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发布日期 : 2022-03-24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逸夫小学   王学颖


被《我和我的祖国》震撼住,是在2016年的春节,当时在西安陪老人过节。电视里北京机场群星快闪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的镜头出现时,抑制不住的激动从我的心头弥漫开来,眼泪止不住地溢出我的眼眶!

从没想过,这首并不陌生的歌曲会如此打动我,如同滑过我心头的春雷!破土的春苗,潺潺的溪流,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波涛,仿佛一切关于生命的力量都在这首歌里划过我生命的琴弦,令我不能停止来自既往的震颤!

我和我的祖国,真的一刻也不能分割!从泥墙木门、低矮的农村老屋,从木条板凳、土垛为腿的课桌,从一周只上一节跑步课、音乐美术不知为何物的农村学校走出来,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这期间我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见证了身边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让自己切切实实爱上了教育,并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努力改变着身边的孩子。

我的小学生活是在老滨县下属里则镇的一个小村庄里(也是我的老家)度过的。由于村子小,财力有限,学校设在大队部的三间土坯房里,老师是我同门的一个老姑。老姑是师范学校毕业,人漂亮,知识能力没的说,可惜不久后随爱人调进城里去了。我们的老师换成了本村一个初中没毕业的代课老师。课桌是没有的,用土坯垒起的垛子和一尺多宽的木板代替;板凳是砖块支着的木条。土坯房窗户很小,冬天的时候,天黑的早,教室里黑洞洞的,学校只好早放学。天实在是冷,大家的小手基本都有冻疮,天稍微一暖和点,手就流脓水,痒得很。冬天最开心的事,是元旦前几天,队里的小驴车拉来一小车烤火煤,大家开开心心用铲子、铁锨往教室铲煤,一个个浑身上下都成了黑的了,只有两只眼睛笑得泛着光。

为了照明,我们还自制小煤油灯。在废弃的小药瓶瓶盖上打上眼,用麻线做灯草,灌上煤油,就成了小小的煤油灯。点上火,能照亮小小的半个书本的空间,大家开始咿咿呀呀读起来,至于学得是什么,似乎早已还给了老师,只记得鼻孔的黑灰让同伴们笑得前仰后合!

初中是在邻村的陈家上的,由于办学条件有限,需要自己带板凳去上学。家里准备了一个直径二十多厘米的杌子。这东西现在的孩子估计都不知道,就是一个圆形木片做面,三根木棍做腿的板凳。初中终于有课桌了,虽然质量不好评价。教室还是土坯房子,似乎也没有因为初中的缘故更宽敞,但是毕竟有了课桌。老师绝大多数是代课老师,只有一位老师范毕业的语文吴老师,后来分配去了一位师专毕业的小吴老师,课程开得基本都是语数理化这样的主课,英语是一位老师脱产学了几个月抱着录音机教的。

在当时的农村环境下,考上中专成了农村孩子跳出农门、转变身份、快速就业的最好选择,我有幸上了师范,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并于1995年底来到了现在任职的滨城区逸夫小学。我进校时,逸夫小学就属于当时滨城区比较先进的学校,四层的楼房,宽敞的教室,整齐的桌凳,先进的电视、幻灯设备,感觉这辈子当老师真是太幸福了!

20209月,崭新的逸夫小学南校区正式投入使用了!这是一座新建的学校,比原学校宽敞一倍的教室,更先进的教学办公设备,餐厅、体育馆、宿舍楼、功能房更加宽敞明亮,气派舒适,桌椅板凳、书橱、洗手台、监控设备无一不是先进水平!站在崭新的讲台上,不禁想起当年小学课本第一课的内容:电灯、电话、楼上、楼下……

四十多年,仿佛一瞬间,又恍若隔世。那个扎着羊角辫拖着鼻涕的小女孩在哪里?那个扛着杌子上学来回三四公里的丫头片子在哪里?那个不知道音体美为何物的中学生在哪里?那个第一次知道舞蹈、风琴、实验室、图书馆的中师生呢?

面对着粉雕玉琢般的孩子们,我不知道该怎么诉说自己的喜悦,只愿把毕生所有奉献给面前这茁壮的新苗们,用知识的泉水灌溉他们心灵的沃土!祖国的变化于我就在眼前,在流过指间的时间之上!在一步步变大变强的基础教育教学之上!在课程开全开足,教学设备更先进更完善之上!眼见得教育环境一天天更美好,感受着现今教育思想越来越深入,我和我的祖国,真的一刻也不能分割,我就是祖国大海里的浪花一朵!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惟愿用此生有限的光芒,照亮身边尽可能大的空间,让知识的光辉辉映思想的海洋。我能力有限,但愿竭尽所能,为小学语文教育奉献一切!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