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怎么办
发布日期 : 2013-07-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实验小学”怎么办
——滕欣云和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的探索
本刊记者 陈为友
特约记者 张庆亮
编者按
据了解,目前全国冠以“实验”二字的中小学校数已过万。不知道当初人们将一所学校冠以“实验”二字是出于什么想法和目的,反正迄今为止,面对如此庞大的“实验”学校,面对越来越凶猛的“实验类学校现象”,人们尚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究竟什么是“实验学校”?这类学校应该怎么办?实验类学校的课堂、课程应该怎样设计?校长应该怎样当?教师应该怎样教?学校应该如何管理?怎样发挥区域性辐射带动作用等问题,都值得重视和研究。本文的发表,不仅旨在推介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的探索,更在于抛出一个话题,引起读者对“实验类学校”的关注。
全国有多少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单位?
据悉,2011年底,全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有332个地(市、州、盟)级行政区,有2853个县(市、区、旗)级行政区。
也就是说,包括省、市、县举办的各级实验小学、实验初中、实验高中、实验学校,甚至还有第一、第二之类,冠以“实验”二字的学校,总数应该在数万处以上。这不是一个可以漠视的小数字。
目前,全国的“实验类学校现象”已经相当而且越来越普遍,但这一“现象”显然还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教育行政部门除了“审批”,似乎也在“管理”,但尚未作为一个“学校种类”来区别对待。
——作为“学校的灵魂”,那些从“非实验类学校”转任来的校长,大都是凭以前的经验甚至仅仅是经历,“跟着感觉走”,很少有人意识到,更少有人追问,自己这个“实验学校”的校长,与“非实验类学校”的校长究竟有何不同。
——而各级各类的“专家”们,不知何故,多年来对日甚一日的“实验学校现象”,竟一反常态地缺少关注。不知是否有人感兴趣,但仅就我们目前所涉,检索不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问题在于,“实验”类的小学、初中、高中,在各地都是相对较好甚至最好的。不必说办学条件和设施,也不必说教师的配备和素质,更不必说当地领导的重视和关爱,只看每年的招生火爆情况就明白了。
所以需要我们关注和探讨的是:
“实验学校”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实验学校”?
“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有何区别?或者说,这些“实验学校”究竟有何自己的特质?
就像某些“外国语学校”“双语学校”甚至“国际学校”一样,“实验学校”的牌子,即使不涉及收费问题,也不是可以随便就一挂了之的。
问题还在于,随着进一步的关注,我们竟然发现:
无论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还是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中,都没有关于“实验学校”的相关表述和界定,甚至找不到“实验”二字。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实验”出现了四次,一次是“科学实验”,三次是“实验室”,显然都与“实验学校”无关。历届政府工作报告包括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未提及“实验学校”。
唯一似乎有点关联的,是《教师法》中关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一章中提到,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但这显然也与“实验学校”不是一回事儿。
看来,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中,各地普遍存在的“实验学校”,实际上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地位和状况。
虽然不必太拘泥于概念和定义,但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并且日益普遍的的现象,对“实验学校”做一个表述,应该不是没有必要的。
我们认为,所谓“实验学校”,就是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育质量、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评估后,确定授予的带有“实验”性质的某类学校。
既如此,“实验学校”的特点和标志,关键就在于“实验”二字了。
托历史悠久的福,中国的很多事儿都是“古已有之”,如今使用频率很高的“实验”也是如此。
较早使用这一概念的是西汉的王充,他在《论衡》中说:“等类众多,行事比肩,略举较著,以定实验也。”这里“实验”的意思是“实际的效验”。
到了北齐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说:“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氊帐;及来河北,不信有二万斛船:皆实验也。”这里“实验”的意思是“实际的经验”。
看来,无论“效验”也好,“经验”也罢,都必须有一个“经历”的过程和实际的“效果”。
现代意义上的“实验”,通常认为,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甲派主实验,乙派主推理,丙派执其中庸,所以有异同者在于此。”这是梁启超《泰西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的话。
“有时候,一种假设的意思,不容易证明,因为这种假设的证明所需要的情形平常不容易遇着,必须特地造出这种情形,方才可以试验那种假设的是非。”胡适在《实验主义》中说,“凡科学上的证明,大概都是这一种,我们叫做‘实验’。”
诚如胡适所说,实验是“科学上的证明”,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目的在于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性质、规律,进而靠拢、把握、运用。
而物理、化学意义上的“实验”,则是一个窄概念,是一种纯技术层面的操作,姑且不论。
说到这里,问题的指向,或者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就很清楚了:
问题之一:实验学校应该怎么办?
