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语文拽回家

发布日期 : 2012-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张庆亮


她把语文拽回家

——李虹霞“统合教学法”述评


潍坊有个李虹霞。

李虹霞发明了个“统合教学法”。

“统合教学法”,让她把语文拽回了家。

她把语文拽回家,难道语文教学走丢了?

其实不说也知道——你懂的……

语文的重要,地球人都知道,从小学到大学,都有语文课,据说还是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到高中的“硬菜”,三门“主课”语数外,语文居其首,而且外语本来也是语文,可见语文不是一般的重要。

但翻检最权威、最有“文化”的《辞海》(1999年版),茫茫大“海”中居然难觅“语文”这一叶扁舟的踪影。也或者,估计是“语文”实在难“语”,说不清楚,只好“吾知所以拒子矣,吾不言”了。

述评之一:统合语文教学,给学生必备的营养

当然不说也明白,“语言文学”也好,“语言文字”也罢,语文,说白了就是通过教人读书识字,学会用嘴说话、用笔写话,听、说、读、写而已。

但这如何听、说,怎样读、写,却大有深意藏焉,不是每个语文教师都能琢磨明白的。

●“连体婴儿”要分开,但是各学科、语文科不应该被人为撕裂

有一个长久以来少人关注的现象。就像语数外数理化史地生,学科之间严重不搭界一样,语文教学本身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该有的分化现象。各个学科,包括语文的听说读写,本来应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却被生生地割裂了。

“连体婴儿”要分开,但是学科不应该被人为撕裂。现在的学科之间,就像摄影师的摄影服一样,语文、数学在上衣胸前的兜里,物理、化学在裤子兜里,有些学科甚至在屁股后的兜里。

语文的听说读写也同样如此,或者像被塞进了封闭严密的抽屉,相互之间不搭界,既没有物理更没有化学反应。学生学了12年语文,听是听,说是说,读是读,写是写。听懂、读懂了说不出来,想说、说清楚了写不明白。

知识不少,能力很差,所谓“两脚书橱”。《南史》中的《陆澄传》云:“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

现象很复杂,原因很简单。有些老师即使读到本科,16年的读书,他们仍然没有真正掌握好一个最浅显朴素的道理:普遍联系。

好在,李虹霞老师开始掌握了。

她的“统合教学法”,把语文教学拽回了家。

这个“家”,就是把被人为地生撕硬扯、割裂得莫名其妙的语文,还原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的“语文”。

这个“家”,就是把“听说读写”糅合在一起,通过一道道的“什锦八宝饭”、一桌桌的“满汉全席”,引导学生摄食、消化、吸收、同化。

这个“家”,就是给学生以作为一个中国人生存、发展必备的营养:语文—人文—人生。

中文系出身的李虹霞,以她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语文是“读”出来的、“学”出来的、“悟”出来的、“写”出来的,而绝不是“讲”出来的。每一个学科,肯定有一个使老师和学生都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渠道。

从认识的实践—理论—实践,从作文的“总—分—总”,李虹霞把语文教学和研究的目光,投向了“统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统合视域下的语文教学”。

关于“统合语文教学”的核心概念,李虹霞目前的阐释是:

沿着“国家课程师本化”的路径,统合分散在学科内外、联系密切的内容,改变课堂结构,重塑教学流程,让学生全方位、整体、创造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地获取而又充满愉悦的过程,促进学生识字写字和听说读写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

李虹霞说,传统的教学是按照教材的次序开展,而教材无非是知识体系的分割。照本宣科的结果,只能给孩子移植一些知识而很难形成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只有直面学生,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这就需要从整体的“人”出发,重新考虑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生活等教学要素的整合。

语文“统合教学”的三条实现路径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诗人惠特曼告诉人们,学生对语文的最初认识,与教师给予他怎样的课程资源紧密相关。

“教师即课程”,教师必须进入课程,才能创造出鲜活的课程。只有充分理解国家课程以主题为单元的编辑意图,才能真正从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以统合的视野组织协调,引导学生走向语文学习的有效时空。

按李虹霞的认识,统合语文教学的内容框架,可以表述为:放弃传统的线性教学,建立多元、多面、多维、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时空坐标。主要沿着横向、纵向、时空三个纬度进行统合。

