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好的老师”——记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教师许敏

杏坛星座来源:《山东教育》小学刊查看次数:325发布日期:2016-12-05

本刊特约记者   胡乐彪

她,年纪轻轻就已拥有令人羡慕的光环:“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她,从教17年,“战绩”辉煌:“全国美术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山东省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评比活动”一等奖……

她,就是前不久被评为“2016年齐鲁最美教师”的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教师许敏。

 

心系学生   真诚关爱

1999年,从枣庄师范毕业的许敏被分配到临山小学。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她的心里便涌动起“当最好的老师”的强烈愿望。

工作以来,她把教好书、育好人当作自己的不懈追求,始终将教育教学工作视作自己生活甚至是生命的重要部分。清晨,别人还在睡梦中,她就早早起来,不是写教案,就是准备带着学生出去写生,搞创作;夜幕降临,当别人享受着家庭的温馨和闲暇的快乐时,她却依然沉浸在教学研究之中。

许敏有一颗朴素善良的爱生之心。刚工作那会儿,她像个快乐的大孩子一样,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聊天。学生们也都愿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许敏眼前,心灵的沟通成了她与学生之间最好的桥梁。

她班里有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家境不好,每天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尤其是冬天的棉袄,好像都没有换洗过。

“当时我就想,在这个衣食无忧的时代,怎么还有这么可怜的孩子?”许敏说,“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孩子的父母去世后,他和唯一的奶奶相依为命,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全面了解情况以后,许敏便经常悄悄地买些衣服、零食送给他。但是,这个学生自尊心很强,从来都不接受。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许敏就把救助改为奖励,将衣服、书包、文具等变成奖品,在学期末或者特定的节日里发给他,使他欣然接受。

在许敏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和闪光点。她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捧出来。

200510月,全国“关爱女孩齐鲁行”活动在薛城展开。有一个叫王海艳的小女孩,生性胆怯,最初没有信心参加活动。许敏知道后,与其交谈,发现这个孩子的创意很好,色彩感觉也不错,便鼓励她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了作品《男孩女孩一样重要》。可喜的是,在评比中这件作品获得了一等奖。同时,经许敏辅导的作品还有另外10件获奖。

这些获奖的作品本定于第二天进行集中展示,令人想不到的是,因为保存不当,一场暴雨将他们精心准备的11件作品淋得面目全非。按说,已经获奖的作品,许敏完全可以让学生回家再画。但为了确保质量,许敏在家长的帮助下,硬是把学生一个个接到自己家里连夜赶制。

那天,孩子们在许敏的再次指导下,从下午一直画到凌晨两点。当晚,孩子们就住在她家。饿了,就吃许敏为他们煮的面条、鸡蛋;困了,就躺在床上、沙发上甚至地板上睡觉。

第二天,他们的作品如期展示,并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赞扬与肯定。现场绘画作品《女孩的明天更美好》十米长卷,被中央计生委领导接收并转交给联合国驻华大使作为永久性收藏。

担任班主任的那几年,许敏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游刃有余,她的“秘诀”在于:使自己每天都有好心情,用好心情来感染带动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在几十个孩子组成的大家庭里,感受着那份独特的幸福和满足。每年的学校运动会,她班的运动成绩都遥遥领先,成为操场上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她班的特色拍卖会总吸引着众多人的关注;每逢元旦联欢时,她班学生就用艺术节拍卖会赚来的钱装扮教室、租用音响、制作舞台背景,把教室勾画成童话般的世界……许敏置身其中,与孩子们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尽情地闹,幸福无限。

在常人看来,这样干太累、太辛苦,许敏却说,像自己一样辛勤付出的老师有许许多多,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只要能每天呆在学校,每天能看到自己的学生,看着学生一天天成长、成熟,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探索“玩中学”   个人喜收获

 

许敏常说,每当走上讲台,望着班上孩子那一张张稚嫩可爱的脸庞,对视到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一种神圣而崇高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

每当此时,她心里就会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健康成长,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小学生天性爱玩,美术教学应当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学,针对这个原则,许敏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索总结出了“玩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玩中学”教学模式中的“玩”,指的是学生喜爱的一些玩耍活动,包括做游戏、做手工等新奇的玩耍活动;“学”是指能激起学生好奇心理、富有儿童情趣的感知活动,包括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摸一摸、试一试、说一说等。“玩中学”是指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渗透教师设计的学习意图,即教师根据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玩的特点,遵守“教者有心,学者无意,寓教于乐,玩中学习”的教学原则,采用玩耍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把学习隐含在玩耍的过程之中,使玩的过程体现学的意图,使学的过程体现玩的乐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感知形象,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好问、好动、好想的创造个性。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快乐玩耍、体验生活、感知艺术美为目的,以学生能直观感觉到的有趣的生活现象为内容,以玩耍活动为教学形式。在教学中,玩中学的程序是这样的:激情引趣、创设情境→主题活动、感知中学→精讲点拨具体地学→体验感知玩中学→整体评价快乐地学→拓展提高升华中学。

