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不言

发布日期 : 2013-0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大美不言

——滨州市滨城区逸夫小学“尚美教育”巡礼

 

      周新奎   杨淑君

 

美的最高境界是合规律——源于道而归之于道,听任自然,顺应法则,天章云锦,齐一淳和。教育至高至美的境界亦在于此——天然淳朴,合于规律,合乎目的。一如庄子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法度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滨州市滨城区逸夫小学为达素质教育之目的,谨守教育教学规律,顺应儿童成长法则,以“尚美”(核心理念)为统领,以“三省致真,六艺成美”(校训)为途径,“博学立范”(教风),“主动乐知”(学风),让“真成于行,美润于心”(校风),其所创立的“尚美教育”,以美育引领教育,以美德、美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彰显出天地之正色,教育之本真,世间之大美。

 

崇真篇:大象无形

 

逸夫小学创办于1979年,前身是滨城区第五小学。1994年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助学,更为现名。目前拥有3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80余人。

2004年底,边兆林由滨城六中调任逸夫小学校长。那一年,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建立三级课程体系,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一系列革故鼎新使边兆林敏锐意识到一个变革机遇的到来。天赐良机,抓住它,打造一个新逸夫,这是他的使命。

决心在领导,智慧在群众。他和老师们一起开展了“我与课改同行”的学习、讨论活动,小学教育是什么?素质教育为什么?课程改革为什么?逸夫小学怎么办?一个多月的研讨,改革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穷尽了教育的真谛。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一个“美”字,涵盖了人类文明创造的追求,也必然地成为教育的本质追求。于是,“崇真尚美”成了逸夫小学教育理念,逸夫人要在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塑造师生的完美人生,也在这样的追求中创造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融合:学科教学展新颜

 

美在何方?美在天籁,和谐自然,无羁无跘,妙手天成。走进逸夫小学,你会看到这样的不寻常的教学。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作文课——《摄影与写话》。

上课了,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一张照片:深蓝的背景下,一只小蚂蚁拖着片翠绿的树叶,行走在一根粗粗的麻绳上,那样子吃力而又执著。教室里一片惊叹——美的画面,美的寓意,撩拨着孩子们美的萌动。

在让孩子们说出画面上都有什么之后,老师在白板上写下“麻绳、蚂蚁、树叶”,然后要求孩子们用一句话把这三个事物联系起来。

有同学举手了,教室里传来稚嫩的童音:“蚂蚁走在绳子上,抱着树叶走。”

“是‘抱着’吗?”老师和蔼地问。立刻有同学插话:“是用嘴叼着!”“好,谁来再说一遍: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一只小蚂蚁在粗糙的绳子上拿着小树叶。”“一只小蚂蚁叼着树叶在绳子上走着。”……孩子们的语言开始准确起来。是时候了,老师嘱咐孩子们再仔细观察,并先后出示了四个填空:(    )的蚂蚁?(    )的树叶?(    )的绳子?(    )地走着?孩子们的表述逐渐丰富起来:黑黑的蚂蚁、小巧玲珑的蚂蚁、可爱的蚂蚁、勤劳的……又大又绿的树叶(老师即时表扬:好!因为他用上了“又……又……”),于是就有了:又绿又嫩的树叶、又粗又长的绳子……显然,观察越来越细致,词语越来越贴切,情感在渐渐升温。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填空:小蚂蚁(轻轻地、慢悠悠地、快乐地……)走着。老师又让孩子们将这四个填空合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次,我们惊喜地听到了这样的表述:“一只可爱的小蚂蚁,叼着一片翠绿的叶子,在一条又粗又长的麻绳上小心翼翼地走着。”之后,老师让孩子们拿出作业纸,将各自的填空整合成一段完整的话。几分钟后,老师开始展示学生的作品。这次孩子们的语言越发形象生动起来:“一只可爱顽皮的小蚂蚁……”

就是这样一幅照片,具体、生动、有趣;而对孩子来说,它还有着巨大的张力,蕴含着无尽的想象空间。果然,在下一个教学环节——根据照片讲故事,孩子们的想象力就一发而不可收:“小蚂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有一天,要下雨了,小蚂蚁……”“小蚂蚁想过河,找来一片树叶……”“夏天到了……”

美的故事、美的童心、美的遐想、美的语言在师生营造的美的氛围中荡漾开来。最后的作业是:把你想到的写成一个镜头故事。“这样的一段话,加上开头、结尾,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执教老师课后如是说。别忘了,这可只是二年级的学生啊。

