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花 绚烂绽放
发布日期 : 2012-06-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生命如花 绚烂绽放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和美教育”巡礼
黄 明 丁 鹏
2011年5月27日,美国马里兰大学。七名中国儿童组队,在强手如云的第32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决赛中,荣获“古典导游”项目即兴题第二名、总成绩第七名,这是有史以来中国队参加该项目比赛取得的最佳成绩。这七名儿童全部来自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谈及此事,校长张星眼睛有些湿润,“这是我校实施和美教育的结晶。培养拥有个性、爱好广泛、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教育的使命,民族的希望。”
“和谐”: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悦、多元发展
崂山区实验小学高高地坐落在山海之间——背倚青峦,面朝大海,卓然而立,气象非凡。这所占地35亩,拥有27个教学班、1200余名学生,2003年才始更名的实验小学,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青岛教育的一面旗帜,素质教育的一枝奇葩。
开启和谐教育的校本行动研究
素质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初勃兴以来,群雄蜂起,流派纷呈;探索不断,未艾方兴。然仍或有问题困扰于发展之中:德育偏狭,智育偏重,厌学指数偏高,自我成长缺失……这一系列与时代要求、人的发展的不和谐,引起了崂山实小人的深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时代需要怎样的素质教育?一连串的追问,引发了他们对构建和谐教育的探索。
2007年初,崂山实小“和谐教育的校本行动研究”课题启动,随之被审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真理,是典型的中国智慧,至今仍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圭臬。昔孔子树人以德,教人以“六艺”,施教唯“因才”,乃开“和谐教育”之先河。历经两千多年,依旧当引为引领当今教育发展的不二准则。但在倡导与实施中也不免出现了“和谐教育”的泛化与浅质化。鉴于此,崂山实小将“和谐教育”的探索首先指向人的内在素养与精神的和谐发展,以及教育过程的和谐,构筑了基于和谐德育、和谐课堂、和谐管理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等全面系统的和谐教育框架;建立了意在使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实现,从而带来学习的深度愉悦与发展的全面和谐的和谐教育目标,并最终确立了“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悦多元发展”的和谐教育核心理念。
于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课堂——
师: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发现了长方形的特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些小组愿意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收获?
生:我们小组发现,长方形的这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另外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师:谁有问题?
生:你怎么知道它们一样长?
生:我们用尺子量了。
师:如果你能用上面的边、下面的边来描述,我觉得你会说得更清楚。
……
师:刚才他们小组是用量一量的方法发现对边相等。谁能不用尺子,就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我们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从中间对折一下,两边重合了,就知道这两条边是相等的。
师:大家看懂了吗?折一折也是一种好方法,既简单,又快速。对于长方形的边大家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这两条边长,这两条边短。
师:真善于观察。
……
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边的特征,那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征呢?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们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你看,我们用三角板量了量。
师:四个角都量了吗?
生:嗯。
师:对,学习数学就要有严谨的态度,要用事实说话。其他小组还有意见吗?
生:我们小组没有量四个角,我们通过对折再对折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相等的,我们量了其中一个,就知道其余的角都是直角了。
师:真了不起!现在回想一下……有一个图形长的和长方形很相近,猜猜它是谁?
生:正方形!
