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施教之道

发布日期 : 2011-07-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即墨市环秀小学 赵洪美

一、施教之道,重在扶伤

在我众多孩子当中,有一部分是遭受过种类不同、程度不同的“伤害”的。对这些学生,我格外给予关注,倾注满腔心血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同学和集体的温暖。

张玲同学的父亲因病过世,母亲带着五岁的妹妹改了嫁。她只能与年逾七十的奶奶相依为命。家境十分困难,多次提出退学。孔夫子说过:“爱之能勿劳乎?”关心学生的疾苦,是学校、老师的本分。我向学校提出减免张玲的学费、书费,学习用品由我出资解决;由班委发动同学自愿组成“互帮组”,经常帮助她做家务。在一片爱的关注下,张玲很快走出阴影,又和伙伴们快乐地学习、生活在校园里。爱不仅让张玲复活,更可喜的是,我们班也成为了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二、施教之道,贵在扬长

苏霍姆林斯讲过:“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鼓励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一旦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无济于事。”我深知,每个学生都有或多或少显性和隐性的优点,我就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星半点)及时总结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于谦是外地转来的学生,不仅学习差,而且时常寻衅斗殴。然而,他对乒乓球饶有兴趣,并且打得不错。我抓住他的这一特长,把他吸收到校乒乓球训练小组中。他也很争气,遵守纪律,刻苦训练,成绩日有所增。我借机向他灌输思想品德和文化学习的重要意义,他非常乐意接受,从乒乓球台走上了全面发展的道路,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

学生都具有创造的能力和愿望,关键是教师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我在班里设立了78个活动项目,使每个学生的名字都登上了“创优榜”。

三、施教之道,严在防患

防患,需在未然时花大力气。有经验的农民说:“锄地不锄草。”此话意义深远,意思是说要在杂草露头之前锄地,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人说:“孩子管娘怀。”此话不无道理,对我们防患工作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学生无意犯错的现象时有发生,我总是在学生出错之前做大量工作,保护他们健康而顺利地度过青少年这段发展不稳定的时期。这就是放缓的意义所在。我依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一日常规》,结合我校实际,制订由家长代表参加的和全体学生讨论通过的《班级规章制度》,并刻印成册,人手一份。此外,我还特别注重家访工作和社会调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态变化和发展趋向。由于防患工作落实得好,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学校、家长、上级三满意。现在的孩子,除言行上的出格外,还普遍存在怕苦嫌累、好吃懒做的习惯。于是我十分注重开展吃苦和挫折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施教之道,巧在矫枉

尽管有防患措施,但学生毕竟小,犯错是难免的。我对自己说,学生有错并不可怕,古人云:“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关键是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认错和矫枉,以免出现更多更大的错误。矫枉时,必须遵守一条重要的原则,即不能“过正”。

宋代学者林昉在《田间书》中写道:“木可雕,而病于越度;金可铸,而病于跃冶。”越度和跃冶均达不到成器的目的。那些优秀教师对用什么样的方法方式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有成功的经验。即“任何时候不要急于揭穿儿童,要让他们发挥内在的力量克服自己的缺点”。我在学生的错误事实面前遵循名家的教诲,有意识地多靠近他们,帮他们做事,同他们一起玩,把爱注入他们心怀。当他们真正感受到师爱温暖的时候,必然就能“亲其师”进而“信其道”了。

五、施爱之道,妙在创境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书所载“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我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在班内组建了8个兴趣小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几年的实践证明,兴趣小组办得越活跃,学生的出错机会越少。兴趣小组起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育人环境。为保障学生的学习,我积极与家长商量,让他们在房内的一角建立一个舒适而恬静的“斗室”。这样,学生回家都有一个自我支配、自我活动的天地。“斗室”建立之后,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提高。

教师给学生投入的爱,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总是成正比的——几年的育人实践证明:“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山东教育》20116月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