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

发布日期 : 2012-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张桂玲 翟鹏德

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

——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小学校长翟克兵的教育追求


 

在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小学的文化体系中有这样两个关键词:“生长”“阳光”。其价值与魅力,在于这两个词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一种生命状态和生活方式,是一幅在校园里流动着的生命图景。深入其中,你会不由想起杜威所言:教育即生长。同时,你更会看到这所年轻的学校是如何为此做了一个生动的注脚。流连其中,你不得不感叹:在凯瑞小学,生长的气象就是最美的气象,生长的姿态就是最美的姿态。

一所才刚刚走过五年历程的新建学校,其“生长”文化的根系在哪里?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起了“阳光凯瑞”这个越来越响亮的教育品牌?当带着一个个问号走近这所学校的领航者——翟克兵校长,听他谈教育、谈文化、谈学校中的人和事时,一幅以阳光为底色、主题为“生长”的美丽画卷也在眼前徐徐展开——

一位怀揣着阳光的校长,一路追求着教育根深叶茂繁花满枝的生长气象,与师生留下了一路因生长而共同收获幸福的印记。

营造适合“生长”的“文化土壤”

1.心的方向,梦想的起点:从“尖毛草的启示”到方向的明晰

20076月初,翟克兵校长受命到凯瑞小学走马上任。此时,学校还在建设中。

这天,翟克兵照例来到学校建筑工地察看工程进展情况,他发现:教学楼主体工程已竣工——这就意味着,离正式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此刻,面对校园里机器的轰鸣、深刨的地槽和堆砌的建筑垃圾,他再次陷入了沉思:作为一所新建学校,除了崭新的校舍、一流的设施之外,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从第一次来到学校工地的那一天起,翟克兵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多少生命的重托。“教育是什么?”“校长的使命是什么?”“我们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当这一系列问题再次在他的脑际一一闪过,从建筑垃圾的缝隙里顽强钻出来的几丛绿草,蓦地映入眼帘——就像一束穿透迷雾的阳光,非洲尖毛草的形象与杜威的话几乎同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教育即生长。像尖毛草一样生长。”——找到这样一个定位,使这位年轻而略显沉稳的校长心潮澎湃起来!

尖毛草,被誉为是非洲草原上长得最高的“草地之王”,在最初的半年里,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甚至看不见它生长。但半年过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就会长到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经研究表明,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尖毛草的根部长的超过了二十八米,无声地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当蓄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长成了草地之王。

翟克兵一直反对“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反对违背生长自然节律对孩子进行“催熟”。他认为,生命成长有多种可能,不要为孩子过早地定型。未来,需要一步一步地累积。此刻几丛绿草触发了他的灵感,他忽然悟出,尖毛草的生长就是教育本质的一种隐喻。生长需要能量,而能量是需要积蓄的。每个孩子都具有成为如尖毛草一样的“草原之王”之潜质,教育只有为他们的根部提供最好的土壤,到雨季来临,才会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壮观景象。对翟克兵来说,入职教育26载,经历过5所学校,做了6年校长的经历,在生命中留下的不仅仅是经验的积累,而是历练了一种对教育的敏感和深度思考的习惯。而这种教育敏感的源头,则是来自于他对教育真谛的不懈追索,对儿童世界的深切体察。此际,这个偶然而至的灵感闪现,仿佛让他在经历了不断的思考、实践与求索中,忽然打开了一扇阳光灿烂的门——在凯瑞这片有待开垦的教育热土上,让“尖毛草”蔓延成一片最具生命力的生态风景,不正是自己所一直追求的教育理想吗?

