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学中播撒“德”的种子
发布日期 : 2018-0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小学 荣志华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启蒙课程,科学课教师不能仅把科学教学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用渗透、体验的方式将德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一、找准结合点,动之以情,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科学学科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因素,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育人因素和独特的表现力,就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1.潜移默化,因势利导。青岛版四年级上册“观察和了解植物”这一单元,其中一个学习环节就是要求学生观察树叶,原来要求观察的树叶应该是捡来的落叶,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桌上放的是从枝条上摘来的碧绿的树叶。有的学生干脆折了新鲜的枝条带进了教室。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问题,课前我要求学生不能自己采集各种材料,而是利用课间与学生一起去捡落叶,然后把落叶装进塑料袋带到课堂上来。在“观察枝条上的树叶”时,我采取了两个策略:一是带领学生直接到校园内实地观察一些低矮树木上的叶子,二是让园艺老师带学生一起进行“给小树整枝”活动,修剪下的枝条收集起来用于教学活动。这样教师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以后的材料采集中树立了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和节约使用材料的意识。
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我还将有关法律法规贯穿其中,如教学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考察家乡的水资源时,自然而然地将《野生植物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渗透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环保教育。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学生往往对新颖、奇特的事物感兴趣。比如在学习“有趣的浮沉现象”这一课时,我准备了两个烧杯,烧杯里各装着半杯水,把鸡蛋放进一个烧杯,鸡蛋下沉,而把鸡蛋放进第二个烧杯,鸡蛋却浮起来了。教室里顿时沸腾了:“怎么会这样呢?”为了揭开这个谜,同学们整节课兴趣盎然。这样的情境设置既有趣味性,又有吸引力,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主动性。
3.直观教学,渲染气氛。小学科学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教学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使学生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如四年级研究四季星空,学生缺乏基本的星空观察能力和定位能力,尤其是各类星座学生更难想象。我通过网络搜集并精选出各个季节星空的视频和图片,并播放给学生观察,通过对比、动画展示,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方位和构图,为加深理解和后期自主观察奠定良好基础。
4.自主体验,经历过程。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如青岛版五年级下册“人的一生”中有“我从哪里来”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加体会母亲孕育胎儿的不容易,我组织学生开展周末护蛋行动和负重体验游戏,就是在不包装的情况下随身带生鸡蛋一天,确保不破损;在腰部绑4-6千克沙袋活动一小时,来体会孕妇活动和生活的不易。孩子们在课堂中不仅对生命的产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还纷纷表示要珍爱生命,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整合训练点,导之以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渗透不是孤立地、抽象地、静态地进行,而是应做到“内应外合”,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延伸、拓宽到具体的学习、生活之中去,真正做到“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
1.资源整合,拓展效果。科学不仅本身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也有着相关的联系。教材中有些内容曾在其他学科学过,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如科学课“太阳家族”与语文课中《太阳》有相似之处,教师可联系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把语文课堂上了解的基本知识进行分享,用来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科学课也与数学、音乐、体育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一周的天气与数学温度表示、声音的传播与乐器的演奏、摩擦力与体育运动等等。将这些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对提高学生兴趣、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榜样引领,树立理想。小学生仰慕名人和英雄,我在科学课中注意运用这些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在学习探索宇宙这一单元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等知识外,我会重点介绍我国古代天文和现代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及时将收集到的我国人造卫星发射的成果、火箭发射领先世界等事例讲个同学们听。如“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踏上了太空之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神州”七号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还有天宫空间站、探月工程等等。让学生们通过学习,深深为祖国古代杰出的成就和如今的科技进步而自豪,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紧迫感。
3.运用激励,争先赶超。观察、实验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我针对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强的特点,经常开展一些科学知识比拼、实验操作竞赛、科技制作展评等活动。如学了“滑轮”一课后,我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应用和原理,完成记录单,然后在全班交流,比一比哪组找得多、介绍的清;学完“潜望镜的秘密”一课后,我会让学生合作制作简易潜望镜并组织展评活动,学生在制作和展示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4.亲身实践,收获成长。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学生消化、巩固、运用所学知识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小学毕业前夕,我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生活中的伪科学实践活动,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网上查阅、实地观察等形方式,调查了解生活中存在的伪科学问题,并用自己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一些伪科学现象。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伪科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意识到关注新科技、识别科技真伪的重要性。学生也从交流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明确“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道理,树立用自己的智慧辨别科学与伪科学的信念。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只要通过最佳“结合点”与“训练点”去渗透“理”的启迪,实施“情”的感染,强化“行”的训练,就能达到科学教学中“德”的到位。
(《山东教育》2017年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