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

发布日期 : 2015-0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家长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

——临沂市高新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巡礼

本刊通讯员   唐桂忠         翟召博

 

“这么简单的题,你居然做错了,简直太笨了!下次再考这样,看我不揍扁你……”

“我喝酒打牌碍你什么事了?写作业去!”

“孩子上学就够受罪了,开个家长会还让我再来受罪……”

类似的家长话语,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像临沂高新区这样所辖多为农村学校的老师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可是,自从高新区开展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以来,家长们的认识和行为发生了明显改观:

“原来我的做法是错误的,真是应该早一点听听这些讲座!我对不起孩子。”

“妈妈,以前你除了管爸爸就是管我;现在,你每天只负责管好自己。我喜欢这样的妈妈。”

“现在,女儿在我的眼里已然优点多多。至少,她在成长,而我也在成长,感谢家长课堂,感谢老师们!我更要感谢女儿,是她让我再次感到了成长的美好。”

 

家长教育:一个当代基础教育的迫切命题

何谓家长学校?《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妇字(20112]的权威表述为:“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长学校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是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资料显示,1982年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挂牌,迄今已有32年。遗憾的是,大江南北、城市农村,几乎不约而同地把“家长学校”办成了“家长会”——“校领导讲话,班主任发话,父母们带着沮丧回家对孩子训话”成为家长会的“基本程序”。不少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参加各种各样的“家长会”,可是到了初中、高中,依旧不懂得家庭教育。我们不禁要问:家长学校是开会的地方吗?以“会”代“校”、以“会”代“学”的方式,可以替代家长教育吗?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正确但不全面。确切地说,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不只在孩子出生后,在孩子求学、工作、成家立业乃至父母已然不在时,当孩子想起他们,依旧可以从其身上汲取到教诲和力量,这力量甚至可以一代代传下去,这就是家风。从这一意义上说,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

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如此的重要,长久以来人们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命题——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现行诸多领域都有严格的准入制度:教师、医生、律师、司机……唯有做父母的只需“准生”而无需“准入”,致使在“家庭之路上充满着无证驾驶的‘司机’”(朱永新语)。这是多么可怕的现实!

为此,临沂高新区的教育者们认为,作为家庭教育主导者的家长理应首先懂得教育,学会分辨教育理念及其方法的正确与错误,应该具备起码的教育良善,而不为庸俗功利的世风所左右。诚如“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所言:“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则可能变得更坏。”

至此,临沂高新区的工作目标渐渐明晰起来:教育,从家庭开始,家庭从教育父母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呢?在于家庭。不然,社会一样、学校一样、课程一样、教师一样,何以孩子如此不一样呢?算来只有家庭、家长不一样!如此道理,我们教育工作及家长均不可不察。为此,他们着力探索如何让家长具备胜任“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道德操守等专业素养,以及人类良善的本性——从这一意义上说,他们推动的家长教育不止在“教育”,也在“唤醒”。

 

规范化建设:家长学校实至名归的有效途径

临沂高新区成功经验的核心是全力推进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所谓“规范化”,是指从挂牌标识、师资队伍、固定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教学效果、考核评估等方面系统地开展家长学校教学工作。

国家一贯重视家庭教育。自1998以年,全国妇联、国家教委等就先后下发了《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家长学校”的牌子几乎挂在了每一所学校的大门口,这对于推进家庭教育、促进家校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各地家长学校的发展却极不平衡,疏于活动,甚至空有虚名者怕不在少数——正是“家长不知何处去,此地空余学校名”。

当然,我们也不必因此而悲观,我们还有执着于家长教育的先行者在辛勤地跋涉。在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中小学校,我们就感受到了他们火一样的热情,看到了他们热切至诚的努力,以及这努力所带来的教育改变。

临沂高新区主要辖区为农村,现有公办中小学16所(区直中学1所,乡镇中学2所;区直小学3所,乡镇中心小学2所,村级小学8所),在校中小学生13046人。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高新区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人口流动极大,现全区区外流入学生累计达到学生总数的28%,并呈不断上升趋势,学生的高流入率越发使得家庭教育成为制约学校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对于本就以农村家庭为主,加之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问题突出的临沂高新区来说,开展家庭教育无疑显得更加艰难。但是,恰恰是在这看似最不容易开展家庭教育的地方,却将这一教育做到了最好。或许,正是种种艰难使得他们更加痛彻地感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和家长教育的迫切,从而比别人投入了更多的努力来成就这番事业。仅一年时间,就先后有两万余人次的家长走进家长学校,接受家庭教育的系统学习,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高新区各学校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得到区及各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已形成规范化的组织运作机制。他们制定了《高新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实施方案》,所属学校也着手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家长学堂考勤管理办法》《优秀家长评选办法》《家长志愿者管理办法》《家长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等制度规章,并已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制度、课程、师资、教学等方面也积累了成功的经验。20145月,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的“全国家庭与学校教育高峰论坛”上,临沂高新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的经验受到与会代表与专家的一致好评,《中国家庭教育》《沂蒙晚报》及中国家庭教育专业网、大众网等媒体先后予以报道。

那么,临沂高新区的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到底“规范”在何处?他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实现了这一“规范”,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呢?

