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教改创新路
发布日期 : 2012-10-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守正教改创新路
——莘县实验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纪略
本刊通讯员 陈相军
这是莘县实验小学课堂六年级三班的一节数学课。
智翔组、创新组、学海无涯组、智多组、无懈可击组、奋发图强组……12个小组分享了教室前后的两块黑板。学生按照前一天发的学案,预习后小组成员开始了讨论。6人一组,面对面坐着,讨论起来非常投入。
到了解决疑难问题环节,各小组派出代表把本组就“9/10米的布,小猴子分别能做背心3件和裤子2件”这个题目所想到的问题书写到黑板上,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展示方式做了详细说明。
在详细解释本小组的想法后,小组代表向大家征询意见。台下的同学积极响应,纷纷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解题方法交流评价。“我认为”“我发现”“我补充”的声音此起彼伏……在问题的引领下,全班同学不仅明白了分数的除法运用,还知道了这个题可以用方程、小数解答。
“为思维而教。”该校校长柴林亭介绍说,“通过这样的上课方式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也是学校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证之一。中央教育科学院课程教学专家李家骏研究员评价说,通过这节数学课,感到你们的学生会思考、敢表达,把数学课上成了思维的体操课。”
多年坚守,不懈探索,莘县实验小学的课堂正逐渐成为孩子们快乐的天堂。
教改:上下求索矢志不渝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莘县实验小学积极参与山东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1996年,莘县教育局明确提出在全县中小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莘县实验小学牢牢守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课堂改革进行了深化,在莘县中小学中起到了典型引路作用。县教育局把每年的4月、10月确定为课堂教学观摩月,全县中小学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可以随时到实验小学听课。经过几年磨砺,莘县实验小学成为莘县的教改窗口学校、聊城市知名学校。199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
2001年,教育部启动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新课程改革。莘县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在研读纲要和课程标准时,发现自己的理念与新课程理念有不小的差距。时任校长孙石山采取了最费力也是最见效的方法:从自己做起,人人背诵所任学科的课程标准关键条目,先囫囵吞枣咽下去,再慢慢消化,慢慢吸收。同时,学校加大了培训力度,通过专家讲座、集体讨论等形式,让老师们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
一段时间过去了,老师们渐渐接受了新课程理念,认识到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是最根本的转变。各门学科教学不仅要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而且要关注学习过程,同时还要关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原来的一维变成三维。正如叶澜教授提出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莘县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逐步实现了课堂教学价值观与过程观的嬗变。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体验幸福的教育,一切为了师生的成长与发展,这是一个时期以来该校的工作重点。2004年、2006年、2008年,聊城市教育局先后三次在该校召开全市教学工作现场会,向全市推广他们的教改经验,莘县实验小学成为聊城市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
2008年9月,副校长柴林亭接过教改接力棒。上任伊始,他就给老师们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学生会学了,老师就解放了;教学改革步入了深水区,要么溺水而亡,要么奋力浮出,再没有摸着石头过河的侥幸,别无选择。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召开专题座谈会,查不足,明方向,确立了“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的工作思路,决定仍然要靠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善于表现?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那么‘害羞’?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那么呆板?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会合作?”多年来从事小学高年级段教学的张银香老师过去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是我们的孩子出了问题吗?我们的孩子并没有违反纪律,他们有什么错!是老师自己出了问题吗?我们一直是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地工作呀!”
不仅仅是张银香老师,莘县实验小学的其他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些现象,而且一直在思考。“是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存在着弊端——现在的孩子接触面广泛,思维更加活跃,我们的课堂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孩子的需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老师们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课改,首先要“改课”
为保证课改的顺利推进,莘县实验小学决定先从“改课”开始,他们制定了《高效课堂22条》,要求教师认真对照,贯彻执行。
面对课改,不少教师心存疑惑:我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不一定学得好呢,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再说小学生还没有自学的能力,这样能行吗?
