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苏霍姆林斯基问道

发布日期 : 2010-11-06点击次数 : 来源 : 胶州市营海小学 张文高

静静地细细地咀嚼着、品味着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字字句句,一位慈爱睿智的长者的音容笑貌宛若就在眼前,他仿佛在向我娓娓而谈自己30多年的教育教学思考与探索。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对话——

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识记,这在实质上就是知识的运用

笔者:苏老师,我刚教过六年级,上学期有些学生学习很好,而在下学期紧张的总复习中反而落后,直线下降,有的甚至厌恶学习,这是为什么?

苏老师:孩子们获得的知识越来越多,他们的学习却不是变得越来越轻松,而是越来越艰难了。罪过的根源在于,对于那些作为概括性的东西的本源的材料,应当加以深入思考的,学生却在背诵它。结果使得记忆负担过重,以致在学生头脑里,连那些为了进一步顺利学习而必须记住的材料,也无法保持。有经验的教师,检查学生知识时,并不要求机械地重复学过的东西,而是对事实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新的因果联系。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并不以识记为目的,而是竭力做到尽量深刻的理解教材。而他对教材理解越深刻,识记的情况就越好。如果一个人思考过的材料比教科书里要记熟的材料多好几倍,那么再照教科书去识记,就不会是死记硬背了。学生应当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的真理越难,越是需要像使用钥匙一样来解释各种事实和现象。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

笔者:苏老师,在教学中优等生很令人省心,我的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耗费在后进生辅导上了,却不见成效,这是怎么回事?

苏老师: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两三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对于这类儿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我总是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他们在所读的书籍里,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叹和赞叹的东西。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笔者:苏老师,每到授完新课进入复习阶段,我感到无从下手,常常是又重新来一遍,结果老师感到枯燥,学生感到厌烦,收效甚微,不知如何是好?

苏老师:复习时,大量的事实和结论一下子压到学生肩上,在他的头脑里把一切都搅合在一起了,学生的力量被使用过了头。要复习分量很大的教材,就必须好像站得远一点来看它,以便使主要的东西看得更清楚,而次要的东西则不那么显眼。如果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把所有的东西从头至尾的反复读,那就不仅会出现负担过重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材料的中心思想会被学生忽略过去,从而削弱了它们的教育作用。你要教给学生能从次要的东西中抽象出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东西上。这种技能是形成世界观的基本功之一。

还有一种复习方式。我在教学时有一个要求:让学生在每一门学科的听课笔记里画一条竖线,在页边上留下一条空白地方,把那些必须永远牢记的东西用红铅笔写下来。学生应当在翻阅听课笔记的时候,着重复习这些规则、公式、定理及其结论。

到思维的源泉(自然界)去

笔者:苏老师,我是教语文的,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学生学了那么多课文,积累了那么多好词好句,可是在平时说话作文时,却干干巴巴、词不达意、言之无文,这是为什么?

苏老师:如果词不是作为创作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背诵、接受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不用词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变得对词缺乏领会力。在学生脑力劳动中占据首位的,不应当是背诵,而是借助词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世界,并且认识其极细微的差别,深入思考这些细微差别。

譬如你带领孩子们来到秋天的果园里。这是一个阳光和煦的初秋的日子。柔和的阳光温暖着大地,树木穿着各种色彩鲜明的盛装。当你深信孩子们已经清楚的理解了词、词组的丰富含义和情感色彩以后,你就建议他们自己讲述他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这时,在你的眼前,就会产生许多关于周围自然界、关于自然美的令人惊异的精细而鲜明的思想。孩子们说:“在蔚蓝色的天空里飘着一朵白云——就像一只天鹅……”“啄木鸟敲击着树干,使它发出清亮的响声……”“一只蝴蝶落在菊花的花朵上,它在晒太阳……”你的词、你的思想在他们意识里发生了转换。儿童在学习思考,得到一种无可比拟的思维的欢乐,从认识中得到享受。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词已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

 

(《山东教育》2010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