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樱花盛开的地方

发布日期 : 2010-12-06点击次数 : 来源 : 陈为友

在那樱花盛开的地方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浦江路小学“乐”文化剪影


如果你没到过上海,或者到过上海而没有去过黄浦江,或者到过黄浦江而没有体验到浦江两岸的美景。那么,建议你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就是与青岛隔海相望的黄岛去看看。

这里也有“黄浦江”——黄浦江路。路的两旁长满茂盛的樱花树,每年五一前后樱花盛开的时候,黄岛和周边的居民便携家带口流连于樱花树下。

就在这樱花盛开的地方,有一所诞生了20多年,拥有1700多名学生的学校——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浦江路小学。每天,进出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接送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组成的川流不息的人群,为这里描绘着别样的风景。

更美的景色还是在校内。如果说精致的校舍、优美的校园是这美景的外显的话,那么,学校先后获得的全国、山东省、青岛市的几十个荣誉称号,师生们洋溢的笑脸,以及最让他们自豪的学校文化——“乐”文化,便是这美景的内在表现。

张燕校长说:“‘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合作中分享快乐’,是我们对校训‘快乐教育,健康成长’的解读。学校以乐观、乐学、乐成为基调,打造属于自己的校园‘乐’文化。”

如果你无暇到这里,那就让这一组“乐”文化的“剪影”带给你无限的遐想。

 

“乐”文化剪影之一:乐观

“乐观”,字面上讲就是用快乐的态度看事物。即善于观察,喜欢观看,精神愉快。从意义上讲就是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一切事物。每件事都有两面性,乐观的人总是从好的一面来看,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

乐观的心态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无穷的。

靠自己的优点活着足够了

“不要苛求自己,每个人靠自己的优点活着足够了。”

“不要光顾着工作,要学会经营家庭。”

“你们快乐了,我就快乐了;你们快乐了,学生们也就快乐了。”

——这是张燕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经常讲的话。

“真诚、正直、执著。”

——张燕每一本工作笔记本的扉页上都写着这六个字。

“某某老师的孩子出生年月日,上几年级。”

——张燕的笔记本里还记着这样的内容。

“不要感谢我,也不要敬畏我;要感谢你就感谢你自己,感谢同事们,要敬畏你就敬畏咱们的制度。”

——当有老师获得荣誉感谢她的时候,张燕这样说。

张燕母性十足,工作、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女性的细腻和母性的慈爱;张燕精明能干,做校长深谙管理工作的科学之道和人文之道。

教师节,每位老师都会收到学校送去的鲜花;个人生日那天也会有鲜花和礼物。现在,老师的办公桌上都摆放着花瓶,他们喜欢将自己的喜悦与他人共享。老教师退休了,学校会在周一升旗仪式上让全体师生为他们送去最美好、最热烈的祝福。家人生病住院,学校总会派人前去看望;自己生病,哪怕是轻微的感冒,也会得到校长或其他领导、同事当面或手机短信的问候,老师们说:“一句温暖的话,足矣。”新年,学生联欢会后,是全体教职工的联欢,一位年轻教师形容那是“狂欢”,不分男女老少……

在黄浦江路小学,对教师有五项激励机制:

目标激励——激发工作动机。学校制定了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让教师看到未来美好的前景,并与自己的工作、生活联系起来,积极投身于学校各项工作中。

公平激励——激发向上的力量。学校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教师关注度高的《教师量化考核制度》等,反复修订,讲实用,讲实效。以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大家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

榜样激励——激发事业热情。每学期学校开展“感动黄浦江师生评选”活动,每周评出感动黄浦江的师生各一人,期末评出“感动黄浦江的十佳师生”,并将他们的照片和感人事迹张贴在宣传栏里,在全校树立师德典型,以榜样引领大家干事创业。