师:大家看,这些正方形又有什么特征?你能像研究长方形那样自己去研究一下正方形的特征吗?先自己研究,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执教:朱晓芬)
讲堂就这样变成了学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中领悟了知识,在自主探究中埋下了求知的种子,在率性的表达中建立了成长的自信。
从和谐到和美:和谐教育的升华
2011年底,“和谐教育的校本行动研究”课题成果《在探索中前行》一书出版发行。我们在书中读到了这样的感言: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个性得到解放,画出心中之画,表露心中之情。(贾丽娟)
——体育,通过它独特的魅力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完美的动作技术,果敢坚韧的精神品质,以此实现学生身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王华伟)
——英语之于孩子早已不是几个字母、几个句子,而是一个大大的世界,一个孩子们想去深入了解的天地。(王雅村)
——一年级的同学走进了我的人生,怎样让他们喜欢学校,喜欢班级,喜欢我?最后我决定,从小事入手——那就是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孩子。(王玉环)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让他们在不断的交流、互助中感受同伴间的友谊,从而愿意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与合作。(佘丛丛)
于是,我们也看到了开头的一幕——七名来自崂山实验小学的学生,继在第32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中取得小学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后,又将中国儿童的风采:机智幽默、聪慧敏捷,以及创意潜能和团队精神带给了世界,赢得了赞誉。不仅如此,在课题研究的几年间,实小学生在全国、省市举办的艺术教育、体育、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等各类竞赛中共获得国家金银奖37人次,省一、二等奖8人次,市一等奖176人次,老师们在论文发表、教学竞赛评比中也成绩斐然。
更难能可贵的是,几年来,崂山实小对“和谐教育研究”的探索,既是一个按着既定目标努力前行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思考、尝试、升华的过程,并最终上升到了美的高度。“和谐是最美的,美是和谐的最高形式。必须用美的规律重塑教育。”在为“和谐教育研究”撰写的实施报告中,校长张星的话掷地有声。于是,这项研究的核心理念之前也增添了“以美育人”的表述,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怡情”,以及“以美聚力”的和美管理新概念。由此,崂山实小新的教育探索也顺势转入了“和美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和美: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
和美教育的理念阐释
“和美教育”,美是途径,由此达于和谐;和是高度,由此臻于完美。和与美相偕相生,共同营造出素质教育至高至美的境界。
在崂山实小教学大楼顶端,八个鲜红的大字“和而不同,美美与共”高高矗立在海天之间——这是他们“和美教育”的精髓所在。作为和谐教育研究的延续与深化,于2011年10月开题的“和美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模式与策略研究”开启了崂山实小教育探索的新征程。
“和”作为中华文化根源性智慧的集中体现,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求同存异、多元统一的文化模式,即孔子所谓“和而不同”,这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和内在动力。一如崂山实验小学“和美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所言:“只有真正认识差异、尊重差异、因材发展,并鼓励个性的充分展现,才能实现多元发展,才可能实现和谐。”而“美能调和情感,活跃思维,发挥创造性,从而在愉悦中达于完美之域。”费孝通先生晚年曾经意味深长地讲过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对“和而不同”的最“美”的注解,也现实地成为了崂山实验小学对“和美教育”的最好阐释。
还是让我们走进课堂,直观感受一下“和美教育”的概貌。
这是一节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课:《公仪休拒收礼物》。文中公仪休有一句话:“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教室里,老师正引导孩子们围绕“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这句话在小组展开争论——
刘新绪:公仪休身居高位,肯定整天山珍海味,对鱼这种平常的东西早就不喜欢了,今天偶尔吃一次,才觉得味道鲜美。
于家祥: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两千多年以前鱼就是很高档的食物了。
马宗举:对,我也认为那时候平常是吃不到鱼的。
于家祥:从这里我感觉公仪休真的很喜欢吃鱼。