路径之一:横向统合

横向统合1:语文教材与相关文学资源的横向统合

李虹霞说,首先,要改变一课一课“教”的策略,对语文教材与相关文学资源进行统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大量有价值的相关文学性课程资源走进课堂,给学生无限的阅读自由和空间。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除国家教材外,李虹霞引进了大量儿歌、绕口令、韵文、优秀童书、古代蒙学读物、现代集中识字读物、地方文化读本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读本。

她还与“李虹霞工作坊”的老师和她的学生一起,陆续整理出了《童谣识字》《韵文识字》《字经识字》《成语千句》《趣味偏旁》等系列读本,使得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她和学生或领读、或齐读、或自由读,就用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方式,让学生有了更广阔、更自由的阅读空间,识字量、背诵量、阅读量激增,一年级的人均识字量已达2000字,远远超出课标1000字的保底量。

她的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阅读完小学阶段的所有语文教材,还集体阅读了《史记故事》《春秋故事》《希利尔讲世界史》等,学生可以脱离拼音进行无障碍阅读。

横向统合2:语文课与各学科跨学科的横向统合

李虹霞一直与美术、音乐、数学、微机等学科教师合作,进行课堂(学科)间的资源“统合”。

比如,在美术课、语文课上,根据季节变化,给画作起名字、作介绍;在音乐课上,欣赏或演唱语文课本中的有关音乐歌曲;语文课教学生吟诵,音乐课美化为吟唱;请数学教师讲语文学习对数学学习的辅助作用;把微机课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语文课堂的课件制作;请美术教师到班里开书法讲座,做专业指导等。教师资源的统合发挥到极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扇精彩的窗。

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李虹霞的教室里,可以常见数学教师与学生一起配乐朗读,音乐教师与学生一起吟唱唐诗宋词,生活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名著……

横向统合3:“书人合一”的师本横向统合

李虹霞说,很重要的一点,无论怎样“统合”,都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和习惯养成,并且要伴随教学的全过程。

此言甚是。“让我们来共同设法,使得孩子们在踏上这第一步阶梯时,不要感到那么吃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使他们向着掌握知识迈出的每一步,都能像鸟儿矫健的起飞,而不要像一个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精疲力竭、跨着疲乏无力的步子的行路人。”

由此,基于达成《课程标准》总目标的前提,李虹霞用统合的视野,思考并尝试创造了自己的序列师本课程,着眼于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然后才是渗透方法的指导。

除了形成语文教学“第一次”的师本课程(如第一本语文书、第一节语文课、第一次识字、第一次写字、第一次师生交流、第一次习作),还有调整识字、写字、读书顺序,形成“序列化”的师本课程。

例如低年级学生写字教学内容的调整统合:

利用与汉字有关的文章、书法作品,及书法老师的现场展示,熏陶学生对汉字的崇拜和亲近,在第一时间认识汉字之美,对写字产生兴趣;

把软笔书法训练引进语文课内,与硬笔书写同步进行,体味对书写的敬意;

调整写字教学顺序,笔画练习时间拉长,教材同步生字书写滞后;

摒弃一年级的同步练习册、统一作业本和学期中的任何考试,让学生带着对汉字的敬意从容地书写,真正做到提笔即练字;

不允许使用橡皮,养成先准确观察再正确书写的习惯,为使用钢笔提前做好准备,也防止日后在抄写纠错上浪费时间。

经过这样的调整,班里的学生几乎人人成为“书写高手”。一年级时,有一半的学生参加山东省的书法考级,获得了一、二等级证书。2011年的全国目标教学会议上,她的学生们的书写素养展示板给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以极大震撼:要不是亲眼所见,怎会相信一个班的孩子都能写得那么好。

再例如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内容的调整统合:

开设识字第一课,利用名字、墙报、广告、电视等学生原有的识字经验,让学生有识字的信心,明白识字就要“两条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生活识字;

编制韵律十足的配乐儿歌,选择生动形象的动画片,让拼音学习愉快又快速,避免学习热情被长时间的拼音学习消磨殆尽。然后,提供多于教材数倍的材料,练习巩固“拼读”,尽快达到“直拼”;

以积累词汇、发展阅读理解力为目标,开始大量阅读。把优秀的古代蒙学读物、现代集中识字读物、优秀童书等、小学阶段的人教版、苏教版全部教材当作识字教材来用,在低年级完成小学阶段的常用字识字任务。

