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读往来 > 正文

三代情缘

发布日期 : 2013-0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临邑县邢侗教办犁城小学   刘志祯

 

四十年前,教育之事,少人问津。年届六旬的祖父,在鲁西北地区的一所乡村小学默默耕耘并为之坚守了三十个春秋。退休之际,老人家毅然将执掌了大半生的教鞭传到了父亲的手中。选择教育,就意味着选择清贫。尤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那个闭塞的乡村。

童年的生活尽管清苦,但有了书香的浸润,便多了几分甘甜。祖父经常画地为纸,教我识字、算数、背唐诗。我经常缠着祖父“拉呱”,他就不厌其烦地给我讲“晋文公与重耳”“俞伯牙与钟子期”“刘关张”……他不懈地讲解着对于我来说似懂非懂的意境,有时饱含深意,鼓励我如何聪明如何进步;有时深蕴哲理,教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祖父当了一辈子老师,仍然老骥伏枥,把余热倾注在孙儿身上。

1988年,我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德州师范学校。一向沉默的父亲乐得合不拢嘴——手里的教鞭又可以传承下去了。入学那天,父亲骑车三十余里把我送到师范学校。临别之际,他把一本刊物塞到我的手里,一字一句地说:“这刊物很有用,你要用心读!”看着父亲期待的眼神,再端详一下封面的刊名——《山东教育》,我若有所悟,顿时觉得这本刊物竟有千钧之重。父亲交给我的仅仅是一本刊物吗?不是!这是一个家族对于教育的坚守与传承。

真正和《山东教育》结缘,是父亲从他眷恋着的岗位上退下来,我就成了他之后。父亲说:“我没有给你留下什么,只留下几摞《山东教育》,接着吧,延续下去!”从此,我真正把《山东教育》当作良师益友,认认真真地学,扎扎实实地用。

十年前,我结婚有了“小”。数度花落又花开,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小”,又能翻看我的《山东教育》了。他伏案阅读,突然一蹦老高地跑到我跟前,高高地举起手里的《山东教育》:“特大喜讯!特大喜讯!这‘难忘母校、难忘老师’的佳作获奖名单中,还有您的名字呢!”

“小”竖起大拇指,带着自豪和仰慕嚷嚷:“爸爸看了那么多《山东教育》,会教书,也会写字,还会写文章呢!”旋即,就像鸟儿一样飞出屋门,“特大喜讯、特大喜讯……”地又喊了起来。

此时,抚摸着心爱的《山东教育》,我嗟叹不已:哦,《山东教育》,您曾维系过我祖孙三代为师的真意豪情,又在圆儿子的一个梦,至久远、久远……

 

(《山东教育》2012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