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其中味

发布日期 : 2012-0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谁知其中味

——农村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的三大社会原因

 

海阳市朱吴镇第一小学   李武

 

看了《山东教育》20114月“新论语”栏目中两篇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文章,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的教育工作者,笔者感同身受,总觉得有一种感慨在心中涌动。身为农村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从教十几年,对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了如指掌。农村教师无权、无钱、无势,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工作累点可以承受,但许多社会原因让教师感觉缩手缩脚,力不从心。长期的心理压力造成了教师职业怠倦、情绪焦虑。据了解,大部分农村教师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细分析,造成农村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的社会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安全责任是教师的死穴

事例1:甲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摔伤,被学校教师发现送往医院。家长赶到后,不问青红皂白,大声责问:学校教师怎么没来?(不认识在场教师)我的孩子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不会让他们好过!

事例2:乙学生早晨早早到校,和两个学生疯闹,结果磕掉了一颗门牙。教师知道后及时通知家长,并带领学生到医院治疗。在后来的处理中,乙生家长因不满两名学生的赔款数额,决定将二人及学校告上法庭,理由是教师监管不力,要求学校给予赔偿。

安全责任高于一切。曾经有一位老校长这样说:你若是考个倒数第一,还有机会考倒数第二;若是出了安全事故,连考倒数第一的机会都没有了。这话也许说得有点过,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安全责任对教师的影响举足轻重。安全问题弄不好是丢饭碗的事。当前,这一观点已深入人心。因此,无论大会小会,安全教育都首当其冲。但是,不难看出,一些农村家长对教师的安全责任到了见毛就赖、见影就捕的程度。认为只要是在学校发生的事,学校一定有责任,教师脱不了干系。甚至是在校外发生的事,也想赖到学校和教师的头上,弄得教师谈安全色变。看看现在,哪个学校还敢组织学生清明扫墓、外出参观?哪个教师敢组织学生校外实践?这一切都是安全惹的祸。校外活动不敢组织,校内活动也提心吊胆。许多学校担心学生在活动中出现意外,取消了运动会。教师禁止学生携带剪刀之类的物品,教学中涉及剪、刻之类的活动,尽量要求学生回家完成。可以说,学校教育在安全责任的束缚下裹足前进。由于每天担心学生在学习或活动中出现意外,教师整日精神高度紧张,压力过大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问题学生”是教师的短板

事例3:丙同学单元检测成绩不理想,数学教师批评他平日听课不认真,家庭作业不用心。结果当天晚上,丙同学的家长就打来电话,责问教师为什么批评他的孩子。还说孩子就因为有问题才送来学校接受教育,孩子成绩不好说明教师教学有问题,对孩子关心不够。

事例4:丁同学对集体活动态度冷漠,不积极。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利用活动课帮伙房削土豆(天气变暖,土豆可能烂掉),丁说:我在家就不干活,为什么要在学校干?再说了,我又不在伙房吃饭,凭什么叫我削?班主任对其进行教育,但第二天家长找来,与教师辩论孩子在校到底该不该削土豆。

十个指头不能一般齐,“问题学生”客观存在,不容回避。积极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转化,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现在的学生个个在家都是小皇帝,说一不二,挫折耐受性极差。对教师的批评教育,轻一点的不理不睬,重一点就接受不了。同时,在电视、媒体的影响下,他们也学会了写遗书、喝农药、离家出走、逃学……有位教师白天批评学生不认真听讲,上课与同桌做小动作。结果晚上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留下一张字条离家出走了。该教师迅速打车来到学生家中,遭受着家长的白眼,一起参与找孩子。所幸孩子平安找到,但如果孩子意外受伤或死亡,教师还不知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和指责。所以,对“问题学生”特别是“问题家长”该如何对待,成了让教师头痛和棘手的问题。

三、媒体冷漠让教师心寒

事例5:戊同学体重超胖,智力发育迟缓,经常在课堂上打呼噜,在教室脱裤子。教师多次建议家长将他转到特殊教育学校,但家长置之不理。终于有一次,该生拿开水往同学身上倒,教师一气之下,让家长领了回去。谁知家长竞将此事告诉了电视台。记者来到学校,教师向他介绍了该生的情况,说他是特殊学生,应到特殊教育学校。但记者执意要学校出具该生是特殊学生的鉴定证明,否则就以学校拒绝适龄儿童入学为由予以曝光。

无言!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不是鉴定机构!按理说,对那些智障、残疾的学生,应该到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可当前一个地方最多只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农村孩子去上学费时费力。但是,将这些特殊学生就近入学,家长可以省去接送等很多麻烦,还可以节省费用,省时又省钱。但这些特殊学生的到来,犹如在学生中埋下了一颗炸弹,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爆炸。教师整日担惊受怕,惴惴不安。另外,新闻媒介从中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动辄以曝光相威胁,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试问,有这样的炸弹放在身边,哪位教师能安心睡觉,又有哪位教师能把自己100%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教研中去?

教育不需要报恩,但也不需要以怨报德。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听说在日本,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发生意外,家长都要跟教师道歉: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让您费了那么多心!这是一种国民素质,更是一种社会风气。当前,安全问题、社会舆论已使教师成惊弓之鸟,他们只能“带着镣铐跳舞”,这是对教师的折磨,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因此,全社会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教师甩掉思想包袱,放开手脚,全身心地开展工作。

 

(《山东教育》2011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