“教育即生长,学校服务于生命的成长。”行动总纲的确立,在凯瑞整体规划的蓝图上画下了重要的第一笔,也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涂上了充满生命力的底色。

 

2.文化建设三部曲:从“言之有文”到“化而文之”

正如翟克兵所言,学校一旦有了文化自觉,就像一粒种子找到了土地,就会不断地生长。基本方向确立之后,凯瑞小学的文化建设经历了从“言之有文”“文而化之”到“化而文之”的发展三部曲。

翟克兵认为,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与灵魂,因为文化是不可复制不可引进的,只可以在吸收的基础上自己打造。在对学校各方面的起步基点进行全面分析后,他以敏锐的视角选择了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整体带动学校发展的策略。而今,凯瑞小学以“阳光、绿色”为核心的理念体系,以“生长”为核心的文化育人体系已初步形成,并渗透到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享受阳光教育,共创和谐生态”的办学理念,这是生长的理念。

“凯风弘远,瑞气日新”的学校精神,这是生长之道。

“乐学、善思、尚美、能群”的师生成长目标,这是生长的目标。

“文行并美”的校训,这是生长的方法。

“灵光闪现,妙趣横生”的教风,这是生长的助力。

“我能行”的学风,这是生长的内在力量、信心和勇气。

“共享阳光,绿色成长”的学校宣言,这是生长的宣言。

……

翟克兵认为,文化体系的确立需要“言之有文”,但文化的根本在精神和行为,而非五彩缤纷的画面。如果“文而不化”,就会游离于教育之外,成为死的东西。有了系统的办学理念之后,就要在办学过程中把它转化为师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所以,凯瑞小学在构建自己的文化理念体系时,注重进行系统的行为设计,为文化与学校教育实践的有机融合提供一种路径的选择,使“文而化之”有章可循。首先,在经过大家的反复讨论修订后,凝聚了凯瑞教师们集体智慧、共计约34万余字的《教工手册》《质量手册》《学生手册》诞生了。“三本手册管学校”,使学校很快踏上了使“文而化之”可控制、可操作、可评价的规范化轨道。其次,学校紧紧抓住课程、教师、环境这三要素,实现了“文而化之”的“四化”:一是用制度“化”——生成健全渗透文化理念的制度、规范、仪式等师生行为规范系统,师生一入校就能找到自己的行动指南;二是用课程“化”——基于“能群”的培养目标,实施交往式教学,构建生态课堂和阳光校本课程体系;三是用教师“化”——内化学校理念并最终影响学生;四是用环境“化”——环境文化渗透学校理念,体现处处景点能育人。

“化而文之”,是指经过“文而化之”对实践进行反思后再次形成的文字进行梳理、提炼,找出不足并进行整改。如此,经历了“文而化之、化而文之”的不断反复之后,正如翟克兵所期待的一样,“学校的文化底蕴就如同一座山脉一般,沉稳而厚重,磅礴而大气,自然会对身在其中的人产生深远而悠长的影响”。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翟克兵带领他的师生团队,以坚实的足迹书写了凯瑞教育的辉煌:20095月,学校被列为张店区案例发展学校,在专家指导下,为全区学校提供了发展规划、文化建设、组织设计、制度设计和课程设计五个方面的发展案例;20091127日,为全区学校发展现场会提供现场,进行了文化建设专题汇报;2010429日,全市学校文化建设研讨会在该校举行,学校提供了典型经验介绍和参观现场,被评为淄博市文化名校;20115月,为山东省创新教师成长经验交流会提供现场和专题汇报,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誉。20111027日,全区中小学课程建设现场会在该校举行。至此,凯瑞小学以阳光管理、阳光课堂、阳光教师、阳光学生四要素为主体的阳光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3.不一样的职能部门:从“官本位”到“生本位”

在凯瑞小学,你找不到“教导处”“科研室”“少先大队部”“总务处”,取而代之的分别是“课程部”“发展部”“学生部”“事务部”。

其实,这种“不按常规出牌”的设置,不只是称谓上的改变,其本质在于价值取向是从“官本位”到“生本位”的转变。“‘以生为本’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翟克兵说,“对于学校而言,职能定位就是服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老师服务学生,校长服务学校。改变职能部门即为强化这种服务意识。”

翻开凯瑞《质量手册》,“凯瑞小学行政管理人员职能”专辑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其中对学校组织机构不同的职能部门,分别列出了不一样的职能使命“描述”:

