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面对学校内部管理“冲突”

发布日期 : 2011-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徐吉志

冲突是人类社会个体间、群体间相互交往和互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校长在进行学校管理时,与教师发生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校长对“冲突”讳莫如深。他们认为过于激烈的冲突会引发团队内部的分裂,带来不和谐音符;同时,在冲突中受打击的一方不仅会伤及自尊,也会对成员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团队整体工作效率的保持和提升;还有一些校长,把冲突视为对领导权威的挑战,在他们看来,在关键时刻果断地拍板远比喋喋不休地内部讨论更加明智。如此,有些校长为避免管理冲突引起麻烦,就出现不敢抓管理,处处当“老好人”;有些校长当冲突发生时则利用其“权威”,通过高压的方式,武断地进行处理,这样无疑会给学校未来的发展埋下可怕的祸根。

那么,作为校长又该如何正确对待学校内部管理的“冲突”呢?

一般说来,冲突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恶性冲突,也可以称其为破坏性冲突,主要是由于冲突双方的目的和途径不一致所导致的。此类冲突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具有破坏性的。持不同意见的双方缺乏统一的既定目标,过多地纠缠于细枝末节,在冲突的过程中不分场合、途径,是学校内耗的主要原因,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班子的分裂甚至解体,这类冲突是管理者应当尽量避免的。还有一类冲突称为建设性冲突或良性冲突,即指冲突双方的目标一致,在一定范围内所引发的争执。良性冲突的主要特点是:双方有共同的奋斗目标,通过一致的途径及场合了解对方的观点、意见,大家以争论的问题为中心,在冲突中互相交换信息,最终达成一致。这类冲突对于学校目标的实现是有利的,应当加以鼓励和适当引导。

对于恶性冲突,如果校长以牺牲民主和不同意见为代价,轻描淡写地用强制力来处理,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同观念的“消亡”。教师的不同意见根本就没有机会得到表达,而是被掩藏或压制起来了,最终趋于平寂。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团和气”,但教师间的漠不关心和精神懈怠却随处可见,这比冲突本身更可怕。因此,对于校长而言,要避免被学校内部虚伪的和谐气氛所误导,采取种种措施努力引导和鼓励适当的、有建设性的良性冲突,但一定要避免这种冲突变成个人之间的冲突,甚至演化成破坏性冲突。

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认为,开放、坦诚、不分彼此以及建设性冲突是团队合作成功的必须要素。团队成员必须反对盲目的服从,每一位员工都应有表达反对意见的自由和自信,将事实摆在桌面上进行讨论,尊重不同的意见。对于学校而言,如果缺乏有建设性的良性冲突,就无法有效地实施决策,只有当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彼此之间热烈地、直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实现信息的有效交互,管理者才能充分集中个体的智慧进行决策,将被掩盖的问题和不同意见摆到桌面上,通过讨论和合理决策将其加以解决,否则的话,隐患迟早有一天会爆发。

鉴于学校内部管理冲突存在的普遍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每位管理者大约20%以上的时间是用于解决组织中的冲突问题。他认为冲突的管理与计划、沟通、激励和决策同等重要,甚至比后者更为重要。因此,校长要善于对冲突进行有效管理。

首先,应该前瞻性地预见各种冲突的发生,提前制订好化解冲突的制度和办法。例如《教师评优晋职的量化积分办法》,就可以有效化解学校在进行评优树先、职称评聘时产生的冲突;《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可以有效解决利益分配不公带来的冲突等。其次,校长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努力克服沟通障碍:一是变被动沟通为主动沟通,特别是对不善交往、交往较少的教师更需如此;二是变纵向沟通为横向沟通,使双方处于民主平等地位,这样才能畅所欲言,全面地把握信息,以免造成沟通中的误解;三是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这样可以对信息及时反馈,准确把握,减少信息的失真,以此增强相互了解,相互配合。最后,校长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加强实践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注重听取来自教师的多层次意见,争取教师的广泛理解和全面认同。当然,作为教师,应对管理者多加体谅,一切从工作大局出发。这无论对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还是对学校工作的发展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从来不发生冲突的学校是不存在的。冲突虽然会给校长平添烦恼,但是对冲突处理得当的话,校长个人的声誉会大幅度提高。因此,一个高明的校长有时甚至会制造“冲突”,发出一些模糊的信息来说明学校可能存在的危险,这会增强学校的免疫能力。

 

(《山东教育》2011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