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发布日期 : 2012-05-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吴润梓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东营市晨阳学校校长刘知晓的教育故事


刘知晓,东营市晨阳学校校长。曾获得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基础教育先进个人、东营市优秀教师、东营市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听他讲述教育故事,觉得那么有趣,那么有新意,娓娓道来的是一位校长在追求教育本质旅途中的亲力亲为。

 

常规管理有报表

一个有100多名专任教师的学校,涉及6个年级,40多个学科,单凭教务处两三个主任是无法完成教学常规全过程管理工作的,况且主任们还要兼课。通常的做法是,一个学期集中检查两次左右,没有过程管理,科学性和合理性大打折扣,但这个结果还要用在学年末的考核中,老师们颇有微词。

为此,刘知晓设计了一种周次教学报表,把课时进度、作业布置与批改、阶段性测评、教学中的自我诊断和教学感悟集中在一张表上,要求任课教师每到周末填好上交。只需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把个人一周的教学工作总结得很全面。

教学管理人员根据老师们上交的教学报表,随意抽查十几名教师,以点带面,抽样分析,既可以看出教学进度是否合理,又可以看出作业量的大小,还能把老师们教学中的得失了解一下。当然,备课和作业这两项有其特殊性,不能仅仅看报表,还需要被抽查的教师提供实际材料进行核实。没有被抽查的教师的报表由教研组长或者主任书面点评,并及时反馈。

每当教学报表摆在办公桌的时候,刘知晓都很认真地阅读,字里行间的信息瞬间便会变成思考:教学进度是快是慢?作业量是大是小?哪些是教师有价值的思想和行为?哪些问题需要提醒?……很快,校长或者其他领导的点评会在下一周和老师们见面。

表中的教学感悟一栏,老师们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写写随笔,内容宽泛,篇幅可长可短,可以帮助他们梳理教育教学的点滴思考,想到了,写下来,不仅是个整理问题,还是一个修炼性情的机会。

达标评价很温馨

每一个基层学校的管理人员都知道,教师考核中的教学效果评价(考核内容中的一项)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通常就是平行教学班或者平行学校排名,名列第一者得教学效果满分,然后每差距一分按照某一个标准逐次减分,是属于俗语所云“矬子里拔将军”的做法。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对学生的评价由百分制排名转到了等级制,教师的教学效果能不能也实行一个类似于等级制的方法,淡化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竞争,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刘知晓在这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他大胆地取消了教学成绩的排名,用达标来替代。将几年教学成绩中的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系统分析,根据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设定一个达标线。凡是达到或者超过这个线的成绩,都视为教学效果优秀,就像学业成绩中的60分及格线一样,只要考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即可毕业。这样做减少了锱铢必较,教师们之间的竞争明显淡化。

虽然刘知晓校长讲不出达标评价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内涵,但是实际一经运用,确实看到了教师的焦虑心情趋于平缓,过去的门户之见逐渐减少,独门秘笈开始分享了,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共同努力、一起达标是常见之事,这能说不是达标评价带来的好现象吗?

知识源于实践,窍门儿源于思考,不破不立。尽管达标评价不是考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最终方式,毕竟是在排名制度后的一种现实进步啊!

课堂延伸到室外

2000年,能提出一个“学科实践活动”的概念就是一件很创新的事情,刘知晓校长到现在也是这样认为。

刘知晓亲自主笔写出了《学科实践活动方案》,制订了150多种学科实践活动类型,涉及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学生听、说、读、写、算、测量、观察、拼装、饲养、采集,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学习方式有了一个大的变化。《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都曾经报道过学校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情况。2001年,东营市教育局教研室在实验小学召开了现场会,向全市推广这一做法。2003年,山东省教育厅评出了全省50个教学改革典型,东营市占了两个,学科实践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刘知晓调任到晨阳学校后,进一步梳理了学科实践活动的思路,在学校内设立了许多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近百个实践活动岗位,有图书管理、理化生实验室、红领巾邮局、红领巾超市、动物养殖、植物养植等。以红领巾超市为例,学生自推店长、店员,从进货、定价、出售到财务管理,全由高年级学生负责。学生们从中可以体验到物流、数学、财务等多方面知识。超市仅出售学习有关的文具和书籍,盈利用于班队活动、学生奖励和捐助,不准涉及其他。

