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校长是激发学校活力的关键
发布日期 : 2015-10-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李青山
2015年4月7日《中国教育报》第3版发表了一篇文章《一所被判“死刑”中学的逆袭》,内容是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本已被计划停办的新华中学在敬业精神强烈、领导科学与艺术水平高的校长何根萍的努力下,学校获得涅槃与重生。不仅附近乡镇的学生放弃镇上的中学来此就学,更有邻市、邻省的学子慕名而来,从而创造了湘东教育系统所称的“新华现象”。
这种现象非常令人深思。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笔者历来关注校长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所起的作用。因此,时刻注意网上刊载的有关校长工作的报道,从《为什么是陈康金?》到《郜晏中:不愿把自己搁浅》,再到《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的教育智慧》,又到《季洪旭:把教师“引入”专业》。他们的事迹虽然各有千秋,但一个共性是,他们都怀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对教育事业极端热忱与高度投入,都善于打破陈规开拓创新,结果使得他们所领导的学校无不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文章之所以能引起教育工作者理性和情感的共鸣,是因为他们道出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我们知道,每一所学校要振兴与焕发活力,固然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但是一个优秀的校长是最重要的因素。前一段时间各种媒体上曾大量报道教师资格每五年一注册的倡议和一些地方的试行做法,标志着上级对教师的管理走向规范化与系统化。当前部分教师在师德和专业素质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师队伍进行整肃和“提纯”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不可忽视与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教师队伍的高素质是以校长队伍的高素质为前提的。没有在道德品质、事业心和领导科学及艺术上高素质的校长,要实现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必然不易。
在当前,除去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新华中学外,当然还有由于校长事业心强、领导科学和艺术水平高所以把学校做大做强的实例。譬如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本是一所上级部门打算撤并的村级联办中学,最初只有公办教师2人,民办教师5人,代课教师6人,共有五个教学班,国家没有任何形式的财政投入。但是由于学校领导工作理念前卫,领导科学和艺术水平高,在坚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学校进行不懈探索和努力,硬是在三流硬件、三流师资、三流地理位置的不利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经验,吸引了江苏全省和全国各地的学生前去就读。结果在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的同时,也极大改善了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通过公办民助、教师聘任制和迁校实现了向一流硬件、一流师资、一流地理位置的转变,洋思中学也因此成为“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的中国名校。
洋思中学的经历和经验表明,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取决于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意识、领导科学和艺术水平。反观许多办学不力的学校,其实都是享受国家财政不同程度拨款支持供养的乡镇级、县级甚至市级重点学校,财政状况、师资状况、硬件设施方面面临的客观条件现状要比当初的新华中学与洋思中学优越许多倍,办学质量反而难孚众望。这样的学校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确实应该扪心自问。有些学校的领导把办学不力的因素全部归于自身以外的因素,例如师资水平过低。这种说法难以服众,因为每一所学校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经过科班培养和严格选拔才走上教学岗位的,业务素质都合格。如果说大比例或者大部分教师被认为素质过低的话,那么肯定有领导不力的问题。我们在师生关系方面提倡没有不可教的学生,只有无能的教师,那么在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方面,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不会教学的教师,只有不会管理的领导。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教师能否合格优质地履行本职教学工作,与学校领导的管理工作水平与成功程度关系很大。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深切感受到:部分办学质量每况愈下甚至最终不得不被关停并转的学校往往有领导工作不得力的因素。这些学校的领导或者过于注重谋取个人利益,或者主政严重缺乏公平,或者自身业务素质过于低下,或者敷衍塞责心态明显。这样的领导主政的结果,必然导致国家投入资金和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贻害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发展。
优秀的校长群体是所有学校之幸,是莘莘学子之幸,也是国家和民族之幸。要保证每一所学校的教师做出出色的工作,给学校带来丰硕的成果,学校拥有一位职业道德意识强烈、领导科学与艺术水平高、善于反思和自律的校长固然是学校之幸。但是,上级领导制度性的强有力监察和广大基层教职员工群体的有效民主监督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保障校长群体职业道德、领导科学与艺术均为高水平的保障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在现代法治社会和依法治校的大环境下,避免学校把荣辱盛衰都系于校长个人素质的实际不仅有必要,而且已经有了充分的可能。校长莅任后,后续的上级领导监察制度与基层教职员工群体的民主监督制度必不可少。上级领导对校长的监察和基层教职员工群体对校长的民主监督应该形成理性制度,以保证校长的工作不会偏离大方向,大力提升现有各所学校的实力,创办更多的让群众和社会满意的学校。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教师道德和教师资格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必须以对校长实行严格的考核与动态管理为先决条件。我们以前提倡过的“校长负责制”曾经在实际上被误解和执行为“校长专权制”,即学校的一切事情由校长拍板决定,对于决策的失误和校长的渎职则缺乏常态化的问责、弹劾、淘汰与退出机制。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拨乱反正”:对校长实行严格的考核、动态管理、正常升降、任免与退出机制,使校长在拥有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为自己有可能发生的失当与失职行为承担相应后果和付出适当代价,并且以此建立校长的选聘、监察、考核、诫勉、奖惩、退出等正常流动和新陈代谢机制。只有这样,上级的良好政策才能通过校长的执行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山东教育》2015年9月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