路径之二:纵向统合

纵向统合1:同一册教材内容本身的纵向统合

20107月,在潍坊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会上,李虹霞带着她的一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整合识字》的教学汇报,赢得了满堂彩。

本课统合后的教学资源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8课集中识字课文,根据要求会认生字重新组合韵文4篇,与所识成语相关的成语故事、神话故事3篇,即人教版二上课文《坐井观天》、苏教版五上课文《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经过教学资源、识字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统合,实现了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的高效教学。包括预习在内总共4课时,88个要求会认的字,无论在语言环境还是单认,学生全部认识,66个要求会写的字已通过自印的字帖练字完成。

按原来至少16课时的教学要求,仅课时量即至少节约12课时。

再如一年级下册七单元内容的统合。仅就时间而言,如果用传统的上法,起码要上8课时,而李虹霞只用1节课的时间就轻松解决了。她设计的教学活动如下:

活动1:“找找他俩的不同”。把最小巧的王艺莹、最胖大的刘志远两个小朋友拉到前面,学生很开心、很容易、很迅速地就找出了一堆反义词:块头的“大小”、位置的“左右”、身材的“胖瘦”、身体的“高矮、强弱”、性别的“男女”、吃饭的“多少”、跑步的“快慢”、腰围的“粗细”、胳膊的“长短”、皮肤的“黑白”等反义词。

活动2:从两篇课文里读出两组反义词。学生整体阅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两只小狮子》,惊喜地发现了“送和要”“勤和懒”。

活动3:找找文章用那些词句表现了反义词。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明白,原来一个词可以用这么多具体的动作、语言来描述。

活动4:说说对小兔子和小狮子的看法。学生说得非常踊跃,还因观点不同辩论得不亦乐乎。

又如二年级下册五单元两篇课文的统合。第一篇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其中的第三小节“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孩子们对此显然是有知识疑惑的。怎么办呢?

李虹霞引出《数星星的孩子》中爷爷说的话: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学生的疑惑自然得到了解决。

最后一小节,有句“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只要你仔细观察,多多去想……”如何引导学生真正领会“仔细观察,多多去想”这八个字?李虹霞让学生阅读《数星星的孩子》,看张衡是怎样“仔细观察,多多去想”的,最后自己找出意思相近的“刻苦钻研”一词。这样的互文解释,让学生既理解品味了词语,又感受到了人文熏陶。

纵向统合2:跨学段语文教材之间的纵向统合

这种统合,李虹霞走了三步,带领学生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把自己统合的现成专题资料呈现给学生,如《与春天的幸福约会》专题。

模块1:利用网络、教材、书籍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成语、歌曲、美文若干篇,组织学生美读、歌唱、背诵,进行前瞻积累。

模块2:引导学生留心周围春天的美景,与美术老师联系让学生画下眼中的美景。

模块3:首先通过师生比赛对词、对诗,接背美文,唤醒沉睡在孩子记忆中的积累;然后送给学生意外惊喜———学生的画被老师做成了大图片,点拨他们为自己的画起名字;最后在孩子的心灵充分打开后,让春天来到了孩子们的笔下,学生的睿智因为遇到了春天而精彩闪现。

第二阶段,指导学生做统合专题。让学生阅读所有相关教材,分工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排版、校对。如在潍坊市小学语文研讨会上执教的《中国的月亮》专题。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关于月亮的古诗词、现代诗歌散文、传说、对联、别称、歌词等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归类。对整合后的资源进行阅读、美读和背诵。

课上,从听歌曲看歌词入手,营造氛围,导入到对月亮的欣赏和联想中;然后在语言文字中品读月亮,从字里行间中去欣赏感受语言之美。引导学生从“物象的月亮”走进“意象的月亮”,从而体会中华民族赋予月亮的情感,读出自己眼中的月亮。最后通过朗诵诗歌《中国的月亮》升华主题。

第三阶段,放手让学生做自主专题的统合学习。如《动物那些事儿》的学生自主专题。

李虹霞一直是跨年级教学。自主专题一般由她的高年级教学班承担。先是利用两周的时间,五年级的学生通读完人教版、苏教版的一至六年级教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专题重组,通过网络搜集充实有关内容,自己排版印制为读本。