果然,教师的担心出现了。一位教师这样描述刚开始的课堂:“在一次课上,教师让学生爬黑板,学生几乎倾巢而出,写的同学和修改的同学‘狭路相逢’,教室过道里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再看黑板前,为了争抢黑板的领地,许多同学蜂拥而至,挤成一团,最后还是教师出面让他们分成几组才疏导开人群。”
不光教师怀疑,家长也不解,个别家长甚至跑到学校质问校长:“我们让孩子来上学,就是让教师来教的,你们教师不教了,让孩子自己学,孩子自己要是能学,我们还送他来学校干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牵动着千家万户,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为此,莘县实验小学及时印发了《致莘县实验小学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向学生家长全面阐述了学校课改的目的、意义及课改的具体内容。同时,课改领导小组还分年级召集家长开座谈会,向家长宣传课改精神、新课程理念以及学校课改实验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课改的意见和建议。课改之初,学校安排了“课堂开放月”,邀请家长进课堂,参与听课、评课,发放课改问卷调查表,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开办博客圈,与家长进行在线交流,达到与家长之间高效、动态、及时地沟通。
学校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以业务校长为组长的课改督察小组,细化了课堂评价的两条量化指标:一是课堂气氛要热烈、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二是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力争做到人人有份。学校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是看教师表现如何,而是首先看课堂气氛,其次看学生的参与度。评价标准触动了教师的灵魂,他们开始思考一种前所未有的行动——由原来注重教师单独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自己的学。
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谈起教改,该校副校长谢保民深有感触地说:“老师由课堂的主导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个角色的转变,不但要求老师自身的转变,还要求老师引导学生转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交流。现在我们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激励者。”
张红霞老师说:“我们首先转变了备课观念。现在‘教案’变成了‘学案’,备课时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如何学,还关注如何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探究空间。”
《莘县实验小学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对课堂时间做出了“10+25”的硬性规定,即教师讲课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5分钟。要求教师决不能见问题就讲,就是全班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通过追问、点拨、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自己解决。
课改督察小组通过“立标课”“学标课”和“跟踪课”,“逼”全校教师一步一步走上了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首先是研讨好“立标课”:由学校业务领导与骨干教师共同研讨好“立标课”,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教师们有“标”可依。其次是上好“学标课”:学校要求所有教师都上改革课,要求所有教师限期达标,在规定时间内不达标,学校警告并限期整改,接受培训。培训后,再不达标,停课。再次是盯好“跟踪课”:由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对不达标的教师跟踪听课,有的放矢地指导。在规定时间内,做到所有教师都过关。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信心、有能力进行充分展示,莘县实验小学将预习环节搬到了课堂上,开设了“预习课”。为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巩固“展示课”的成果,学校又开设了“反馈课”。即利用反馈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有针对性地让优生吃好,让后进生吃饱,实现“双兵互赢”的目标。
创新,“先学后导,自主互助”课堂模式
“先学后导、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先学”指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学案,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对课程内容做出分析和问题预设,围绕文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后导”是指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追问、点拨、引导。
基本环节有四个:依标预习—小组交流—展示提升—反馈拓展。
1.依标预习
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教师课前编制的导学案预习教材。要求学生用笔圈点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同时搜集预习疑难,及时掌握学情。
2.小组交流
本环节是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先是小组内“对子”之间进行交流,“对子”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共同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代表及时板书在黑板上,以便下一个环节解决。
3.展示提升
本环节一是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前两环节对教材的理解、感悟,二是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解决。
学生在交流展示时,教师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积极关注课堂中的每个细节。对于前两个环节各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看能不能解决,学生能解决的教师不再讲解。全班同学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通过进一步启发、点拨,看学生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老师该讲解的仍要讲解。老师的点拨、引导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关键问题,当学生提不出质疑问题时,教师继续追问;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适时引导;当学生点评不到位时,教师做重点点评,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是好的,怎样做是不应该的,从而推进课堂向纵深发展。
4.反馈拓展
学生在自主互助、展示交流中,以小组为单位穿插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知识盘点或反馈,进行学法收获的总结与提升,进行适度拓展,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个环节的应用,也有个渐进的过程。低学段不是完全照搬四环节,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学习的内容还很少,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各种习惯的养成等,还处于初级阶段,“四环节”的应用可以逐步实施。
语文学科,学生学习了拼音,就可以自己试着认识生字,有困难的可以在四人学习小组中(一、二年级四人一个学习小组)请同学帮扶。展示环节,学生可以展示写字,也可以展示读书,只不过与中高年级展示的内容相比相对简单,方法也没有中高年级多样。拓展环节,可以向课外延伸,比如学习了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就可以让学生读读拼音报等读物。
