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微”科研沦为“伪”科研

发布日期 : 2013-0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罗刚淮

 

学校教科室再次在QQ群里贴出课题申报截止时间,小D老师着急了,连忙加班,第二天如期上交了微型课题申报书。“你是怎么做到的?”同事很佩服。“这还不简单,剪剪贴贴,理理顺顺就OK了。”“他们都这么做的。”小D看出了同事眼中的狐疑,随即补了一句。搞科研就是剪剪贴贴?这事让一直热衷于宣传教科研的我颇有些尴尬,从小D的脸上看到的却是一派坦然,青春的脸上充满阳光。类似的情境出现在临近期末的日子里,教育局公布了小课题结题时间,一声令下,许多教师闻风而动,撰写结题报告的,忙着请教结题的,搜集原始资料的,看着他们奔忙,心中徒生悲凉,一个多好的专业成长路径被糟蹋成这副模样。

说起微型课题研究,又有人称为小课题研究,就是将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再直接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照说,小课题研究顺应了教科研务实化的需要,贴近了教师的生活实际,应该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但是,近年来随着小课题研究的作用和影响力被放大,有些教育主管部门试图将小课题研究作为重要抓手,依靠行政手段来推进,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在这强力推进中,小课题研究却逐渐发生了变异,形式主义和功利化现象日渐明显。微型科研渐成伪科研。

分析现时不少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时出现的怪现象,大致可归类这么几种:一是假课题。有的老师面对浩繁的教育实践,找不到切入点,等领导逼急了,便道听途说也好,信口开河也罢,逮着一个话题就立项。有些单位和主管部门为了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敞开网批准立项,但事实证明这样的科研只是泡沫,根本缺少价值。二是假研究。过去我们批评一些学术单位组织的课题研究只管两头,开题和结题。现在的小课题研究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些老师一旦课题获得立项,立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课题申报书里所谓的研究计划过程步骤,需要进行的各种调查、实验、尝试全部放下。这样的科研哪里有研究呢?一旦需要结题了,则忙着编造一些虚假的资料,自圆其说。作为课题管理部门既缺乏过程的监控,又缺乏对鉴别资料真假的能力,这就使得一些人从中钻空子,出现虚假研究的情况。三是假成果。观察有些单位组织课题结题报告,要么以相关的论文获奖或者发表为主要依据,要么以提供的原始资料多寡为依据,这样的课题研究成果不用说是低劣的。

分析这些小课题研究的不良现象,对课题缺乏严格的管理是导致课题研究走样变味的根本原因。课题管理至少分为三部分,一是课题的申报,二是研究过程的督促,三是课题的结题。这三个主要环节都需要坚持标准,严格细致才行。比如进行小课题研究的阶段性交流,随堂观察研究的进程,检查和指导过程性资料的搜集等等。有过程才会有结果,过程督促不到位,怎能有理想的科研成果呢?另外在课题结题时,要坚持严格的标准。当然,还要考虑到小课题的草根特点和贴近教育实践的特点,因此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应该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至于其相关的论文获奖或者发表可以作为加分项目,而不必占有较大的比重。诸如此类的课题结题,都应该本着从严、从细、从真、从实去考量,而不能肆意放水,以免败坏了这样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的路径。

 

(《山东教育》2012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