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教育深处

发布日期 : 2015-1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行走在教育深处

——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深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本刊通讯员   陈德亭     

 

妈妈,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

我要是一只蝴蝶,就飞上蓝天,

采一缕阳光、一片白云送给你。

我要是一棵大树,就结出香甜的果子送给你。

我要是一棵小草,就让自己长得更加茂盛,美化环境。

可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呀,

我只能每天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很难想象,如此饱含爱心、童心和丰富想象力的诗歌,竟然出自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一个一年级学生之手。

“我背给同事、朋友听,他们都不相信是我的孩子写的。但是,确实是我看着孩子写的。我激动,高兴。”在家长座谈会上,临淄区实验小学一年级(1)班学生谢书航的家长兴高采烈地对该校校长李德乾畅谈自己的感受。

同样令人高兴的,还远不止这些。

两年时间内,《小学生写字手册》《做个智慧型班主任》《用动画教学生真正的数学》等12本师生专著正式出版,并获淄博市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NOC)大赛一等奖连续四年榜上有名;古诗文诵读全省第一,并被邀参加汇报演出;“小校园·大社会”活动获得淄博市德育创新一等奖;淄博市“市长杯”足球赛全市亚军、全省第六名;第三届“夏青杯”诵读比赛特等奖获奖人数占淄博市的三分之一;硬笔书法比赛一等奖占全市的三分之一,获奖人数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每两个学生就有一个在市级以上报刊正式发表文章……

单纯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一所学校的全部,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一直以来孜孜以求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效能。日前,笔者走入临淄区实验小学,试图打开一个个问号。

 

课程整合  为学生提供适口的营养套餐

“对于学校,我既喜欢又害怕。喜欢是因为孩子每天都有新变化,害怕是因为在孩子面前总是失去家长的威信,这不才半年多,我就跟不上了。孩子总是跟我说,字不如他写得好,书不如他背得多,你拿啥管我呀?有一次我喝醉了,吐得到处都是,第二天早上,孩子对我说:‘饮酒醉,最为丑’,爸爸,以后别再喝醉了!在学校学习的《弟子规》能活学活用,比一般的说教管用,我也感觉非常欣慰!”

这几年,李德乾经过与广大师生切磋,提出了“精神高贵、思想开放、行为文明”十二字的培养目标。高贵的精神,开放的思想哪里来,又落脚到哪里去?

知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思想的寓所,思想是精神的承载。李德乾经常反问自己:如何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尽量多,又感觉负担不重?如何让学生从小就具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精神?有敢为天下先、想前人不能想、有独创、善独创的思想?

“现在,学生学习的学科知识零散而不系统,已经被精细化分割得支离破碎,其内容要么浅尝辄止、功亏一篑,要么寡淡乏味。我们要立足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敢于在课程上大胆突破,合纵连横,建构起自己的课程体系,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给学生最适口的营养配餐。”李德亁说。

一、语文学科:“主题”整合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说:“文所以载道也。”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学会如何使用母语表达,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精神生命,通过写作提升学生思想自由之品质。他们依据课标,以培养学生写好字、写好文、会听话、会说话、会朗读为目标,对语文学科内容进行了“主题整合”。

主题之一:金色童年阶梯阅读课程。学校通过实施金色童年阶梯阅读,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给予学生爱、责任、担当、感恩、严谨、崇高等人文精神食粮,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有情、有义、有担当、立得住的人。

第一,阅读国学经典,让学生思想深邃,精神高尚。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背诵经典。一年级背诵并践行《弟子规》《三字经》《千句文》,二年级背诵《论语》《孟子》,三年级背诵《老子》《庄子》,四年级背诵精选的唐诗、宋词、元曲,五年级背诵精选的《古文观止》经典文章和毛泽东诗词等。通过诵读,培育学生心忧天下的情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之气,接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情操滋润。

第二,分层次阅读中外文学名著,让学生在文化中滋润生命成长,丰富精神生命。主要是让诗歌诵读贯穿每个年级,儿歌、童话、神话、寓言、小说等分年级阶梯推进,高年级以主题阅读为主。在此基础上,每个年级确定重点研究项目:一年级主打绘本、儿歌、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二年级主打童话(如《彩乌鸦系列》等)和科普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等);三年级主打《齐文化成语故事》、神话和寓言;四年级主打齐文化知识系列、小说(包括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四大名著等);五年级主打文史类书籍(如《中华上下五千年》等)、诗歌(包括宋词、部分古文名篇等)。

