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
发布日期 : 2015-0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 王维审
我在一所学校和老师们座谈时,有一位年轻教师问:“王老师,您觉得一个初入职的新教师要想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优质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成长平台还是自身较高的学历水平呢?”我想了想回答说:“这些都很重要,但又都不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能够反证的“证据”。
我很少会喜欢一个人到推崇的地步,但是管建刚老师是个例外。我对他的推崇,在很大成分上源于他曾经经历的“恶劣”成长环境以及后期的勃发。“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这是管建刚老师在很多场合对自己早期教育经历的一段描述,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最初的成长环境并不“良好”:八年的村小,证明了他职业生涯第一站的“硬环境”不够上档次,没有多少人可以帮助他成长;三年经商,意味着他起初对教育职业并不十分“热爱”,在成长的“软环境”上也不占多大优势。在我们看来,这样的起步往往预示着他将成为最常见的“普通人”,甚至成为很不合格的小学教师。但从1998年起,他开始安心做教师了,十年之后成为语文特级教师,并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打拼出了自己的特色。也就是说,他的成长是从他“安心做教师”以后才开始的。
我相信,在全国范围内,一定会有很多老师在毕业之初就分配到了优质学校,学校也会专门安排一些名师做他们的入门师傅,他们很容易就会获得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我也相信,有更多的学校在不断地为教师成长创造着机会,诸如免费赠书、名师引领、外出学习之类促进成长的手段已经成为常态,他们不费气力就可以拥有令人羡慕的成长平台。但是,被这种良好成长环境浸润着的老师们,又有多少人能够成长为管建刚一样的优秀老师?又有多少人会珍惜这些机会和平台?事实上,有很多教师把学校给予的成长机会当作了累赘,把学校辛辛苦苦搭建起来的成长平台看作了障碍:听报告时打盹闲聊玩手机,外出学习时溜号逛街买衣服……这已经成为很多教师习以为常的做法,拒绝成长也已经成为一种无法遮掩的大众心态。
至于教师的学历水平,更是难与教师成长建立必然的联系。我的一位同事,只有初中学历,很多年前享受国家的“接班”政策成了学校的校工,在学校负责印刷试卷。后来学校缺少教师,他被暂时安排带初中语文课。几年以后,他不仅把课带得有声有色,教学成绩遥遥领先,还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成为全市语文教学骨干和业务教干。他启动的“大语文”教学研究中的许多研究成果,至今仍然在全市被推广和应用。当然,他这一个例不能说明学历与教师成长的全部关系,但至少告诉我们没有高学历的教师,只要愿意成长也一样能够成功。并且,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确实部分存在着“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的现实。
在我看来,优质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成长平台,较高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确实是一个教师成长和成功的丰厚营养,但若没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这一切都很容易被人忽视、淡漠,甚至成为教师前行的牵绊。
(《山东教育》2014年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