作文,简言之就是两件事:写什么和怎么写。但就是这两件事,难倒了多少语文老师,让多少孩子对作文望而却步,或感索然无味。那么,是什么使得作文在逸夫小学变得如此轻松、愉悦?是他们独创的“镜头故事”——摄影与作文的融合。

学校从二年级开始开设校本课程——摄影,开始只是学习摄影知识,进行摄影实践,后来加入了写作,“镜头故事”就这样诞生了。孩子们用相机记录下生活影像,再将这作为写作的表象(指记忆中的形象,是写作最基本的心理蓝本)。现在孩子们用镜头将表象外化了,定格为一个画面,以供事后的描摹与再创造。这真的不失为一个聪明的创举!是摄影让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关注社会,观察世界,发现并记录下生活与自然中的美与丑,而语言的发展自在其中了。

翻开学校刊印的《影像周刊》,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扑面而来。家乡的变迁、教室里的嬉戏、秋日的剪影,还有大树上刀刻的伤痕、马路上堆积的垃圾,以及那奥迪轿车旁伏地乞讨的老奶奶……正是这样的观察、记录,让孩子们有了敏锐的眼睛、崇高的责任和对生活的思索,而这正是作文的基础——因为作文从来就不是语言的操练,而是思想的舞蹈。

来欣赏一篇“镜头故事”——《风中的牵挂》,作者:五年级三班孙丁一。画面拍得很美:土黄色的墙壁,悬在空中的女工,溅满涂料的工作服,只一方火红的头巾带给画面一抹亮色。在文字表述中小作者写道:“今天下午,外面风很大,电线被刮得飕飕作响,让人感觉有点害怕。我透过窗口向外观望的时候,突然,一位阿姨的身影闪进我的眼帘。她被挂在新楼房墙壁的绳子上,吃力地刷着墙,被风吹得晃来晃去,让人为她揪着心!一会儿,阿姨收起刷墙的工具,拿出手机接了一个电话。是她的孩子打来的?还是她的其他家人打来的?是不是都在牵挂她的安全呢?”

无需赘言,这样的图文并茂,这样的超越学科的融合,成就了摄影的深刻与作文的丰盈,当然还有德育的熏陶。在逸夫小学,相似的融合还不止于此。如综合实践活动———《走进金鱼世界》,一个课题就融合了实验、统计、绘画、实验报告和诗歌创作,而这正是“生活即教育”的精髓所在。还有“数学日记”,显然是受了语文日记的启发,但效果却一点不亚于语文。“今天我到表哥家去玩,正好表弟也在那里。妈妈来了,让我们三个喝水,弟弟却不想喝。哥哥就说:‘你身体里才多少水啊,快喝!’我插嘴说:‘我有办法求出他体内的水分。’‘怎么求?’哥哥疑惑地看着我。‘先量出表弟的重量。’我说,‘儿童体内的水分与其他的物质的比是41,弟弟的体重是28千克。算算吧。4+1=528÷5×4=22.4(千克)。嘿,他体内有22.4千克水分!’‘老妹,你还真的算出了,我服了!’看,数学真的很有趣,而且与生活紧密相连。”(六年级三班宋天琦)

至于学科教学与生活的融合,在他们的课堂上已俯拾即是。“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知识是目的,而学科的划分只是手段。突破学科界限使得逸夫小学的教学跃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自由而自在,这正是美所追求的境界。自然本就是浑然一体、和谐共生的,任何人为的分割都将有损于此,君不见“七窍出而浑沌死”?(语见《庄子·内篇》)。在逸夫人看来,学科之上有一个更高的法则,那就是自然、就是规律、就是道。正是在道的追寻中,他们营造了自己的教学气象:大象无形,浑然天成。

 

求真:用科研引领教学

 

当然,上述所有的“融合”绝非随心所欲,任意而行,相反,它恰恰是建立在常规教学的严谨规范之上的。也就是说,其表象是自然,其根基则是“真”。

这样的求真务实首先体现在逸夫小学备课模式的创新上。他们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对照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体系,结合具体教学实际进行细化分解,形成了本校各学科学生素养的培养目标体系,增强了学科标准的可操作性。在备课实施中,他们探索建立了“确立三维目标—共享备课资源—提出主要困惑—研究创新策略—形成教学基本流程—共同交流反思”的集体备课研讨模式,开展了集体备课观摩活动。近年来,学校教师执教国家级优质课4节,省优质课、观摩课6节,市优质课、观摩课30余节,区级优质课、观摩课90余节。