主题之二:能读会写课程。学校依据课标将小学段读说课程和读写课程进行系统化整理:在一年级指导学生讲故事,进行说话训练;二年级让学生写日记,从一句话到一段话;三年级开始大量读写,并把阅读课上成读写结合课。读写课上,学生自导自演汇报读书成果,有的写成诗歌汇报,有的写成山东快书汇报,还有的用情景剧表演汇报……最精彩的当属即兴命题现场作文,学生的15分钟作文水平令人赞叹不已,许多班级还将学生的现场命题作文整理成书。

主题之三:晨诵课程。学校开设了每天15分钟的晨诵课,根据各年级诵读内容,或是跟着著名播音员的录音诵读,或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指导学生“把美文读美”。

主题之四:写字课程。学校开设的每天15分钟的写字课,做到资源到位、教材到位、指导到位、督查到位。学校还开发了写字校本教材《小学生写字指导手册》,与鲁教版教材配套使用,为师生规范书写提供了保证。

主题之五:作文修改课程。“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要写好作文,不仅仅是要多写,关键还要学会修改。为提高学生作文的修改能力,学校改革了作文制度,将一个学期的作文篇数从16篇压缩为4篇,并实施了“A.B作文本”。A本教师详批,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教师修改意见进行三次修改后,抄录到B本上,展现修改成果,让学生在对比修改中提高作文水平。

主题之六:班本课程。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个性不同,发展自然有差距。为此,他们倡导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班本课程。例如,青鸟班的班本课程是诗意课程。樱花开了,“小青鸟们”一起过樱花节,写樱花诗,诵樱花诗;来源于孩子们创意的“帽子节”更是别具风格,学生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利用各种材料,编制出自己喜爱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并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帽子节走秀……

二、数学学科:“结构”整合

以核心概念为基础,按照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生活与思维四大系统梳理教材的知识结构,用知识生长点串成数学知识链,采用“渗透、迁移、交错、训练”教学策略,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让数学课堂彰显思维魅力。

用“核心概念”进行结构整合,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学生好奇:既然“分数”是一种“数”,分数能不能像整数一样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教师适时引导:能不能用“画图”的方式尝试一下:1/4+2/4怎么算?6/9÷3怎么算?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到四、五年级才学的“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四则运算”相关知识在这节课中得到了自然生成和渗透,学生自己用“已有知识”和“现有知识”,发现了“新的知识”。

像这样抓本质和概念的数学课堂,在执教的数学老师的归纳中,教学不再是分割、切碎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结构来整体学习。

用数学思想统领“结构整合”。五年级学习“一个整数除以分数”内容,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教师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理解单位1包含31/3,也就是1×3;单位2包含61/3,也就是2×3。通过归纳推理,提出猜想:一个整数除以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用解方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演绎推理:2÷1/3=X,利用等式的性质推导出结论。

三、英语学科:情景整合

英语教师将教材中的单词和课文按情景进行重新归类,每一类拓展补充一定量的英语词汇,组成新的情景短文,让单调的英语学习变为情景剧表演、电影配音、场景对话,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英语阅读量,还使得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领略西方文化,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四、其他学科:跨界整合

美术学科,每周两节,一节作为基本美术课,学习教材基本内容;一节作为动漫课,从美术技法到动漫制作,逐步开设动漫课程。音乐学科,每周两节,一节作为基础音乐课,学习教材基本内容;一节作为电钢琴课,使用电钢琴教材。体育课,在保证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前提下,让乒乓球、足球、篮球进课堂,形成体育传统项目特色。科学学科,每周两节,一节作为基本科学课,学习教材基本内容;一节作为科技阅读课,同时渗透科技制作和动手操作。

 

个性发展  让教师建立独立的话语系统

 

每学期的教学开放周,学校都会安排校领导与家长面对面座谈。李德乾这次负责的是跟一年级学生家长交流。

一年级孩子来到学校已经半个学期的时间了,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有怎样的评价,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何想法……这是李德乾非常关心的。

“李校长,我老家是胶东的,在这里做生意。我有两个孩子。老大上一年级时,我原想只让孩子在这里借读半年,等生意处理完后,就回老家上学。可过年时,老大与邻居家孩子的比较,让我改变了想法。老大不仅字写得漂亮,背的东西也比其他孩子多,说话、写话更是别提了,一写能写1000多字。数学也是,孩子不仅会计算,而且能说出算理。如今,我不仅没回老家,还在学校附近买了房子,现在老二也在咱校上一年级了,孩子表现很好,我们感谢老师,感谢学校。”……