校长使命:建师生共享、共创、共成长的阳光学校。

党支部书记使命:使学校因富有道德理想而令人向往。

业务副校长使命:培养乐学、善思、尚美、能群的阳光学生。

行政副校长使命:使服务超出预期,让师生满意。

工会主席使命:引导积极舆论环境,做好沟通桥梁。

校务办公室主任使命:注重每个细节,协调每件小事。

课程部主任使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发展部主任使命:释放师生智慧潜能。

事务部主任使命:方便每个人。

学生部主任使命: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生活部主任使命:让家长放心。

……

使命,是一种召唤,一种能量的激发源。行政副校长孙献鸿说,手册不仅让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与职责所在,更重要的是因为每个人被赋予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服务意识更强了,所以时时把学生成长放在首位也因此逐渐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和行为标准。

 

4.文化是一堆细节:从午休文化看“阳光凯瑞”

文化是什么?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翟克兵尤其喜欢台湾作家龙应台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如龙应台所言,文化看似无形,但无时无刻不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彰显,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渗透”。在凯瑞,文化不只是“言之有文”,更多的是“文而化之”,是一堆细节的呈现——透过其“温馨午休”,就可见一斑。

午餐后立即入睡对小学生来说不仅是困难的,而且不利于健康。于是学校规定,学生在指定区域散步休息20分钟,之后由各小组负责人召集排队进入休息区,穿拖鞋有序进入寝室,到各自固定位置休息,每个休息室有两名值班教师,师生同寝。如何让喜欢叽叽喳喳的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安静入睡?有教师想出了一个最见成效的“招数”:“找几个短小的故事,慢慢地给孩子们讲讲,有些孩子会安安静静地听,有些孩子就慢慢地睡着了。”于是,此招很快成为其他教师的“法宝”——凯瑞的孩子们是幸运的,每天中午,享受午休故事成为他们最期待的“保留节目”之一。

走进孩子们的午休室,一种安全、舒适、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学校不仅在每个寝室外侧窗户都安装了不锈钢防护设施,室内统一配备了空调机,照明灯具和消毒灯采用吸顶式安装,而且每学期组织学生至少进行两次午休疏散演练,最大限度增强了安全系数。寝室文化的设计则处处闪现着人文的光辉:寝室内以淡蓝色为主色调的床铺、床单、枕头和被套,以及色调柔和的米色窗帘,显得安静、淡雅;在醒目处张贴的应急疏散预案和标识,墙壁上充满童趣的儿童画,及配有介绍午休好处和科学睡眠知识的优美文字,无一不诠释着“阳光凯瑞”以生为本的内涵……

“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简单。当看到孩子们睡梦中甜美的微笑,看到老师们脸上挂满了阳光,我就觉得心满意足了。”谈及此,翟克兵一脸的幸福。 


从“根”开始,酿造生长的“阳光”

1.做好“根”的工作,为枝叶和花朵输送足够的营养

因为尖毛草的根部深扎于大地,所以在雨季来临时才展示出强劲的生命力。翟克兵把校长的事业比作是“根”的事业。他有一个被张店的校长们所熟知的观点:学校就是一棵树,是有机的生态系统。校长是根,深埋地下。校干是树干,老师是枝丫,学生是树叶、花朵,甚至是栖息的小鸟。枝干的支撑,决定着树的高度。校长在地平线下,他不需要到处招摇,去秀上一把,他只是深深地扎根,为大树提供丰富的营养,默默地支撑。

翟克兵认为,违背了规律的教育是不靠谱的,一个靠谱的校长才能办出靠谱的学校。一个靠谱的校长应该干他该干的事———产出思想、准确定位、制定规划、文化导向、价值引领。一个“靠谱校长”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根”的工作。