接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同一专题下的相关知识。对其中的精彩词、句、段、篇进行了美读、积累、赏析和仿写,对中外作家对动物的描写方法和语言风格进行了比较、梳理,研究了怎样过动物的写作关。

最终形成各学习小组的汇报材料,在课上进行了研讨。

课后,同学们欢呼雀跃地捧去了李虹霞对他们的奖励:10本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学生在博文上说,这是学习热情最高涨、最有成就感、收获最大的课。

两年来,李虹霞和她的两个班级,在各种场合展示了多个统合专题:一年级的《整合识字》(潍坊市骨干教师培训会),二年级的《云之歌》(李虹霞个人统合教学研讨会),一、四年级合堂的《祖先的诉说》(全国主题学习研讨会),四年级的《串起时间的项链》(教学能手展示课),四年级的《中国的月亮》(潍坊市小语教学观摩会),五年级的《动物那些事儿》(李虹霞个人统合教学研讨会)……均引起了强烈反响。

路径之三:时空统合

决定教室容量大小的,不是教室的空间和设施,而是教师的视野、智慧和气度。只要统合各种资源,一切围绕孩子的困惑和需要,教室就不仅是接受知识的场所,而是拥有无数成长故事、充满精神力量,温暖幸福无限延伸的气场。

时空统合1:用足网络资源,博客成为“空间教室”

在对新知的汲取上,李虹霞很前卫。她把班级博客建设成了“空间教室”,及时捕捉“教室”动态,提取有趣味、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用文字记录并发布。把瞬间凝固为文字,让幸福永驻教室。学生和家长反复咀嚼回味这些用文字凝固的感动和幸福,纷纷建立博客、发表博文。他们的两个“幸福教室”以及老师和学生的个人博客,成了师生、家长乃至周围相关人员共同耕耘的田园,资源共用、幸福分享,自由交流、发表思想。

时空统合2:让学生呼吸幸福的“语文味道”

在李虹霞看来,“语文味道”就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味道,就是浓浓的墨香和淡淡的书香。她一年级就与学生一起练书法、读童书。每个周日学生返校时,她早到教室备好笔墨纸砚,学生在练字音乐中陆续进入教室,踏上“幸福软笔书写之旅”。

家长会上,她和学生一起给家长讲故事、背美文、诵诗词,温暖的故事唤醒了家长内心的柔软,师生的默契让家长感动、激动,随后就有了世界上最和谐的呼吸———“亲子朗读”。

时空统合3:走出教室的语文学习

与校园文化统合,校内的名言警句成为低年级识字教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资源;与社会生活统合,带领学生参观访问百年坊茨小镇美术馆,现场口语交际教学、远足回来写见闻;与家庭统合,与家长共读一本书、编写《生活识字报》、“我给妈妈当老师”、查阅族谱……丰富的实践活动,让语文走出教室,融入了多彩的生活。

这是《画风》的活动设计: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感受风;组织学生分别采访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老师,了解风的形成和风在音乐、美术中的表现,以及对体育运动的利弊等;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与风有关的诗歌;画一张有关风的画,配上自己的小诗;课堂教学指导朗读好课文,扎实进行句式等语言训练,将课文和叶圣陶的小诗融为一体,创作出自己的诗歌。

述评之二:统合语文教学,感受课堂的魔力

不是“魅力”,而是“魔力”。李虹霞上课,真的有一种魔力。

1970年出生的李虹霞,现在是潍坊市坊子区的潍坊北海双语学校小学语文教师。此前,她曾在职业中专任教多年,然后在小学、中学任教,因为“太喜欢小孩子”,2009年又重回小学。

李虹霞现在教着两个班,不是常见的一套教案的两个平行班,而是跨年级,同时执教低、高两个年级的两个教学班。这种情况不多见,有点儿意思。

201110月,全国目标教学研讨会上,李虹霞执教的《读读笔下的秋》引起强烈反响,荣获全国目标教学特等奖。以下是部分课堂实录,执教班级是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三年级(1)班。

