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看教育”让管理“更有力”
发布日期 : 2017-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烟台市牟平区高陵中心小学 杨肇霞 贺军成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校长只有善于多角度地去“看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方能“给力”管理,收获认可,取得实效。这里,笔者围绕如何看待三个关系来谈一谈学校管理中的点滴感悟。
一、“英雄”和“狗熊”
“英雄”和“狗熊”是共生的。每个学校里都有“英雄”,他们业务精湛、能力突出,甚至可以独当一面、以一抵三;当然也有所谓的“狗熊”,这些人水平不高、能力平平,甚至兴风作浪、无事生非。
我们总喜欢和爱我的以及我爱的人在一起,总想着和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往往无情地粉碎了这种幻想。世界是七彩缤纷的,生旦净末丑,样样都会有,由不得我们去安排和选择。校长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学校里的所有人都用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让他们各尽其能、各负其责——无论他们是“英雄”还是“狗熊”。进一步来说就是要“团结能人办大事,团结好人办实事,团结‘坏人’不坏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句名言让人们对“坏人”如同瘟疫躲之唯恐不及,哪里还谈得上去主动接近和团结呢?
管理学有一个著名理论叫“木桶原理”:决定一只木桶容量的,既不是最长的木板,也不是平均长度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校长废弱用强,那学校一定办不好。学校的每个岗位都至关重要。如果不能知人善用,“好人”也会做坏事;倘若用好了,用对了,“坏人”也能做好事。可见,所谓的“好人”和“坏人”、“英雄”和“狗熊”原本是一个共生体,在不断的变化和转换之中。消极怠工的“英雄”可能变成“狗熊”,奋斗不懈的“狗熊”也可能会成为“英雄”。
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只有用对人,方能做对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校长只有善于发现并放大每个人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和长处,然后让他们到最适合的岗位做他们最适合做的事,才能节节走向胜利,步步走向成功;否则,定会处处不顺,终致满盘皆输。此外,校长还应相信每一个教师,相信他们的工作都尽心尽力了,即使他们身上有些小缺点抑或工作中出现某些不足之处,也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甚至遇到事情把全部责任都“一推六二五”,让教师个人来承担。校长要宽容教师的过失,宽容教师的差异,宽容教师的批评和指责。同时还有责任团结学校里的每一个人,让他们参与进来,共同享受创造的幸福和快乐。
二、理想与现实
我们知道,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曾几何时,教师们怀揣着美好的理想走进了校园,无限的憧憬充盈着他们的内心。心想:当有一天老去时,坐在藤椅上轻轻地摇,看着满屋的孩子的照片和熟悉的面孔,品咂着过去的美好和点滴,悠然自得地体味这份桃李满天下的怡然和满足……然而多少年过去后,还有多少教师仍能保存着这份执着和希冀呢?老师们忙忙碌碌、奔波劳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是理想,是名誉?是待遇,还是职称?我想,理想与现实之间应该有一个平衡点。校长应该让老师平静下来,从容地思考:什么对我们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
一个人没有理想,现实将会举步维艰,恰如没有一丝波澜的一湾死水,直至走向崩溃的边缘;而脱离现实,理想就会变成一种极其天真的想法,高不可攀,犹如盛夏午后天上的一朵白云,只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面对理想,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她留存在心中,并努力追求,因为她是我们永远的目标与抱负;面对现实,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她安放在心外,并积极面对,因为她是我们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阻碍。
面对不少教师放弃自己的教育理想追求,校长可以鼓励教师利用闲暇时间去阅读和写作。通过阅读,教师必然会增加对学科教学的理解,逐渐寻找到更高效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教育信念;通过写作,记录自己的成功或失败,总结经验,倾吐心灵的困惑,为教育的未来鼓与呼,这也是一种自我突破的方式。此外,教师通过写作,在更大范围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与理念,进而激起共鸣,获得专业认同。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是“闲暇”,因为只有在闲暇的时候,一个文明人才会花时间去思考和学习。所以,校长还应当努力为教师减负,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让梦想照进现实。
三、按劳分配与给予所需
按劳分配与给予所需是可以互补的。“按劳分配”是个好东西,破除了教师中“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确立了“以实绩论英雄”的管理理念,激活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所以“按劳分配”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天经地义,但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其一,“按劳分配”看重的往往是教师的显性绩效,但却无法对教师的隐性绩效进行考核。而显性绩效,主要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发表的论文、参与的教育科研课题以及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对学生全面发展有更深远影响的德育、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美育等隐性绩效就很难有一个评判标准,也就无法量化成分数。有时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地一番促膝长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岂不比学生考试的分数更为重要?其二,“按劳分配”通常是指物质的分配,是与工资待遇挂钩的,却忽视了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慰藉。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对于尊重的需求常常远胜于对金钱的需要。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获得精神上的释放,最大的苦恼是精神上的禁锢、能力上的压抑。众所周知,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工作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如果用以功利为出发点的“按劳分配”原则来刺激教师之间的竞争,必然导致教师以功利作为竞争的归宿,最终带给教育的是恶果。无数事实也表明,在追求知识和精神享受的神圣校园里,逐利之风一旦盛行,学校将不像学校,教师将不像教师,学生也不会像学生。所以笔者认为,除了“按劳分配”,我们也应该“给予所需”,让老师们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例如尊重、信任、成长、宽容、健康、平静,还有校长的笑脸。
相比而言,教师队伍无疑是素质比较高的一个群体,如果能够让“无聊的竞争”淡出教师视野,那么教师的心态就会更加平和,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合作也就会出自内心的需要,交流也就会更加真诚。校长应当“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给教师之所需”,把教师当伙伴,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教师,和教师坦诚相待,互敬互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以教师的发展为己任,以教师的快乐为己责。在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校长要迎难而上,真情相助;在教师受到委屈的时候,校长要一马当先,用心化解;在教师获得成功的时候,校长要引以为荣,竭力推广……把教师当伙伴,不仅体现在工作中,还应该体现在生活上。无论是教师及其家人生病遇灾,还是教师家里的红白喜事,校长都应尽量有所表达,以缩短心理距离,加深彼此情谊,激发教师热爱学校、忠诚事业的情怀。俗话说的好:“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山东教育》2016年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