赵传正:我认为公仪休不会整天山珍海味的,课文中说“我已经很久没有吃鱼了”,从这里我觉得公仪休家里并不是很富裕,可能是一位清贫的宰相。
刘小艾:读了这段文字,我感觉公仪休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宰相。
郑啸:我查阅了有关资料,资料中介绍公仪休的确是一位律己从严,为官清正的好官。
刘新绪:那我明白了,公仪休的确是好长时间没吃鱼了,不过不是因为太腐败,而是因为很清贫。
“针对同一句话产生了不同的阅读感受,但每一种感受都是建立在学生自己已有的经验之上的。”执教教师张永秀在课后反思中写道,“由此才能产生不同理解的碰撞,并在碰撞中达成共识:公仪休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宰相。这种自主获得的认识才有助于对下文的理解:既然公仪休这么爱吃鱼,人家特意送来两条大鲤鱼,居然拒收,可见他决不因私废公。”
教育教学中何以达成“和”的局面?上面的教学片断做出了回答。这就是,承认不同,包容不同,尊重不同,甚至有意激起不同,然后通过交流、碰撞、对话、辩驳、商讨来建立共识,或求同存异,以达到“和”的目的。甚或各执一词,也不可谓不“和”。对孩子来说,开放的课堂,自由的表达,有序的碰撞是一种历练,一种求知的愉悦,不在于答案的统一,而在于过程的参与。“和而不同”所追求的是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这正是和美教育的真谛——“以美育人,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悦多元发展。”我们高兴地看到,这样的认识已融会进老师们的教育思想:
——班里有这么个孩子,学习不拔尖,成绩不突出,文艺表演没他的份,运动比赛也见不到他的身影,普通到可以忽略不计。可一次春游彻底颠覆了我对他的看法。午餐到了,孩子们各自拿出爸爸妈妈准备的饭菜,或者是在超市买的零食,唯独他的食物却是自己做的。看着他饭盒里精致的午餐,孩子们都投来钦佩的目光,而他也慷慨地将自己的午餐三三两两地分给了大家,赢得一片由衷的赞叹。回程路上,我提议同学表演节目,在听完了几首歌曲后,孩子们一致把他推至台前,我顿觉有些尴尬,因为我知道他不会唱歌。然而,他却用一个又一个笑话把全车的孩子逗得人仰马翻。而他手里也不闲着,用“拍立得”给每一个孩子拍了照片。下车时,孩子们的收获中不但多了一张照片,还多了他所带来的快乐。一次品德课后,我让孩子们回答:“同学当中你最欣赏谁?”结果很让我惊讶,大多数孩子写的都是他。甚至有孩子直接建议我让他当班长。我也曾找他谈过,他想了想,很诚恳地说:“还是让优秀的同学当鲜花吧,我做绿叶也挺好。”我被他的话感动了。以前怎么不曾了解,眼前这个对我微笑的小男孩,竟是如此的单纯美好。是啊,一块地,如果种麦子不合适,那就种豆子吧。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就种点瓜果。瓜果也不行,就再试试荞麦。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孩子的价值亦如此,做教师的应该珍惜。(刘大伟)
以美养德:环境·心灵·体系
美在何处,何以养德?崂山实验小学的“和美德育”给出了答案。
观览实小校园,可以“精致”来形容。从色彩到布局,从大观到细节无不体现出用心的良苦。“U”字形红白相间的教学大楼,绛紫色的塑胶跑道,碧绿的人工草坪,一尊“美”字造型的大红雕塑矗立在校门前;透过教学楼可以看见后面青翠的山峦,转身眺望,可见蔚蓝的大海。这座坐拥山海的美丽校园,每一个角落都做过精心的雕饰,零星的空地植满了花草,不经意处就是一尊雕像,窗外犄角处往往凌乱,补几丛翠竹就化乱为美了。走进教学楼,门厅左边是一架三角钢琴,每当课外活动这里就会传出孩子们优美的琴声;拾级而上,楼梯两旁满是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室门口有各班“和美小明星”天真的笑脸;每一个楼层都布置有一个主题装饰;校园里每天会分阶段响起优美的乐曲……孩子们对于美的认识、向往与追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悄然滋养着。
“真正的德育是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情感的激荡,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这是校长张星常说的一句话。不止是外部环境,潜移默化着孩子道德情操的,还有内在的爱的关怀,这才是触及心灵的品德培育,如阳光般给心灵以温暖。在崂山实验小学,我们时时可以感受到这样的心灵之育。
——那天,我意外地被一张贺卡吸引了:“温老师,我喜欢您!您喜欢我吗?我希望您永远是我的班主任。”是她吗?那个沉默的常常让我心痛的女孩。她是个健全的孩子啊,为什么总是那么沉默呢?于是我试着给她多一些的关注。我了解到,因为父母离异,她一直小心翼翼地跟着爷爷生活,是自卑的阴影压抑了她的心智,其实她是个挺聪明的女孩。于是有一天,我“不经意”的走到她身边:“小华,知道自己有多少闪光点吗?”她怯生生地摇摇头,嘴角露出一丝羞赧。我掰着指头说:“第一,长得漂亮可爱;第二,特能干,地扫得最干净了;第三,做口算题可快了;第四……你看,老师数不完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一天她过得很开心。接着我又有意让她在课堂上感受成功,一次板演让她赢得了全班小朋友的掌声,她红扑扑的脸蛋上也挂满了喜悦。渐渐地,我会经常地看到她举起的小手,绽放的笑容。(温欣)
——一次上课,大部分同学没能完成作业。在发完一顿火后,我给他们每人扣掉一分。之后我就听见几个学生嘟嘟囔囔,甚至开始摔书。我一时竟不知所措,眼泪夺眶而出。之后我才了解到,那节课本来是他们最喜欢的美术课。而且,孩子们喜欢的,是像他们班主任那样的能与他们一起分享、承担的老师。这时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孩子们告诉了我一个简单的道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喜欢的老师。为此,要先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徐杰)