“根的基本任务是深扎于大地,为枝叶和花朵输送足够的营养。”尤其是精神和心灵层面的养分,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一棵树,有了枝丫的支撑,才会有枝繁叶茂一样,有了教师的生长,才会有学生的生长。基于此,翟克兵说,学校制定了一条永远不变的“凯瑞阳光法则”:“教师第一,学生第二。”“健康第一,工作第二。”除非极为特殊的情况,从不安排教师双休日加班,而是遵循时间伦理,尊重教师生活,让教师回家去对老人尽孝,对孩子尽责,对家人示爱。同时,他倡导教师把工作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讲究效率,而不是耗时间。每天下午学生放学后,翟克兵都习惯在校园里转转,看到谁还在办公室,就将其“赶走”。学校还有个口头规定,下班铃响半小时后,要空校,必须走人。

贾艳萍老师告诉记者说:“其实,被校长‘赶走’的感觉是很温暖的,因为我们感受到的是校长的关心。翟校长经常跟我们开玩笑说:谁要老是在加班,就让他参加‘缝被子’比赛———看看谁能把自己缝到被子里。”“爱是会传染的。校长关心教师,教师自然就会把这种爱传递给学生。”老师们都说,“文化一词听起来似乎很玄奥,但实际上很简单,这就是‘阳光凯瑞’文化的魅力。”

 

2.不一样的周会:从“一言堂”到“教师成长时间”

“所谓周会,就是一言堂,不外乎就是听校领导总结上周工作然后安排下周工作而已,内容其实都差不多,周周如此,老调常谈,不听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据不少学校的老师反映,缺少新意的例会几乎让每个老师都深感倦怠。为改变这一现状,从建校之初,凯瑞的周例会就一直由各备课组的老师轮流主持,从美乐欣赏、新闻播报、身边的榜样、外出学习分享到最后的齐诵经典,全部由老师们承办,学校领导安排工作只是其中的一个版块。自20119月开始,凯瑞小学的周例会又掀起了新波澜,“教师成长时间”专栏的设置,让例会完全成为教师们“自己的舞台”。

在凯瑞,每周教师例会时,由主持人现场抽签确定某位教师上台作即兴发言,时间为5分钟,发言题目由这位教师再抽签决定。发言内容涵盖学校文化、课堂改革、教育科研、学科课程认识等多种主题。如,上学期发展部拟定了如下发言题目供老师们抽取:

1)说说您在交往式教学中的最新进展,比如对学生的训练心得、您最常用的交往方式、有何困惑、最得意的课例、最得意的交往模式等。

2)谈谈最近读的一本书,书中最打动您的是什么?哪一点可能对您和老师们有帮助?

3)谈谈您近来常思考的问题,您的心得是什么?

4)谈谈您对学校文化体系中最认同的一点,您在工作中是如何行动的?

5)谈一下您对本学科的认识,例如语文是什么,数学是什么……

20111114日下午,凯瑞小学会议室。

这次抽到的是24号张伟伟老师,她抽到的题目是“谈谈对本学科的认识”。张伟伟是学校语文教学的领军人物,从教近20年的她每天都和语文打交道,天天都在琢磨语文是什么。这次发言正好给了她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张老师端庄地站好,面带微笑,开始娓娓而谈:“寻觅语文的过程也是寻觅幸福的过程。语文既是外在的语言能力的运用,也是内在气质素养的提升。我们要带领孩子在语文中学会与人交流,学会说话和表达,也学会处理事情,学会陶冶心灵。……相信,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语文素养会得到不断提高,人生也越来越精彩……”散文般的语言让大家沉浸在语文的美感里,久久回味。

“表达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成长时间的设置,是促进教师对工作进行思考和提炼的‘助推器’。”翟克兵一脸灿烂地告诉记者说,一方面,教师发言前,要脚踏实地地开展研究工作,以积累发言素材。在发言中,需要大脑积极地运转,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梳理了自己的近期工作。发言后,教师又会积极反思,寻找不足,也必将促进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年轻教师的发言是对自己的有效锻炼,优秀教师的发言又是对其他教师的‘校本培训’。这样的活动对每位教师都有积极的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之策。

 