通过近两个小时的交流,李德乾感受到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家长对教师的尊敬,应该说达到了钦佩的地步。

“我最喜欢张国华老师的数学课了,他让我们思考探索,现在我们7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张老师让我们自己独立学习,不会的和他讨论。有些方面,老师说我们已经达到初一的难度了。”在大队委学生座谈会上,孙悦馨说。

李德乾经常这样想:教师靠什么赢得家长的尊重?靠什么赢得孩子的尊重?教育教学有自己的专业标准,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专业水平,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建立起自己独到的话语系统,把课上得质量高,学生负担轻,学生又愿意学,这才能算作是成功的教师。

这是李德乾的一则日记:

下午,听了个性化教师工作汇报,老师们对教学终于开始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赵宁老师的拼读法英语教学思考、朱红梅老师的英语教学反思、吴迪老师的律动教学思索、曹燕老师的舞台展示法、王栋的动漫教学等,可以说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的一点东西。我的感觉:一是老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思想还没有深入地把握,不能够深入透彻地知道本学科应该给予学生什么东西。二是没有理论的支撑。没有理论的把握与支撑,就如同开车没有方向,做事没有目的一样,是不会做好的。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必须找到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论体系,这样才能够促使自己成为真正的教育家。三是没有思考如何形成自己独到的课程。没有课程,就不会有教学个性。课程系统能够完善地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系统思考。四是没有很好地思考教学方法与自己个性、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等方面的结合,没有这些思考,就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不是教给学生系统学科知识与学科思想。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这里的许多教师已经走上了个性化的教学之路,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思想。在2014年全区小语文教师培训会上,区里专门为郭淑珍老师开办了教学专题研讨会,请郭老师用一上午的时间展示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当场接受老师的考试。有位老师用鲜花、男孩、春天三个词,让学生写作文。有几位学生用“菩萨蛮”曲牌即时写出,语惊四座。老师们感叹: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习惯养成  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孩子来到学校才半个多学期,孩子的变化却着实让我们吃惊,原来乱糟糟的卧室,现在既干净又条理,衣服、学习用品等摆放得可整齐了;书包也不用我们整理了,每一层放什么记得一清二楚;水杯、校服上都写上自己的班级和名字,孩子说万一丢失了,也不惊慌,有人拾到会给他送来。上幼儿园时丢三落四的,现在可细心了!”

李德乾听课时发现:在课堂上学生经常出现找不到书、文具、练习本的现象,有的学生翻抽屉、翻书包,找了又找。有的学生找五分钟还找不到学习用品,一节课八分之一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课间教室里吵吵嚷嚷、打打闹闹是常态。在校园里学生横冲直撞、上天入地的不在少数。

对此,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说这是孩子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孩子成长,不能束缚太严。可李德乾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学校是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必须要遵守规则。无规则意识、无纪律意识带来的是无秩序,妨碍他人,甚至危害。喧闹带来的是浮躁,不能够静心思考,深入思考。做事无事前准备,仓促应对,必定效率低、效果差。

“没有良好的习惯,干什么都会一事无成;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不会有高的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说,好习惯就是高效率。”李德亁如是说。为此,在李德乾的带领下,学校下大气力进行了一系列好习惯、高效率,好习惯、好人生的习惯培养,并初见成效。

原来,小学生丢三落四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校园里时常见到丢失的水杯、校服、书本等物品,政教处里堆积了许多学生丢失的东西,却无人认领。召开班主任会,嘱咐班主任告诉学生若掉了东西一定要找,领回去,可效果并不好。于是,李德乾就让总务处在教学楼走廊设立了物品招领台,一星期、一个月、一学期过去了,许多丢失的东西仍然无人认领。或许是国家富裕了,家庭富裕了,孩子丢失东西不心疼,家长也不心疼。看到很多东西没人要,浪费了,李德乾很是心疼。况且,如果不抓一下,孩子们落下对物品不珍惜的毛病,对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怎样解决这类“不起眼”的问题呢?让学生重视细节最重要,养成丢失物品要找回的习惯,养成保管好自己物品的习惯。于是,学校开展了“丢失东西危害大”“做事不马虎好”“浪费危害大”等主题班会活动;组织了“放学前检查物品带齐”活动,要求在站队放学时,检查自己的各种物品带齐没有……各种物品有条理摆放,不乱存放,便于检查。各种物品粘贴班级姓名,雨伞、水杯、书包等要求写上班级、姓名,用透明胶带粘贴好,防雨、防磨损;在校服的商标处写上班级、姓名……这样,丢失的东西都有了标志,捡拾到的人,根据班级姓名就可以把物品送还给丢失者了。

“丢失的东西,原先是让丢失的孩子认领、找回,现在则是让拾到的主动送回。”谈起学生的变化,李德乾不无感慨地说,“真是思路一变,效果大变啊!”