问题之二:与“非实验学校”相比,在教育教学中,在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中,“实验学校”应该具有哪些特色?
问题之三:在区域教育的推进中,“实验学校”应该承担哪些责任与义务?
且走进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听一听看一看,近些年来,滕欣云校长和她的团队们,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又能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上篇
规范+特色——造就好教师
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的教学是一种职务行为,必须加以规范。
但教师的教学同时又是一种“规范”下的个人行为,特色万不可少。
如何定位和处理统一“规范”与个性“特色”的关系?先学校统一“规范”,然后教师个人“特色”?抑或是先个人“特色”,然后学校统一“规范”?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在拷问着每所学校,尤其是“实验类学校”管理者的智慧。
“办,或者办好实验小学,除了必要的办学设施和一名与‘实验小学’相称的校长之外,”滕欣云说,“最重要的,那就是教师了。”
确实如此。教师很重要,古人也早就看得很清楚。论述最精确的,其实不是“万世师表”孔子,而是以“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称的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用再简洁不过的六个字,精确地概括了教师的天职。
随着社会的发展,官方和社会各界对教师至关重要的认识越来越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教育发展的六条“保障措施”中,第一条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宗明义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这一点,学师范、干教育,当教师、干校长,一直“种”在学校里的滕欣云,至少不比别的校长糊涂。
还是2004年,滕欣云刚从另一所学校调任潍城区实验小学校长的时候,记者曾跟她有过一次交谈。
“实验小学不同于其他学校,很多人很想当,也有一些人不敢当。”记者说,“我想追问你一个问题,你凭什么当实验小学的校长?或者说,你这个实小的校长,跟其他的校长有何不同?”
“这也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压力或者希望都在于此。”滕欣云沉思片刻,面容凝重地说,“我想最重要的是教师!任何一所学校,生存在于学生,根本在于教师。没有好的教师,一切归零!”
一语中的。
“建设和拥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当然需要各方面的因素,比如落实教师的地位待遇问题,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等等。”滕欣云又说,“但是从我个人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就实验小学的教师而言,其实‘师德’一般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师能’!”
此言得之。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在有些学校,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过分放大“师德”的问题,往往“以一眚掩大德”。岂不知连革命导师马克思都承认“人所具有的我都有”,又怎能苛求同样是“人”的教师,成为“纯净水”呢。
这种抓“师德”建设貌似轰轰烈烈,实则具体方式方法又存在缺陷,收效甚微甚至事倍功半的现象,很容易导致教师实际上的心理反感,客观上制约了“师能”的有效提升。
如果一所“实验学校”,不是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教师的“师能”,不是致力于课堂创新和课程开发,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提高育人效益,那么这样的学校,不“实验”也罢。
“实验”学校,绝不仅仅是个“牌子”。
双探联动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作为一所实验学校,潍城实小在教育教学诸方面的探索,可以称之为“双探联动”。
这个“双探”,并不狭义地局限于“两个”或者“一对”,而指凡是有相辅相成、相反相成,或者具有合作、竞争关系,比如校干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各处室之间、各年级之间、各学科之间,学校与社区……所有相关联的人或者事物。
这个“联动”,准确地说,既不是“多维”,更不是“双向”,而是N维。
0维只是一个点没有长宽高,一维空间只有长度,二维空间只有长度和宽度,三维空间有长宽高。目前人类可见的,只是点运动成线、线运动成面、面运动成体的三维世界而已。到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狭义相对论,又加上时间构成了四维空间。据说目前世界流行的“膜理论”,则认为世界是11维的。
“从育人的角度而言,”滕欣云说,“我们给予学生的,必须是多维甚至N维!如果不能给予学生一双明亮的眼睛和聪敏的耳朵,那他就不知‘距离’为何物,只能生活在二维世界里。”
中国古人对“维”有自己的独特解释。《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国家如此,一批学生的成长如此,一队教师的发展同样如此。
潍城实小正是采取了这样一种“双探联动”的方式,打造自己的“规范+特色”教师队伍。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刚入职的“新”教师,还是有点儿教学历练的“老”教师,学校首先为他们提供的,是基于“规范”的“四维空间”:
抓学习,定目标。各学科带头人负责召集,每周两次集中学习“换氧”,一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文件精神,以便有所遵循,“从心所欲不逾矩”;二是各级各地的最新科研成果,以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抓研讨,提素质。语文、数学每个年级每周至少讲一节研究课,其他学科每周一节,同年级组教师参与听课,听课教师进行参与式评课。