这是曾经登载在《山东教育》的逸夫小学的课堂实录,而今读来依然倍感亲切:

“早上,我来上班的时候,还在生雨点的气呢!”学生们瞪大了眼睛看着李老师。

“雨点儿宝宝真淘气,竟然几个小雨点抱在一起变成了大雨点儿,落到我的车窗上,‘嗖嗖’地表演起了滑滑梯,把我弄得哭笑不得。”

一石激起千层浪,小家伙们大笑起来,小手举得像田里的秧苗。

张文璐摇头晃脑地说:“雨点儿真神奇,它能在我家屋顶上弹琴呢!叮叮咚咚,可好听啦!”

吴笛笛瞪大了眼睛说:“雨点儿真可爱。有一次,下大雨了,房子都漏水了。我妈妈拿了脸盆来接水,我看到雨点在脸盆里跳舞呢!”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平静,仿佛大家都看到了雨点跳舞的样子。

“雨点儿真热心。我在路上走着,雨点宝宝重重地亲了我一口,我才知道下大雨了。”王晓斌说完不好意思地做了个鬼脸,大家又乐了。

……

这是李老师在执教一年级语文《雨点儿》一课的精彩一幕。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孩子般童真的话语搭建起彼此沟通的桥梁,让小小雨点幻化成一道彩虹,飞溅出诗意的浪花。

逸夫小学的求真务实还体现在课题研究上。学校实施“大课题引领与全员参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教科研工作思路,每个学科都确立了自己的骨干课题,如:国家级课题《艺术教育最优化策略研究》、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研究》和省级课题《阅读中外经典   享受读书乐趣》《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英语生活化研究》等,并通过重点课题成果的转化、提升和拓展,有效引领了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推动了学校的“高效快乐课堂”建设。上面所述的学科融合的有效实施,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例如《“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研究》就是重在强调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从阅读线、情境线、生活线三条主线引导学生想写、会写、乐写,实现快乐作文、作文快乐的目标。他们还吸收《剪纸》中的相关资源,在低年级进行了贴画说话、写话的训练;依托以“滨州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为学生习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他们还以诵读经典为主题,通过读书专题会、大阅读课、亲子共读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提升学校人文内涵。20114月,学校成功举行了“于永正习作教学报告暨‘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研究成果交流会”,在全省范围获得较大反响。

再次,逸夫小学明确提出了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关注身边的问题,开展实践性的小课题研究,把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不求刻板的规训,但求问题的解决;不求人人出成果,但求人人有提高。这样的定位有效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我们也因此看到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寻找偏差》

“大家想不想看看自己做的蜡烛钟到底准不准?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计时比赛。计时时间为一分钟。听清楚了吗?”刘老师此话一出,孩子们立刻摩拳擦掌起来。

计时比赛开始……

“对不起,计时准确的一个没有。”刘老师表情严肃。

学生们面面相觑,一脸困惑。

“同学们,有了偏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偏差,不知道造成偏差的原因,同学们自己能找到造成误差的原因吗?”刘老师的眼睛里充满了鼓励和期待。

“能——”学生们异口同声。

经过认真反思和讨论,学生们终于从人为因素、材料影响和环境因素等方面找到了原因。

这是五年级二班科学课上的一幕。此时,各小组发明的蜡烛计时钟已经完成,但刘老师没有“见好就收”,而是“穷追不舍”,执著寻找误差产生的原因,逸夫小学的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科学精神中收获着不断发现的惊喜。而今,“扬童真,抒真情、求真知”的寻真“三原则”已成为逸夫小学课堂的主旋律。

如果要说,求真寻美的课堂教学能够成为逸夫小学的亮点,还有什么原因,那就是教学管理的信任与放手。曾有教师一连三周在课堂上尝试“学生讲课周”“学生自学周”和“快乐阅读周”,学校任其实验。边校长对老师所说:“你只要感到这个事有价值,你就去尝试。我做你们的后盾。”事实果然证明,大胆有益的尝试是提升教学效率法宝。请看来自六·二班孩子们的感受:

——当老师提出要自学时,我十分苦恼。因为平时我都是跟着老师走,从来没有自学过。但静下心来时,我想到了用平时老师讲课的方法:首先,通过精读课文,画出好词好句并弄懂意思。然后,带着课后的要求,再一次阅读,解决问题。接着,结合阅读课文的感受,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最后,利用课后练习题,检查一下自己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这样一来,我就有了自学课文的计划了!(游缘)

——星期一我写好计划,开始自学。第一天是自学课文,课文中有的词语不明白,还有一些句子的意思不明白。我该怎么办呢?我的课外小老师闪亮出场了,《小学教材全解》里面有许多相关的资料!如果“全解”上没有,那还可以请教同学与老师,也可以上网百度一下哦!(刘铭漩)

——自学周结束了,大家受益匪浅。第一个登场的是语文课本:“这次自学周,王老师让我的小主人自己学习课文,小主人拿出笔,在我身上写写画画,使我更加有‘内涵’了。”第二个上场的是钢笔:“这一周,可把我们累坏了,小主人天天专心致志地练字,我想偷懒都不行了。”第三个上场的是修正带:“这次自学周,小主人可有些不爱搭理我了,连续好几天都把我放到笔袋里,当然,小主人的错误也大大减少了,我也为他高兴!”最后一个出场的是各种本子:“因为小主人的努力,在我们干净的纸上多了好多红彤彤的对号,我光宗耀祖了!”(刘雨桐)

 

尚美篇:大和之境

 

“采一束阳光爱无限,捧一缕春风醉心田,逸夫小学是我们理想的乐园。碧草荡漾着五彩梦,绿树撑起欢乐的伞……”校歌唱响处,逸夫小学的孩子向我们走来。七彩的虹,五色的梦,童年的日子应该是春天的花海,斑斓的画卷。这是恢弘无言的大美,这是生命和谐的交响。

描绘这大美,奏响这生命之歌的是逸夫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和校本课程。

 

可爱的小兔:让实践伴随我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呈现的一大亮点。学校依托国家级课题《地域特征与自然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选择策略研究》研究成果,开展了以“滨州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建设,并围绕主题探索形成了不同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三年级活动主题为“拥抱自然”(如:植物知多少、饲养小兔、观察金鱼、棉花的一生、滨州气象研究等),四年级活动主题为“走进社会”(如:滨州水污染研究、走进敬老院、牛奶的研究等),五、六年级活动主题为“享受人文”(如:滨州名人、习俗、名胜研究、纸皮影、中国结、丝袜花、十字绣研究等)。现已根据三个阶段的不同内容体系构建起了课题库和案例库。学校还依托社区资源,联合滨州市第二自来水厂、市气象局、农业局、园林苗圃、南杨敬老院等距离较近的辖区单位,组建起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群。

在逸夫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从课题的选择、方案的拟定、人员的分工到活动的组织、反思总结的交流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是名副其实的主角。在众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饲养小兔”堪称精彩。这项由六年级三班开展的研究是孩子们从五十多个课题中遴选出来的,历时一年。

首先是设计、搭建兔窝。全班同学热情高涨,皇宫式、碉堡式、抽屉式,各种设计匠心独具,最终确定的兔窝是一栋“阁楼”,二层是活动、起居室,一层用来储存粪便,中间用细木条隔开。兔窝建成后,孩子们为它刷上绿绿的油漆,又在周围种上了青草和蔬菜,围上了栅栏。引得全校师生啧啧赞叹:这哪是兔子窝,简直就是别墅啊!。

下一步是买兔子。可资金在哪儿呢?这可难不倒孩子们——半个月时间,他们收集的废品居然卖了23.60元钱!同学们甭提多高兴了。不几日,8只可爱的小兔子就伴随在身边了。孩子们还一一为他们起了名字。那只“八点黑”相貌别致,就昵称为“贝贝”;那两只近似双胞胎的小灰兔浑身毛茸茸的,眼睛又大又亮,很像国宝大熊猫,就叫他们“团团”、“圆圆”吧;还有两只小白兔,一只强壮,一只弱小,大家这可犯了难,突然崔寒冰喊出来一个响亮的名字:壮壮和娇娇,令所有的同学眼前一亮!

