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唯有情境活水来 ——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例谈

发布日期 : 2023-08-28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省淄博高新区第三小学   王银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数学素材的选取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进行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活动化情境,体验数学空间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活动中学习,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以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信息窗三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验“立方米”的概念,难点是弄懂“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限于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具有相当的难度:一是“立方米”的概念,容易与“平方米”“米”的概念混淆,二是1立方米为什么等于1000立方分米,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基于此,我以级部为单位设计了“立方米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受空间的大小。

第一步,制作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纸盒。让学生利用家中的纸壳每人做2-3个,这样全校就可以集齐1000个。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独立测量、剪切、粘贴等多种形式的操作,调动视觉、触觉的协调统一,充分发挥其内化功能,以丰富他们的空间观念。

第二步,集体合作摆放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五年级各班的学生全部到操场上,合作摆放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一行摆10个(长10分米,也就是1米),一层摆这样的10行(一层用了100个),照此摆下去,摆10层,就摆成了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此环节是借助学生的操作和观察帮助他们厘清1立方米与1立方分米的数量关系。

第三步,测量与想象。首先让学生动手测量这个大正方体的棱长,得到这个大正方体的棱长是1米,其体积也就是1立方米。也就是说,在1立方米的空间里,能摆10001立方分米的物体。接着让学生依据眼前的实物想象:1立方米的图形有多大?一层能摆多少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一共摆了多少层?学生在想和说中增强了探究的好奇心,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激发了潜在的创造力。这些想象既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个学习与体验的过程中,活动化的情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在活动中模拟实物,从而抽取出立方分米与立方米的空间概念,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模拟生活化情境,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数学课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来设计情境。以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为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支付已经成为常态,一年级孩子对于人民币的认识相对陌生。为此,我设计了两个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人民币。

一是“兑换人民币活动”。让学生用1元的学具币或真币去兑换,看看1元钱有哪些可兑换的方式?学生在兑换中会发现:1元可以兑换101角,还可以兑换25角,还可以兑换52角,还可以兑换91角和101分……用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去兑换呢,又有哪些可兑换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兑换的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人民币之间的进率,学会了人民币的换算。

二是“模拟购物”活动。学会了兑换,但钱的价值观念对于学生来说仍旧是模糊的:10元钱能买哪些东西呢?花20元钱能干哪些事情呢?我让学生在家中办一个小型超市,摆上部分物品,下面贴上标签。在买商品的过程中,家长模仿顾客付钱,学生模仿售货员收钱、找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体会到不同物品的价格是不同的,在算账和找钱的过程中学会了人民币的计算。还有的学生直接到超市购物,学习选购商品、计算价钱、合算总价等,通过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广泛联系,实现数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沟通,利用数学知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真正让数学走进生活、服务于生活,实现了数学学科育人的课程目标。

三、融入社会化情境,体现数学深度学习

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比》信息窗一的学习中,学生听课时都能听懂,但练习的时候却常常出错。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比”的概念不清晰,对“比”的认识浅尝辄止,缺乏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所以做练习时就会暴露出诸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让学生扮演小记者,去社会生活中采访各行业工作者。例如,在学习“比”之前,让学生去做社会调查:调查商贩们用铁锅炒板栗的过程中,板栗和沙子各放多少,炒出的栗子才会既不糊掉,又不至于炒不熟;调查厨师们在拌水果沙拉的时候用了多少酸奶与沙拉酱,才能做出好吃的水果沙拉;询问妈妈在蒸米饭的时候水和米各放多少,蒸出的米饭才会香软可口、颗粒分明;调查搅拌混凝土的时候,工人师傅们各加了多少水泥、沙子和石子铺出的道路才经久耐用。此类调查让学生初步感受以上活动都是有份数与份数关系的。这些真实的素材,增加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学习中学生对“比”的感知会更深入,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会更深刻,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

再如,学过了面积计算,让学生调查了解白色污染的情况:调查自己家每天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你所居住的小区有多少户人家,如果每只塑料袋污染面积为6平方分米,本小区居民一天丢弃的塑料袋能污染多大面积的土地?一年的呢?由此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再让学生上网调查一下白色污染的危害。

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它以学生的真实体验为载体,以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为目标,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让其感受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