情感激励——激发工作责任感。当教师取得一定成绩时,及时给以正确评价,跟上一双发现的眼睛,让教师来自内在的理解、释放与归属得到满足。

团队激励——激发工作进取心。运用“捆绑式”评价,侧重考察集体成功基础上的个人成功,以此促进团队意识的培养、团队文化的形成。

这些激励措施,成就了黄浦江路小学老师们的乐观心态和敬业精神。

顾老师刚刚从初中学校调到小学,心情不好,加上一时不适应小学生的特点,课上得很不顺利。学生不悦,家长不满,要求学校调换老师。顾老师的思想压力很大。张燕与她倾心交谈,征得她的同意后决定,顾老师回家调整一个月,对外宣称她休病假,“但是下学期回来还要教这个年级的课。没人能让你站起来,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帮自己”。顾老师用力点了点头。其实,“休假”的一个月,加上假期时间,顾老师一点也没闲着,请教同事,学习理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新学期,她成功“转型”。如今,许多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进顾老师的班里。

50多岁的王淑玉老师患有肾结石需要做手术。手术前的一天,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管延爱惊讶地发现,王老师正站在办公桌前批改学生作文。对人们的关心,她很淡然:“还差几本就批完了,这样我去做手术就安心了。”手术后,身上还插着管子,带着尿袋,王老师的身影又出现在校园里……

张燕常会动情地说:“老师们太让我感动了。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布置的,没布置的,只要对学校、对学生有益的,每一个人都能顶上去。”

“奖励”你做三件好事

在黄浦江路小学,有时候“惩罚”会由“奖励”来替代。

一天是周一,张燕在教学楼里遇见一名六年级男生在打闹,小同学纷纷避让。她叫住这名学生,批评了他。看着惶恐不安的学生,张燕没再深究,和蔼地对他说:“认识了错误就好。这样,为了表扬你的态度,奖励你做三件好事,一周内完成。”周四,那名男生气喘吁吁地跑到校长面前:“张校长,我已经做两件了,可是,第三件我怎么也找不到。明天就到期限了!”看着老大个子的学生,张燕忍不住笑了:“你表现得太好了,慢慢来,别着急。”“那捡垃圾算不算做好事?”“算!”当天下午,那名男生手里攥着一大把废纸来向校长交差。张燕好感动,校园里很干净的,也不知他是从哪里找来这些废纸的。

黄浦江路小学评价学生有三件“法宝”:

充分挖掘人性化评价。学校要求教师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一定要做到人性化。例如批改作业,就要当作一次与学生进行心灵碰撞的环节,多采用面批的方式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尽量多批少改,启发学生自己去修改。再如给学生发奖,不发本子、笔之类的文具,而是学生自己在各种活动中的照片。

充分进行多元评价。评价的高境界是要让被评价的主体参与,让被评价人学会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学校为每一位师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人人参与评价。例如,每项常规活动先让师生自己对照标准评价,再参考他评,变被动为主动,变评价的过程为学习反思的过程,促进团队共同提高。

充分展示成果评价。学校除开辟专栏,定期在黑板报、橱窗、广播站等平台展示师生的成果外,每学期还把学生的精彩作文、获奖作品等编辑成册,取名为《校园飘香》,作为奖品发放给获奖学生,让书香、墨宝浸润师生。还有各种这样的展示形式,张燕说,展示的舞台越大,孩子们的成就感就越大。

有时候,不评价就是最好的评价。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憋在校园里的学生渴望着走出校园。于是,六年级远足、扫墓,五年级到海边、山林踏春,四年级到市民广场放风筝……

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开发区的上空飞翔,引来路人驻足观看;兴奋的孩子面向蓝天放飞着他们的梦想。整整一下午,孩子们忘了疲倦,忘了时间,忘了烦忧,忘了功课的压力……

本来,学校制定好了评比条例,看看哪个班级的学生自己扎制的风筝美观大方,放飞得又远又高。放风筝的人们回来了,老师们冲进校长室,大声地嚷着:“你们千万别评比,我们什么也不要,只要这个过程!”