——记得那天是三八节,孩子一进门就对我说:“妈妈,我没给你买礼物。”我笑笑说:“你只要给妈妈一个好的表现就好。”没想到孩子一听这话眼泪就下来了,嘟囔着说:“我数学考了B1。”“老师怎么说?”我焦虑地问。“老师只是摸摸我的头,说‘回去好好想想’。”我当时就想,老师比我们作家长的还了解孩子。(二年级学生家长)
爱心是最美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在崂山实验小学已化为老师们自觉的德育行为。而
就学校而言,“和美德育”则俨然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德育新体系。
他们将德育目标分为心灵之美和行为之美两大分支,心灵美又划分为爱、信、和、勤、俭五个分支;行为美又划分礼仪、仪表、语言、习惯四个分支。并制定了德育美的标准,编写了《习惯铸就品质》德育校本教材,整合了德育课程资源,建立了和美德育目标体系和课程体系,为德育实效性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还以“生活化、活动性、探究式”德育途径的探讨课题为带动,定期开展诸如“好习惯伴我行”“追忆红色经典,争做四好少年”“珍爱红领巾,热爱少先队”“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等主题教育活动,以使学生陶冶情操,接受美的教育。
以美启智:自主·合作·探究
走进实小的课堂,只见课桌与黑板垂直,分三列纵向排开,孩子们相对而坐,那架势不像总是在听讲,而是随时在讨论。张校长说:“课堂是和美教育的主阵地,没有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这些年,崂山实小在课堂建设上下了很大工夫。改进课堂组织形式,推行小组合作学习,以促使老师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享受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愉悦与成功。为此,他们讨论制定了“和美课堂”新标准,以打造“和美”课堂为着力点进行校本行动研究,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创新教研活动,定期开展“和美杯”说课大赛、教学技能比赛等课堂教学竞技活动。同时,在各学科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确定学生的组内角色。一、二年级推行同桌互助学习模式,三至六年级推行六人一组合作学习模式。学校建立了一整套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由日、周、月评价和学期总评组成。推行合作学习以来,每位学生都有了更多的参与、发言、表现的机会,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互动、探索与快乐。和美的意蕴就这样在每一间教室、每一节课上流淌。
——上课了,老师告诉孩子们,他刚刚看好一套房子,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房屋的布局,老师还画了一张平面图。在导出“房子大小就是地面的大小”这一知识点后,老师依次用观察法、重叠法、铺物法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需要的学具比较客厅(正方形)与餐厅(长方形)哪个大?从而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逐步推导出面积的定义和准确测量面积的原则,认识基本的面积单位。整节课,孩子们始终处在兴奋状态,操作、比较、商讨、争辩、询问、互助、演示、陈述,既主动热烈,又井井有条。谈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执教老师王俊说:
记得刚踏上讲台时,也讲过《面积和面积单位》。当时没做什么铺垫,就直接告诉了学生什么是面积。心里还
在想:“这么简单的内容,课本怎么会安排那么多活动。”当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可是后来,情况却不是我想的那样顺利,学生对“一块黑板长3( ),它的面积是5( )”这样填单位名称的题目成片出错,以至于后续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周长、面积都分不清楚。我开始反思,请教同行,终于明白,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必须经历观察、发现、探索、分析、总结、运用的整个过程。如果我们直接告诉学生,那就剥夺了学生思维、探究的权利,学生变成被动的接受,更无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于是,才有了现在教授《面积和面积单位》时的教学设计。
在崂山实验小学,和美的课堂绝不是一团和气、千人一面、行为同一的讲堂,而是坚持真理,张扬个性,各美其美的学堂。
——教一年级时,我发现一个男孩不管你布置画什么,他都在画小人。开始我想制止他,但无济于事。有一天我惊讶地发现他画了整整一本子人物,我简直不敢相信这画出自一个孩子之手。我开始对他有了好感,并有意去指导他,把他的作品在班上传阅……这令我意识到,教学应该顺应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贾丽娟)
