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阳光口语交际”大课堂

发布日期 : 2010-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威海市高新区神道口小学 丁莉莉

语文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然而,现实教育工作中却存在许多误区,课堂上学生缺少真正的交流,课下滔滔不绝的孩子一上课却屡屡“失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如何才能实现“入境、入行、入心、入情”的口语交际教育目标,达到“自主、自悟、自信、自由”的交流境界呢?我们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索……

缘起:乱花渐欲迷人眼

首先,我们在本校对口语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结果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误区一:口语交际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真实性和实用性不足。有的教师喜欢以探险为话题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可是学生对探险生活并不熟悉,所以无论是教与学都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喜欢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交流兴趣,可由于事先没有引导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学生的语言就显得空洞、虚假,不着边际。可见,恰如其分地选择交际话题,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和保证。

误区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没能很好地得以体现。不少教师忽视了其在课堂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课堂缺乏纵深延伸,降低了教学效率;有的教师由于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即使出现明显不准确的遣词用句和词不达意,也不加以纠正和规范;还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闪光点常常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肯定,压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其产生“厌说”心理。

误区三:对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和能动性把握得不够准确。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活动,听者与说者一直在变换角色。而一般课堂教学则是以个体、单向交流为主。由于没有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学生的交流语言容易缺乏内在联系,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流,从而使口语交际失去了它的本质属性。凡此种种误区,严重阻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继续下去无异于“缘木求鱼”。

为走出误区,我们在实践中注重优化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确定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符合年段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使每堂课都能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探索实施逐步递升的目标层次,采取措施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认同教学目标,甚至于参与目标的制订,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目标”。为营造宽松、民主、愉快的交际氛围,我们研究创设多样、灵活、可行的交际情境,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实施生动活泼的教法,激发学生交际欲望,使之勤于观察、乐于思维、敢于表达。我校“阳光口语交际课堂”逐步成熟起来。

行走: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入境,让口语交际愿境联动

(一)润物无声,注重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为学生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引导学生走学习积累之路。

一是在语言上积累。“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对学生来说,日积月累的大量阅读是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校积极组织开展“晨诵—午读—暮省”的学习方式,推行学生背诵中外经典和记读书笔记,走进绘本的美丽世界,把积累不断内化,奠定了学生的交流基础。

二是在体验中积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我校开展了“聆听窗外声音”活动,把作家、陶艺师、家长、义工等请进学校,用他们的经历和技能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和科技知识;我们不放过容易被忽视的生活事件和现象,如班干部选举、师生服饰变化、食堂饭菜变换等;我们开展了“体验生活这本书”活动,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和社会现实,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见闻,使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找到了活水源泉。

三是在知识上积累。口语交际能力离不开丰厚的知识积累。为此,我们引导学生广泛了解社会生活和学习文化知识,不但垒起了口语交际的“金字塔”,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学生的成才做好了知识准备。

(二)淡妆浓抹,设置情境。口语交际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情境性和互动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动态生成性。丰富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是再现生活模拟情境。围绕游戏等生活活动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往往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游戏》中,我们按如何做游戏、游戏怎么有趣示范口语交际要点。在通过一个简单动作的模仿和再次语言示范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口语交际的难度,由刚开始的“喜欢吗?”“做过哪些?”慢慢地过渡到“怎么做到的?”“怎么有趣?”逐步提高要求。在说游戏做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训练。

二是视觉媒体表现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图片、绘画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如第三册口语交际《小鸭子得救了》,教师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把教材中的图画转为色彩绚丽的三维动画:小猴子救鸭子失败了,大象的鼻子又够不着鸭子,最后小熊提水往坑里倒,大象得以用长鼻子卷起了小鸭子,很好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最后,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救小鸭子,再编一个《小鸭子得救了》的故事,又给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新的机会。