于是,全校师生都得到了统一的奖品——快乐。

 

“乐”文化剪影之二:乐学

“乐学”,意为好学,乐于学习。孔子《论语》开篇首句就谈到对“乐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还将“乐学”作为治学之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了追求这种最高境界,黄浦江路小学的人们从校园到课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悉心打造。让校园里的每一个孩子脸上都写着自信,课堂上每一名教师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朗朗的书声、欢快的歌声、爽朗的笑声,“乐学”的气氛无处不在。

一亭·二室·三园·四廊·五吧

优美的环境使人神清气爽,也是实现“乐学”的必备条件。

黄浦江路小学的环境建设可以用“一亭·二室·三园·四廊·五吧”来概括。

一亭即书亭;二室即图书室、开放阅览室;三园即榴园、花园、生肖园;四廊即读书长廊、艺术长廊、科技长廊、爱之长廊;五吧即看吧、动吧、读吧、玩吧、笑吧。

校园整体区域划分合理、功能明确,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的育人氛围中。

把校园扮成花园。校园里花香草绿、树木参天,营造出了一个温馨、和谐、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蘑菇亭内圆圆的石桌、石凳,别致的假山,衬着周围的绿意盎然,雅致活泼。亭内石柱上撰写着《弟子规》的名句,对面墙壁上的诗词和图片也透着浓浓的古韵。生肖园内,曲径通幽、竹林生风,校树——石榴,在雪松、玉兰等名贵花木的点缀下,婆娑多姿,十二生肖雕塑散落期间,充满生趣。

把教室扮成家园。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位学生温馨的家是黄浦江路小学师生的共同心愿。教室墙壁上有名人名言,墙角处摆放着学生喜爱的饰物;学生的书画作品张贴在板报上并定期更换;教室门口挂着班级“全家福”、班训等。图书角的图书都是学生自愿捐的,明确分工,自主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

就在这美丽的花园和温馨的家园里,学生们用心歌唱着校园里的春天:

春天,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在我们心头回荡。

春天,是一首颂不完的诗,

在我们身边流淌。

你看那刚冒头的小草啊

每一片叶子都闪烁着春的光芒。

你看那刚开放的小花啊

每一片花瓣都散发着春的芬芳。

唱不完的歌,赞春天!

颂不完的诗,赞春天!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六年级(4)班   吕晓彤

阅读经典   其乐融融

张燕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很多,教育改革的空间也很大,路也很远。但无论如何改革,让孩子们爱学习、会学习始终是学校育人的根本目标之一。他们以创建书香校园为目标,以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为统领,以《阅读中外经典,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为抓手,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孩子们爱读书、读好书,在文学的宝库里汲取营养,不断丰富精神内涵。

让书香飘满校园。“书卷相随,握手经典,让知识如潺潺小溪长流……”这是黄浦江路小学打造书香环境的追求。学校通过“四个注重”,引领师生共同阅读,共达目标。

一是注重教师读书,引领校园书香。除图书馆有充足的书源外,学校每年都为教师免费订阅一份教育类报刊,学校提供明细,教师自主选择。学校还定期召开教师读书沙龙,推荐好书,交流读书心得。二是注重读书氛围,建构环境文化。从孩子的眼光入手创设环境,以孩子最亲切的校园生活为内容布置环境。班班建立图书角,进行“书香好少年”事迹展示。三是注重资源建设,培养阅读习惯。为每个学生办理了电子阅读卡,图书室全天开放。与区图书馆联系,在学校设立流动图书站,定期送书、换书。四是注重家庭参与,三方互动共读书。在《家长须知》《教师须知》《学生须知》中,都有每天的读书要求,开展“亲子共读”“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使读书成为师生、家长的自觉行动。

让智慧充盈课堂。阅读是需要方法的。他们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灵感。

如“三课型循环”法。“三课型”是指精读课型、阅读指导课型、整本书导读课型。精读课主要运用国家课标教材,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精读课主要探究高效课堂的生成,为经典阅读留下更广阔的空间。阅读指导课是针对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纯为猎奇,读书不少收效却不大的现状而设置的。阅读指导课上,教给学生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并将之拓展到课外阅读,最终使得学生“自能阅读”。整本书导读课教给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引领学生高效阅读。

