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话作文成为学生作文成长的摇篮

发布日期 : 2018-0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单县张集镇王楼小学   王元安

 

人们常说,写作要靠一种灵气。其实,这种灵气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们在兴趣的驱使下多读多写形成的。儿童的阅读兴趣与成人不同,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在阅读方面,儿童更注重故事富有情趣、人物形象活泼生动、情节发展符合儿童逻辑思维和意愿的童话作品。因为童话作品在内容和结构上符合儿童的兴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能反映和表达儿童的想象世界和情感愿望。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我们都意识到童话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和习作兴趣最有效的活动方式。

如果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那么想象就是习作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开展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丰富的想象和幻想是创造的源泉和翅膀。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他们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快乐、哀怨、憧憬、期盼与体验方式。阅读童话作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能拓展学生的想象,能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启迪和习作灵感。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阅读教学中,我通过童话体阅读和习作教学尝试,收获到了学生们“情动而辞发”的良好效果。

一、让童话浸润学生心灵,构筑习作桥梁

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有专家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大手牵小手,阅读同步走。”小手是学生,大手就是教师。我们牵着学生的手,引导他们在阅读的大道上,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快乐。可是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阅读的兴趣反而下降了,他们只爱玩简单的游戏,看卡通漫画。这跟老师们教育视野不够宽广、对学生们稚嫩的阅读兴趣保护不够有关。学生的阅读要靠教师来引导。

我们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给学生直接讲一个科学道理或生活知识,他们不一定爱听,但如果是将其包含在故事中来讲,则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拓展学生们的想象力,引发他们思考,使他们获得启迪和感悟,我利用课余时间常常有选择地、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故事,并让他们学着复述。有时还让几位兴趣高的同学自己看童话书,然后讲给同学们听。鼓励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地讲故事,不必拘泥于原故事所讲的内容。这样一来,许多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想象活跃了,思路更加敏捷开阔了。我还常常在一个童话故事讲完之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学会思考,渐渐懂得如何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以及如何去感恩、去做人。譬如,听了《狼和七只小羊》后,学会如何自我保护;从《夏洛的网》中,体味到小女孩弗恩那纯洁善良的心灵;从《一头灵魂出窍的猪》中,是否感受到生命和友谊,等等。这些童话故事,教育学生们爱憎分明,让学生们在轻松阅读中开始人生最初的思考。这些故事不是硬生生地教育学生如何去做,而是让学生在一片美好的境界里用心去感悟一些道理。

每讲完一个童话故事,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看法,交流感受。阅读童话故事,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让我们产生了共同语言,并让我们滋生出了许多灵感。当我将发表在报刊上的一些童话故事讲给他们听时,我欣喜地看到同学们那羡慕和充满喜悦、期待与渴盼的双眸,像蓝色天幕中的星星那么迷人。我明白,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此时已达到了“有意中无意,无意中有意”的境地,他们已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情感呼唤和创作冲动。

二、利用童话资源,让想象与习作构思共生

当学生对某一文体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游刃”在这一兴趣之中。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快乐和温暖,产生了深入的思考,获得了灵感,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从而就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习作就是言语的文本表现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教学应积极挖掘学生潜在的兴趣特点和主观语言的外在表现,使习作从“应试作文”“课堂作文”走向“创新作文”“生活作文”。

童话故事是通过文字描述展示引人入胜的情节,引发人们的思考,拓展人们的想象。因此,在指导学生写童话故事时必须引导他们巧妙构思。一个题材即使富有新意,但若构思不好,也不会吸引人。一个老题材,如果进行巧妙构思,也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妇孺皆知,但如果从“和谐和感恩”的角度来构思《狐狸与乌鸦后传》,则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上次狐狸骗走了乌鸦妈妈叼来的那块肉后,使得小乌鸦十分恼恨狐狸。一个大雪天,乌鸦妈妈和小狐狸发现狐狸饿得奄奄一息地倒在雪地上。小乌鸦以为狡猾的狐狸又在耍诡计,劝妈妈别理它。乌鸦妈妈见狐狸生命垂危,很可怜它,就送食物救狐狸。狐狸被救后十分感激乌鸦,并向乌鸦道歉。由于操劳过度乌鸦病倒了,狐狸感恩地为乌鸦送去药品,使乌鸦得到康复。新构思演绎了乌鸦与狐狸和谐相处的故事。如是,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便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练习一次这样的作文,学生的想象力便会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会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三、童真童趣涌动,让想象与创新相随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要学会蹲下来看孩子,要和孩子一起看蚂蚁搬家。”这种说法很符合现代教育观。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想到的是学生想学什么,他们会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喜欢什么。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最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一点一点地抹杀掉。小学生与童话故事有着天然的情感。听童话故事,编写童话故事,他们都会兴趣盎然地参与。因此,童话体作文教学会让学生从活动中享受到乐趣,获得发展。马斯洛说:“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这靠的是什么力量?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产生意义(包括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习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想象的过程。所以,作文起步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在作文天地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如根据蝙蝠为什么只在夜间出来的故事,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想象一下,月亮为什么在夜间出来?蚯蚓为什么喜欢在地下生活?猫会上树,老虎为什么不会上树?猴子的屁股为什么是红的?小刺猬为什么满身长着尖刺?等等。有时可以展示出一些材料、一幅或几幅图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想象,他们就能创作出一篇篇精彩的作文。我曾多次在班内为学生们“出版”充满童真童趣的班级《优秀作文集》,让学生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实现自己奋斗目标的内驱力。一本本作文集写满了童真童趣,富含创意。故事的名字和内容往往让人闻所未闻,这都是学生们在阅读的基础上经过自己改写、补写、续写、扩写或创编的。最值得我欣慰的是,经过童话体作文练习,我班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飞快,两年来有二十多位学生的习作相继在《小作家》《教育周刊》《当代小学生》《作文报》等报刊上发表。阅读和习作的魅力在我班学生的心中得以绽放。

引导学生写童话体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可以促进学生作文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这种训练不是小学生作文有效提高的唯一训练方式。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只局限在童话阅读和童话习作上。习作教学强调“厚积而薄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著万言文”。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读得多了,学生们自然可以从中获得兴趣和知识,获得精神享受、艺术熏陶和思路借鉴。到那时,学生挥笔写来,文思泉涌,美词佳句就会溢于笔端。

 

(《山东教育》2017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