抓实践,提能力。学校坚持间周举行校级研究课,每学期末进行课堂成果汇报,所有老师以课堂的形式,展示自己在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抓落实,促提高。坚持每周四集体教研,每月举行汇报会;坚持校干“推门听课”,及时反馈发现的不足,并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规范引导,先让教师套进“模子”的基础上,潍城实小实行制度引领,鼓励教师从“有法”和“定法”,翻一个筋斗云进入“无法”和“杂法”世界,大胆自主创新,探索个性化课堂教学改革。
——同伴互助。具体的方式,倒也没有什么蹊跷,关键是紧盯着一个“实”字,用滕欣云的话说就是“把落实进行到底”。
比如“师徒结对”,每个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至少带徒一人,师傅每月听课、评课不少于两次,学期末评选“优秀对子”予以奖励。
比如所有学科的“群体研究、自我锻造”,每学期制定计划,间周听、评课。
比如“名师工作室”,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赵红工作室”,组建团队,定期活动,轮流讲课,互相探讨,平日很淑女的老师们常常争辩得面红耳赤。
——展示汇报。个人展示三步走:个人申请,凡认为自己的某一方面课堂教学已初步达到预期目标的,书面提交教导处;然后汇报交流,有关人员组成评议小组;然后成果展示,专题研讨,修改完善。集体展示则是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个性化课堂教学集中展示”活动,根据情况予以奖励,并择优推荐参加上级各类活动。
——多维反思。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滕欣云和学校班子成员们,当然最希望大家成为“反思型”教师,乐见老师们有“得”,有“大得”。
于是,老师们经常在学校的“教学论坛”上就同一个主题进行集体反思,比如“教什么”“怎样教”“为何这样教”。
于是,教学经验相对欠缺的教师重点反思课堂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主要反思教育理念、教科研能力,教学经验基本成型的优秀教师则撰写“成长自传”结集出版。
于是,校园博客群成了很多新教师的“最喜欢”和老教师的“最奉献”。
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个好东西。但这个东西往往被有些人弄得很神秘。其实很简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客观的而不是机械的眼光看世界。
对于时时都在成长的学生和日日都在进步的教师来说,当然要用发展和动态的眼光来认识、评价他们。
目前而言,“发展性评价”大多用于学生,实际上首要的应该是运用于教师。正如滕欣云所说:“只有学校对教师实行‘发展性评价’,教师才可能对学生实行‘发展性评价’。如果校长只看教师的终结性成就,那么教师肯定就会忽略学生的过程发展,两眼只盯着成绩单了。”
古人真是聪慧。《礼记》早就说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而某种意义上,西汉人晁错说的是真理:“民者,在上所以牧之。”不仅学生会看教师的眼色行事,老师的教育教学也是跟着校长指挥棒转的。
“发展性评价”的专利权不属于滕欣云和潍城实小,但在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方面,潍城实小应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更加可贵之处在于,不但成为一种机制,而且有相对鲜明的特点: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评价;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学校在每个学期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为每个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强化教师的“我要发展,我能发展”意识,品尝教学的愉悦,体验人师的价值。
滕欣云介绍说,多年来,学校在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方面,千方百计淡化以考试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主要依据的做法,不以一个模子“框”教师:在中老年教师中,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尽最大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在中青年教师中,评选“创新教师”,予以相应表彰奖励;在青年教师中,举行校级“十佳”青年教学能手大赛,重点凸显课堂教学、备课、作业的内容。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潍城实小原有的《课堂评价标准》,像很多学校一样,也是以“评教”为主。很少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课堂的教学效益怎样,主要盯着教师的“教”,这就使得一些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学生的“学”。
“教的目的是为了学。要想让学生学得好,必须引导教师教得好,把以‘评教’为主,转变为‘评学’为主。”按照滕欣云的这一改革思路,潍城实小开始了全方位的“实小变法”,首先从教法、学法、管法的变革入手。比如:
由评价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价学生的参与度为主,看学生是否以各种形式参与了有效学习;由评价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价教学环节的合理性为主,尤其是时间分配,包括每堂课的讲授时间;由评价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价每个学生是否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看学生思维是否调动起来;由评价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指师生问答)为主,变为评价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展示学生自己的学习结果;由评价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价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为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教师的基本功要看“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发展”等。
——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评价。滕欣云认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最终要体现、落实在学生身上,所以评价学生实际就是在评价教师,不能脱离学生单纯评价教师。”
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潍城实小对学生的评价,由原来的以学科考试成绩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综合性素质评价。
学生在校的一日常规和每学期学生参加的校级以上评选活动取得的成绩,都是评价的依据。比如,学校每年一度的校级学生个人才艺大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作文大赛、手抄报比赛、英语口语比赛、读报竞赛、数学多元能力竞赛等,凡与学科相结合的比赛活动,都列入其中。
学科的考试评价,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化能力测试形式,构建了“多类型能力评价方式”。如数学学科,为了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和学生多元能力发展情况,使用《多元能力评价手册》,记录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情况,采取纸笔测验型、表达交流型、动手实践型三种测验方式。即使在笔试试卷中,也是分项设计评价内容,以检测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及解决问题能力。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只进行个体纵向比较,关注学生个体能力变化,而不与其他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这就缓解了教师的教学焦虑,使之能放胆改革。
打造“草根教育家”
翻开一部中国教育史,数千百年来,凡有所成就、名垂后世的教师,或者说那些“教育家”,无不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有自己的“东西”。
滕欣云认为:“我们的教师可能成不了孔子、孟子、朱熹、陶行知,但是学校必须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特色,贴上自己的标签,注册自己的‘商标’,成为与他人不同的‘草根教育家’,放大老师们的职业自豪感。”
“我们学校的老师人人有一手儿,而且还都是原创的,可以说人人操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谈起自己的教学绝活儿,潍城实小的老师们都是一脸的自豪,“《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山东潍坊潍城区实验小学‘教师人人有一手儿’》。”
滕欣云认为,课堂教学是最应该适合班级学生特点、富有教师教学特色的。课堂既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和成长平台,学校有责任帮助教师探索自己的课堂特点和特色。
为此,潍城区实验小学始终“盯”住课堂不松手,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结合每个教师的年龄、学历、学科、性别甚至心理特点,帮助教师科学定位,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全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涌现出了一批独具个人特色、很受学生喜欢的学科教学方法。
与某些地方和学校倾一校之力塑造一个“名师”不同,潍城实小的“草根教育家”,按照“双探联动”的指导思想,面对和指向的是所有学科和所有教师。
语文学科构建了不同年级的阅读课、欣赏课、识字课,中高年级的单元授课、习作课等,每一种模式都突出大量阅读,既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数学学科主要是探索“生活化数学课堂模式”,从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等不同课型入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疑问难、交流辩论和合作互助等多元能力。英语学科主要是探索低中年级“情景教学法”、高年级“自主互助多元评价教学法”,以及词汇课、句型课。还有音乐学科的综合课、欣赏课,科学学科的探究课、实验课、综合实践课“三步”教学法,品社学科的“自主学习”教学法、“生活-实践”教学法;体育学科的“分层教学”法,美术学科的“意识在前,技法在后”教学法……
在一些地方和学校的教师中,有高山而无群峰的现象比较普遍,潍城实小尤为可喜的是,在88名一线教师中就有27个潍坊市教学能手。另外还有山东省特级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等。
有了这样的教育教学改革环境,有了这样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新教师,潍城实小越来越走向和接近“实验小学”的本质了。
中篇
全面+个性——培养好学生
