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以小见大 守正出新 ———谈“一大群”热潮中单篇教学的务实与精进

发布日期 : 2023-06-17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北京实验学校   孟  强

 

时下,伴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出台,“大单元、大主题、大情境、大概念”等声音此起彼伏,让许多一线教师应接不暇,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对此,有专家调侃道,可以将这些“大”简称为“一大群”。

特级教师程翔说,赶上了大单元、大概念满天飞的时代,若抛弃了单篇教学,那所谓的思辨、整体、群文、比较岂不是空中楼阁么?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那种抛弃单篇、盲目跟风的做法不可取。

新课标背景下,我们既要有“大单元”“大任务”的高站位,又要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误区,以“统筹兼顾、因文而异”的智慧,处理好“单元”和“单篇”的关系。一方面,大胆审慎地推进以“单元或跨单元”为单位的大任务、大主题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以“单篇”为单位,化“大”为“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切口、小情境、小任务、小评价、小支架、小关联”为抓手,稳妥务实地实现“一大群”的“软着陆”。下面,以片段解析的方式,笔者着重谈谈后者的务实与精进。

小切口,大视野。《四季之美》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不同的美。上课伊始,扣题切入,四季之美,美在什么地方?浏览课文,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然后,结合“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等语句,以“夏天”和“冬天”为例,引导学生将七字句浓缩为两字词,“夏夜”和“冬晨”;进而引入《春晓》《山居秋暝》等诗作,与文本进行比对,将有关“春天”和“秋天”的描写凝练成“春晓”和“秋暝”。此处设计,以小切口撬动大视野,将语言文字的迁移运用、积累建构落到实处,同时促进了思维的拓展、审美的提升和文化的传承。

小情境,大驱动。《美丽的小兴安岭》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文章按照季节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结课环节,许多老师会安排学生进行一项基于理解的表达训练:“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客观地说,这样的问题设计直来直去,情境设计略显不足。如果改成“妈妈打算明年组织家人去小兴安岭旅游一次,请你帮忙策划,你觉得哪个季节去合适,为什么”效果如何呢?对于这样一个复杂情境下的跨学科问题设计,学生既要结合文本寻找理由,又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时间,还要考虑不能耽误自己的学业等因素,以及交通方式、各项费用等因素,做出统筹规划和综合判断。真可谓“情境一变天地宽”。

小任务,大语用。《哪吒闹海》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神话故事,文章讲述了小哪吒为民着想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们又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薛法根老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基于不同角色体验的指向言语意图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一是从阅读者的角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述。二是创设故事大王比赛的情境,从演讲者的角度惟妙惟肖地讲述故事。三是分别站在哪吒和龙王的角度讲述事件经过,哪吒要据理力争向父亲解释原委,龙王要怒气冲冲地向玉皇大帝告状。最后,引导学生比较反思,同一个故事,从概述、讲述、转述等不同角度和阅读者、演讲者、讲述者等不同角色,会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进而明了“目的不同,说法不同”的表达秘妙。

小评价,大引擎。《海底世界》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文章开篇以问句总起,激发阅读兴趣;接着从“海底宁静、海底声音、动物活动、植物差异、矿产资源”五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最后进行总结,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教学中,创设“小小解说员”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介绍,同时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角度提出“三能”标准,即“能围绕一个意思讲解,清楚明白;能用喜欢的形式讲解,生动有趣;能借助课外资料补充,更加丰富”。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再指导学生对标“三能”进行评价,真正把“教学评一致”落到实处。

小支架,大策略。《荷花》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课文从入园闻香写起,重点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姿态和赏荷时的美好感受。教学“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处时,设计了两个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一是结合上述描写给荷花起名字,凝练概括为“半开全开和未开,荷花朵朵真可爱”;二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用双手指尖的开合表现“半开、全开、未开”的不同姿态,借助“手势表演”,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

小关联,大窗口。《秋天》是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首篇课文,这篇文章用精炼传神的语言描绘了天气转凉、黄叶飘零、天空高远、北雁南飞等自然景象。结课环节,在总结“树叶黄落,大雁南飞”等典型描写的基础上,顺势引入汉武帝刘彻《秋风辞》中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点明课文中描写的“树叶黄了、大雁南飞”的情景,就是“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意境,借此穿越时空,打开古今对话的窗口,于无声处浸润文化,培根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