 

三个转变:家长学校的“规范”所在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méng àn),谁能极之……”楚辞《天问》中,屈原一口气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历史、哲学的探索和怀疑精神。同样振聋发聩的还有鲁迅的《狂人日记》——“从来如此,便对么?”一句简单的诘问,传达出的是对传统、流俗、现实的质疑、否定、批判和对变革的渴望。

诘问往往是启蒙的发轫、行动的滥觞。临沂高新区的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就是从一连串对教育、对家庭、对孩子成长的追问开始的——

当对孩子的教育束手无策时,有谁在帮助这些父母?人们投入了多少努力帮助他们成为高效能的养育者?父母们又能够在哪里看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如何改正这些错误?假如父母不注重学习和自身提升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他们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可能会是怎样的?他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可能会是怎样的?假如开展家长教育……

透过这些追问,我们看到了高新区教育者们对现实的疑虑、思考和责任,以及希望改变这一切的强烈愿望。他们因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逐步改变着家庭领域的教育生态。这主要体现为三个转变。

1.教育目标的转变

首先,家长学校办学规范化的改革,从根本上不是教学效率与方法的改革,而是教育目标的回归。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围墙内的“教”与“学”,而是同时着眼于家庭文化对孩子潜在的影响和作用;强调家长的自身学习和自我改变,从而真正回归“育人”这个教育的根本出发点,让家长作用、家庭文化对孩子真正发挥正向的影响。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在享受平等、优质学校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同样应该享受到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

与传统的家长会相比,高新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建设,较好实现了从“以家长如何解决子女问题”为主,到以“提升家长自身素质”从而实现“亲子共成长”为主的转变。为此,他们积极提倡家长要首先实现自身成长,在此基础上再来帮助孩子;积极倡导“终身学习,从学做家长开始”的工作理念,营造“千百家长进课堂,重新学习做家长”的社会氛围。临沂市现有中小学生(含幼儿园)160余万,全省呢?现有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已达1亿3千余万;那么家长呢?该不止于翻倍吧?这么多的家长里,有多少人仍在“无证驾驶”,亟需参加培训以达到“持证上岗”?而数以亿计的家长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转变将是一支多么巨大的影响教育乃至影响中国的力量?

2.价值取向的转变

几十年来,家长学校的牌子一直挂着,但相当多的家长学校却基本没有按照国家要求开展教学,而是将家长学校等同于家长会,致使以“会”代“校”、以“会”代“学”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家长会也基本围绕“家长如何要求孩子”展开,仿佛“孩子的问题与家长自身成长无关”,家长也因之心安理得地成为孩子成长的旁观者、游离者。吊诡的是,在家长被“边缘化”的同时,不少学校、老师却在不断地抱怨“家长不重视教育”,或者“不配合老师”,而很多老师在面对家长的家庭教育困惑时,却因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等专业素养不足而束手无策。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呢?

“老师和家长又要合伙‘修理’我们了!”最反感家长会的恐怕还是莫过于孩子。《中国青年报》曾以“今夜有暴风雪”报道过家长会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家长会上是向家长谈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来就是要“带着问题回家”去给孩子“改错”。家长会往往因“今夜有暴风雪”而成为家庭紧张氛围的“天气预报”。而最后,学生把怨气再“返回”老师,师生关系又成了问题。事实上,孩子的身上有着大人的影子,没有家长和家庭氛围的改变,却要求孩子不断成长,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临沂高新区的家长学校,在调查家长需求、了解家长需要、深挖问题根源的基础上,将家长学校的重心放在启发、教育家长上,从谈问题为主转变为找规律、谈教育、论成长、给方法,引导家长加强自我约束,重视言传身教,帮助家长建立民主、和睦的家庭关系,促使家长从单纯管教者转变为共同学习者和真正教育者,从而实现了家长学校从“问题取向”到“资源取向”的转变。而今的高新区家长学校,主体形式不再是简单随意的“家长会”,而是课程化、规范化的“家长课堂”,逐步实现着从“简单通报”到“教育提高”,从传统的“老师讲、家长听”到“家长主体、多元互动”的根本转变。