在晨阳学校的校园里,你可以看到翱翔的鸽群;在教学楼的走廊和教室,悬挂和摆放着翠绿的吊兰;奔走在图书室、实验室和办公室之间的,经常有小管理员和小邮递员的身影。很多人说,到了晨阳学校,你就会感觉到时时处处洋溢着生机。

学生在学校,需要的是童年的快乐,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快乐学习的过程并不矛盾,关键是国家怎样来规划设置课程,老师怎样去理解和实施教学过程,学校怎样提供和开发学习的资源。这对于一个校长,一个对学生童年负责任的校长是一个永远思考不尽的问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

刚到晨阳学校的时候,刘知晓发现这一支教师队伍很年轻,亟须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他亲自上阵,组建了晨阳学校的教师读书小组。

读书小组并非只是读书,刘知晓把他曾经在浙江省小学语文研究班的学习秘笈搬出来。1990年,他拜在浙江省特级教师朱雪丹门下学习。朱老师言传身教,有一套严格的培训方案,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的那点儿功夫,全是朱老师培养出来的。有一次写作业写到凌晨,鼻子都出血了还不知道。”刘校长回忆那段学习经历时很有感触。这次他也要变成朱老师,让他的年轻同事变成学员。

读书小组第一次招到了8个人,刘知晓自任组长,学习时间放在课余,每周日晚是集中学习的时间。学员们读的第一本书是所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第二套书是所任教学科的全套教材,然后是正在教授的一册教材。不管读什么书,都要写读书笔记。统一发的方格稿纸,一律正楷手写,既有书上的知识要点,也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按时上交,不得延迟。这些都是刘知晓曾经领教过的朱老师的做法。等到集中学习的时候,每个人要站出来,限时发言,还要接受组长的提问,这是刘校长的创新。课标和教材读完了,那就看名师上课视频和自己录自己的课吧。看完了,上完了,这都不是目的,还要把名师和自己执教的课堂实录一字一句地整理出来,很多学员都是红着脸整理完两个课堂实录的。

一轮学习下来,学员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大仓库,装了个盆满钵盈。明白自己的学科是什么,有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其实这些都是一个教师应该搞明白的事情,可是师范院校不会教授这些,只有到了工作岗位,你才会面临这些问题,读书小组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些。

先成为一个专家,再成为一个杂家,要把自己头脑变得丰满,需要读更多的书,走更长的路。学员们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书,可以跟着校长到名校参观,可以和名师座谈。学习的过程固然很苦,但收获更令人欣喜。读书小组那些学员,至今有的成了教学的管理人员,有的成了教学能手。

一个小团队带起来了,整个教师队伍也需要整体素质的提升。刘知晓改变了图书采购的一般做法,让家长、学生和老师自己挑书,确定书目后学校统一采购,做到应心应手。实在不行,也可以到网上淘宝,学校照样予以报销费用。在学校的二楼教工之家,摆放着一排排书架,每个书架上贴着教师的名字,摆放着每个人自己挑选的书籍。每周到学校读书一个晚上,读不完带回家继续读。书籍的所有权归学校,使用权归教师个人。校工会为每一名教职工买了一个喝水的杯子,为读书环境增添了一些温馨。

在晨阳学校,教师读书蔚然成风,家长和学生也走进学校,开始了“亲子共读”。在气温适宜的春秋两季,偌大的阅览室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家长的酒席应酬推掉了,孩子的作业减少了,共同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宁可把书翻烂,不可把书放霉,这是刘知晓校长的胆量和魄力。在教学楼每一层楼的尽头,还设有红领巾读书角,两排彩色公园座椅,两幅名画点缀,三幅遮阳的百叶窗帘,一排设计精致的书架和琳琅满目的书籍,给课前和课间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时刻准备着知识的盛宴。

义工旗帜高高扬

知识的富有不是真正的富有,精神的富有才让人觉得有意义。刘知晓一到晨阳学校便提出了组建晨阳学校义工团的建议,发动教职工和12周岁以上的学生做义工。不请物业公司,并不是学校真的缺钱,而是担心教师和学生长期脱离劳动使得精神世界会变得贫穷。于是每一名教职工分到了一片卫生区,从教师做起,从校内做起,让义工精神发扬光大。刘知晓也不例外,他曾经打扫过楼梯、卫生间,现在仍然负责着一层楼的走廊。