再如“五步阅读”理解法。第一步,感读。即对文本进行全面感知,包括字、词、句、篇。也是对文本学习获得整体印象。第二步,解读。包括对字词句的解读、段落的解读、篇章的解读。第三步,品读。读中感悟、读中品味,提高阅读效果。第四步,背读。训练学生阅读积累的能力、理解记忆的能力。第五步,链读。主要采取“以一带一”的做法,即学习一篇课文,拓展链接阅读一些与此类似的文章。

让读书成为习惯。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努力让读书成为他们一生的习惯。

活动之一:快乐读书节。从2003年开始,学校已举办六届读书节,每届有五项固定活动:古诗挑战赛、读书交流、现场作文、校园百佳读书笔记展评、小手拉大手“亲子共读”;还有三项自选活动:特色阅读展示、校园课本剧比赛、最具创意校树校花文学专辑展。

活动之二:图书漂流。漂书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花最少的钱,看最多的书。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人购买1本图书,每班买同一本书,实行同号漂流。这样每年每生至少可以阅读5本图书,6年可阅读30本图书,200280万字,使大部分学生阅读量超出课标规定的6年总阅读145万字的数量。二是家长、教师、孩子同时聚焦同一本书,更易产生共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阅读理解应用。三是收获“双优”好习惯。即优良的读书习惯和优秀的节约习惯。

活动之三:经典阅读在学科教学中的拓展。根据课标中“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要求,学校在多学科中进行了经典阅读的拓展。如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我讲《弟子规》《三字经》中的典故”、美术学科的“我为喜欢的古诗配画”、音乐学科的“经典古诗新唱”、体育学科的诗韵操表演、英语学科的“我读英文原版经典小故事”等。

活动之四:我为教材添一页。让学生把所思、所疑、所得及时整理粘贴在课本上。添加的内容包括:课前预习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课前搜集到的相关内容、教师引导理解的重点内容、拓展学习内容及相关链接、自己特别想说的学后感受等。

活动之五:走进《子午书简》。将中央电视台的《子午书简》节目录下来,供师生欣赏,让他们以另外的视角领略书香的魅力。

“乐学”源于“乐教”

要使学生“乐学”,教师首先要能“乐教”。靠什么达到“乐教”的目标?张燕在学校的校刊《希望》的卷首寄语中送给老师们“两面镜子”:

上班之前照镜子,把您端庄、儒雅的形象送给孩子们。希望他们通过喜欢您,而更加喜爱您所给予他们的知识,并能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能力。

以书为“镜”学而不已,修养身心。追求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不言自教的境界。

老师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校长,“我们把这两面镜子装在了心中”。

丁海燕老师在《做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一文中写道:

做好老师,要做学生眼中的好教师,而不是自己认为的好老师。好老师除了心中要有爱以外,还要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渊博的学识。

小学老师,一二年级你或许还可以用“哄”的方式获得学生的认同;三四年级你就得有点真本事拿出来,让学生信服;五六年级你必须有让学生欣赏的学问和智慧,才可以维护你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的良好形象。所以,我们的老师从一年级接新班到六年级送毕业班,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完善自己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要经历三个方面的完善和一个飞跃来完成——三个方面是读书、实践、交流,一个飞跃是总结反思。

读书是个最好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读典,如同对话大师、先贤。一个人一生中靠自己的经历来学习是有限的,一生不过数十年,先贤的总结却是古今中外数千年的经验积累。我们不过一个“拿来主义”,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唾手而得,何乐而不为?

实践,就是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进行体验、证明。

交流,包括校内的集体备课、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走出去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参观学习等等。这样的交流更具有实用性,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这个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实在是立竿见影的学习方法。

总结反思十分重要,经常不断地把读书、实践、交流的所得、所见、所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总结,把感性知识提升到理性的高度,由此产生的飞跃,才是一个人完善、提升自己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可能某一次飞跃后,你就有了质的变化——从教书匠到教育专家。

管华老师用“不求甚解”告诉人们“乐教”的另一个侧面:

前几日,听了学校刘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有一个片段让我心生共鸣。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

生:我觉得“抽出”用得最好。

师:“抽出”让你想到了什么?用“长出”不好吗?