比如,孩子沉溺于电视、网络已经成为普遍的家庭难题。马厂湖小学家长学校讲师刘艳芹的课题《别让电视(网络)陪孩子长大》正是基于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按照原来的“价值取向”,是指导家长回家如何教育甚至看管孩子少接触电视(网络),家长要下功夫进行控制,甚至通过“武力”解决。而基于新的“价值取向”,孩子贪看电视的原因肯定有家长的问题。于是,讲师引导家长共同反思孩子贪看电视的原因,最关键的是缺乏家长的了解、陪伴,家长从分析中了解了孩子的孤独、无奈,并深刻看到了作为家长自身的不足,努力从改变自己做起,给孩子更多的理解、陪伴。从课后家长与孩子的普遍反映来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家庭的亲子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看电视的难题也转变为家庭成长的资源。

3.师资队伍建设思路的转变

组织区家长学校讲师团,通过专家引领,打造本土的家庭教育专家,是临沂高新区家长学校师资建设的突出特点和最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在许多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多是请一两个专家来给家长们“讲几句”,类似的“头脑风暴”可以短时间内造成一定的冲击,但缺乏持久性与针对性,很难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须知,家庭教育是最具个性化的教育,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家庭和孩子,更何况还会有即时发生的问题。临沂高新区立足本区学校,邀请专家对学校师资队伍(主要是班主任)进行系统培训和跟踪指导,实现了师资队伍向着相对稳定、专业化状态的转变。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应该努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这不仅是许多刚走上岗位的教师的困惑,在老教师群体中,同样不乏这样“成长的烦恼”。不过,这些烦恼在高新区家长学校的实践中,都有了答案。为此,高新区采取的对策是“选对人”,吸引成长意愿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的老师加入讲师团,为每个教师找准成长的定位,把功课做到了分层、分类培训和提升上。讲师团成员的学习工作蔚然成风,他们坚持学用结合,因为“他们也都是家长”,为了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每天都在“读一点、写一点、讲一点”,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在他们面前是一条看得见的专业成长路径。

 

四项实践: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临沂高新区的家长学校规范办学是从“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组织”和“日常管理”等四个方面系统推进的。

1.课程建设

针对018岁少年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需要,临沂高新区着眼设计了以年级为单位的家长学校系列教材,正式出版了《家长幸福课》等学习材料,构建起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具体包括——

★必修课程

主要针对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规律性、共性问题,向广大家长传授基本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一般通过组织全年级或全校性的大型报告,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承担授课任务。每个年级每学期举行一次,原则上全体家长都要参加。

★选修课程

根据家长的个性化需求,设定不同主题,主要通过家长沙龙的方式举行。家长沙龙分两种——

松散型。即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家长人数不多,各抒己见。原则上每两周组织一次,自愿报名,人数预先确定。每次沙龙有一名教师主持。

系统型。针对有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需求、自我成长意愿强烈的家长,开设儿童心理学、婚姻家庭治疗、夫妻关系、亲子沟通等系统课程,学员相对固定。通过连续的课程学习,达到提升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的目的。该项目家长自愿报名,需要提前预约,按时参加课程学习。

同时,针对农村家长的特点,选修课上课时间尽量选在农闲或晚上。这样一来,家长有了选择权,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自学课程

自学课程作为家长学校固定课程的补充,主要是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家庭教育实际指导家长在家里完成的学习任务。其基本要求是“求量不求质”,即只要家长陪伴孩子做了诸如登山、探访老人、参加社会公益等活动,只需能传给班主任一个图片,并作简要的文字说明,学校就会认定家长的学分,并进行汇总评比,形成“家本课程”,择优进行表彰与推广。

此外,高新区正尝试利用“云技术”在学校网站上开通家长学校“空中课程”,家长可以在家中收看每一次家长课堂的视频进行“二次学习”,因故没有参加的家长也借此进行“补课”。

2.师资培养

临沂高新区长期邀请国内心理学、家庭教育学方面的专家,研发以校长、班主任、家长为对象的培训课程。同时,系统组织区家长学校讲师团专业化培训,打造本土化的家庭教育专家队伍,保证了家长学校工作的专业化、可持续性和本土化。