——那天的美术课是《假如我是巨人》,孩子们都在认真地画画。突然,响起一个尖尖的声音:“老师,我画完了!”话音刚落,一张“大作”就伸到了我面前。这哪里是“巨人”,分明是信手涂鸦!我责备他没耐心,请他回去再画。他愣住了,想说什么又咽了下去。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课后我把他叫到跟前:“能说说你画的是什么故事吗?”我看到他眼睛一亮,然后指着画面说:“小人国里发了洪水,巨人伸出长长的胳膊……”果然不错!我给了他A,许诺如果改得再好一点,就给他A+。他高兴地做了个胜利的手势,一蹦一跳地跑了。这就是孩子的心,孩子的画。鼓励他们在自己想象的空间里自由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是教师的职责。(赵佳)
自由是美的最高形态,也是教育至美的境界。在崂山实小,我们邂逅了这样的教育。的确,当课堂一旦成为孩子们自由驰骋的天地,老师所要做的,就是顺应和帮助:
——《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学生大都很熟悉,而改编过的教材又滤去了原著中经典的语言,更显寡淡无味。比如环境,课本中只简单写道:“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描写显然是味同嚼蜡。于是,我在课堂上出示了原著中的描写:“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hè)湾环,虎狼成阵走,麂(jǐ)鹿作群行。无数獐(zhāng)豝(bā)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读着这样的句子,学生们顿时情绪高涨,个个对汉语言的丰富精妙钦佩不已,也顿然激发了他们读书的渴望。我也就势布置了课外作业:阅读《西游记》原著,准备读书交流会。(郑丽霞)
让学生自愿读书,自会读书,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为此,崂山实小的老师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还有丰富多彩的“新年串串烧”“美文诵读比赛”“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我是读书小明星”等等,引领学生畅游书海,享受阅读。
怡情健体:构建和美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以美怡情:陶冶情操之美
漫步崂山实验小学,处处都会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如诗如画的校园,随处可见的学生艺术作品,耳边飘来的舒缓的音乐,还有孩子阳光般的笑脸。
为全面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健全人格,崂山实小一贯重视艺术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注重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普及方面,学校开设了形体、合唱、书法、风景画、剪纸、口风琴等校本课程;在提高方面,学校成立了“小叮咚”艺术团,下设合唱、民乐、舞蹈、书法、国画、剪纸等多个社团,配套开发了分项校本课程,定期开展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展。学校建有音乐厅,定期开展艺术节、艺术社团开放周、比赛演出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了艺术素养。
2011年1月,“小叮咚”艺术团赴京演出,在第七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暨第十二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中荣获金奖。此前,这个艺术团已连续多年在青岛市艺术节比赛中夺魁。学生多项书法、绘画、艺术展演等在全国、省市竞赛中获奖。各艺术团经常受邀参加区市大型演出,美誉度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了学校美育特色的发展。2009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和谐的个性表现为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及与他人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关注的内容。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的家庭状况、居住社区、人际圈子以及网络信息都有可能给学生心理带来一些的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校编写了《和美伴我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校本课程,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培训,培养学生理解、宽容、合作、互助的品质,帮助他们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
