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数学课充满浓厚的文化底蕴

发布日期 : 2018-05-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济南市白马山小学   王秀霞

 

一、深入挖掘数学课程内容的文化元素和教育价值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材的版本在不断地更新,新的版本更注意挖掘数学文化内涵,结合课程知识向学生展现古代数学及其理念、思想、方法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小学数学教材渗透了很多个数学史的内容,如“鸡兔同笼”和相关数学知识史料,加减号的由来等。另外,教材选用了数学家的故事进行介绍,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先由一个习题创设的游戏情境引出“有些偶数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的结论,进而通过提出问题而引出哥德巴赫猜想的历史由来,以及我国数学家对此所做出的贡献。再比如四年级上册中的一道题:“用02345组成3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乘积最大的算式吗?”在此基础上引出“铺地锦”的历史算法。数学史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起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关注。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数学史的知识和反映数学家求真、智慧、创新、理性、探索精神的奋斗拚搏故事,让学生体会感受理性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以这些优秀数学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升华为科学、真理而奋斗的思想境界,逐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拨、追求真理的求索精神。

二、让课堂在人文关照下沉淀文化底蕴

例如,学生在学习“认识分数”一课时,和学生说说分数的历史,从三千多年前的埃及为了在不能分得整数的情况下表示数,用特殊符号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两千多年前,中国有了分数,但是,秦汉时期的分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今天分数的表示法就由此而来。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是中国。在古代,中国使用分数比其他国家要早出一千多年。在《左传》一书中记载,春秋时代,诸侯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周国的,中等的不得超过,小的不得超过。秦始皇时期,拟定了一年的天数为365又天。《九章算术》是我国1800多年前的一本数学专著,其中第一章《方田》里就讲了分数四则算法。所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分数文化。老师可给学生看看在人类不同发展时期分数的表示方法(用小棍表示的方法,没有分数线的表示方法,……),了解分数有趣的发展史。这会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巨大用处和现在写法方便快捷的优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

三、努力提升数学课堂文化的影响力和精神的感召力

努力提升数学课堂文化的影响力和精神的感召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一名学生在他的作文《一堂难忘的数学课》中这样写道:“从浪漫的唐诗到奇妙的几何,从西林寺到金字塔……原来数学是如此美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的,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形状不一样。看山如此,看物如此,看人看事也如此。不能片面去看,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比如:某个同学,学习成绩不好但也不能一棍子闷死,认为他就是坏学生。他学习成绩虽然不太好,但其他方面不一定不优秀,说不定这位同学在某些方面还超过我们大家呢!”这个学生所叙述的数学课,是我执教的“从三个方向看”一课。通过巧妙的设计和饶有趣味的教学,学生不但理解了“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培养了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的日常行为发生变化,那就是辩证地看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由分野到整合,并呈现出以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整合形态出现的趋势。数学的科学性价值主要表现为:抽象性、逻辑严谨性和应用广泛性。数学的人文价值是指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学要实现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整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突出文化特征的数学教学观。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讲授数学,例如在教学中恰当引用诗句,能增添数学课的情趣,营造美的氛围。讲仰角、俯角,可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相联系;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吟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当我们苦苦思索一个问题而豁然开朗时,可以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形容成功的喜悦;一题多解则更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更加深入地研究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让数学课充满浓厚的文化底蕴。数学文化教育重在“熏陶”,教师要以“无心插柳”之举实现“有心栽花”之意。

 

(《山东教育》20184月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