一是系统培训。内容包括“教师(班主任)家校合作指导能力系列提升培训”。如初级课程着眼于夯实教师的“基本功”,中级课程立足于提升教师的“专项能力”,高级课程重在凝练教师的“教育风格”与“个人品牌”。教师(班主任)家庭教育素质培训课程有:“发展心理学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中小学生常见问题与家校对策”“家长学校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夫妻关系与子女成长”“婚姻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教师自我心理调整与保健”……

二是家长学校讲师团建设。各校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拔一批热心家庭教育、有一定心理学基础的教师组成德育讲师团队,先期进行系统培训,之后每周进行一次论坛交流,主要内容包括家长课程专题集体备课磨课、业务学习等,由讲师团成员轮流组织。建立“德育名师工作室论坛”、QQ群,交流经验,共享成果。目前,区家庭教育讲师团已有成员36人。

3.教学组织

课程有了,师资队伍组建了,高新区教育局在保证家长学校授课质量方面做了诸多探索。

一是强化教学的针对性。高新区家长学校开设的每一节课,几乎都是建立在咨询、访谈、问卷调查以及课后反馈的基础之上,经过分析整理、集体磨课、试讲修改、专家指导之后生成的,故而大受家长欢迎。比如,在“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中,有29%的学生说“希望父母不要动不动就打骂我”,13%的学生“希望父母不要总是吵架”,14%的学生“希望父母能够改掉包括打麻将、酗酒等不良嗜好”“希望教师能够教给父母教育方法”。这就使得教师讲课有了很强的针对性。高新区实验小学李丽老师给家长们开设了系统的“夫妻关系高级研修课程”——“夫妻关系与子女成长”“家人之间如何倾听”“说说我的原生家庭”,等等。在研修班结业仪式上,一位家长激动地告诉她:“李老师,你知道吗,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的变化太大了!以前,看孩子满眼都是缺点;现在,孩子在我眼里优点越来越多了,女儿的性格更开朗了,学习积极性变高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二是采取打破学校界限,对每个课题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讲师团成员每人“承包”一个课题,反复研磨,打造出精品课程,然后到全区各校巡回讲课。考核合格的家长课程,教育局颁发区级公开课证书。这样既保证了课堂质量,又极大提升了讲师的专业水平,同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辐射指导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批优秀教师在接受新事物、拓展新领域中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从而实现了家长教育与学科教学双丰收,幸福也自在其中了。区实验小学的李丽老师目前已成为临沂广播电台心理节目特邀主持人,有的老师还常常被邀请到外地讲学。

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的推进,让学校、老师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长程玉秀说:“目前,教师的幸福感差、倦怠感强,根本原因来自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心理问题。开办家长学校,让教师自然地走近原来就应该了解的心理学,为自己进行‘心理疗伤’,缓解了心理压力,改善了工作状态,重新找回了职业幸福。同时,也能提高教师自身的家庭教育质量,解决教师在育儿、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如此,教师才会安心工作,发展学校。”

罗西小学教师彭程说:“家长学堂带给我无数的自信,让我对讲课又有了信心,让我对教学又产生了乐趣,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一堆要复燃的‘死灰’,又要燃烧起生命的火焰了。”

在家长学校的教学中,每一位老师都鲜明地感受着成长的快乐与幸福,这不就是我们需要的吗?

4.日常管理

高新区家长学校的制度建设颇具特色。例如:建立教学档案和家长参加课程学习档案;推行“学分制”,每学期根据家长学习与参与情况认定学分,并对优秀家长进行表彰。将家长学校办学情况纳入对学校、教师的综合考核,不仅考核是否挂牌等显性标识,更把课程内容设定、师资建设、课程效果评估、学员学习情况检测等,作为评比表彰的重要依据。有的学校还规定了“家长到会指标”,每次家长课程一次到会最低指标是90%,补会目标是100%(即:家长开课时确实到不了的,要在下一周到校找老师补课;再不到的,教干、老师进行家访补课)。这实际上也是对家长的指标,家长们会接收到一个强烈的信号:你有事情可以,你总不能总有事情。无论如何,家长课程是必须得学的。这让人想起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你不来听课我就找上门去讲。这是对教育的执着,对教育的理解与忠诚。

 

临沂高新区的探索与实践,使家长学校真正成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进而优化家庭氛围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地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亮点。对此,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刚教授这样评价他们——

临沂高新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不仅着力于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的学校教育,更全力促进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的家庭教育,拓展了教育均衡发展的视野。在这里,家长学校的学习内容系统、选课机制灵活、“学分制”实施规范……他们已经走到了全国家校合作领域的最前列,他们的经验值得更多的地区和学校学习借鉴。

 

(《山东教育》2014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