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也要会“说”

发布日期 : 2017-1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华学校   宋华伟   樊爱民

 

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有意识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具有条理的口语表达和良好的讲话习惯,将有利于其在自我认知、环境适应、合作与交往、思维和创新等诸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可见,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是体育与健康学科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合作与交往则需要“说”(口语表达)来承载。由此可知,体育学科不光要让学生会“练”,还要会“说”。因此,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也责无旁贷。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小学,学生90%以上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农村,入学前多数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地方口音较重,语言表述不规范,词不达意,不愿、不敢回答提问等现象,体育课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由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通畅明确地进行表达与交流已成了各学科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于是,笔者结合体育学科特点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并初见成效。

一、巧用情境教学,激发口语表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成绩提高的催化剂。大家都知道,说话交流需要一定的氛围和发言的兴趣点,不然谁都没有热情和积极性,更何况是一群本来就不爱表达的外来务工子女。在低年级的体育课上,屡试不爽的妙招还是情境教学。教师通过巧妙的情境创设,结合有趣的儿童化语言引导,能够快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在情感体验,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表达与交流的强烈愿望。如在一年级的双脚跳教学中,我创设了“小动物学本领”的情境,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哪些小动物跳得远?这时学生“想说”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接着,让学生通过模仿喜欢的小动物,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跳跃的?学生往往会争先恐后;然后,在学习环节,通过比一比、说一说得出模仿小青蛙会跳得更远;在展示环节,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会跳得更协调、更轻巧等等。教师可相机指导动作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把话尽量说完整、说清楚。

二、巧用“模板”,提供口语表达的参照

我认为,外来务工子女口语表达能力应先统一规范,后形成个性,经历一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最有效的切入点就是教师先预设学生要说的话,制定一套通用的模板,让学生知道在课的各环节要说什么,如何说,怎样补充和提问题等等,为学生提供可以参照的模板,形成便于掌握的“套路”。然后,由教师口传心授,学生说得不准时及时纠正,重点地方反复练习。可分成小组,先从“小组长”开始训练,然后“兵教兵”,以点带面,从体育课入手,逐步延伸到与体育相关的其他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所提供的模板只是一个基本套路和框架,不能拘泥,等熟练掌握后还是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逐步做到用更丰富的语言来充实所要表达的内容。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有模板”“成套路”“兵教兵”的方法很适合口语表达的初期训练,学生掌握快、效果好,为今后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更准确的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对外来务工子女来说,“不敢说”是口语表达的第一障碍,表现为神情紧张,语无伦次,原因是锻炼机会少,缺乏自信。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不敢说的心理障碍,我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方法一:设法让学生从成功的体验中找到敢于表达的自信和动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从内心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志和力量。因此,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关键就是要学生不断体验成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激励学生,特别是对于起点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就要及时肯定与鼓励,引导学生从一次成功走向更多次的成功。方法二:朗声表达,树立自信。笔者参照李阳“疯狂英语”的做法,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上大声说话、朗声表达,要体现出体育学科的特点。同时,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要怕“出丑”,要做到“目中无人”,通过大声的回答和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提高说话的自信,逐步克服在人前说话的恐惧心理。有了说话的自信,学生们的口语表达明显更加自然、流畅了。

四、“小口诀”来帮助,抓住口语表达的重点

学生有了口语表达的自信,也开始有了话说,下一步就是如何用更准确的语言来说到“点子”上?“小口诀”是我最常用的方法,无论是组织队形还是讲解动作要领,我都会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通过查资料自编一些有特色的“小口诀”,便于学生快速记忆和更准确地掌握关键动作。学生在学练的时候结合“小口诀”更容易记忆,在交流的时候再结合“小口诀”变成口语进行表达,更能够抓住重点,回答得更加准确和全面。如在学习站立式起跑中,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小口诀”:屈腿开立、身体前倾,用力蹬地、快速摆臂。另外,还要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专业术语(如:上述的开立、前倾、蹬地、摆臂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更便于准确表达与交流。“小口诀”和专业术语的配合运用,做到了有的放矢,让学生用体现学科特点的语言使口语表达更加准确、到位。

五、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口语表达的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与展评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大法宝。体育课中我打破以往单纯以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划分小组的模式,而是侧重根据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来进行“异质分组”,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小组展评,发挥团队的力量来互相促进与提高。鼓励人人发言,为做到的“机会均等”,让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先发言,给予更多的关注,其次是中等同学,而能力强的最后做补充或总结,这样就都有机会练习口语表达了。另外,学会倾听也是口语表达训练的重要一环,一个同学或小组发言时其他同学和小组都要认真倾听。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互相发现“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随时请下面的同学参与讨论和讲评。这样就能做到让发言者更认真,倾听者更专心,从而达到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六、灵活把握尺度,用好口语表达的评价

及时的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撑,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准定位、调整状态,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达到让学生即会“练”又会“说”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我除对学生身体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外,还本着可观察、可操作的原则,建立了一套对学生口语表达的等级分类和评价标准(A为优秀级,B为良好级,C为合格级,D为进步级),对学生的小组展示和学生个人发言以及倾听、讨论、讲评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标准不搞“一刀切”,而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口语表达的基础,现场表现,提高与进步的快慢等情况综合考虑、灵活掌握。每学期从D级开始,学生个人每得到5颗☆就可以上升一级,小组每积累20颗☆所有成员均分别上升一级,评价的结果每周最后一节课公布,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表彰。颁发相应等级奖、进步奖或口语表达优秀小组奖等。颁奖要有仪式感,领奖后要发表“获奖感言”,还进行现场随机采访。各奖项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奖状打印,要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不断上升的空间,从而使这把评价的尺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七、课外补充与锻炼,拓展口语表达的渠道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形式不拘,为学生搭建更加丰富而广阔的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由量变促质变。例如:1.课间操“小指挥”,由各班选出的“小老师”轮流充当课间操的指挥员,并对上操质量进行监督和即时评价;2.路队“小当家”,学校的大型集会和放学路队等均由学生代表来组织,并现场点评和提出要求,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3.赛事“小小解说员”,利用学校各项体育赛事,鼓励懂规则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来做现场的解说员,既能使比赛变得更加有趣和精彩,又能为其他同学起到示范作用。另外,体育课的内堂课也是锻炼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实习场,通过在线观看高水平的比赛片断或者体育明星的成长历程,然后展开讨论谈感受,比比谁的语言最丰富,最有感染力等等。

总之,外来务工子女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管齐下、多学科合力,体育学科也不能置之事外。体育教师要积极更新观念,多一份责任和耐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结合本学科优势,努力找到学生在体育学科中口语表达训练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逐步做到“愿说”“乐说”,也越来越“会说”,并使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体育学科也成为孩子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阵地,以期最终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山东教育》201710月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