三是演示操作展现情境。以演示实验、手工操作的方式设置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希望了解演示现象、手工操作原理的强烈愿望。如二年级的“我们的小制作”中,学生通过废纸盒做汽车、坦克、飞机,旧纸杯做小娃娃,塑料瓶做小花、折纸和窗花等,“作品说明书”设计得很有条理,有的还配有图示,有的还标有注意事项。学生纷纷谈到了制作过程中的辛苦,也谈到了完成作品后的喜悦。在这样的情境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口语能力。

四是语言引导优化情境。在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这样引导学生去寻找秋天:“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真正找到秋天的足迹。你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到广场、到山上去走走,去摸一摸老树那粗壮的枝干,闻一闻秋天的水果的芳香,看一看花草树木的变化……”实际上对学生提出了观察的任务和要求。再如,“别忙,你们先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说给小伙伴听一听”等话语,都是在引导学生入境表达,有效交际。

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入行,让口语交际互动能动

(一)互动效果的多维激发

一是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提高。“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平等交谈的权力,说自己想说的话,合作精神、交际能力将会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如在口语交际《该怎么做》时,设计了以下教学:小朋友,有一天小松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和小伙伴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并且把你的做法和小伙伴合作表演一下,相互评议一下。这样,就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了说话的机会,都有了参与讨论、评价的机会,强化了口语交际训练效果。

二是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中发展。师生之间的互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导之有方。教师要立足课堂,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之中。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口语交际课堂真正的主人。

三是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丰富。口语交际课《一场××比赛》充分体现出了生生、生师互动中的丰富内涵。比赛前,教师请每组学生推荐三位参赛选手和一位评委,并说出推荐的理由。其他学生当拉拉队,从中选出一个队长。选手搭积木,拉拉队助威,评委观察。积木搭完后教师请大家谈谈看到了什么。根据现场比赛情况,教师请评委说说谁能得第一。请选手夸自己的积木,说服评委。请拉拉队对评委的现场评价提提建议。教师则来当记者,分别进行采访。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在多回合、多情境中,展开多种形式和多个对象的口语交际,使得口语交际路径成为阡陌纵横的“通途”。由于交际对象丰富,因此交际路径多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四是在学生与家庭、社会的互动中充盈。“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言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请家长做孩子的忠实听众。我们规定:每天亲子谈话不少于十分钟,并要及时纠正孩子口语中的毛病,多送孩子赞美。另一方面,布置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同时,还注重学生与社会的互动交流,如每个节假日,都要组织学生为坚守岗位的人们送去温馨的康乃馨和自制的感恩卡,口语表达成了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

(二)能动实践的实效训练

一是每日一辩。每天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如“在校园里带玩具好不好”“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随地扔纸会不会影响环境”等。让学生回家搜集材料、整理信息,然后把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二是口述见闻。可设置“小小新闻发布会”“谈天说地”“异想天开”等多个栏目。“小小新闻发布会”就是学生把在社会上、家庭中、学校里挖掘到的新闻讲出来;“谈天说地”就是开阔视野,畅谈自己感兴趣的人、事、物;“异想天开”就是让思维天马行空,张开想象的翅膀。

三是风采汇报。组织学生打扫卫生、出专栏、整理班级图书或参加各类比赛活动等,要求学生把完成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并接受大家的咨询、采访。

四是特色演讲。“课前激情演讲三分钟”是培养口才的有效载体。三分钟很短,但却给学生创造了“练话”的场合与讲话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为科学训练,我们制订了阶梯性口才训练项目,如一年级侧重说故事;二年级开展绕口令比赛和命题演讲;三四五年级则以校园生活和时事新闻为主,自由发挥,即兴演讲。每级一形式,让激情飞扬;每月一主题,让思想活跃。

五是书海交际。为让“书香校园”为口语教学服务,我们把图书角开辟成“阅读对话”角,让学生轻声交流;建立图书咨询室,学生可以向值班老师问问题,对话交流,把图书馆变成学生的“活课堂”;开展“图书里说童年”活动,让学生先到书的海洋中寻找名人童年,再举行小型交流会介绍自己的童年;开展“赛诗会”,推荐给学生必读古诗,让大家一起背、谈、诵,并分年级对擂;开展“课本剧表演会”,学生根据图书故事活用书本语言编排成课本剧,组织表演观摩。

