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需要一路努力

发布日期 : 2018-05-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胶州市实验小学     

 

对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读书,一个人的心灵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读书的结构,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从根本上说就是他的读书境界。一字一世界,一书一天堂。人选书而读,书亦如人,每本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书的气质”,其内容本身彰显着个性。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人明白:奇迹,需要一路努力。

品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真实中蕴含精彩,平凡中浸润伟大。雷夫也像所有老师一样,每日里辛苦工作,学期中也有检测,他也曾为那些无力教育的孩子倍感痛苦,等等。但是,“他的学生从早上六点半开始学习,直到下午五点结束,比其他学生多上三个小时的课,但孩子们却是如此着迷,以至于放学数小时后仍不愿离去。”一位老师,让孩子们如此爱学,确实让人叹服!雷夫老师把一个个不同的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把孩子培养成快乐的人……这些,怎能不让人由衷佩服?

一、成功无捷径,努力方为真

作为第56号教室奇迹的创造者,雷夫是通过努力获取成功的人。在外人看来,雷夫像陀螺一样有着无限能量:他早上630分到学校,为那些希望用一个半小时来学习数学的孩子们做准备;放弃休息和午餐时间,教20个孩子学弹吉他;放学后直到下午5点钟,和50个孩子一起排练莎士比亚的戏剧……这样的例子,只是雷夫老师精彩教育海洋之一粟。一个人成功的背后是不断的努力。扪心自问,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如此?

朋友圈里有这样几幅漫画发人深省:每个人背着十字架负重前行。有的人在前进路上嫌十字架太沉了,就把它砍细砍短,表面上看他成功了,在前行的道路中因为减轻了重量而加快了速度,但遇到鸿沟(机会来临的时候),那些没有砍十字架的人抓住了机会平安度过,而那些曾经因为“偷懒”砍十字架的人,只能“望沟兴叹”,停滞不前。

雷夫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辛苦劳作,没有对教育深沉的热爱,没有深切明白“成功无捷径”的真理,是不会成功的。想想我们,也是每天各种检查、各种检测一刻不得闲,早出晚归地工作着,却终是碌碌无为。学习雷夫,就要学他勤奋努力,孜孜不倦,如太极洞里那“滴水穿石”的奇迹一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只有努力,才有成功的可能。

二、榜样做示范,向上才是真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雷夫老师深知这一点,他说:“我们要时刻铭记:孩子们一直在注视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这与孔圣人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谋而合。

所以,要求孩子守时、不迟到,老师就应该提前进教室,上课不迟到;教育孩子不乱扔垃圾、捡拾纸屑,老师就应该主动弯腰捡拾,不随意丢弃杂物;让孩子练得一手好字,写得正确、规范、带体,老师就应该下下功夫练练基本功,写写田英章、司马炎;让孩子写得一手好文章,文从字顺,老师也应该写写下水文;要求孩子爱上阅读,多读名著,老师也应该随手捧上一本好书,勾勾画画,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教育……

“如果希望孩子信任你,那你的言行必须一致。你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必须成为那样的人。你永远是学生不断校准自己行为的一个标杆。”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很重要。老师的教育如果朝令夕改,说一套做一套,势必引起学生的不信任,这是极不可取的。当老师不仅说到而且做到的时候,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三、教育无小事,耐心最为真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大事。在一件件小事中倾注爱心与耐心,才能收获好的结果。雷夫老师提到这样的故事:一个学生故意砸烂雷夫多次修好的椅子,最后竟将椅子的木条丢到污水沟里。雷夫从沟里捞起木条重新组装,他的手不慎被钉子划破,鲜血直流。那一刻,坚强的灵魂好像也被钉子刺痛,雷夫止不住流下了委屈的眼泪。此时,他压根不知道,那个调皮的男孩,正远远地偷看他。第二天,男孩坐在雷夫修好的椅子上格外安静。雷夫知道,自己不仅捡回了一把沾满泥污的椅子,更捡回了一颗自暴自弃的心。

面对那些“苦口婆心”“屡教不改”的孩子,我们对他们变好的期待还是太少,对他们耐心的教导还是太少,我们所认为的耐心,和雷夫老师的耐心相比,差之千里。“一个正确的教育行为,一遍、十遍不起作用,一百遍甚至五百遍一定能收获奇迹。耐心是教育的力量,抱怨与责难达不成目的时,要由谁来完成?耐心的力量无穷大。”雷夫老师的教育多用心,可见一斑。找到差距,我们的教育也会越来越有效果。

雷夫老师喜欢马丁·路德·金引用的一首无名诗:假如你命该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琪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做一名教师,就应坚守心中的信念,一路上不断努力,积极向前,让“奇迹”离我们近一点,再近一点……

 

(《山东教育》20184月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