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厌学、恐学”变成“乐学、会学”

发布日期 : 2010-11-06点击次数 : 来源 : 平度市人民路小学 王淑娟

现在不少小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厌学和恐学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已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发生了许多令人心痛的悲剧。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对学生学习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概括,邵瑞珍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认为,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两个因素:一个是能力,一个是动机。前苏联沙塔洛夫认为,学生学习的两条腿是能力和努力。即能不能学、愿不愿学和会不会学。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是解决学生学习心理压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辅导,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起因分析:学生学习失败的两把刀——厌学、恐学

所谓“学习失败”不只是指考试不及格,而是指学生虽然天天坐在教室里,但没有学习到东西。这种“学习失败”有的是全部的,即所有学科都学习失败,也可以是某一学科的。那么,孩子学习失败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1.厌学

当前,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常成为人们困惑的问题。学生对这门课有兴趣,作业即使再多一点也不算重;学生对这门课厌学,即使作业再少一点,也仍然嫌重。而现在孩子的学习往往就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身体坐在书桌旁、课堂里,心却远离现实,遨游太空之中。一切的学习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安排下,一切的学习都变成为升学而学、为考试而学、为父母而学、为老师而学。

2.恐学

一类的恐学是“棍棒出人才”造成的。这种表现多是学生在父母的棍棒下,被动地去学习。致使有些学生一提到上学、读书、写作业便出现呕吐、发烧等症状。另一类的恐学则是由于孩子在学习中受到连续不断的失败造成的。愈失败愈怕,愈怕愈失败,形成恶性循环。

二、学习态度的辅导

学生学习成功的两件宝——自觉、自信。

1.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的自觉性

怎么能启发孩子学习的自觉呢?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激发责任,二是激发兴趣。究竟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究竟和自身有着怎样的关系?如果孩子对此一无所知,那么他的学习肯定是被动的。过去我们讲学习意义,全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阐明。道理并没有错,这也是在激发责任,但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或许就难以理解。因此仍然不能起到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作用。我们可以多从孩子自身情况出发,启发他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自食其力的人,这就要掌握知识、掌握本领。还要教孩子懂得,每日三餐能长身体,每天学习能长智慧,长精神。而这些道理可通过各种生活情境使孩子体验和领会。意识到责任,往往就能宏观地对学习产生自觉;引发其兴趣,则能对具体的学习内容产生自觉。这时孩子会感到这一具体学习内容对自己有用,有意义,而主动去设法掌握。

2.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学习并能学习好的人。这样他才会去努力学习,并处处表现出一种好学生的样子。反之,如果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学生,或把自己看成是个学不好的学生,那么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处处呈现出消极的态度。因此,家长和教师不但要了解孩子是怎样的人,还要了解孩子自己认为他是怎样一个人,要学一项内容,首先自己要感受到是能学好,然后去学就能学好。如果自己都感到不能学好,就真学不好了。一个学生从没有自信到自信,他的学习能力,甚至学习水平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但正是这种自我观的转变,却意外地给他带来了一股伟大的力量,把他推向了学习的成功。因此可以说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日本教育家田崎仁在分析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时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由于缺乏自信。所以,孩子学习成功的一项法宝就是自信。要克服孩子的学习失败,至关紧要的一条也是要让孩子有自信。

3.培养学生愉快的学习观

一个儿童进入学校认字读书,是他一生中伟大的转折,是生活中的一次“革命”。心理学家提出:“给儿童三种食品:营养、知识和爱。”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教育学生懂得学习是一种必需、一种追求,更是一种享受。培养学生愉快的学习观,首先应引导学生把学习看成是趣味的源泉,其次再把学习看成是知识的源泉。孔子也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乐之”的程度。在《明儒学案》中曾有记载:“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是学,学是乐。”由此可以看出,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学习,把学习看作是人生最快乐的事。工作中,教师应首先教育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件乐事。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方法,鼓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帮助学生去发现、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变能学为愿学、乐学。

教育者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辅导,才能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与自身的关系,使他们对学习充满自信并能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爱学、愿学、乐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他们厌学、恐学的心理障碍。也只有这样,教育者才能取得教育事业上的成功。

 

(《山东教育》2010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