最繁难的还是管理。全班分成七个小组照料小兔,备食、喂菜、清扫……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小兔吃得津津有味时,孩子们还是感到了快乐。小兔长得真快,贝贝不到一个月长了460克,圆圆长得最快,一个月竟长了600克!可伤心的事还是发生了。418日,最小的一只兔子——“小小”生病了。孩子们将它送进宠物医院打了针,但仍不见好转。回校的路上,大家时不时地抚摸一下“小小”的鼻子,触到它微弱的呼吸,几个女生当时就哭了。“小小”得了什么病?孩子们急匆匆来到图书室,跑进新华书店,走进微机室查找资料。病因终于查明了,是兔瘟。可几天后,“小小”还是离去了。这给了孩子们教训,之后,他们就经常给兔窝喷洒高锰酸钾溶液,或者撒白石灰消毒杀菌,还按时给兔子打预防针,并严格按照兔子的习性喂养。这以后,孩子们又经历了小兔的丢失,目睹了被吃掉的“圆圆”的鲜血。但这样的悲伤也让孩子们增添了责任,增长了经验。他们也在这实践中长大,一天天走向成熟。

 

光影乡韵:乘着美育的翅膀飞翔

 

在“滨州文化”这一大主题下,逸夫小学陆续把吕剧、剪纸、摄影、皮影等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编写了校本教材《摄影》《剪纸》《吕剧》《皮影》和《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依托省重点课题“阅读中外经典   享受读书乐趣”开设了“诗文诵读”,出版了《梦想彩翼·学生美术作品集》,逐步形成了浓郁乡土气息和艺术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摄影:视觉与写作的启蒙】农历二月二,一年一度的火把李庙会在惠民县皂户李乡如期举行。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和美味的小吃,喜庆热闹的场景,让平日宁静的小村庄成了欢乐的海洋。此时,最忙碌的还是逸夫小学《天天见闻》记者组的小摄影记者们,他们正穿梭在如织的人流中,用镜头捕捉着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为此,《滨州日报》辟专版刊登了孩子们的作品。

2008年始,逸夫小学将摄影正式纳入校本课程,在二、三年级开设摄影课,并成立了《天天见闻》记者组,带领学生踏入社会、走进大自然,将自己的观察与感悟记录在镜头中。周末、假期里丰富多彩的摄影夏令营、冬令营等创作实践活动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在学习摄影的同时,孩子们逐渐拥有了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今,已有数百篇学生影像作品和摄影日记在《滨州日报》《鲁中晨报》《渤海晨刊》等报刊发表,近百人次在省市乃至国家级各类摄影大赛中获奖。校园外墙开辟了摄影文化专区,吸引了《滨州日报》《鲁中晨报》《鲁北晚报》《大河部落》《摄影论坛》等媒体前来助阵并开设摄影专栏。2010年滨州市摄影家协会授予学校“中小学生摄影培训基地”。《影像摄猎者·中小学生摄影教程》一举填补了我国中小学生摄影教材领域的空白,荣获山东省“优秀校本课程资源”,并获一等奖。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袁毅平为之欣然命笔:“用镜头净化心灵,用光影折射人生”,高度揭示了逸夫小学开展摄影教学的意义。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摄影给了孩子们一双慧眼、一颗敏感的心和一个爱思考的大脑。这令老师、孩子们一发而不可收,又乘势将摄影与作文嫁接,于是,就有了上面提到的“镜头故事”,或曰“摄影日记”。

【吕剧:乡音乡韵的缭绕】“起轿喽——”但听一声吆喝,四轿夫抬着蒲台县令晃晃悠悠出现在滨州新城。

蒲台县(唱)四人小轿忽闪闪,一颤悠,转眼过了千数年,蒲台县重归故里回乡转。

众(唱)一进城撑得那小眼滴溜转。

蒲台县(唱)处处花木连成片,好一似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栋栋房楼赛宫殿。

众(唱)哎哟哟,咋就摞得顶破天,顶破天。

……

这是逸夫小学表演的吕剧《县令回乡》。201110月,全国首届《走进美妙的戏剧花园》校园戏剧展演活动在北京举行,代表山东省出席本次活动的滨城区逸夫小学,在十八个代表队中,凭此剧目一举摘得“最佳中文剧目表演”一等奖。