数学学科,在低年级学段同样也采用四环节教学。一是大胆尝试让学生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比如“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课前出示例题让学生先尝试计算“73-28”,再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计算的,想想自己的计算方法与书上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二是注意引导方向,对现行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再根据学情设计好自学提纲。三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自主交流。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组内交流,对产生的新问题放到全班交流。四是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同时,对知识点进行拓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课堂现场,学生“抢”了老师的饭碗
这是一个特殊又普通的课堂。说其特殊,是因为讲台上站着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他们“抢”了老师的位子,在讲台上落落大方、神采飞扬。他们或讲解,或质疑,或板书,或追问,或辩论,课堂上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而说其普通,是因为在莘县实验小学,每个教室里都是一样的场景。
在六(3)班张红霞老师的课堂上,分为几个小组的学生按照老师事先发下的学案预习及讨论后,一位“小主持人”在讲台上开始“运筹帷幄”:“谁愿意到黑板上来演示?”大家纷纷举起手来。基本上一节课下来,几乎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大家都勇于开口,即便只提一个问题,脸上也洋溢着自信与喜悦,享受着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车雪景老师的课堂上,“关于这道数学题,谁还有不同的意见?”一位上台演示的“小组长”话音刚落,台下的小手就举起了一片。他随意点起一位同学,“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解……”“我觉得是这样的……”台上的“小组长”耐心地讲解同学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大家一边聚精会神地听着,一边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车老师也没闲着,站在一边满意地笑着,时不时敏锐地抓住问题进行补充、点拨、追问,或者提出同学们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突然,车老师找到了一个答案不同的小组,背地里“煽动”他们在展示环节上相互质疑。在这种背后“设计”下,孩子们真的争辩起来了,很热烈,而很多道理便在这种热烈的争辩中渐渐明了了。
教室,优化的学习环境
在莘县实验小学中高年级教室里,已经没有了讲台,学生桌对桌、面对面而坐。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学生每六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内有明确的分工,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实现自学、对学、群学。同时,班级鼓励学生根据本小组的特点,命名一个富有创意的组名,以激励小组成员的志趣。
每个教室里有前后两个大黑板,黑板上面张贴着有班级个性的、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标语。南北墙壁上则悬挂着设计精美的格言警句。每个班级上课前都会呼喊班级口号,以鼓舞士气。
学校为每个班级设置了图书角,图书馆里的藏书实行年级班级“漂流”。教学楼过道醒目的地方挂有一块专门的小黑板,每周或每月推介一本必读书目。课前课后,图书角的书籍学生可以随便翻阅。不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学生自己组织,围绕几个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室环境的变化,反映了该校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而是游走于学生中间,拉近师生交流的距离,师生角色始终在“作为教师的学生”和“作为学生的教师”之间交替转换,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学习共同体。
让我们看一个课例:
《菩萨兵》三年级六班
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仔细读一读朱德总司令和翻译的对话,认真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完后,小组代表汇报,其他人补充。
五组的同学:我从第六自然段看出:红军战士非常关心藏族同胞,你看他们给藏族同胞种地就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把藏民看作成自己的亲人;还有,红军战士还尽心尽力地给人家种地,“尽心尽力”就是尽了最大的力气。
六组的一个男生:我对“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是这样理解的:就是要让红军精神留在这里。
这真是出乎意料,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竟然有这么深刻的理解。在以前的课堂上,都是教师讲解后,让学生背会的,现在的课堂则是学生自己讲出来的,真是不可思议。在场听课的教师情不自禁地给予学生们长时间的掌声。
愿景,师生素养全面提升
莘县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改出了学生自信,改出了孩子们的团结合作。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每一个学生在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课堂教学改革还改出了学生尊师不畏师的精神,改出了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习惯,同时也把教师“逼”上了名师之路。原来时常被学生“难倒”的李艳丽老师,虚心地向其他老师学习,大量阅读业务图书报刊,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先后在报刊上发表论文5篇,4次执教县、市优质课、观摩课。其进步幅度之大,连见多识广的市县教育局领导也禁不住多次称赞。
李艳丽老师是莘县实验小学教师群体素质快速提升的缩影,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在浓浓的课改氛围里,不断地“逼”着自己进步,“逼”着自己提高。
课改让学生有了变化,二年级六班的王晓涵同学以前在家什么活也不干,家长把她宠坏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每天都能替父母干点家务,有一次妈妈急性阑尾炎发作还是她打的120,帮妈妈办的住院手续呢!学生王敏娜,性格较内向,平时学习不错,课堂教学改革之初,她不知所措,很不适应。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王敏娜性格变得开朗了,不用家长陪着写作业了,学会关心家长了,做事情也有信心了。
家长把孩子的变化都看在眼里,家长对课改的质疑也变成了支持。李强的爸爸看到了孩子的变化,给班主任寇老师打来了电话,高兴地说:“寇老师,这课改还真不错。原来孩子在家不爱说话,对什么事都不管不问,学习还要家长盯着。现在孩子总是高兴地给我们说自己在学校的表现,遇到什么事喜欢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学习积极性也高了,写作业也不用我们督促了……”
近几年来,多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到过莘县实验小学,他们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学生座谈,对该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们指出,莘县实验小学的课堂实现了“三自”:自立目标,自主实践,自我发展。老师们在课堂上关注教材,关注学情,关注学生情感,真正体现了“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
(《山东教育》2012年9月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