“教学”,教→学,“教”是为了“学”。教师教,学生学,成长的是学生,发展的是教师。“教”与“学”,既是并列关系,也是偏正关系,更是递进关系。归根结底,发展教师的目的还是成就学生。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的这句话,如今在教育界和教师中已经耳熟能详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知识的灌输,固然和自然非常需要;点燃“火把”也已经达成共识,问题在于“用什么”和“怎样”去点燃。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贯彻”“全面实施”“全面发展”,党和国家的教育意志指向的是“全面”,学校和教师必须在“全面”两个字上做文章。
“要想落实好这‘三全’,学校需要的是‘多元’。”滕欣云说,“也就是通过构建多元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评价机制单一,就不会有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义务教育阶段,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滕欣云一再表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由此,潍城实小以“小学数学多元能力培养与评价改革”为切入点,以“构建多元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课题研究为抓手,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
评价内容多元
学校的任务是帮助引导学生成长进步,成长进步的渠道是学习,而学习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课堂,任何脱离了课堂的学习都是舍本逐末玩花活儿。
课堂最能体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适时、客观的课堂评价,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积极、正确的反馈。基于这种认识,潍城实小将具有导向作用的“评价”,首先定位在构建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
最基础的基础是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引导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前准备、发言、合作、质疑、倾听等方面,设计了课堂观察评价表,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多种课堂评价方法。
月星日累积兑换制。目的是引导学生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每节课一评,随机评价。教师、学生和小组互评,积满十个月亮换一个星,累积十颗星换一个小太阳。
大组套小组。每班分为红黄蓝绿四个大组,大组下分别再设四个小组,共十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编号。一节课一总结,针对各项活动进行评价,分别加星或者减星。得分最高的小组和大组,在“攀登塔”上记一个笑脸,第一个攀到最高点的大组就是班级冠军队。每个小组的表现,都有相应的“小组评价表”进行积分。
“星光大道”。将课堂上的评价指标制作成“课堂明星表”,老师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得星情况,评选周冠军、月冠军和学期冠军。冠军得主有机会出现在“星光大道”上,参加更高级别的评选。此表用于一学期,不管哪项表现得好,学生都可以加两颗星。得了三十颗星的学生,将会在《贴星驿站》里露一小脸儿。
此外,还有“积分量化评价”“比一比,谁最棒”“素质展示台”和“我是小明星”等不同评价方式。虽然各班级评价方法不尽相同,但都采用“小组捆绑制”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评价指标,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对学生来说,除了课堂就是作业了。潍城实小的作业评价“评语+等级+图标”方式,同样体现了鲜明的多元特色。
低中年级段的学生易为形象事物所吸引,老师们就采用画小红花、小红旗、五角星、大拇指等图形。对高年级学生则使用等级+激励性评语+笑脸的方法。
潍城实小的作业确定和布置,主要有五种方式:
——实践性作业。滕欣云认为:“操作实践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尚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需要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这就需要在让学生‘知’的同时,还要加大‘做’的训练。”
制作粘贴画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比如数学课学完了“对称、平移与旋转”“完美的图形——圆”等知识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在全班展览。再如科学课学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后,让学生以此为主题制作一张粘贴画,宣传有关病毒的知识。语文学科则结合学习的古诗词进行诗配画。
语文的口语交际,课后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与亲人、朋友尤其是陌生人进行交流。比如数学在学完“统计”后,让学生实际调查这个星期家里扔了多少塑料袋,画出统计图,思考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性作业。人是社会关系的综合,学生需要在学校学习与人合作、共处,滕欣云说这是她作为一个校长的基本判断。潍城实小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变个体型为合作型,坚持互动协作原则,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在合作完成作业中共同进步。