吕剧,发源于滨州市,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流行歌曲和街舞风靡校园时,曾经风靡山东大地的故乡戏曲却在学生心目中成了陌生的音调。对此,边兆林校长感慨地说:“让小学生学习吕剧,不是为了培养多少吕剧演员,而是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中洒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对此,我们有责任。”2005年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吕剧》,并正式开设了《吕剧》课程,特聘吕剧表演艺术家石连山老师执教。从此,课间不时传来优雅、诙谐的吕剧唱段;哼唱几口地道的吕剧,成了孩子们口中的“流行歌曲”。他们表演的《县令回乡》在山东省“老少共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电视晚会”上荣获优秀节目奖,《前方传来好消息》还登上了央视舞台!校本课程《吕剧》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优秀校本课程资源”。受吕剧的影响,有些孩子又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校园内诞生了一群小京剧迷。

除此以外,《皮影戏·跳动的精灵》《民间艺术·剪纸》等校本课程也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陶冶着他们美的心灵。学校每年都结合“六一”举行大型的剪纸作品展示交流活动,特邀剪纸艺术家来校指导,学生作品也在省市、乃至全国屡获大奖。

 

校园文化:乡土滨州的陈列

近年来,逸夫小学以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为基础,以“滨州文化”为主题,极力打造乡土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之后,又将其延伸至“齐鲁文化”主题。如今,沿教学楼拾级而上,你仿佛是徜徉在艺术的天地、文化的海洋:一楼的“齐鲁文化长廊”、二楼的学生剪纸、三楼的“童眼看滨州”小记者摄影作品、四楼学生自主创作的格言妙语;还有,国旗广场旁边的《弟子规》《二十四孝》,校门东西两侧展示的摄影作品和摄影日记……共同构成了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各班自主设计了班徽、班风、班训,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学校每间教室门口都有一方玻璃镶嵌的中队标牌,装饰活泼而不失端庄。队名显然是孩子和老师一同起的:“萤火虫中队”“朝阳中队”“小蜜蜂中队”“太阳花中队”,读来亲切而昂扬向上。队名下面是“老师对你说”“班级宣言”和“班风”“班训”。“同学们,提着用生命燃起的美丽红灯,飞舞在万花丛中,用自己的光亮、色彩和生命去装扮世界,愿每一只萤火虫在中队里闪闪发光。”这是“萤火虫中队”的老师寄语,他们的班级宣言则是:“勤奋并快乐着,成长并幸福着,耕耘并快乐着。”

信步走进一间教室,后墙绿绒板上的板报栏目让人眼前一亮:“追逐梦想”中,五彩缤纷小卡片上写着每个同学的名字和梦想;“快乐小书虫”展示着优秀读者的感受;“我们的约定”里张贴着源自心灵的誓言;“我为自己骄傲”中,挂满了孩子们定期评选出的标兵照片——“班级领头雁”“优秀图书管理员”“最佳班级服务员”“优秀掌门人(门窗管理员)”等等,相片下的标兵事迹,时刻激励着孩子们加快寻美的脚步。窗台上放着一盆盆孩子们从家中带来的花草,葱绿的吊兰、旺盛的芦荟、挺拔的迎客松、顽强的仙人掌……花盆上写着别样的花名,如“两袖清风”“良药苦口”“坚忍不拔”等等,别致的班级文化成了学生成长的沃土。

博采艺术精华,汇聚乡土资源,合为校园文化,使之成为美育之渊薮,逸夫小学正在以此成就着孩子们人生的大美和谐的交响曲。

 

至善篇:大爱无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传统教育观以为,教育的目的是显明做人的美德,达于完善的境界。今人看来,求真、尚美、为善,依旧是教育至高至美的追求。

 

因爱而美:用爱唤醒爱

 

——这年新学年,一年级五班来了位特殊学生——脑瘫儿小宝。他不仅走路一摇三晃,而且口齿不清,口水常常把前襟打湿,孩子们都躲得他远远的。小宝也时常一个人呆在墙角,孤单的样子令人哀怜。我暗下决心,一定让这个孩子自信起来,也让其他的孩子接受他,帮助他。我拉起小宝的手,用纸巾擦去他嘴角的口水,轻轻地问他:“几岁了?”他含混地回答着。我又与他聊起家常,虽然听不大懂他说了什么,但我仍然点头,微笑着鼓励他,直到他咧开嘴角笑了。我告诉同学们,小宝是生命的奇迹,面对残疾,小宝却经常安慰奶奶,还常常给奶奶捶腰……我还没有讲完,班里的同学就纷纷站起来说:“我要和小宝同位。”“我要帮小宝背书包。”“我扶小宝下楼。”“我要帮……”从此,班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宝原本落寞的脸上也洋溢出了笑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用爱传递爱,用爱唤醒善良,这是美育的精髓所在。