3.“不为”之“为”的魅力:有一种智慧叫放手

翟克兵认为,师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爱与情感,第二层次为责任与使命,第三层次为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卓越的教师应该追求第三层次的师德境界。为了让老师们能够更形象地理解,翟克兵在会上经常引用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对教育的一段阐述,“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随尾,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这段话已被凯瑞的每位教师熟记于心。翟克兵说,如何培养优秀的“大鱼”,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

翟克兵相信,如江苏翔宇集团总校长卢志文所言,“文化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起作用”,“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于实现“不为而成”,有一种智慧叫“放手”。基于此,凯瑞“师德自律委员会”成立了。委员会成员由师德好、教学业绩卓越、受学生欢迎、同行好评的教师组成。这是一个没有学校行政领导参与的教师自治组织,不隶属于任何行政部门,仅向教职工大会汇报工作;委员会由全体教师选举产生,全面负责师德教育、监督、评估、宣传等工作。该组织在“享受阳光教育,共创和谐生态”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根据《师德自律委员会章程》开展工作,制定了《教师自律条例》《教师文明行为规范》,全面细致地规范了教师在工作、生活以及家长沟通中的言行,倡导教师自律。而今,“做学生时刻阅读的道德书籍”已成为凯瑞教师的自觉追求。

师德自律委员会坚持每月一个教育主题,每月一次充满人性光辉的教育活动,定期举办美德故事交流,征集爱生案例,评选感动凯瑞的人和故事,积极宣传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文明言行。“让老师们在工作岗位上能时刻享受到幸福感、成就感。”是该组织的追求。每年6月份,组织学生和家长评校评教;10月份,组织教师和学生的师德师风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师德自律委员会及时、认真地统计、公布,使每一位老师都能看到自己受欢迎的程度以及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在连续四年的无记名评校评教活动中,凯瑞小学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满意度保持在96%以上,且连年提升。

201010月,凯瑞学术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学校行政权在学术领域的彻底退出。而学校监督监察委员会的设立,则标志着教师知情权、参与权、督导权的回归。情顺理通。翟克兵欣喜地看到,“我参与,我知道,我理解,我认可,我支持,我努力”已成为凯瑞教师的生活常态。“做最好的自己,让凯瑞因我更美好”也已成为凯瑞人的共识和行动指南。

 

4.不一样的“成长营”:有一种魅力叫交往

据研究发现:听能记住20%,看能记住30%,写能记住70%,亲身体验能记住80%。翟克兵说,凯瑞小学根据这一原理广泛开展了交往式培训、交往式备课、交往式磨课、交往式评课、交往式教研及被老师们创新性地延伸到的“交往式家长会”,“交往”日渐成为凯瑞教师不一样的“成长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交往式备课的具体流程为:提前一天备课组长进行分工,每人一个内容研读。周三下午以备课组为单位,按照1234号的顺序进行讲述分析,1号讲完,2号谈感受,3号进行理性分析,4号归纳总结。依此类推,进行四轮。

两年前刚刚调到凯瑞小学的李凤珍老师第一次参加假期读书交流汇报,让她充分感受到了交往的魅力。

李凤珍之前在原来的学校也参加过这样的活动,无非就是大家上台谈感受,下面的人有兴趣则听,无兴趣就打瞌睡。可是,这次一宣布规则,她就立刻高度紧张起来。因为活动采用交往式中的“三步采访法”进行。第一步,倾听他人发言;第二步,小组交流,将自己听到的相互转述;第三步,集体交流,现场指定人选发言。因为大家相互之间需要向对方传达自己听来的信息,所以每一个人的发言都必须认真倾听,并作必要的记录,还要把这些内容整理形成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她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努力地记录,大脑飞快地运转。为了让别人能听明白自己的叙述,她在讲述时也是尽量使语言变得生动、有条理———她发现,整个会场,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投入其中,平时会场中交头接耳、打瞌睡的场面,在这里荡然无存。