——亲情性作业。主要是鉴于有些作业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而让家长参与,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又能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学了动物的英语单词后,课后让家长跟孩子一起表演练习,在愉悦中加深认识。学了“简单的加减法”后,让学生在家里与家长玩扑克牌游戏,边玩边计算两人手中扑克牌包含的数字的“和”与“差”。语文学了“高矮”后,让学生与爸爸妈妈比高矮,并用“谁比谁……”说一句话。
——友情性作业。主要是加大实践环节,如量身高、1分钟跳绳的个数、跳绳后脉搏次数、校园花坛的周长、操场的面积、一步长有多远、我能跳多远、白天教室里的温度、调查各班患近视的人数、模拟购物、小实验等。
——拓展性作业。通常设计的作业,都是统一题目,不利于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而统一的作业评价标准,也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由此,潍城实小使用了“分层设计”作业、“分类评价”作业的方法,使各类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如分层设计作业,教师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作业,采用优化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为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
多元能力的测评也很重要。潍城实小的多元能力测评,主要包括学科综合能力测评和学科分项能力测评。
学科综合能力测评,主要以单元测评、期末测评为主,采用等级加评语的形式。“等级”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及时评价,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四个等级。
一则好的评语是老师送给学生的一份特殊、珍贵的礼物,能沟通感情、拉近心理距离,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老师们的主要做法是针对错题适当点评和试卷整体评价。
学科分项能力测评,不同的学科有不用的能力目标。比如:语文学科的识字写字、阅读理解、记诵积累、交际表达、写作、综合实践能力;数学学科的口算、运算、获取分析信息、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推理论证、解决问题、空间想象能力;英语学科的听、说、读、写能力;音乐学科的演唱、音乐欣赏能力;体育学科的身体协调、平衡、反应能力……
评价主体多元
评价的主体是谁?谁对学生的发展可以做出评价?以往的做法,往往是教师写“操行评语”,然后由家长写一份“家长意见”。显然,这样的评价是定性的终结性。
滕欣云介绍说,潍城实小进行的评价改革,主要是在原有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加大了伙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的权重。这些多主体的评价方法,既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己,也为教师与家长多了沟通与反馈的桥梁。
——伙伴评价。由学生所在小组中的同学进行阶段评价,评价的方式是小组讨论,综合组内同学的意见,给组内被评价同学画星星。由于伙伴对自己的了解远远胜于老师的成人化目光,所以伙伴的评价意见也最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伙伴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与同学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班风、学风的建设与发展。伙伴评价还包括小组互评、全班互评方式,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发言,在相互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自主发展。
——自我评价。是指在小组伙伴评价的基础上,让被评价人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反思评价。小组成员作为监督者,保证了自我评价的真实有效,利于学生缺点的改进和优点的发扬。以数学课的“我的成长足迹”评价卡为例,包括:口算、解决问题、作业完成、动手实践、探索创新。每一项目采用不同的图案,标志学生每次活动中所获得的成绩。如“口算”的红星代表写得正确、又快又对,蓝星代表会做但速度有待提高,黄星代表口算准确率需努力。还有附设的老师、家长“留言板”以及学生自己的“我的体会”。
——教师评价。倡导多用激励性或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评价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根据不同的教学评价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重在鼓励,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重激励。评价过程中,注重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的起步、差异以及动态发展的进度上,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鼓励;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只要迸出一点儿创新的火花,也要给予热情肯定。
——家长评价。主要是通过把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给家长多提供一些了解孩子的机会,同时让家长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以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在家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反馈给家长的主要是《看我今周的表现》。“上课听讲,完成作业,与人合作,活动中表现、自我整体评价”由学生自己填写。《家长观察》由家长填写是否“喜欢和家长谈论自己的教师和同学;常常向家长谈起自己在课堂的表现;乐于完成家庭作业;能够自觉地或根据教师要求进行预习和复习”。
