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适合”学生的老师

发布日期 : 2011-05-05点击次数 : 来源 : 淄博市临淄区雪宫小学 刘振东

“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反之,不合脚的鞋子,无论它材质多么讲究,多么美观漂亮,脚都不会舒服。一个老师,不论他有多高的学历,不论他有多么丰富的知识,也不论他多么忙碌辛苦,如果他不适合学生,学生也不会幸福。

我们的一些老师,总是习惯于把问题归咎于学生:你学不会,是因为你太笨;你落后于他人,是因为你不注意听讲;你成绩差,是因为你太懒惰;你不受大家的喜欢,是因为你太顽劣……这就好比一个不高明的医生,医不好患者的病,不去反思自己,反而要抱怨患者为什么患奇怪的病。

这样的抱怨实在没有道理!

这种抱怨基于这样的逻辑:我的教育方法没有问题,你学不好是因为你自己。

这种逻辑源于这样的观念:学生要去适合教师,而不是教师去适合学生。

这样的观念和逻辑显然是荒谬的。学校、教师皆因学生而存在,也就说,学校、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主人。学生之所以要到学校来,是为了更好地成长并且成长得更好,否则,他就没有必须进学校的理由。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得好:“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所以,做适合学生的教师应成为教师的准则。

教师在遭遇教育困境时,应当这样问自己:我的教育方法适合学生吗?我怎样才能找到适合“他”的教育方法?而不应指责学生差,抱怨学生笨。指责、抱怨学生是逃避责任的表现。

所谓适合学生的老师,就是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适宜的目标,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提供适合的教育,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要适合学生首先要懂得学生。懂得学生,就要了解他的成长环境,把握他的个性,知道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渴望什么,以及怎样去满足他的需求。要懂得学生,就要肯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生,就要像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的那样:

首先,要做学生的先生,先做学生的朋友。教师要到学生中去,跟他们聊天,参加他们的游戏,聆听他们的故事,努力成为学生可亲近、可信任的人。教师只有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才可能得到学生的接纳,他才可能对你敞开心扉,你才可能发现打开他心灵的密码。防卫是本能,问题学生尤其敏感,对这样的学生,老师更要“小心翼翼”地接近他,用平等消除戒备,用爱心赢得信任,用耐心打开心结。教育的低效、无效乃至失败,说到底就是因为教师不懂学生而无法走进他们的心灵所致。

第二,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最为关键的,笔者以为是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认知方式不同,成长环境不同,诸多的不同构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表现为体验有深浅之别,效率有高低之分,反应有快慢不同……差异是客观存在,没有差异就没有世界的丰富多彩。我们的教育,太过于追求整齐划一,用同一标准要求不同的学生,而完全不顾学生的特点,这种“削足适履”的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会抑制他们、伤害他们。社会是多元的,多元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个性地立于世间。我们要尊重差异,尊重差异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就是尊重人格,尊重差异就是根据人的生命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做事。所以,尊重学生要从尊重学生的差异开始。

第三,要相信学生。“每一个儿童,无论看上去多么顽劣、愚笨、幼稚,他都在积极主动地发展着。”《人民教育》记者刘群在《追寻真正的教育质量》(《人民教育》2010年第24期)一文中举过这么一个例子:有这样一个学生,他上学前就整天在街道上玩耍打架,上学后仍然是一副好勇斗狠的性格。他曾多次激怒老师,因忘穿校服被赶出课堂,考试时与同学交换字条而被抓“现行”……他学习成绩一般,只有历史和体育成绩优异。六年级时,大院里的居民忍无可忍,列举出他的一条条“罪状”,此后,他仿佛一夜长大,变成了规矩懂事的孩子。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学生,会不会感到头疼?为他痛心疾首?可是,多年以来,我们却要为他自豪:他就是俄罗斯前总统、现任总理普京!

再来看爱因斯坦,上小学时他学习成绩很差,老师的评语是:“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他因此差一点退学。16岁时,他因成绩差没有被大学录取。但就是这个“差生”,却创立了相对论,在42岁那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每一颗种子都有它自己的设计意图”,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都能成为最优秀的他自己,要坚信学生有自我修正的能力,总有一天他会走出混沌黑暗,只是我们要给他时间,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生命有他自己的成长节律,我们不能做“揠苗助长”的蠢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学校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由此看来,做适合学生的教师,设计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需要指出的是,适合学生不是顺从学生,不是迁就学生,而是基于学生的特点给予的科学引导和积极引导。

 

(《山东教育》20114月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