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呼唤教育公平

发布日期 : 2012-06-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临邑县临邑镇教育办公室   王忠新

 

当前,农村教育不公平现象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诱发了他们某些错误的价值取向,教育的负效应亦应运而生,成了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不能不令人担忧。

羞以启齿的“两大民生工程”。其一,城乡教师同工不同酬,县域内工资拉平难以实现,使多数教师心理不平衡。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想方设法进城,导致了城乡学校师资愈来愈不均衡,越来越多的择校生难以控制。其二,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在这里不能落实,大批教师晋级以后没有岗位,不能与工资挂钩,致使某些教师心灰意懒。再加之教师职称评价制度不科学、不完善、随意性强,世俗化严重,使一些善于钻营的人获得了岗位,埋头苦干的却“名落孙山”,这些人,或精神抑郁,或对酒当歌,曾经的凌云壮志日益消耗殆尽。笔者对这关乎农村教师切身利益的两大民生问题的晾晒,可能有人会认为所说这些有悖于我们教师的尊严,然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确确实实是造成教师动力不足、精神倦怠的主要客观原因。

农村定点学校留不住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学历高、心气大,由于城镇中心已人满为患,他们一般参加工作就去了比较偏僻的村小,条件异常简陋,使年轻教师的婚姻、住房等实际亟待解决的问题常常处于尴尬的两难境地,他们最终“逃之夭夭”,留下来的那些人中,许多人教育观念陈旧,对于新课改的认识较淡漠,并且常年也没有参加教育教学培训学习的机会,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发展缓慢的农村校成“门外汉”。农村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很少与当地政府部门打交道,几乎也不参与县里的教研工作,在日益蓬勃发展的新农村社区面前,农村学校的发展相对滞后,更加显现了农村教师的弱势群体形象。再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通常把一些省市领导的检查引入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而很少光顾这些发展缓慢的偏远农村学校,从而对它们起不到督促和推动作用,致使教育分化严重,校际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农村教育的这些不公平现象制约着农村教育顺利、健康向前发展的步伐,农村教师期待教育公平,期盼风正气清的一片教育蓝天。

 

(《山东教育》20125月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