1:抽出让我觉得树木长得很快。

2: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就是觉得“抽出”比“长出”好!

师:你说得太好了。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这么优美,有很多时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你小小年纪能知道“抽出”比“长出”用得好,这就很了不起了。让我们充满感情地读读这句话吧!

诸如“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样优美的文字在我们的课本中比比皆是。它们就像蒙着轻纱的姑娘,美就美在那欲语还休,妙叫妙在那“犹抱琵琶半遮面”,应该寻觅的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境界。所以我欣赏阅读教学中的“不求甚解”。

音乐课上,陶宁老师既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了歌曲《小背篓》,又带领学生在“秋天的郊外”快乐地“游玩”了一番。

课堂上,管华老师在一个小姑娘回答完后提醒:“你回答得非常好。如果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当小姑娘第二次回答后,她不忘记送上表扬:“声音大多了。很好!”

“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读完《今天怎样当老师》一书,高军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

赵启娟老师给一名特殊的单亲家庭的男孩一项“重要任务”——每天早晨帮同学们开教室大门,唤醒了他沉寂的爱心。

徐爱莉老师与几名老师一起参加六一游园会,和学生比赛,连凉鞋都跑坏了。

孙逸如老师这样反思:“我特喜欢学生,学生也很喜欢我。可是怎样让学生既快乐又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是我没做到的。”

袁明霞老师教数学,她把数学口诀编成儿歌,不是让一年级的学生枯燥地背,而是谱上曲子教学生唱。

朱丽娜老师因为误会引起一名韩国学生的不理解,不但给那名学生道了歉,还在全体韩国学生面前真诚地说“对不起”,换来学生们热烈的掌声。

……

就在这点点滴滴之中,学生“乐学”的愿望实现了。

 

“乐”文化剪影之三:乐成

“乐成”,意为成功;乐于成全,乐于共享成果。要达到“乐成”,“乐观”和“乐学”是基础。师生们用乐观的态度,快快乐乐读书,和和融融相处,踏踏实实进步。就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黄浦江路小学。

学生、家长、老师共成长

张燕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我们责无旁贷。黄浦江路小学将为所有的孩子铺就一条通向成功的阳光大道。”

五年级(5)班的庄亚婷这样介绍自己: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健康向上的小女孩。瞧,我有一张圆圆的、白白净净的脸,像十五的月亮。一双眼睛圆溜溜、亮晶晶的,像两粒黑葡萄。一个小巧的鼻子,红红的嘴唇,一笑两个嘴角就向上翘,像一只小船,真好看!我不仅长得可爱,身上还有许多优点呢。

五名阳光帅气的男生在六一联欢会精彩的表演征服了全校师生,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大男孩组合”。校刊上这样介绍他们:“他们品学兼优,热爱集体;他们活泼可爱,兴趣广泛。读书、写作、篮球、绘画、唱歌,他们样样喜欢……”

让五年级(4)班的吕赫永远记住的一句话是游泳教练说的:“跳下去,你就会成功。”自从有了那一跳,他的胆子变大了,他体会到了什么是冒险,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成功。

……

这里的孩子很幸运。他们在这里健康快乐地成长着,笑容写在脸上,自信写在脸上,这是他们人生旅途上最坚实的基石。

成功的教育一定是有家长参与的教育。

黄浦江路小学把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信任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来抓,建立了全天候和专题接待日机制,辅之家长会、校园网等对话平台,使家长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学校大门口宣传栏中“我知道   我行动   我参与”栏目将学校一学期的学生活动安排和教师活动安排公之于众,让学生、老师、家长都能及早清楚学校的教育活动,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