——班里有个同学叫佳浩,矮矮的个子,圆圆的小脸,经常浑身脏兮兮的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响。原来,这是个患有严重口吃的孩子。由于害怕同学们笑话,他选择了沉默。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多和他接触,让孩子在情感上先接受自己,又利用课下指导孩子读课文,认生字。待他事先把一小段课文读得比较顺畅了,我在课堂上叫起了佳浩。教室里一片安静,全班同学的注视让佳浩的脸涨得通红。但他还是一字一顿地读完了那段课文,虽然还不是很清晰,但是出奇安静的教室里还是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此后的佳浩变得开朗多了,家长也专门写来感谢信,说孩子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更可贵的是,班里的孩子们渐渐学会了赞美别人,同学精彩的回答、班里的好人好事总能赢得热烈的掌声和由衷的赞誉。

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就是在引导学生分辨善与恶、美与丑,高尚与卑下,形成美好的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样的爱心,逸夫小学的老师、同学不仅给了同窗伙伴,也给了人类的朋友。“爱鸟周”第一天,学校宣传栏里贴出了少先大队发出的“搭建爱心鸟巢,构建和谐家园”的“五个一”倡议。第二天,孩子和家长共同制作的五百多个鸟巢就精心安装在了校园的每棵树上。

子曰:“仁者爱人。”爱为德之始,德为美之魂。有了爱,这世界才会美好。在逸夫小学,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做到“三个一”:帮助一位生活困难学生;帮教一位学习困难学生;为学生做一件好事。学校建立了“特别关爱学生档案”,制定了具体的帮扶计划,每年为158名困难学生提供“两免一补”25620元,为235名困难学生提供“一免一补”20450元,年度累计资助学生46070元。

逸夫小学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在亲历活动中体验爱人、爱校、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中、高年级每班轮流主持升国旗仪式,“三八”节、母亲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开展“感恩父母”“寸草报春晖”“小鬼当家”“难忘幸福生活”“爱心直通车”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红领巾小记者到杜授田故居、邹平范仲淹读书洞、无棣海丰塔、孙子兵法城和惠民火把李庙会等地方体验滨州民间风情,瞻仰名人风采,以达到“真成于行,美润于心”的目的。

 

管理:为尚美教育护航

 

管理是学校实现既定教育方针的保障。逸夫小学在市级课题“‘自主-创新’学校管理体系研究”的引领下,实施了“级部自主管理”。最初是以教学管理为主,将学校的大部分教学管理权限下放到级部,以强化级部功能。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学校又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将学校的德育管理权限连同教师评价和绩效考核、绩效工资发放权一并交给了级部主任。与此同时,对级部实行“捆绑式评价”,各级部之间展开公平合理竞争,在级部绩效工资总额上拉开档次,在奖先评优等方面向表现优异的级部倾斜。充分激发了内部活力,强化了合理竞争,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创特色级部的良好氛围。

级部扁平式管理模式也催生了多样化的教师成长路径。学校充分注意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差异,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参与分层培训。同时,学校非常注重教育资源间的“结亲联谊”,实现了“互动培训”。把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结成“互助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校还充分利用毗邻滨州学院的区位优势,邀请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和科研指导。并与其他小学结成“城乡教研联合体”,开展系列联合教研活动。

对于管理,边兆林校长有自己的见解。他说,要重视对中层干部的培养,冲山头时,校长是在最后面督战,中层才是冲在最前面的,只有这样,老师才能跟着,山头才能攻破。他还说,我们的管理是刚性制度与柔性的情感相结合,别看我开会时挺严肃的,私下里与教职工就像兄弟姐妹。的确,在逸夫小学,校长的门随时敞着,校长的手机24小时开着。老师遇事推门进来,招呼一声,校长就跟着走,困难也立马解决。他又说,不管老师与学生、校长与师生,都是在追随中被追随,在成就中被成就。

有明智的校长、有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自然会有骄人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首批省规范化学校、首批省教学示范学校、首批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省少先队规范化学校、省校本研究先进单位、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验课题先进学校、省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先进单位、中央教科所活动教学实验学校、全国“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新教育宣传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教育就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以美育美,以真寻真,回归自然,重归本真。愿美育之光常在,教育之树常青。

 

(《山东教育》2012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