评价形式多元
评价的内容、主体固然重要,评价的形式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对小学生的孩子们。滕欣云介绍说,潍城实小采用的是全面评价模式,即等级评价+激励性评语+证书+喜报+激励性图案。
——等级评价。对学生的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分项能力测试等学业成绩,采用等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按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四个等级评定。
——激励性评语。对学生的日常作业、当堂学习内容等,多采用激励性评语。为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价外,适当加入激励性评语。
——证书评价。日常教学中组织的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和学生特长活动,一般采用证书评价。如每年一度的学生个人才艺大赛,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出一二三等奖,特别优秀的颁发“小小歌唱家”“书法之星”“舞蹈之星”“萨克斯小能手”“小画家”等证书。数学学科的“数学百题大赛”“应用题大赛”,语文学科的“读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作文大赛”等活动,都是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还有“小神算手”“数学大王”“读书之星”“小演讲家”“作文之星”等,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发放喜报。喜报到家,全家高兴,这可能是学生最有成就感的方式了。一般以班级评价为主,或者针对学生取得了一次较好的成绩、一段时间内学习很用功,或者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一次精彩的作业、一篇精彩的写作等。
——激励性图案。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主要采用“图案”评价方式,以低年级老师使用的较多,主要采用画小红花、小红旗、五角星、大拇指等图形进行。
——档案袋评价。从2007年起,潍城实小就为一二年级的所有学生,三至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建立了“学生个性成长记录袋”,设立了个人成长记录卡、师生交流卡、生生交往卡、家校沟通卡,清晰全面地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足迹。
……
多元评价,益处多多。
帮助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找到了潜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为每个孩子展示自我创造机会、搭建舞台,让每个孩子在体验被关注、被重视的过程中获得十足的自信。
课堂效率的提高更为明显。据潍城实小对某班数学课的检测数据,在多元评价实施前后,学生“经常能主动、有条理地表达”,从6.5%提升到了32.8%;“能认真听同学发言”,从22.5%提升到了58.2%;“能与同学合作并交流”,从24.2%提升到了65.7%;“能有序动手操作”,从24.2%提升到了58.2%;“计算正确”,从25.8%提升到了58.2%,
多元评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大幅提升。低年级识字量超过3500个,一学期课内阅读达25万字,两个学年内达到100万字;中年级课内阅读量达300万字;高年级阅读总量达540万字。也就是说,孩子在潍城实小的6年,阅读总量至少可达1000万字。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能力可能就不再是问题。潍城实小的低年级学生可以自编童谣,中高年级的学生能自主撰写小说,六年级的学生可以不费力地写古体诗词和文言文。
至于文体活动方面获得的奖励就不在这里赘言了。
下篇
先行+辐射——发挥好作用
不必讳言,任何一个区域的“实验类学校”,校长和教师是相对优秀的,当地政府和教育、教研部门,在对这些学校的各类办学设施,在对教师的选派和培养上,也大都是“高看一眼”的,否则也不成其为“实验类学校”。
“教育公平”已经日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以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也成为近几届政府始终关注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导致不“公平”的原因自然不少,实现“公平”的渠道也有很多。
近年来,各地都在以各种形式推进区域教育公平。从2012年初开始,潍坊市开始构建中心市区学校发展共同体,以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潍坊市首批学校发展共同体,潍城实小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也许可以给人一些有益的启示。
“同晖”共赢
“作为一所实验小学,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我们都应该有所作为,这不仅是义务和责任,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滕欣云说。
在潍城实小,记者看到了一份学校的2012年庆六一联欢会节目单。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是一次真正的“联欢”。联欢会的主办单位是“同晖”共同体:潍城区实验小学、潍城区月河路小学。
而在采访中,关于这个共同体,滕欣云反复表述的意思也是:两翼一体,“同晖”共赢。
潍城实小与月河路小学的“同晖”共同体,以“理念—资源—制度—成果共享”“共同教研—科研—培训—发展”为工作思路,以“互补共赢—交流联动—有效整合—共同发展”为工作模式,致力于两所学校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共创素质教育新局面,促进师生同享优质公平教育的阳光。
