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生活化探索

发布日期 : 2011-1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胶南市实验小学  王纪河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品德教育正向生活化方向延伸。所谓品德教育生活化,即品德教育直面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才是优良品德成长的现实土壤,是品德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由此,品德课应该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突破学科体系的界限,使学生进入综合性的人文学习领域,主动进行体验和探究性学习。这样的教学,既增强了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开辟了学生通向生活的渠道,使学生在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发展。

一、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活动是品德教育的载体,更是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课程资源,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发现问题,感悟生活,拓展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注意交通安全》的时候,教师要善于以创设情境的方式,选取公共汽车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场所,然后把课堂巧妙地布置成车厢环境,便于学生不断体验、感悟和发现问题,如安全、礼仪、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等,使学生切实地融入到乘车体验中,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乘车安全知识,并养成基本的社会公共道德。教师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源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以游戏的方式生动展现课堂内容。这样一来,既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优良品德,又能够唤起其对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回忆。

二、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天性求知欲强,好动、好奇、好问。因此,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确定活动的内容,力求新颖、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玩中乐、乐中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对事物喜闻乐见,才能乐此不疲,在自然熏陶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优秀的教师会精心创设环境和条件,真正成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并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手段教学,和学生一起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习惯,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全体学生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成长。

如教学《大自然的悄悄话》一课,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由一只即将独立生活的小鸟导入,让学生思考:“离别时,小鸟会对妈妈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火花被充分调动起来,畅所欲言。在优美的背景音乐渲染下,学生仿佛自由自在飞翔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的小鸟,倾听大自然的悄悄话,大自然与生灵之间的美好和谐在这里得到诠释。接下来,教师话锋一转,请学生为大自然姐姐解决烦恼——面对被破坏的家园,应该怎么办?此时此刻,学生早已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把自己当成大自然的一员——“我们要保护大自然”,感悟从心底激荡,自然得出答案。

三、开放——链接学生的现实生活

陶行知对“学生”的解释发人深省:“生”即生活或生存。我们要让学生真正面对现实生活,学会解决现实问题,即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品德教学活动应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并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从学校扩展到家庭、社区及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获得进步。

模拟情境“一个人在家”。学生扮演小主人的角色,在实践中学会家庭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学会礼貌待客的方式;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蔬菜的营养,既掌握生活中的营养常识,又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街头交通实况,认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必要性。这些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愉悦的态度,以培养出动脑筋勇于创造生活的意识。

四、反思——深化品德教学的效果

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巩固学生品德养成的教育效果,引导学生不但要积极学习,更要重视感受应用,让学生在实践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深刻反思,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层次。

在组织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时,学生对小辛河的环保问题很感兴趣,同时也存在许多疑问。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观点阐述,最好为学生创造了解情况的机会,并把尽可能多的资料向学生呈现,因势利导,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分析研究。几个月以后,小课题组成员四处考察探究,对小河的污染原因进行研究。同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污染的恶果,引导学生思考治理的方式。不久,学生们给胶南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整改建议,得到肯定。如今,小辛河成为了胶南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的小课题研究,也在山东省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上,获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品德课教学既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现实生活,又不能停留在现实生活的层次。教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应该从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形成丰富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对如何改造现实进行反思,得到健康科学的解答方案,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山东教育》201110月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