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智慧在问题情境中闪光

发布日期 : 2013-1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胶南市张家楼镇中心小学   王秀萍

 

上午第一节课进行单元检测,试卷一发下去,学生们便迅速答起题来,只有一个怯懦的小女孩在焦急地翻找着什么。我刚想过去了解一下情况,只见她的同位小超不慌不忙地抬头扫视了一眼讲台,见我并没有注视他,便伸出三个指头在小女孩面前晃了晃。小女孩毫不犹豫地从衣兜里掏出一卷钱放在小超的手里,而小超的另一只手同时把一支钢笔递给了小女孩,于是小女孩开始做题了。

小超在卖钢笔?还是把钢笔借给同位用收租赁费?一切都在不言中进行,无声但有序。他们的动作那么娴熟,配合那么默契,看来类似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发生。我心中不禁暗暗吃惊。

下课后,我立即找来几个学生座谈,证实了我的猜测。近几天,小超买来各种学习用品,在别人急需时以高价出售或借给他人急用收租赁费。我的心颤栗了,恨自己没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中午我早早来到学校,把小超叫到办公室,想和他单独进行一次思想交流,可他的话再次令我吃惊;“老师,这叫有偿服务,他情我愿,公平交易,没有什么错吧?”

“可学校不是市场,同学之间理应互帮互助。你同位中午吃饭了吗?你赚的可能是她今天中午的饭钱呀!”我的情绪有点激动。

“咳,老师,金钱社会,我不赚他赚,没钱什么也办不成!”他振振有词。

一个五年级孩子竟有如此的言谈举止,这将给整个班级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我不寒而栗,作为班主任,我意识到自己肩头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小超走后,我多方调查了他的家庭背景:小超的父母经营了一个服装加工厂,日夜操劳于生意。小超耳濡目染也“掌握”了一些“经营之道”,甚至把买卖做到了教室里。

下午班会课,我走进教室,直奔迫在眉睫的问题:“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期末考试的考场上,我班有一位同学发现自己忘记带钢笔了,作为同班同学,你会怎么做?”

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身处地找到解决的办法,是我经常的做法。

首先我让两位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学生发言,他们都说自己如果有多余的钢笔,一定赶紧无偿借给这位同学答卷。

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思想主流已经形成,我扫了一眼小超,他的小脸已经通红。我“乘胜追击”:“如果同学们都没有多余的钢笔,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们又开始“交头接耳”了。我喜欢拓展学生的思维,期待着更高境界思想火花的碰撞和闪现。

“老师,我会把自己的钢笔让给那位同学,然后跑到附近的小卖部买一支新笔自己用。”终于有学生发言了。

“出去买笔要花钱,要浪费时间,会影响考试成绩,多亏呀,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情同手足,应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虽然帮助他会影响我的考试成绩,但我用爱心帮助同学解决了困难,我还是会很快乐的。”

教室里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再看小超,他的头已经低了下去,低到不能再低的程度。我抓住时机,进一步扩大“战果”:“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大家来奉献这种‘吃亏精神’?”

学生们又讨论开了:“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补课,雨天送没带伞的同学回家,打扫卫生时脏活累活抢着干……”

下课铃响了,我夹着课本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小超就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脸红红地嗫嚅着:“老师,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谢谢您!”我轻轻抚摸着他的头,深深地点了点头:“老师相信你!”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感觉如释重负,一股为人师的甘甜与幸福不禁在心中荡漾。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跟踪观察了小超的言谈举止,定期和他交流思想,我们在一起谈理想、谈信念、谈价值观,他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同时,我还通过多种方式对全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跟进教育,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意识更浓了,团结奋进的劲头更足了,全班形成了一个温暖和谐、蒸蒸日上的大家庭。

敏锐地捕捉教育契机,恰到好处地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应对问题情境,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教育既具有反复性,又具有持久性,我们不能期待一次教育会一劳永逸。一堂课、一次体验活动、一通说服教育,它只是像播下了一粒思想品德的种子,只有持之以恒地给这粒种子浇水、捉虫、施肥,才能开出娇艳的花朵,收获丰硕的果实。

 

(《山东教育》201310月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