2008年,学校正式组建了义工团,有教师32人,学生123人,愿意随时参加活动的家长接近500人。义工团人员多,活动普及的面就广,社区、商场、学校、敬老院、孤儿院……一年四季都会有晨阳学校义工团员的身影。人员发展从学生到家长,活动开展从校内到校外,这是义工团的一条方针。有教师的以身示范,学生紧随其后,家长们也根据自己的专长到学校做演讲,做辅导教师,医生、警察、作家、演员、科技工作者纷至沓来,学校俨然成了一个大的学术沙龙。学校借风使力,利用家长的专业资源把校本课程开发出来,学生收获的是知识,家长得到的是精神享受,学校开发的是课程,义工团拿到的是成绩。一箭四雕,何乐不为!学校每年开展的义工活动不下50次,参加的人员有上千人次。于是报纸上有影,电视上有声,义工团声名鹊起,成为了一杆飘扬在学校和周边社区中的精神旗帜。

习惯养成重细节

20069月,上级领导约刘知晓谈话,让他写一篇关于如何当好校长和说明办学思路的文章。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写了一篇《校长的责任在于引领超越》,里面提到了学生的培养目标:一、健康的体质。二、相信人生而平等的人格魅力。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初步的交际礼仪。四、扎实的学科知识。五、初步的文学艺术审美能力。六、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后来他读关于陶行知的书,读到了一段陶行知关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段话,也提到了培养目标:“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二者对照,还颇有些相似。刘知晓觉得自己的办学之路没有错。

刘知晓颇欣赏的一句话是叶圣陶先生所云的“中小学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教育应该从儿童着手,即所谓“童蒙养正”。人的童年少儿时期,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在这时接受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受用无穷。这就是晨阳学校特别重视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因所在。

2008年底,刘知晓随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赴美国康州中小学校长培训团到美国学习考察了21天。其间他实地考察了美国康州公立幼儿园、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对美国康州学校的学生管理印象很深,觉得两地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素质差距甚大,他推行养成教育的决心和信心更大、更足了。他撰写了近两万字的《访美杂记》,带回了一些参考资料,又在一个月内连续召开四次家长会,把养成教育的理念宣传给家长,以求达到家校思想的一致。

全国各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学校不计其数,但教育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晨阳学校有自己的创新,提出了习惯养成教育的“三个主体”,即家长、教师和学生。刘知晓说,养成好习惯,学生才能知书达理,教师才能身正学高,家长才能为师垂范。学校借鉴美国康州联谊学校的做法,制订了《学生手册》和《教师、家长手册》,规定了学生行为习惯13个方面54条的要求,还有学习习惯9个方面42条的要求;《教师、家长手册》中明确提出了8个方面61条的教师行为习惯要求和4个方面50条的家长行为习惯要求。

我们再回头看一下陶行知1934年为淮安新安小学六年级学生制订的教育大纲:“每天做内体运动一次;每天整洁一次;每天写日记一篇;每天吃开水五大碗和豆浆一大碗;每天大便一次,且有定时;每天看本埠和外埠报各一份;每年洗澡八十到一百次;每年和国内外小朋友通信十二封;需要认识环境中最常见的动植物各十二种;每晚能看到的恒星和行星十二颗;能欣赏名歌名画和自然风景……”晨阳学校的手册内容和这样貌似鸡毛蒜皮的条目有些类似。

【记者感言】

仰慕前贤,苦苦寻求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刘知晓在不断探索着。从东营市实验小学到东营市晨阳学校,平淡的工作简历饱含着23年的教育历程,苦甜参半。到晨阳学校6年了,他没有去争取任何一项个人的荣誉称号,他享有的民间口碑却很不错。一个健谈、善于思考的校长,脑子里经常产生一些创造性的火花,没有理论高度,说不出科学依据,但很实际、很实用。为了国家的科学发展,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的教育需要这样不求闻达、默默工作的教育工作者。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祝愿刘知晓校长和晨阳学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山东教育》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