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的思考
教改探索来源:莱芜市莱城区教育局查看次数:273发布日期:2010-03-05
种地,以地为媒,种了收,收了种,看似简单平常的劳作背后,却是周而复始、一遍又一遍的付出与辛苦。
种地有若干个环节组成。收割了玉米后,玉米秸一排排地横铺在地里,首先就要把它们捆起来。紧接着要把杂草清除,或是用锄除,或是用手拔,总得把杂草及玉米叶清除干净,虽不费什么力气,可耗时多,先锄,再用铁耙搂,搂完了再将其焚烧或是抱出。然后才是刨茬子,玉米根系多,茬子粗大,刨茬子时须双臂高举,将镢头高高抡起,下镢才有力,镢落在茬子上,双臂一抬镢柄,使劲一掀,茬子刨出来了,随之用镢在茬子上猛一砸,砸落茬子上的土,并将茬子合拢。当然,茬子不总听人使唤,做到一镢一个是很难的,有时几镢才能刨出一个。如此这般一镢一掀一砸,用不了多长时间,人就大汗淋漓了。刨完茬子还要再砸茬子,这一遍砸,砸得要彻底,将茬子聚起堆,用镢反反复复地砸,砸到茬子的根须上几乎没土为止。然后再将茬子清理到堰边,或是将茬子运回家,以备烧火做饭之用。这才真正完成了“拾掇茬子”,转入犁地与刨地的阶段。
说起刨地,现在省时多了,各家各户都有了小犁子,两两组合,一人前面拉,一人在后面压犁子,掌握深度与方向。用犁子犁出垄后,施肥,撒上些杀虫的药,再用镢刨沟子,垄不用刨了,刨地也省了将近一半。刨完地,就是耩地,还是两两组合,一人拉,一人扶,二三分的地不过十几分钟就完成了;耩完了再用铁耙将沟子荡平。从拉犁到耩地播种,靠的是肩膀。国庆假期回家我虽只帮了三天的忙,可两个肩膀上还是留下了红红的印痕。其间,不论是拉犁、拉耩子总是隔三差五地歇上几歇,有时候脸上的汗浸在眼里,生疼生疼的,用袖子胡乱地一抹了事,衣服也是干了湿,湿了干。咱干个一两天都这样,何况农人常年都是这样!的确不容易。
细细推算一下,种地从拾掇到刨到种,大大小小近十道工序,每一项都细致而又环环相扣:捆好玉米秸,才能拾掇茬子;清除了杂草,耩地时才不至于有草叶的羁绊,拉耩子也顺畅;刨完茬子,犁好了垄,刨好了地,才能轻松播种;耩好了地才有收的等待与希望。再简单不过的程序、劳作背后却有一个朴素的真理:无论做什么,都要一遍一遍地去干,干一遍有一遍的成效;做好每一遍,无意间又为第二遍作了铺垫。宛若我们的农人,从年头到年尾,从春种到秋收,从夏锄到冬藏,每年都重复着同样的辛苦,却没有厌倦,没有气馁,有的只是“庄稼不收年年种”的付出与执著。
是的,种地当如工作。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是分工、选择的类别不同而已,不用去攀比,不用去抱怨,只要从事了就要做好。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头起步,遵循工作的规律,一遍一遍地做下去,在做中学,在做中总结,在做中创新。就像我们的农人,不正是在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的劳作中,由石器到铁器,由繁杂到实用一步步地推进吗?如果这山看着那山高,这行想着那行好,没有个持之以恒的毅力与韧劲,哪有今天的兴旺与发达?哪有“行行出状元”的至真至理呢?
种地又似生活。生活节节来,日子天天过,面对挫折,我们要有农人的平和,不管是杂草还是杂叶,要一一去锄去拔,只愁不做或是只想不干,终究还是个“满地繁杂”;面对平凡的岁月,我们也应像农人一般,不厌倦,不消沉,不懈怠,一遍遍地从事着一样辛苦的劳作,累点苦点算得了什么,艰辛的付出总会换来收的喜悦。越是平凡,越得面对;越是普通,越得实践。生活不乏精彩,但多的是平凡与普通,需要我们做的是坚持,是付出,是创造。
种地宛若人生,启示我们每个人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费时也罢,付出也罢,流汗受苦受累也罢,就像这种地,一遍遍地付出就是为了有个好收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就是为成人成才、立德做好人,人生不留遗憾,那“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劝诫,不正是让我们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吗?走好每一步,踩实每一步,我们的人生就不会虚度,就会步步有付出,步步有回报。种地的思考,思考着的人生,收获却也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