在崂山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课程,而是已经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成为教师关爱学生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从高年级开始,我渐渐习惯了与学生在周记中进行心灵沟通。交流多了就会发现,其实许多在我们看来是小事一桩的事情,在学生眼里就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纾解,就极有可能形成心理阴影或障碍。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道:“爸爸妈妈最近老吵架,我很害怕,想帮妈妈出口气,又怕爸爸……”我告诉他:“其实有时候大人吵架也是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不必过分担心。你所能做的是管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要火上浇油。”第二天孩子写道:“我今天回家认真写作业,不用妈妈看着。”又一天,孩子说:“父母和好了,我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也很开心。
这样的心理关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稚嫩的心田。
以美健体:追寻健康之美
课外活动,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正奔跑在运动场上。传球、停球、射门……个个有模有样。一个高高大大的小伙子正在指导孩子们练球,原来他是青岛中能足球俱乐部派到学校的教练,不久前才从中能一队退役。
小学阶段正是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期。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和美教育”的核心理念,将体育教学提到重点学科建设的日程上,通过多种途径保证学校体育的良好运行,让学生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具备果敢、坚韧的精神品质,实现健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实现运动之美的最高境界——健康美。
学校将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促进学校体育的主导措施,编写了“球类”(足球、篮球、乒乓球、排球)、“体育室内课”等校本教材。他们打破以运动技术体系为目标的传统观念,转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上,通过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同时,还注重了文化内涵的渗透,在教材中穿插了体育明星故事、体育健康保健(自救自护)常识、运动营养常识及奥运知识等。学校还从众多的体育游戏中筛选出部分适合小学开展的传统体育游戏,如编花篮、跳皮筋、猫捉老鼠、打鸭子,以及自主开发的游戏:棒球、花样跳绳等,以此充实了学生的大课间活动。因为此前一段时间,因缺少适合的运动项目而使大课间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在校园里追逐打闹,不仅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也容易养成不良习惯。而今,学校通过充分利用课间游戏类校本教材,将学生的积极性转移到有序活动中来,实现了大课间的实至名归。
崂山实验小学还成立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各类体育兴趣小组,让孩子们在团队协作中强健身体,享受体育之美。当然,有组织就一定有比赛,“校长杯”足球赛、“雏鹰杯”篮球赛、广播操比赛、乒乓球比赛、综合性运动会及跳绳比赛等等,崂山实小的体育赛事可谓多矣。如果你恰巧在在体育节期间走进这所校园,那么,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孩子们的运动热情定会令你赏心悦目,心动不已。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但给了孩子们强健的体质、健美的形体和健康的心理,也给了他们快乐的童年。这,当是体育之美的最高境界。
小学生怡情、健体、养德离不开活动。为此,实小突出了活动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围绕小学生成长的多元需求构建了节日庆典类、主题活动类、仪式体验类三大活动体系,涉及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德育教育等30余项经典活动项目,成为学校实施和美教育的重要载体。
管理:追求人性、民主、和美的境界
和美管理:自主、自觉、自在
在学校管理中体现人性化、民主化,发挥美育的自由性,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是管理境界的理想追求。崂山实小积极倡导的自主、自觉、自在的“三自和美管理”,即是充分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美的境界。
关于管理,让我们先来听听张星校长的见解——
管理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本质便是和谐。和谐首先意味着秩序,即规范与原则。这一秩序的建立在很多时候需要强力意志的推动,因此,和谐并不意味着领导的软弱,学校事业的发展、教育理想的达成离不开强力意志的作用。关键在于这种强力意志仅仅是领导者的独断专行,还是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同。领导的艺术在于善于将个人的意志转化为群体的意志,以及群体中其他个人的意志,并善于以群体的意志为自身的意志。这种转化应是基于权威的影响,而非基于权力的强加。意志的转化需要真诚的对话与沟通。领导者处处为他人着想,为群体着想,事事率先垂范,这是其权威树立之源,一旦权威树立,领导者将在更大程度上享有意志的自由,这也是和谐管理的应有之意。从深层观念来说,这需要真正的民主意识的确立,民主是和谐的真正之源。