六是倾听训练。倾听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日常生活是训练、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的最大课堂。我们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如引导学生听生活乐事、听学习内容、听自然声响等。在学生听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听出一些要点,加进自己的思考,尝试对对方的话作出自己的判断。如请学生听出优点,听出缺点,听出异同,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引导学生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七是交际技巧训练。我们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说话技巧,如说话语音、语调、眼神、节奏、韵律和表达,还有说话的文明礼貌等。在我校的“有效教学,阳光课堂”研讨课中,我们专门把学生的倾听习惯、表达习惯等列入细则,使训练更为扎实、有效。

三、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入心,让口语交际彰显价值意义

(一)语言价值的获得——童心。孩子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我们只有蹲下身子“变成”孩子,拥有活泼的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我们常说“童言无忌”,的确,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口说我心……作为教师,应该把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看作是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对学生的童心倍加呵护与尊重,这样学生才能乐说,敢说,说好。

(二)交际意识的提升——信心。口语交际的特点之一是“交际性”。因此教学时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而应把信息的传递、情感的沟通置于口语交际的第一位,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交际是一种需要,从而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来,使学生的交际意识得到提升。如“教师节”到了,就让学生充当小记者采访任课老师,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真实的环境中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虽然学生如何采访、提什么问题等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但老师的回答未必按学生的问题思路,学生就得相机调整提问的角度,否则采访就会很难继续下去。这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应对与表达能力。再如在进行《夸家乡》口语交际时,教师引导学生为自己家乡的特产说出几句响亮的广告词,让我们家乡这些好吃的东西冲出威海,走向全国,甚至誉满全球!果然,学生开始满怀信心地创作了。这样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潜能,激发了学生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热情。

(三)生命意义的实现——真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标中努力倡导实施的目标内容。口语交际要紧扣“情感”这一命脉,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激发交际冲动,使学生有感而发。如“毕业赠言”这个话题的个案设计,我们在教学中就把其分解出几个子话题:“师恩难忘”“同学情深”“友谊地久天长”。学生对号入座,调动情感积累,将自己的感激之情、依恋之情、良好祝愿择一表述。这样的激情促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四、宜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入情,多元评价推动口语交际可持续发展

(一)倡导个性化评价——因材施评,自主发展

要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标准。以前,我校往往以统一的上限标准来要求学生,希望把他们都培养成能说会道的演讲家。结果一段时间下来,课堂上只剩下少数小手高高举起,大多数学生只是旁观,成了口语交际课的陪练。在征求意见和反思后,我们尝试让学生从自己的需要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评价标准,只要学生能达到自己选择的标准就可以得到“阳光口才之星”。结果课堂气氛开始活跃了。每个人都积极地向着自己选择的目标努力。学生说话的态度大方了,声音也响亮了。虽然每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还有差异,但是都能毫无顾虑地开口说了。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学生潜在的智能就会被有效地释放出来,展示出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语言。

(二)实施发展性评价——凸现过程,综合发展

展示性评价是以凸现展示过程为特征的评价。它贯穿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更关注于学生的努力过程、点滴收获和成功体验。这种评价更具有客观全面性。在口语交际课中实施“展示性评价”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把测评形式分为“情境测试”与“跟踪记录”两种,把评价的有关内容、过程或结果用书面语言记录,用录音带、表格的形式保存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

追求: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口语交际课堂中,怎样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口语交际的最高境界是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心与心的交流。如何能更有效地调动起孩子的情感,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碰撞?什么样的口语交际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有效的、阳光的课堂?如何加强口语交际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面对这些新问题,我们将和教育同仁一道,继续加快研究、探索的脚步。因为我们坚信,总有更美的风景在眼前,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全心全意去追寻阳光表达、自由交流的新境界!

 

(《山东教育》2010年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