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幽默的数学教学方法
发布日期 : 2018-05-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 王海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幽默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拟人法。就是将数学人格化。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与人的特征、思维、语言、活动等方面的联系,巧妙地将死板的数学当作鲜活的人来描述,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而且从中领悟知识。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更适合采用这种手法。例如,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教师可用拟人手法分别配以两手叉腰(手腰构成两个三角形)、双手作揖(两手构成平行四边形),将二者进行鲜明的对比:“三角形是英雄,任凭挤压不动摇。平行四边形是狗熊,一拉一压就变形。”
二、比喻法。就是用某些与数学有类似、相似之点的事物来比方要说明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善于根据某些事物与数学之间相类似的特点,用形象、恰当、有趣的比喻来说明,增强生动鲜明的表达效果。这样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记忆数学知识。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记忆0在四则运算中的作用,教学时可以这样打比方:0遇加、减号,就像碰上水泡,鱼儿不会有变化。0遇乘号,就像碰上炸弹,原来一切都完了。用“水泡”“炸弹”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形象说出0在不同运算中的计算结果,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深刻理解,牢固记忆。又如,一年级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我用打比方的方法,编成这样的儿歌来教学:“样子像箭头,帮助比大小,开口对数大,尖头对数小。”从生动形象的比喻、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学生愉快而轻松地记住了大于号、小于号,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三、夸张法。就是用夸大的方法来形容、表达或说明数学概念和原理。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的某些特点、性质、作用等,采用言过其实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等等描述和说明,启发学生想象,进而深刻理解。运用夸张的方法,不仅可以增强教师语言表达的力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想象力。例如,教学多位数认识,我夸张地说:“只要上帝给我0-9这十个数字,我就能创造世界上的一切数。”这一句夸口,不仅逗出了全班同学的笑声,而且使学生预见到数的千变万化,激励学生大胆运用数字组成其他的数。又如,教学射线,我在黑板上从线段一端延长画的时候,故意用夸张的方法,一边手不停地做画的动作,一边说:“如果让我画,一辈子也画不完。”学生在老师滑稽可笑的夸张言行之中,开启了想象之门。再如,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或与众不同的解法,对其表扬时也可用夸张的方法,热情地跑过去跟他(她)握手,高兴地说:“你好,未来的数学家!”这一句夸张的表扬,既可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又能激励学生向未来更高的目标奋进。
四、情境法。就是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呈现、说明抽象概括的数学。教师要善于根据数学与其依存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巧妙地通过创设生动有趣典型的现实生活情境,具体、形象、生动地提示数学内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真切地感知数学,感悟算理。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教师告诉学生:小明放学回家,发现自己的数学书被同桌小华拿错带回家了。为不影响晚上预习,怎样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拿到数学书,请大家想想办法,讨论讨论。然后请同学们演示自己的办法。有的办法是小明到小华家去取书,有的办法是小华把书送到小明家。还有一种办法是:两人通电话约定同时从家出发,小华送,小明取,两人在途中相遇拿到书。看着这些不同办法的有趣的表演,同学们都乐开了花,在笑声中轻松地理解了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深刻地理解了相遇问题的内涵及其价值。比那种单纯为理解“同时”“相向”“相遇”等词语含义的演示,效果要好得多。
五、反例法。就是将错就错,用同样的错误例子启发别人认识错误。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故意模拟举出一个类似的错例,鲜明地暴露出其错误甚至荒唐的一面,让学生从这个反例中醒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自行纠正。例如,低年级同学学习加减计算问题时,容易产生“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教学时可适当举个反例,让学生从中发现错误。如可举这样的反例:爸爸今年34岁,比爷爷小25岁。爷爷今年多少岁?如果见少就减,34减25等于9,爷爷就只有9岁了。话音刚落,教室里爆发出一片笑声。有同学马上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爸爸比爷爷小25岁,也就是爷爷比爸爸大25岁,应用34加25等于59岁。话一说完,教室里爆发出一片掌声。
为使幽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增加知识积淀,发展教育智慧,丰厚文化底蕴,熟悉幽默艺术,使自己具有很强的幽默感,敏捷的幽默机智,自如的幽默艺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幽默顺顺当当地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小学生才能在幽默的数学课堂里振奋精神,悦纳知识,开启智慧,猎取神奇。
(《山东教育》2018年4月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