学校管理还受制约于学校的组织体制状况。层级分明的科层体制可能会保证政令的畅通,却不利于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主动性,还可能会造成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在这种状况下追求和谐,无异于缘木求鱼。对于一个单位的组织架构来说,最佳的状态是真正成为一个“共同体”,使每一个分子都有明确的主人翁意识,都有对单位的认同与归属感,每个人的热忱与能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与发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是学校管理体制变革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学校就会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育共同体”“事业共同体”。
基于这样的认识与实践,崂山实验小学的学校管理,有管理又不见管理,一切民主,一切自然,又一切井然有序。大家的事情大家定,定下的事情大家去遵守,可谓自主、自觉、自在,此境界谓之“和美”。
崂山实验小学还重视整体和谐的建立,重视与社区、家庭以及周边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和谐关系的创建。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消防部队、海洋研究所、博物馆、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地参观。与社区、公安交警、城管执法等建立了良好的联动机制,营造了立体的育人体系和校园安全体系。学校努力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积极探索提高家长的素质,增强家校合力的有效途径,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尝试建立家长“一日校长”制度,力求通过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营建家校和谐共进的育人氛围。
和美团队:理念·制度·价值·行为
教师是学校教育之本,和谐教育之源。有了这个根本,学校教育的整体和谐才能最终实现。
我们知道,在教师团队的和谐建设中,前提是道德和谐,重点是利益和谐,关键是价值和谐,落脚点是行为和谐。崂山实验小学以强化师德建设为抓手,使促进和谐成为教师自觉的道德律令和道德习惯,以此实现道德和谐。在利益和谐方面,学校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将教师的利益关系调整到一个既不抑制竞争,又能实现利益平衡,形成互帮互促、共荣共赢的理想境界。在价值和谐方面,学校引导教师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从而确保了教师和谐行为的养成。
由此看来,和谐团队建设说到底也就是和谐文化建设,而其途径之一,就是读书。在崂山实验小学,读书是件大事。学校每学期都要向老师推荐必读书目,并要求写出读书心得。今年张校长就给老师们推荐了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还发给老师们每人一个紫色的手环,不抱怨就戴在左手腕上,几天不抱怨就戴几天,反之则戴在右手上。张校长说:“这是在调整老师的心态。教育是慢的艺术、静的艺术,‘静能生慧’,我把这话也挂在了办公室的墙上。”为了用制度培养教师读书习惯,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读研结合”领导小组,开展了“读研结合,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课题研究,将读书纳入“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计划”。渐渐地,读书成了老师们的最爱。“品一杯香茗,赏一部经典名著,让心灵静静地回归自我。”“夜深人静,伴着墨痕,随故事进入梦乡,这就是幸福了。”热爱读书,读研结合,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让汩汩清泉不息地流淌进课堂,滋润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心田。
学校坚持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师专业培训,将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第一要务,创新校本培训模式,实施“主体参与体验式多元培训”;教师“自主规划、自主读书、自主研究、自主积累”,激发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愿望;以“感受和经历”为特征的体验式教研,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和重建中,认识到了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价值,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幸福。一支和美的教师团队正高歌奋进,创造着崂山实验小学更加辉煌的明天。
(《山东教育》2012年5月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