“两年多来,在交往式研讨的氛围中,我学到了很多。交往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只有通过交往我们才能交换彼此的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现在我把这种思想也不断渗入到我们的家长当中、孩子当中,让大家真正相互交流,形成更加融洽的班级氛围。交往带给我的不仅是成长,还有自信。”正如翟克兵所言,“当交往无处不在,魅力自会彰显。体验获得的力量最强大,最持久。”在凯瑞,像李凤珍一样在“交往中”成长起来的教师,还有很多。

在课程中铸就自主生长方式

1.交往式教学:课堂上的“生长”美景

课程改革的重心在课堂。如果课堂没有发生变化,一切都是虚的。

翟克兵认为,交往式教学,使小组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每个学生都担当其中的一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让学生无法置身局外。这个链同时也是一个游戏链,每个人都要参与进去,和大家一起玩。当孩子在快乐的交往中学习和成长的时候,老师在一边倾听、引领和欣赏——这应该就是生态课堂最美的风景。

正如翟克兵所描述的,将镜头聚焦于凯瑞课堂上的“生长”景象,最是美不胜收:

教室里,师生正在共同学习新课。发言很踊跃,却是彬彬有礼,偶尔有争吵,那是孩子们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他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思维的火花在碰撞着,不时看到孩子们会心的微笑。

“请给我提提建议。”“谢谢你帮助了我。”交往礼仪的运用孩子们脱口而出,这已成为一种交往习惯,一种情感认识。

全班广泛交往,更是精彩纷呈。有的小组成员集体出动,走到黑板前,一人写字,两人画画,一人讲解,眉飞色舞,配合得天衣无缝,其他同伴或补充,或反驳,或赞同,老师也加入其中,不时点拨几句,给孩子以提升。孩子们无拘无束,思维的火花在交往中碰撞闪光。此时,默契、润泽浸染着整个教室。交往式教学所追求的“三不”“三生”境界——即“不孤独、不僵化、不厌倦”“生动、生成、生长”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马翠霞老师告诉记者,正是这种交往式学习让教师能够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那些内向的,不善表达的学生慢慢张开了嘴巴,大胆地参与到交往之中;四人小组的交往模式相对成熟,学生自主和团队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责任意识显著增强,课堂活力和课堂效率日益提高。

“交往式教学既非以教师为重心,也非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学习为中心,一看学生真正学习了没有,二看学习面有多大。”副校长石春霞说,“课堂改革需要理念引领,更需要技术支撑。”为了让交往式教学得到更有效的实施,学校引进了18种技术作为支撑,如何将其灵活应用于课堂,目前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

“一旦尝过美好的东西,就不愿回头。作秀式的课堂已经得不到老师们的认可。”看到孩子们在交往式课堂中的精彩表现,翟克兵深感欣慰。

 

2.搭建缤纷舞台:让自主成为生长的基本方式

翟克兵有一句名言是老师们耳熟能详的:知道、明白,不等于做到。他说,我们都明白“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方式”非常重要,但比“明白”更重要的是怎么去“做到”,“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自主的时间,才会有自主的生长方式。”

在凯瑞,如果说交往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自在自发的智慧生长,那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则为“自主”成为孩子们生长的基本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学生部主任孙宝铭说,在凯瑞,缤纷舞台是属于孩子们的。从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到55个社团由学生当家做主,从升旗仪式全部交给孩子到“我是凯瑞小主人”的“啄木鸟行动”,凯瑞学子因为“自主”而自信,而阳光,而获得了自由的生长。

以凯瑞社团为例,学校现有管理类、慈善类、外交类、公益类、兴趣类、理想类等社团50余个,除兴趣类社团外,公务维修社团、爱心社团、园艺社团、图书漂流、文学社、淘书社、快乐种植社等个性社团也应运而生。社团启动、宣传、招募,制定社团标志、口号、章程、活动内容,聘请辅导老师等,均由社团成员自主进行,与学校倡导的“学生自主管理”相得益彰。如绿风社团,聘请校长为顾问,每月出一期研究成果手抄报,定期举行自己的社团活动,定期聘请职业学院的植物专家闵秀梅教授到校为大家讲解校花校树的知识;阳光剪纸社团在全校内组织了一次“剪纸擂台赛”,让更多学生了解剪纸的艺术魅力与乐趣;公务维修社团除了定期检修学校公物外,还特意在校门口啄木鸟阵地上悬挂了一个“公务维修通知箱”,哪个班级有公务需要维修,可以把通知单投到箱子里,社员每天有人专门取出通知单,以便及时为大家解除“后顾之忧”;种植社、陶艺社、机器人社、天文社等社团还通过家长的力量,聘请山东省理工大学的教授等为校外辅导员,建立了自己的校外活动基地,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

