相对简单,一般不用花费太多时间,适应性强,适合各种内容的语文课程,但同时对趣味性、灵活性要求比较高,也就是说在设计上要更巧妙,思路更清晰,语言更简洁。

三、拓展型微课程

在语文教学中,还有一类微课程应用比较广泛,我称之为拓展型微课程。拓展型微课程即对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这类微课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课外拓展、自主探究的能力。拓展型微课程从其内容划分,可分为知识拓展型和技能拓展型两种。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有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教材上出现的只有节气歌和二十四节气名称。在备课过程中,我和教研组老师们发现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知识、民俗内容很多,如果学生们能进一步了解这些内容,既有助于记诵节气歌和节气名称,又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但老师单方的陈述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信息量又过于庞杂,最后我们还是选择了微课程作为呈现方式。我们按季节制作了二十四节气系列微课程,精心设计导入,精选各个节气有代表性的民俗和图片,带领学生完成了一次精彩的传统文化之旅,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个系列的微课程就属于知识拓展型微课程。

文学作品欣赏、传统节日文化、和教材相关内容的补充等都属于知识拓展型微课程。而学写作文、学做绘本等类型的微课程就属于技能拓展型微课程。这两种微课程对于拓展学生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都大有裨益,也可以有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为语文学科所用。

在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微课程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手段,其重点不在于技术多么高超,或者作品多么精美,而在于其承载的内容和思想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构建民主、高效的语文课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微课程研究和实践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也会不断学习,坚持实践。

 

(《山东教育》20146月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