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秀不如做“绣”

发布日期 : 2011-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临邑县临邑镇教育办公室 王忠新

最近,笔者听了一堂公开课,总感觉我们的教师在竭力渲染课堂气氛,缺少课堂氛围的自然生成,把讲台当成了展示自身的舞台,为公开课而讲,为听课者而授。我们都知道,学生不是纯粹的观众,更不是“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他们是构成课堂的主体,如果失去这个“主体”,我们的教学就成了缘木求鱼。时下,公开课、优质课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所以要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绝不要“剜到篮子都是菜”。要打造一堂精致如绣的优质课,就须探究怎样做“绣”而不是作秀。

“绣”课堂。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也是教师赖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平台。一堂家常课,能使学生发现并自主解决问题,能工整、规范地解答问题,能培养其独创和团队合作精神,那么家常课就是优质课。因此,我们应在常态教学中不断“绣”课堂,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终极目的。笔者听过这样一堂数学公开课:教师的电教手段运用自如,师生合作、对话近乎自然,感觉不错。我的女儿恰恰就是这个班级的一名学生,回家后看到她的当堂作业有两道题——要求解答时写出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答案很正确,而文字说明及演算步骤要么不会写,要么写得一塌糊涂,公开课并未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这种作秀我们要不得。

“绣”学生。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主体,我们教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要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要清楚其智力范围、个性差异和每位学生的文化基础。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我们才能因材施教,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笔者在“推门听课”活动中经历过这样一节小学数学课:教师一时兴起,由数的认识讲到有理数、无理数、函数……弄得孩子们一头雾水。可见,老师的内涵发挥的不是火候,这种作秀我们也要不得。

“绣”作业。作业是反馈给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最重要的信息,学生工整、规范的书写,也是教师心血的体现。作业内容一定要有代表性、综合性、针对性,不能把随堂小练习等简单的问题布置为作业。否则,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动手“写”作业,而不能动脑做作业,那作业就真成了作孽。笔者在一次作业展评活动中,发现有两个班的数学作业几乎都写得很认真,近100%的作业都是优,的确非常靓丽。但定睛再看,作业内容过于简单,可以说学生都能在书本上直接“下载”,再“复制粘贴”到作业本上,数学作业简直成了练笔,而失去了作业的效能,这种作秀更是万万要不得!

 

(《山东教育》201178月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