“自由是生长的最佳状态。社团的运行,让孩子们学会了自主,学会了承担,学会了尊重,建立了自信,收获了快乐。”翟克兵说,“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自主的时间,就会为他们的童年多添一份美好的回忆。”

凯瑞陶艺社团的社长宋宸雨在日记里写道:

20109月,学校鼓励我们大胆组织各类社团,我们便来了兴致。这样太好了,有自己的组织,自己管理、活动,有志趣相同的同伴,真是令人兴奋!说干就干,经过申请,在王凤老师的支持鼓励下,我一手组织了凯瑞陶艺社团,用我妈妈的话来说:听上去,社长这个头衔可真够大!不久之后,学校的维修社团,绿风社团……也像雨后春笋般建立了。

为了让自己的社团组建成功,我真是费尽心思,体会到了要做成一件事情的不易。设计招募海报、制订计划、考虑活动时间、场所、材料、工具……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不过,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于是,我凭借几年的绘画功底,精心绘制了一幅陶艺社招募海报。没有陶泥和工具怎么办?就在我很着急的时候,王老师和妈妈对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我准备了陶泥……

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我们都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大家在一起用心创造自己喜欢的作品是快乐的!最近,我们陶艺社团又有二十多个新社员加入。这次,多了许多从容!……

“学校因学生而存在,学生是学校的小主人,没有人能够代替学生的成长”“每一个人都在犯错和改正中成长”,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成长已成为凯瑞人的共识和行动。

 

3.必不可少的课程设置:学会休闲是一种人生智慧

闲暇,源于拉丁语,表示“许可”的意思,泛指在劳动之余获得许可进行的活动时间。亚里士多德侧重于从闲暇对个体发展的价值去研究得出结论,他认为:“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个做自由人的基础。”爱因斯坦也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都是在业余时间拉开的。”

在翟克兵眼中,学会休闲,享受闲暇,是生长必不可少的另一种状态,也是实现自主生长的必由之路。就像在尖毛草的生长周期中,有在泥土下默默扎根积蓄能量的阶段,也有在雨季来临时“疯长”的能量释放阶段一样,人的生命需要张弛相宜,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与和谐之美。

“懂得休闲,是一种人生智慧。休闲方式的选择决定了人生的宽度和高度。”在翟克兵这一指导思想下,凯瑞小学以“模块加精品”的方式,在“博学”“博约”“博雅”“博大”四个课程模块下,完成了选修课程由兴趣小组活动到模块化体系的逐步完善,渐成体系,并完成了精品课程《修身与休闲》的教材开发。

为了使课程真正符合孩子们的需求,学校确定课程规划方案后,不惜花费时间充分开展课程资源调查问卷活动,从教师、学生、社区等几方面同时入手,了解学生家庭教育及经济状况,征求家长建议;了解学生兴趣、特长,科学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分析社区环境及经济状况与水平,掌握可利用资源。同时,通过发放课程倡议书、开展“休闲与修身”论坛和校本课程培训活动,使教师达成了共识。20111月,学校组织教师在原有的33门选修课基础上编辑了《休闲》教材,在生活化德育的理念引领下编辑了《修身》教材,并合为一本,分不同的年级在全校学生中开始实施。

休闲不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而是需要教育的。学校组织有能力的教师编写《休闲》教材,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休闲》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板块:

