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形式

发布日期 : 2012-10-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泰安市泰山区上高街道中心小学   崔继忠

 

教育从古至今就需要形式,而且有些形式真的不能缺失。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育形式的激励。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硕大的玫瑰花,每一天都会招来许多的参观者。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优美寂静的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花房里摘了一朵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小女孩摘花的原因。他弯下腰亲切地说:“孩子,你摘花送给谁啊?”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厉害,我告诉她学校的花房里开出了很大的玫瑰花,奶奶不信,我摘下来给她看,看过之后我一定再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话语,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又摘下了两朵玫瑰花递到孩子的手中,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奖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是一则世人皆知的玫瑰花的故事。我常看不厌,也常被苏大师的教育机智深深地折服。一朵玫瑰花在他的手中着上了教育的色彩,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坎坷困苦在花的面前显得那么渺小。这是苏大师用“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的大爱之心,精心为为女孩设计了看似普通、平常的“献花仪式”,却彰显出了教育的力量,这种无痕的教育形式一定会刻在孩子的心间,鼓舞着她,影响着她。这就是教育形式的力量,催人奋进,暖人心窝。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形式的滋养。李希贵在高密一中任职期间,面对没有资金奖励教师的状况,别出心裁地把教师的获奖证书送到教师所在的村庄,让村支书在大喇叭上广播。教师一放假还未进村就听到自己的名字在回响,看到左邻右舍投来的羡慕的眼光,听着亲朋好友称赞的话语,一种作为教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作为教师的幸福感烙在心间。李校长还走访每一位教师的家庭,向教师的父母详谈他们的子女在校的优秀表现,当教师回家时,第一时间听到的是从父母、亲人口中说出的自己优异的表现。心中生发出的是感激、感动,更多的是对学校以及教育的难舍难分的情怀。有了这种情愫,我们的教育岂能不快速发展?人是靠精神挺立的,精神不倒,何事不成?李校长这一独特、新颖的教育形式,产生了金钱奖励所达不到的影响。简简单单的形式,朴实无华的情怀,成为了一种温暖人心的方式,助推人前行的力量。这就是形式的能量,让人感动,使人振奋!

学校的发展需要形式的助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准备修建一座体育馆。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教授们的反对。校方尊重了教授们的意愿,取消了这项计划。教授们为什么会反对呢?原因是校方选定的位置是在校园的华盛顿湖畔,体育馆一旦建成,恰好挡住了从教职工餐厅窗户可以欣赏到的美丽湖光。为什么校方又会如此尊重教授们的意见呢?原来,与美国教授平均工资水平相比,华盛顿大学教授的工资一般要低20%左右。教授们之所以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不到其他大学去寻找更高报酬的教职,完全是出于留恋西雅图的湖光山色。他们为了美好的景色而牺牲更高的收入机会,被华盛顿大学经济系的教授们戏称为“雷尼尔效应”。学校优美典雅的环境,无不在濡养着身在其里的人们的精神生活。于是,这一种“无声的教育形式”就凸显出了振奋人心的力量。

当形式成为了教师的内心需求,融入了丰富的教育内涵,远离了空洞的说教,注入了时代的鲜明特色,那形式就不再是简单的形式,而是一种推动学校向深层次发展的力量。

教育需要形式!

 

(《山东教育》20129月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