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承受之痛
发布日期 : 2010-11-06点击次数 : 来源 : 菏泽市实验小学 黄晓春
现在,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每年的教师节总要表彰一部分老师。除此之外,一年一度或是数年一度还要进行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评模评优及评特(特级教师)活动。这些表彰、评比,对激励老师们的工作热情,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不可否认,如果操作不当,这些荣誉就会为教育界注入功利的因素。评至今日,这些荣誉,这些功利,已经成了教育界不能承受之痛。
凡是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都知道,教学是一种良心活,面对那么多渴求知识的眼睛,没有哪位老师肯惜力。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是一年忙到头,也辛苦到头。其实,付出了心血与汗水的老师们,本来没想到要用这心血与汗水换荣誉的。但是,当这种荣誉在眼前晃悠,而且领导还声称这是对优秀员工的最大奖赏时,每一位辛勤工作的教师忽然之间有了一种对虚名的渴望。因为每位教师都想让自己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得到领导的认可,而且他们也确实拥有得到回报与认可的权力。更重要的是每一位辛勤付出的教师都认为自己应该得到这份回报与认可。
当按照一定程序终于产生出“名花之主”时,百分之九十多的老师会陷入深深的失落之中。
在一起工作的老师们,彼此之间朝夕相处,相互之间肯定都了解颇深,没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这荣誉非我莫属,也没有谁自惭形秽地认为自己压根儿没资格拥有这份荣誉。老师们的工作量是接近的,勤奋程度是相似的,因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所以短时间内是很难看出工作成效的(当时看着成绩很出色的班级也许是透支了学生智力而取得的虚假“繁荣”,当时成绩平平的班级也许正是为孩子积蓄了一生的能量)。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对教师们工作成绩的优与劣很难作出精确的量化。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教师队伍里的优秀员工就不太容易产生,即使产生了也不大容易服众。因为不像工厂一样,产品的质量与数量都在那里明摆的,就像“状元360”一样,他们的工作结果可以非常明显地而且是在短时间内进行精确量化。既然如此,评出的结果就不能给广大教职员工以激励,只会给大家带来不满,只会给教师之间造成一些不和谐音符,那么,教师行业还有必要进行评模评优甚至于评特吗?
事实上,教育不需要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来点缀,教育本身是根的事业,要想让地上的枝干枝繁叶茂,必须有教师长期的无私的奉献。而且奉献者必须一直呆在地下,并不断地将根往土层更深处扎,以汲取更多的更丰富的营养来供应枝干的生长需要。如果有人非得要给予她什么荣誉,非得要把她的工作情况拿出来“晒”,那么,再粗壮的根也会被折腾得不像个样子,更可怕的是在折腾这一条根的同时,其他的根一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影响到这些根汲取营养与输送营养的功能。由此,笔者认为教师行业里真的不需评什么先进与模范,一旦这样测评教师,后果将会很糟糕。
非得把无私的事业弄得功利起来,后果能不糟么?
如果说教育界真的有出类拔萃的人才,那也得是像从前的教育家那样被学生和广大的老师自发地推举出来的,而不是由政府部门评出来的。想想以前,不用太往前,只说现代的教育家。现代我们公认的大教育家陶行之、叶圣陶、蔡元培等,请问,他们被政府部门评为什么优秀教师或是特级教师的荣誉了吗?没有!但他们却实实在在成为了历史星空上的恒星,注定要永远闪烁下去。而今我们评出的各级各类的优秀或特级,又有多少能像他们那样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水平与日月争辉?评来评去,评得教师们为名利而伤和气,评得教师们为名利而伤脑筋,都为名利伤脑筋去了,谁还为学术伤脑筋呢?学术没人钻研了,教育怎么发展呢?于是乎,教育界的评模评优终于糟蹋了教育,也终于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教育一旦与功利扯上关系,教育就失去了她应有的从容。百年树人的教育如果不能从容,受伤害的只能是祖国的未来了。
(注:本文的写作目的不是对各种评模评优的彻底否定,只是说优秀的教师不是被“评”出来的,而应该是“推举”出来的。只有广大学生及教师同行都认可的优秀或是特级才是真正的优秀或特级,靠政府部门评出来的一般不能服众。因为要想在广大同行及自己的学生们面前绽放异彩,没有金刚钻真的不行,而要想在上级行政部门面前作一下秀相对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名师也好,特级也罢,职称评定也罢,要么取消,要么改革一下方式,单凭行政领导部门的“评定”,是评不出名师来的,当然也评不出老百姓想要的公平与公正。)
(《山东教育》2010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