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转化体育后进生

发布日期 : 2010-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邹平县临池镇南北寺小学 董峰

“后进生”是对不符合老师培养意愿学生的统称。这部分学生主要表现为上课不积极,不配合,纪律差,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不少老师抱怨班里的后进生影响了教学成绩,成了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但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班级或者学校无论大小,教育水平无论多高,后进生都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后进生的存在是教育的普遍现象,是教育的正常现象。而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因此,我们应当向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学习,“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经历,我谈一点转化后进生的做法。

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找准突破口,逐步培养和树立其自信心。

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要善于找准切入口,来培植他的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动力,也就找到了转化工作的突破口。尽管我们说后进生各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闪光点不容易找。但对于他自身来说,总有一方面要比其他方面强,或者在某一方面的表现上,这一阶段要比前一阶段强。这些都可以成为闪光点。成功案例:在三年级的一节体育课上,教学一个新的运动项目———呼啦圈。当我把呼啦圈拿到操场时,有十几名学生围了上来。这时,我发现本班最让老师头痛的一名学生也在其中。他在体育课中表现极差,不愿跑,也不愿跳,合作进行游戏时常常从中捣乱。大家都不愿跟他一组,成了班中的“流浪者”。久而久之,老师也将其打入了“冷宫”,没想到这次如此积极。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给他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悄悄地问他转得怎么样,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同学们,现在由××为大家表演呼啦圈。”我大声宣布。同学们都吃了一惊,投来怀疑的目光,也有的学生偷偷在笑,以为老师故意让他出丑。他挑了一个呼啦圈,先在腰间转了几圈。“我们也会!”几名会转的学生喊道。他又把呼啦圈放到了腿上飞快地转了起来,那几名学生不吱声了,瞪大了眼睛。接着他又在脖子上转了起来。直让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结束时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太棒了!”我向其祝贺,他调皮地做了个“V”字的手势。这节课他成了教练。事后我又推荐他参加了学校的呼啦圈表演队。在表演队他表现也不错。通过这件事我清醒地认识到,只要我们找准后进生的切入点,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帮他们找回自信,在素质教育的舞台上他们也能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

其二,在转化过程中,教师要细心,做有心人。

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他们给老师的信号。比如,今天做操不应付了、分组练习时能按要求进行了、游戏中不捣乱了等等。教师发现后就要因势利导,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进步。如错过了,就会使他们感到失落,甚至灰心。因此,教师要认真观察他们的每一点变化,以便早作应对,避免错失良机。

其三,对后进生倾注更多的师爱是成功转化的关键。

后进生接收最多的是同学的取笑、白眼或老师的批评、训斥、冷漠。如果再用刻薄的语言、冷漠的行为去对待他们,已无济于事,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爱,去暖化他们的心灵。转化案例:五年级一班有两名比较特殊的学生,据其他学科的老师反映,课上什么也不学。在我执教的体育课上表现也不积极。有一次练习三步上篮时,我发现一轮到他俩,他们就偷偷地跑到队伍后面。问其原因,回答很简单:不会做。说实在的,三步上篮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习,还是能掌握的。如果消极地逃避,只能和同学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我的鼓励下,他们终于拿起了篮球。可运球到了三分线附近,起三步时球掉了,引起了其他同学的笑声。我马上进行了制止。可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做了,而且站到了场外,干脆不练了。我知道再鼓励作用也不大,因为同学们已经习惯于他俩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他俩失去了信心。他俩也默认了。安排他俩进行观摩,看其他同学怎么做,收效也不大。两人在一旁旁若无人地玩了起来。我想,他俩既然能玩到一起,何不让他俩一组练习投篮。于是我把我的想法跟他俩交流了一下,两人在对视了几秒钟后愉快地接受了。想不到,他俩投得很卖力,一点也不拘束;投中时表现得更是兴奋异常,好像找回了久违的自信。课后小结中,我对他们的表现进行了充分肯定,他们也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加强了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给他们创设更多的表现机会,使他们慢慢地融入到集体中来。现在,无论在何处,他俩一见到我都会敬一个标准的队礼,喊一声:“老师好!”

 

(《山东教育》2010年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