除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培养学生课堂的学习习惯同样没有放松。李德乾经常对老师们讲,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要求了就行,而是要先教会,要反复地训练,书本如何摆,文具如何放,眼睛如何看……就连课堂回答问题也要按照规范、明确、条理、礼貌的语言回答。以“我觉得、我认为、我发现……”等为开场白。如学习《恐龙的灭绝》一文,老师问:“这篇课文介绍了几种恐龙灭绝的原因,请分别用一句话说清楚。”学生回答一般是:“五种,是什么是什么。”老师教学生要这样说:“这篇文章介绍了五种恐龙灭绝的原因,第一种是……第二种是……第三种是……”先提纲挈领,再展开分述,让学生学会了有条理、准确、清楚地回答问题。

走进临淄区实验小学教室,你会发现,即使教室中空无一人,每一张课桌上也会摆放得整整齐齐:左上角摆放课本,中间放练习本和作业本,右上角放文具盒。本节课上完后,学生会将本节课的学习用品放回桌匣里,拿出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然后下课。桌匣和书包内的书本、作业本、练习本、文具盒都分门别类摆放,不随便放置。在家里,学生睡前先整理好书包,检查课本、作业、练习本、文具盒等是否按照一定层次放置好,以保证第二天不出现落下作业等现象。教室后面摆放了一列条桌,要求学生的书包按序号整齐地放好。拖把则是在杆上打上眼,用绳子拴好挂在墙上,笤帚也挂在墙上。

“不论你何时到我们学校,都会看到:在楼梯、楼道内,学生一律右行,不占道,不跑跳,不高声喧哗,既方便别人,也方便了自己。”谈起学生习惯的养成和变化,李德乾自豪地说。

 

活动载体  让学生享受别样的“六一”

 

2012年的六一儿童节过后,李德乾在校园中碰到孩子就问:“今年六一过得怎样?”孩子们都是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回答:有超爽的感觉!

在节日中好好放松一下,享受欢乐,不仅是大人们在想,孩子们肯定也在天天盼。六一节是孩子们的节日,怎样才能让孩子过一个幸福快乐的节日呢?

六一节那天,不仅有盛大的入队仪式,让学生在盛大的仪式中感受一名少先队员的荣耀;同时,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演出,在原来歌曲、舞蹈、器乐、诗文朗诵等节目类型基础上,今年又呈现出了更多的节目形式,特别是2011年学校开设金色童年校本课程以来,增加了快板书、卡通漫画、手工剪纸、魔尺、魔术、十字绣、卡通漫画、书法等展示形式与内容。

而让孩子们有超爽感觉的原因,还在于这一年的六一节不再是少数特长生的“独角戏”,而是孩子们自己的“众乐汇”——各班有了过节的机会。三年级(5)班举办的是水果拼盘比赛,孩子们真是心灵手巧:洋葱片做荷花的花朵,芹菜叶子做荷叶,小西红柿做金鱼,黄瓜片做水纹,构图清新漂亮,色彩搭配清新淡雅。有心的家长从一年级开始录制有关班级的活动,然后制作成电子相册,让学生回顾五年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星光,这是多么美好的记忆呀!

2013年的六一儿童节过后,李德乾还是问学生:“孩子们,节日过得怎样?”孩子们个个洋溢着成功的感觉,自豪地呼喊:“吃得好!玩得好!赚得好!”

