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教学智慧找支点

发布日期 : 2010-11-06点击次数 : 来源 : 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 李红梅

心理学、教育学的严肃学术面孔,可以说十几年来一直让我望而生畏。一方面,我意识到教育教学实践,特别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引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教育心理学太抽象、太枯燥。教育实践与心理效应的无缝连接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怎样寻找切入点?听了胡谊教授的报告,我心中的结豁然解开,有了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先来看一则关于“鱼就是鱼”的建构主义童话吧: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便请青蛙告诉它。青蛙向它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人。鱼根据青蛙说的想象,对每一样东西用图画表征:都带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为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这则故事对建构主义的核心要义做出了最为直接的表达、形象的注解。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建起对新知识的理解。

换个角度来说,鱼还能够在自己的理解下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构想属于它自己的天地。而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呢?

一直以来,我喜欢写点东西,喜欢把自己教学中的所感、所思、所想用笔记录下来,也有不少的豆腐块见于报刊,可我总感觉美中不足,好像缺了点什么。就以我写的《一节缺少学具的操作课》为例吧: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我信步走上了讲台,环顾50多名孩子,个个喜气洋洋,看来学习新课的情绪还是很好的。孩子们在新绿悄悄来临的季节里,一定度过了一个充实且又有童趣的周末,孩子们的眼睛和情绪都在向我诉说着初春里孩子们的惊喜。我也被孩子们的情绪感染着,和蔼地说:“同学们,请你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我们这节课来继续学习新知识:梯形的面积。”随着我的话,孩子们的眼睛、表情来了个急转弯、大变脸,陡然变得灰暗的眼光从我的身上滑向桌角。我也惊呆了:要求准备的学具,50多个人只有十几名学生准备了,怎么办?一个个调整、修正的方案在我的脑海里滑过:无论从教学进度还是学生需要,今天都应该讲新课了。讲吧,大部分学生没有学具,效果肯定不好,不讲吧……哎,我何不将错就错,来尝试上一堂没有学具的操作课?

主意拿定,我故意将学生作了调整,请拿学具的同学坐在了教室的前面,其余的同学向后作了调整,故意说:“这节课,我只给带学具的同学上,其余的同学不许听。”我故意把“不许”二字提高了8度。哎,还真管用,带学具的学生显得异常兴奋,没带学具的学生在逆反心理的促使下跃跃欲试。在复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的基础上,我安排学生开始研究梯形的面积推导公式了。我又特意点到:“我发现红红在研究的时候很认真,不但用手摆,而且在脑海里不断想象拼摆的过程,她肯定学得最扎实。没带学具的同学肯定落下不少,你们不许听……”霎时,没带学具的学生像得了法宝,特别是又一个“不许”。孩子们用心去想象拼摆的情景让我感动,一时间,教室里静得掉根针都能听得到。可我却深切地感觉到学生的思维在激烈地碰撞、检索、构建……小组汇报时,我又不时地激他们几句。时间不知不觉地滑过去,下课时间已来临,我故意紧绷的脸笑了,聪明的孩子立即明白了我的意图。哇噻!这节课学得真舒服。”“李老师,我没想到我会这么精力高度集中地听完这节课。”“你们当时怎么想的?”“我以为你真的生气了。”“我觉得你不对劲。”“你越不让我听,我偏要听,嘿,我从没这样自主地听过课。”“李老师,你真‘狡猾’,不过我们喜欢。”“这节课,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李老师,我永远也忘不了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下课了,孩子们依然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这节没有学具的操作课。

空间观念的建立是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形成与构建的前提。大人都知道,我们所学的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除非搞专业的人用得着外,其他人很有可能一辈子都不用计算其面积,可其面积推导时所用的剪拼、旋转、平移等思想与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却会随时随处都要用得着。也正因为有了三角形面积推导时的充分的动手操作,学生才有了相应方法的积累,我才敢大胆地作出用空间观念指导、想象拼摆的决定,上这节没有学具的操作课。

我不敢说此举措是我教育智慧的表现,可我却尝到了这一举措的甜头,并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坚信:面对突发事件,我们应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善意的“谎言”与“欺骗”也是教育智慧的体现。

这篇随笔我觉得写得较成功,可我仍觉得缺点什么,听着专家的报告,我的思绪飞扬:因为“禁止”本身所具有的心理冲击力而被涂上一层既神秘而又具有诱惑力的色彩。如果想让一个人去干某事而他怎么也不愿意去干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禁止他去干这件事,反而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茅塞顿开:我缺少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支撑!这不正是禁果效应的妙用吗?

我悠然觉得心理学不那么深奥、那么遥远了。我为我的教育教学智慧找到了长足的支点。

 

(《山东教育》2010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