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家长”有悖教育公平
发布日期 : 2011-1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紫苑小学 王晓乐
学校以考试的方式引起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督促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当把家长的考试成绩与孩子的个人成绩捆绑在一起,并以此作为衡量学生能否入学的标准时,则实在令人不敢称道。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更是明确提出要实现教育公平,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说,在孩子的入学问题上,各种家庭出身的孩子都应有相同的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一个孩子无论其家庭贫穷富贵也好,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民工文盲,是教育专家还是山野村夫,他都具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是孩子入学考家长,这样的株连式考试能实现什么呢?恐怕那些父母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不懂教育方法,不会做大量考题的家庭的孩子必然会因此被无情地拒之门外,这符合我们的教育理念吗?这对于那些怀着童真,对世界充满了美好憧憬而又无法选择家庭出身的孩子来说公平吗?
其次,考试本来是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方式,但是像这样把孩子与家长相株连的捆绑式考试,却让孩子们在入学的起跑线上就感受到的是社会的残酷与不公。试想,那些有钱、有势,条件优越的家庭中的父母和那些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忙碌的低收入家庭、弱势群体的父母能相比吗?那些为了生活而打拼,忙得身体都快要散了架的父母有时间有精力去顾及自身知识素养的提升和孩子教育方法的探索与提高吗?如此一来,这样的考试岂不成了名副其实的“拼爹”游戏,岂不是在暗示孩子们,学习好不如父母好?这能促进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
因此,如果真的是为了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通过家校沟通、家校联谊,开办家教讲座,举行亲子教育活动等一些更加科学和人文的方式来进行,而不是在孩子入学时设置特殊门槛来考家长。毕竟孩子的受教育机会是均等的,绝不能因为家长荣而荣或因为家长损而损,这种喧宾夺主式的捆绑考试伤害的恰恰是教育的公平和正义。
(《山东教育》2011年10月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