李德乾说:“孩子来到学校,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会如何成为社会人。要让孩子成为造福社会、造福人类,享受社会成果的人,就必须要有本领。”本领从小就要体验。为此,这一年的儿童节就举办了“小校园·大社会”社会模拟体验活动。各班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活动方案,先期进行策划;提前一周贴出海报,进行广告宣传。有的班级开设水果店,有的开办电影院,有的办饰品店,还有的办食品店、摄影中心、书店、游乐场,不一而足。学校专门印制了“虚拟校园币”,配备了城管、环卫、交警等公益性岗位;而且制订社会规则,乱摆摊会被驱逐,乱丢垃圾会被罚款,乱穿马路会被罚做义务宣传员……

学生的创造力在活动中得到展现。有的班级还开发了做导游岗位,由他们引导一、二年级的学生到各个场所进行游览、消费,然后赚取导游费;有的班级不仅在校园贴海报,还到各班级演讲宣传;美甲店的生意非常红火,是小女生的最爱,有些一、二年级女生为没有得到美甲的机会哭鼻子;有的班级一个下午居然赚了一千多元。值得称赞的是,他们并没有将赚到的钱乱花,而是将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充作班费,别一部分当作捐资助学款——学生们从中学会了如何理财。

李德亁说:“学生在校学习5年,当走出校门后,身上一定要带有实验小学的印记,心底也一定要留存其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我们就是要把每年的六一节办成不一般的节日,永远留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李德乾每年都要求六一节要创新,年年都有新花样,次次办到学生们的心坎里。其创办的“小校园·大社会”社会模拟体验活动,被市区评为德育品牌活动;而孩子们也正被实验小学为他们营造的创新、乐趣、规则和人文的校园生态所浸润着。

 

多元评价  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王景涛说:“突出能力培养,改革学科课程评价模式,构建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素养深厚的保障。”他们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书面考试方式,将学科课程能力评价分为综合考试和分项能力考核两部分,均以等级进行评定。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科特点,分别制订具体的学习能力评价方案和操作模式。

语文学习能力评价。主要包括认字测评、书写测评、朗读测评、古诗背诵测评、阅读测评、作文专项测评。低年级的认字测评底线是教材中的生字数量,上不封顶,分三个级别进行评价;书写测评采用“十段三星”评价方式,写字水平高的学生可以跨段申报;作文测试采用现场命题,集中评阅,等级评价的方式。

数学学习能力评价。主要包括口算、操作应用、说理分析、数学日记等内容,其中说理分析时做到语言简洁、完整,能够借助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

英语学习能力分项。由五大部分组成:听力、单词认读、情景对话、情景表演、儿歌演唱等。

其他学科能力评价。重点放在素质展示和实践操作上。如体育学科主要评价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音乐学科主要评价学生现场演唱、电钢琴 演奏、节目展示;美术学科主要评价学生的绘画基本技能和作品展示;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电子作品设计;科学课程考查学生实验操作和科技创意、小制作等。

学习习惯评价。学校一贯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将每学期第一周确定为学习习惯集中训练周,列入课程内容计划。学校进行跟进式过程指导、反馈和评价。教导处制定了《实验小学学生学习习惯评价表》,每学期开展班级和学生个人学习习惯星级达标活动,实施周评、月总、学期达标认定,计入班级和学生学期评价。着重培养评价学生如下学习习惯:一是表达习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和展示团队的舞台;二是倾听习惯,学生的注意力培养成为教师研究的心理课题;三是质疑的习惯,学生能否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纳入课堂星级考核;四是整理的习惯,学习完一个知识单元,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知识结构,并在小组内展示交流;五是画图的习惯,用图形语言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六是合作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要成为常态;七是书写的习惯,让写字成为学生的一张形象名片。

学生的差异是自然存在的,现在许多学生之所以厌学,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在自身上找不到自信,缺乏前进的动力。究其根本,就是在就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运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也没有因人而评,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断抹杀在千篇一律的标准之中,规范有余,个性不足。“钱学森之问”我们从这里找到了答案。

“如果我们多几把衡量学生的尺子,从不同的侧面去丈量学生,让孩子发掘并激活自身的闪光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说不定未来会多出几个爱迪生、爱因斯坦。多元评价、绿色评价之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李德乾说。

在这里我们欣喜地发现,李德乾带领全体教师踏上了绿色评价的改革之路,将学生的身心从分数堆里解放出来,让学生把更多地精力投入到多项素质的提高上来。学生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

首先,对教师业务的考核,降低考试成绩在考核中的比重,由过去只重考试成绩转向注重教学过程,重点考查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及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上,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特长学制。有老师曾经对李德乾说:校长,你总是走一步,看三步。他也总是笑笑:走对路最重要,方向正确了,才能到达更远的目标。孩子是面向未来的,而教育是培育未来的,不能只顾眼前。风物长宜放眼量嘛!

不被现象迷惑,不被时髦迷惑,不追求时尚,不做表面文章;抓住教育的本质,走向教育的深处,这就是李德乾的治校之道。

 

(《山东教育》201510月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