目前,“玩中学”教学模式已成为临山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许敏的带动下,美术组的教师充满了干劲,临山小学的艺术教育也由此开启了高速发展之路。在这里,美术课堂上已不止教授学生绘画,其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并拓展开来,这种模式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也在快乐的氛围中,发展了思维,提高了感知能力。

2012年,全国第六届美术优质课比赛在安徽黄山举行,许敏执教的课题是“泥玩具”。

上课伊始,许敏就说:“今天,我带来了一个你们一定很喜欢的礼物!想看看吗?”学生都觉得很奇怪,目光紧紧地盯着她。这时,许敏捧出一个用蓝色布蒙起来的东西,几秒钟后,一个可爱的、鲜艳的泥不倒翁展现了出来……学生又惊又喜。接着,许敏又掀开了讲台前用长长的布蒙着的众多泥娃娃,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自然,许敏也很顺利地过渡到了要讲授的内容……

“许老师的这节‘泥玩具’课,学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真的是在玩游戏,而且玩得特别开心,给人的感觉好像不是在上课。”在听完许敏的课后,来自四川省的美术老师王洁这样评价。她说,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心情彻底释放。打破常规,大胆创新,这应该是美术教师不断实践的内容。

“泥玩具”一课,许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得这么好,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感受到了泥玩具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的魅力与特色。

在教好学生的同时,许敏凭着自己完美的教学过程、成熟的教学经验和机智、独到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在场评委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并成就了自己——摘下全国美术优质课一等奖的桂冠!

 

拜师“学艺”   传承“非遗”

 

民间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富有地方特色,更是一个地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学美术好多版本的教材都有泥塑等民间传统艺术的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学习民间传统艺术并传承下去。许敏认为,只有传统的东西才是民族的,民族的东西不能丢。相反,作为后人有义务去保护和传承。

薛城区常庄镇的“洛房泥塑”历史悠久。许敏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泥塑课兴趣极为浓厚,洛房泥塑因其生动、活泼、有趣味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许敏决定将这一民间艺术引进课堂,让孩子们在学习民间艺术的过程中,了解家乡文化,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感情。

可是,许敏对泥塑十分陌生,更别提去教学生了。她想到先去拜师学艺。

已经80高龄的张玉明是洛房泥塑第四代传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术家”称号。200612月,当许敏带着礼品找到张玉明并说明来意后,张玉明让她吃了个“闭门羹”。老人的理由是,根本不相信一个女教师能够长期坚持摆弄那脏兮兮的泥巴。

尽管遭到拒绝,但许敏仍不甘心。她找中间人说情,又再三登门。这样三番两次后,张玉明终于被许敏的诚意所打动,破例收下了这位女徒弟。

从此以后,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在张玉明的小院里,总会出现许敏的身影。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许敏从未叫过苦、喊过累。在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好好学,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当张玉明演示操作流程时,许敏一边认真看,一边默默地学。

在师父的精心指导下,许敏很快掌握了洛房泥塑的制作技法。然后,许敏把洛房泥塑带到了课堂上,手把手地教给孩子们。有时,许敏还将学生带到师傅那里,让孩子们也得到“真传”。有时,在师父不忙时,许敏也邀请他亲自到校传授技艺。

在临山小学的精品展室里,摆放着一排排“小泥人”。这些,都是许敏和她的学生制作的,一个个看上去栩栩如生,十分逼真。这些,也都是许敏上课用的优质教具。

2009年,在东营市广饶县举行的全省美术教学年会上,许敏执教了一节“家乡的泥娃娃”公开课。据陪同她前去的张延华老师介绍。当时,许敏带的泥娃娃有好几百个。上课的前一天晚上,她将几百个泥娃娃、一盒盒水粉、一块块泥巴等教具,分组分类分别摆放在每一张课桌上,工作完毕已是深夜。

第二天的课堂上,当孩子们掀开那些盖在黄布下面的泥娃娃时,脸上露出异常兴奋的表情时,直觉告诉许敏,自己的课已离成功不远。这堂只试讲过一次的课,许敏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全省的专家和老师们面前大放异彩。这样的效果,让许敏没有想到,更让听课者没有想到。

课后,当台下的老师争先恐后地跑到台上来拍照的时候,当许敏自豪地拿起孩子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欣赏的时候,当那些老师紧追不舍、恨不得能将所有的资料全都拷贝回去的时候,许敏真有一种“明星”的感觉。

然而,有几人能够想到,这背后许敏又付出了多少?

其实,不管是校级还是区级以上的教研课、优质课、公开课,许敏珍惜每一次展示的机会,挖空心思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要求自己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所以,每一次的课堂展示,她总是将教案写了改、改了再写,对每句话、每个词,甚至连语气都要反复斟酌,争取尽可能地到位、妥帖。即便是课件中的某个视频播放的时间只有几秒钟,她都要精确地进行计算,把能预见到的一切可能性都设想在内。