在一般的理解中,无论单位还是个人,只要是结成“对子”的,似乎势必就有一个“强”与“弱”的问题,有一个“施”与“舍”的问题。而滕欣云不这么看。
早在讨论确定共同体的名称时,滕欣云就提出,我们是两所学校强强联合,同处一区、各有所长,我们的“同晖”,目的是共享共赢,一体打造,共同发展。
为了实现“同晖”,两所学校的校干和教师,经过深入调查研讨,确立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构建个性优质高效课堂”为抓手,通过立足“三强化”,凸显“三突出”,实现“六保障”,促进共同发展,让全体师生、家长受益。
——组织保障与制度建设。根据“同晖”共同体两校的现状,确立了“我因同晖而携手,同晖因我而发展”的共同体文化,明确了“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共创新局面”的发展目标。领导小组每月一次例会,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和预期目标,总结经验与发现不足,会商解决问题的方法,先后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相关工作制度。
定期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工作交流、学习观摩、组织活动,共同举办培训班和研讨会。资源共享应该予以重视,分别结合本校实际,协商互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所有资源共享。考核则重点实施台账管理,捆绑考核评价。交流激励具体详实,包括凡是参加交流的人员每月发放交通及伙食补贴,年度考核、师德考核及职称晋升优先考虑。
——氛围营造与舆论保障。共同体成员学校及时在校门口醒目处挂牌,并通过校园内看板、横幅、黑板报、手抄报等有效载体,宣传共同体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实施措施,打开部分教师和家长的心结,营造浓厚的互助共建氛围。在月河路小学隆重举行的启动仪式,两校教师签订互助协议书,学生代表互赠名片和书信,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签字承诺。同时通过当地媒体广泛宣传,取得社会了解和支持,提升了共同体的公众形象。
手拉手“三结对”
共同体建立了,声势造出去了,能不能真正实现“同晖”,还要靠具体的工作来推动。这是滕欣云非常关注的问题。首先打通的,是手拉手“三结对”的主渠道。
——家庭“拉手”同提高。潍城实小的50个优秀学生家庭,与月河路小学的50个家庭一对一结成联谊家庭。从组织家庭聚会、郊游、网络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入手,让联谊家庭逐步了解,建立友谊。然后是“互换父母与孩子谈心”、走进“联谊家庭”等各种活动,丰富了学生和家长的体验。活动中,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配合,在日益浓厚的亲情带动下学会沟通、感恩和交友,通过模仿式、影响式学习帮助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与其他家长的接触中,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学生“拉手”同成长。按照“同年级结对”原则,潍城实小的348名优秀学生,与月河路小学的全体学生结成互助对子,通过QQ、书信、电话等多种形式加深友谊,共同成长。以“感悟友谊,体验快乐”为主题,举办了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书法比赛、书信大赛等活动。
——教师“拉手”同发展。潍城实小的28位校级、中层校干和区级以上教学能手,与月河路小学的28位老师结成互助对子,通过手机、飞信、QQ等方式,交流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定期互相听课、评课,交流互动共同进步。
首要的是教师“共赢”
滕欣云认为,“同晖”在各方面的共赢都很重要,但首要的还是教师的共同发展。“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除了受教育者的学生,教师是最重要的学校资源。而教师的共赢,最主要的渠道和方式就是“教学共研”。
两所学校都有好教师,都有堪称某一方面的专家。鉴于此,“教学共研”的第一步就是依靠专家引领带动提升。按照学科,共同体分别成立了语、数、英“名师工作室”,强力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利用网上研修的便捷优势,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名师工作室”分学科每月安排一名教师,为共同体的同学科教师提供观摩课,同学科教师进行教研互动、反思交流,放大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一年多过去,两所学校的老师们都受益匪浅。
信息时代的“网络共研”是一种好方式,可以实现整体提升。“名师工作室”博客,促进了“同课异构”和“同课共研”。班主任工作研究QQ群、家庭教育QQ群也发挥了不小作用。由优秀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组成的“同晖”班级管理和家庭教育专家团队,发挥网络信息交流的便捷、快速优势,让班主任、家长尽享“优质大餐”,经验即时分享,疑惑即时解答。
老师们还能尽情享受到“同晖”的平台效应。教师基本功、磨课、白板说课、分层赛课、联谊会等集体活动,为各科、各个层次的教师搭建了展示交流、竞争合作、学习发展的平台。
记者参与旁听了一次“语、数、英学科研讨会”。研讨会前,相关教师根据授课老师的课题进行了先期备课,并在同备课组内进行了二次备课。共同体的老师们一起听取了潍城实小刘静静、刘丽敏、刘兆锋、李宁宁四位老师的观摩课。听课后,按学科分组进行参与式评课,从学生表现、教师授课方式、课堂互动、课堂语言、教材把握、多元评价等多维度交流感受。过程中,老师们听得认真,讲得踊跃,长处短处直奔主题,外人压根儿看不出这是“两个学校”。
即使原来自娱自乐的一些节日庆祝活动,也是“两校一家亲”。2012年5月31日,“同晖”发展共同体的师生齐聚潍城实小多媒体教室,共同庆祝第六十三个儿童节,一起呐喊叫好,同时送上掌声。几天后的“书香校园”读书演讲比赛,同样聚集了“同晖”的孩子们。
(《山东教育》2013年6月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