自主分担,任务展示

一生边打开课件边组织同学:请各小组把承担的任务展示一下。

幻灯片出示:鸿鹄组、白鹭组、海燕组、海鸥组

生:我们鸿鹄组已经完成任务,并带大家进行了积累。请大家看。

点击幻灯片出示。鸿鹄组负责任务:找出本单元多音字并制作幻灯片。

生:我们白鹭组通过查词典和上网搜,解决了全班不懂的词语,并带大家进行了积累。请大家看。

点击幻灯片出示。白鹭组负责任务:想办法解决全班不懂的词语。

生:暑假里,我们全班同学都把生字做成了幻灯片,开学以后我们又听写三次。我们海燕组负责把全班出错的词语做成幻灯片,这是三次的错词。现在,我们已经全部过关,请大家看——

点击幻灯片出示。海燕组负责任务:负责把全班出错的词语做成幻灯片。

生:我们海鸥组已经完成任务,请大家跟我背,《秋风引》,一二,开始。

点击幻灯片,出示10首关于秋天的古诗:《秋风引》《秋思》《秋词》《七律·登高》《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枫桥夜泊》《暮江吟》《赠刘景文》《山行》《秋夕》。

生齐背。

生:我们仙鹤组已经完成任务,请大家跟我背诵。

点击幻灯片出示:《相见欢》《一剪梅》《书博山道中壁》《醉花阴》《苏幕遮》。

师:李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承担所有的工作,最好让李老师“下岗”。李老师也做了工作,把大家的书写展板做成了幻灯片,请大家看。

幻灯片出示:学生书写展示板。

师评价:李老师认为,这一次写得最好的是天鹅组,他们组的四个成员整体水平高。

读秋想秋,随秋生情

师:孩子们,我们开始上课。现在大家看大屏幕上的“秋”字,看我们中国的汉字多有意思,一棵棵的禾苗在火红太阳的照射下,都成熟了。这就告诉我们,到了什么季节了?

生:秋天!

师:今天我们不是看外面的秋天,我们是到作者的笔下,去读读笔下的秋,读课题。

生:读读笔下的秋

师:拿过一首诗,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把它读准、读顺、读懂。这些工作,咱们班,已经不用李老师操心了,你们自己已经做好了。那么李老师需要做的,就是领着大家,把作者写下来的文字读出画面。首先,我们进入秋天的第一首古诗《夜书所见》。课前大家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读给老师听听。《夜书所见》,预备,起。

生朗读,幻灯片出示《夜书所见》。

师:不看着,我们也能把它背出来。一边背一边想,看看这些文字,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大脑,浮现出画面。《夜书所见》,起。

生齐背诵:《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告诉我,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生:我眼前出现了,江上有一艘小船。

师:是一条小船。

生:我眼前出现了几个孩子在捉蛐蛐。

师:嗯,多么有童真、童趣啊!

生:我看见了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上,还听见了阵阵秋风。

师:噢,你听到了阵阵的秋风和萧萧的秋声,其实是你感觉到了寒意。你看看我们这样一想,是不是这首诗就完全变成了一幅画面。看,这也是一个人想出来的画面,大概和我们不太一样。每个人读这首诗都有自己的想象,现在就让我们看着画面,再还原到诗中去,《夜书所见》,读——

幻灯片出示画面,音乐起,生齐读。

师:夜深了,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诗人不禁吟道——

生:萧萧梧叶送寒声。

师:这个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他是怎么说的?

生:江上秋风动客情。

师:此时此刻,可能你已经成为诗人,在这里你最想念谁?

生:我最想念我的家乡。

生:我想念我的爸爸妈妈。

师:你一定在挂念,家中的爸爸妈妈可穿上了厚衣服?那么你可曾想到了你儿时的玩伴?

生:我想到了跟小伙伴一起玩。

师:哦,你想到了和伙伴一起玩的情景,你和诗人一样。这时诗人往远处一看,看见了篱笆下的灯火,诗人是怎么说的?

生: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噢。他料想,一定是有小孩子,像他小时候时那样在捉蟋蟀呢,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生:知有儿童挑促织。

师:刚才我们说的顺序跟书上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中国的诗特别有韵味,它讲究押韵。为了押韵,读起来好听,作者在这儿做了一下调整,把第三句和第四句调了一下,将来你们大了,就知道这就是“倒装”。同学们,这首诗弄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来,背一遍,边背边想。

生齐背。

师:看,孩子们,就这样一来,我们不仅把诗的画面读出来了,而且我们还把诗的情感读出来了,就像大家刚才一样,走进作者的内心,把自己当成作者,就能读得有感情。现在,谁能告诉我,学习一首古诗,可以用哪些办法解决?一二三四,说的要有条理。

生:一要看图画,二要联系上下文。

生:三要多读几遍。

师:没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生:四走进作者的内心,把自己当成作者。

师:对,这样就能读好。谁还有?