为了创新一节课,她往往要准备几天甚至半个月的时间,要东奔西跑上百里的路,有时甚至一熬就是几天几夜。整整17年,她一直沉浸在这种工作状态里。她的网络空间里的教研文章,多半都是下半夜上传。每当教案定稿后,许敏就开始对着手机、对着墙壁,一遍遍试讲,一遍遍寻找问题,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2010年,在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后,许敏编写了《家乡的泥娃娃——洛房泥塑》校本教材。教材中,她针对洛房泥塑的自身特点进行了分类编排,分别从“认识—了解—制作—创新”几方面,教会学生制作洛房泥塑。并在每个单元里编入与其他泥塑的对比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学会洛房泥塑的基础上,又拓展了对其他民间泥塑的了解与认知。

201310月,许敏的《洛房泥塑》入编“人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20课”,标志着“泥塑”这一非遗艺术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承。

除此之外,山亭区的“皮影戏”在当地也一直小有名气。为了让这一艺术形式得到传承,许敏先后多次驾车到60公里开外的山亭区水泉镇,登门拜访民间艺术大师——邢如雨。跟他学习皮影的制作、操作,并将其引入到临山小学。

凭着对皮影戏的热爱,2009年,许敏在山东省美术优质课评比中,所执教的“皮影”一课获得一等奖。

 

社团”活动多   学生显特长

 

“用艺术照亮孩子一生”是临山小学提出的特色办学理念。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掌握美术技能、体验美术乐趣,能够自由选择所喜爱的美术活动,临山小学在原来仅有的9个兴趣小组的基础上,逐渐拓展到水墨欢歌、精彩童画、趣味剪纸、缤纷纸艺、笔歌墨舞、洛房泥塑、陶艺纵情、扎染、创意手工等12个美术社团。

“精彩童画”是许敏着力打造的重点绘画社团之一。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外,为了提高社团学生的绘画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许敏常常会带着学生到附近的临山公园、人工湖畔,以及台儿庄古城、山亭的石板房、峄城的石榴园写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色彩、体会身边无处不在的美。

因为经常带学生出门写生,许敏为此没少“挨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担心出现安全问题。但是当看到孩子们的作品一次次在各类评比和展览中崭露头角、屡次获奖时,慢慢地,许敏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与支持。

20138月份,许敏带学生们去江南水乡的周庄和西塘、同里,还有黄山脚下的西递、宏村去写生。尽管江南的温度高达40度,尽管远离家乡,困难重重,但他们还是被江南水乡那婉约多姿的风光以及千年历史文化所打动。

在周庄的双桥上、小巷口,西塘的600米长廊等地方,总可见许敏与孩子们专心写生的身影,一幅幅佳作也引来很多围观游客的赞叹。

“当遇到了特色鲜明的景点时,孩子们根本拔不动腿,几次借着灯光画到晚上9点多才肯回宾馆。”许敏说,自己只能利用午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法的指导,晚上再指导孩子们加工整理各自的作品。

从江南写生回来,学生郑珺的水粉写生作品《“钥匙”桥》,在2014年“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当郑珺手捧证书、笑脸如花地向她报喜时,当家长通过电话送来那一声“谢谢”时……许敏的内心溢满了无比的自豪和幸福!

“洛房泥塑”是许敏最用心打造的社团。在教学过程中,她除了保持洛房泥塑原有的传统风格外,对制作材料、方法和内容进行了自己的创新和改革。

传统的洛房泥塑所用材料,是从当地的洛房河里挖出的泥巴,需经过多次摔打增加其韧性后方可使用。一旦遇到冬天寒冷的季节,便无法提供原材料从而影响教学。因此,许敏决定用色彩丰富的太空泥代替泥巴。这样,既不受材料的限制,又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事实证明,学生采用不同颜色的太空泥制作洛房泥塑,也省去了上色的环节。

同时,许敏在保留洛房泥塑模具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徒手捏制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此外,她还在教学中增加了生活器皿和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等元素,较之传统的泥塑只有人物、动物两个题材,大大丰富了洛房泥塑的表现手法。

在许敏的倡导下,临山小学也将洛房泥塑课程定为校本选修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洛房泥塑的喜爱,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大大减少了制作成本,加深了他们对民间特色艺术的了解。

2011年,“全省美术优质课评比暨美术教学现场会”在临山小学举办。现场会上展出的孩子们的美术作品,无论是水平、创意,还是表现技法,无不让人震撼。

工作17年来,许敏辅导学生创作的作品共有2000多件在省、市和全国获奖,在各级报纸杂志发表作品近百篇,几十项教学成果在省、市和全国获奖,出版了个人教学专著,执教的国家级示范课“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入编《义务教育教师教学用书》。她带领学生创作的十米长卷《女孩明天更美好》被联合国关爱基金会永久性收藏。

而这些,都与她在日常教学及辅导社团活动中的所感所悟分不开。她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均可入文,而她的写作素材主要源自于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社团教学。

在“2016齐鲁最美教师”颁奖盛典上,山东省美术馆馆长柳岩春亲自上台向许敏发出正式邀请函,邀请她带着学生在省美术馆举行画展。对她和学生来说,这是多么幸运的事。目前,许敏正积极备展,以确保办一个高质量的展览。

许敏常常说:“当老师,就要当最好的。”简短质朴的一句话,表达了一名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更表达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许敏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默默无闻耕耘者的奉献之歌。

这,也正是“最美教师”用心汇成的一曲爱之歌!

 

(《山东教育》201611月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