张燕甚至在一年级素质教育开放周的讲话中,关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问题对家长们提出了具体甚至有些琐碎的要求:

1)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告诉孩子学校生活很愉快。(2)让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增加自信。(3)每天晚上回家关掉电视机,先全家集体阅读1530分钟,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家庭氛围。(4)每晚睡觉前为孩子准备一个固定的聊天时间,至少15分钟,专心地陪他聊天。这便于您随时了解他的学校生活,及时给予引导。(5)尽量多带孩子出去游山玩水,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在生活中多积累学习所需的背景知识。(6)尽量给孩子创造与同龄伙伴交往玩耍的机会,让孩子学习结交陌生的朋友。这能帮助他很快地适应新环境。(7)逐步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设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建立家庭规矩。

家长们没有辜负张校长的良苦用心。他们用心学习,努力配合学校的工作。当然,他们的收获也很甜美———孩子在这里真放心。

注视着学生的成长,黄浦江路小学的老师们从心里发出会心的微笑。成就学生的同时,他们也在默默地成长。

学校在教师中间开展“七个一”活动,把成为“合格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作为培养目标,制定了《黄浦江路小学名师评选办法》和《培养名师的具体措施》,每学期评选出学校的各科名师。学校省市区级名师数量和参加各类优质课评选获奖次数在全区小学中名列前茅。

“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党支部书记王兰道出了黄浦江路小学办学的“秘密”。

艺术教育   寓教于乐

“乐”,当读“yuè”时,意为音乐,“乐学”也就成为音乐的学问,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里《乐经》占有一席之地。作为山东省首批艺术教育示范校,黄浦江路小学围绕音乐的“乐”字做起了文章,让教育“乐”起来。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的又一张名片。

他们进行精心规划。健全了《艺术特色小组活动制度》《艺术特色教学研究制度》《兴趣小组活动制度》。投资120多万元建起了音乐教室、美术书法教室、舞蹈教室,配备了种类多、数量足的乐器、服装、道具。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寸空间都散发艺术的气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

他们开展多项活动。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突出个别学生艺体能力的展示,而应是全体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学校根据学生爱好开设了合唱、舞蹈、器乐、书法、乒乓球等兴趣小组,实行分层授课,形成从低到高“梯次”学习系列。组建了“青苹果”少年合唱团、“青青草”电声乐队、“阳光”舞蹈队、戏曲队、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田径队等少年艺术团队。每个班根据要求每周两次,利用下午的趣味活动时间,让学生全员参与艺术教育,提倡人人学唱、人人学画、人人健体。同时以艺术节为抓手,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尽情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

他们拓宽艺术阵地。学校注重优化隐性的艺术教育功能,把艺术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挖掘教材中的艺术教育因素,寻找各科教学与艺术教育的结合点和渗透点,充分运用艺术美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特点,优化各科课堂教学。

多年的艺术教育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第十届中国儿童电影节上,“青苹果”合唱团演唱了开场曲《张开银幕的翅膀》,连续五次参加青岛市中小学生合唱节并获得最佳演唱奖和优秀组织奖;学校电声乐队组合在山东省首届儿童才艺大赛中获金奖;丁绮同学参加了《夏夜的微笑》《军人机密》的拍摄,并成功入选中央电视台《非常“6+1”》。老师们创编的少年交警韵律操在全区推广,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张燕谈学校文化(代结束语)

有人说“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优秀的企业做文化,卓越的企业讲故事”。张瑞敏的一“砸”,比开多少次会都管用。西方不少学者把文化定位在精神、观念的层次上。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成员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学校拥有了一种好的文化,就拥有了一种无可比拟的凝聚力、向心力。文化建设不能仅停留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层面上,更要在课程文化、教师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实现新的突破。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有思想情感的人,而影响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样是文化。有人说:“你选择了一所学校,同时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对一所学校来说,依赖学校文化的建设,让理念变成学校的文化,让学校的价值观成为师生的共识,学校便会成为师生充实的精神家园。

可谓:文化若水,真水无香。

 

(《山东教育》2010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