①音乐类:舞蹈、器乐、声乐、曲艺、表演、小合唱等。

②视觉类:儿童画、国画、版画、实物画、书法、摄影、录像、收藏等。

③动觉类:剪纸、贴纸、折纸、陶艺、木艺、铁艺、电艺、雕刻、编织、十字绣、维修、科技制作、饲养、种植、各种球类、跳绳、轮滑、跑酷、玩沙包、儿童游戏、心理游戏、户外运动等。

④言语类:阅读、朗诵、演讲、英语、吟诵、写作、辩论、相声、讲故事等。

⑤数理类:棋类、实验、发明、探究、计算机等。

教材由学校教师负责分类开发编写,一至五年级每年级选修其中一个板块。每学年设置30课时,一般情况下每周每班一课时。双周上《休闲》,单周上《修身》,主要由各班辅导员负责。辅导员可以自己上课也可以引进有关人员来上。

每周四下午,凯瑞校园里都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每个孩子都忙得不亦乐乎。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个下午班级壁垒不再存在,因为“我选择,我喜欢”,每间教室,都是一个自主的乐园,快乐的王国。

 

4.生长需要合力:当家长成为“同盟军”

“凯瑞家本课程是校本课程的延伸,是由教师、家长和学生依照科学的、成型的方案共同完成的探究性活动课程。这就像是一个圆,它的起始点均在学校,连起了家庭和社会,大大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涵,真正体现了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谈起凯瑞的家本课程,翟克兵不禁眉飞色舞地说:“我们的‘家本课程’是校本课程的延伸,是由家校联合设计、以家长为主导实施的教育方案,是家庭教育的学校化,是学校教育的家庭化。”

根据课程性质,凯瑞的家本课程划分为“生活课程”“体验课程”“行为课程”“情感课程”和“特长课程”。在不同的年级,学校提供了不同的家本课程内容,根据孩子的体验情况,可自行掌握实施时间。该课程开发主要成员是党支部书记王翠玲和学校优秀班主任辛丽、赵秀荣、贾艳萍、宋振兰。教材分为一至五册,供一至五年级使用。每册教材使用一学年,每个学年设计10课,每学期5课。针对该设计,家长亦可修改、补充相应的课程教材。

如一年级家本课程教材的课程目标为:

通过一学年的指导、引导,逐步使自己的孩子在以下多方面得到实践、体会及提高。

1)逐步做到自己穿衣、整理书包及文具;自己洗袜子或内衣,体会家长的辛苦。

2)锻炼独自一人在家的应对能力,懂得一些安全保护知识。

3)能自觉保持家里的卫生,并学会干一两样家务活。

4)学会如何待客、做客。

5)选择并尝试一项特长,坚持一到两个学期,并有所发展。

6)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如何达成这些目标,并细化到孩子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翻开其《家本课程》,答案就在其中。教材完全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和编排:图文并茂的小故事,通俗易懂的小格言,包罗万象的小知识,提倡让孩子们自主完成的“写一写”“画一画”“活动选择”,还有需要家长针对孩子表现进行评价的“评一评”……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活泼,无不体现了编排者注重贴近孩子生活的主导思想。

翟克兵相信,生长需要有肥沃的土壤,也要有适宜的阳光、水分和空气,当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必将促使家庭、学校教育成为互相补充、相互依托、相互浸染的共生体,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加丰富的营养。


 

结束语

《诗经·邶风·凯风》曰:“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原意为和风,即从南方吹来的长养万物之风。在凯瑞,教育正是沐浴着长养万物的和风,像尖毛草一样,在蓬蓬勃勃地生长着。

刚刚走过5年历程的凯瑞小学是年轻的,所以,一切还都是待成熟状态。也正因如此,未来才充满了一切可能性。

“生就是不熟,因为不熟才需要生长,才有生长的可能。”

“凯瑞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因为不完美,生活才显得有滋味、有奔头。”

怀着对教育宗教般的感情,翟克兵追求着“生长”气息的美丽绽放,而一路上的收获,也正如他所期待的教育梦想: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必会有幸福的阳光一路同行。

 

(《山东教育》2012年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