生:看注释。

师:借助注释理解词义,这也是好办法。还有吗?

生:读出画面。

师:对呀,刚才学了,要用上“想象”,读出画面。这样一来,我们学古诗容易了吧?

生:容易了。

师:好,就用这个方法,我们自学第二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同桌之间相互说一下它的意思,弄明白这首诗。

生自学,师巡视。

师:很好,都知道看注释去学习。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我们自己就能学懂。其实,我们早在一年级,就背过70首古诗了。请大家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背。

感受秋天,学习表达

师:在古人的眼里,秋天往往是悲秋,一进入秋天,一听到秋风的萧萧声,他们就想家了。可是如今,在我们孩子的眼里,秋天可是快乐的季节。接下来,我们用学习古诗的办法,学习一个故事,一个发生在秋天里的故事,《风筝》。刚才我们把文字想象成了画面,现在请迅速默读这一段文字,告诉我,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用一句话告诉我。

幻灯片出示课文段落。

师:谁能告诉我?

生:做风筝。

师:谁在做风筝啊?

生:有一群小朋友在做风筝。

师:对,就是一群小朋友在做风筝,并且他还写出来了做风筝的心情。读。

生:憧憬和希望,快活……

师:再看这一幅画面,上来第一句就告诉我们了,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幻灯片出示课文段落。

生:一群小朋友在放风筝。

师:对!放风筝有一些快乐的动作,你注意到了吗?

生:大声地喊叫,拼命地奔跑。

师:这是不是我们小朋友平常的行为?就是这样的。你看,我们也可以把这么长的一段文字,想象成一个简单的画面。反过来,我们还可以把一个简单的画面,写成长长的文字。这篇课文你已经读过好多遍了,请你用一句话把它概括出来。谁能说?

生:童年的时候,作者和她的小伙伴一起做风筝,放风筝。

师:谁有补充?

生:还有找风筝。

师:这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一篇文章。其实,文章的第一段就告诉我们了。你们读第一自然段,是不是我们概括的就是第一段的文字?由此可见,第一段重要吧?

生:重要。

师:第一段特重要,它是开头段。开头段可重要了,开头段告诉我们它的作用了,大家一起说。

生:我领起下文。

幻灯片出示开头段的作用。

师:再大声点告诉我。

生:我领起下文。

师:你可要记住、学来。它领起下文,所以下文都要围绕着它来写。我们就用这个办法,来读读《秋天的雨》,看能否用上。

幻灯片出示文本: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的歌,是一首欢乐的歌。

师:请你从书上找出这两句话,并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来。

生画课文。

师:它在哪里?

生:在每一段的开头

师:是每一段的开头吗?

生:是开头段的第一句和课文最后的结尾句。

师:好,这样说就确切了。再找这三句话,在文中画出来。

幻灯片出示文字: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师:好告诉我在哪?

生:它在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开头

师:加一个“们”,它们在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开头。大家也一定发现了,这五个句子,都是每一自然段的开头。这就是一篇课文的结构,相当于我们盖一个楼,先总的说一下,再具体说一下,然后总的再来说一下。希望这种结构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接下来,我们分别来读一读这几个段落,看还有什么发现。第一段,你来读。

生读: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师:真好听,是不是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着第一句来写的?

生:是。

师:再来看这一段,请你注意开头句。请你读。

生读: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师:好,你接着往下读。

生读: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师:说没说颜色?

生:说了,黄色和红色。

师:好,再往下读。

生读: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师:这海洋一点也不广阔,听老师读: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生读。

师:看后面的句子,是不是每一句都在写有一盒五彩缤纷的染料啊?是的。看下一段,哪个小朋友能读好?

生读: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师:你读得流口水了吗?

生点头。

师:听老师读。

师范读。

师:口水都流出来了!读到这里,我们发现,每一段后面的句子都是——

生:都是围绕着第一句来写的!

师:现在我们明白了,原来作者就是这样来写的呀!这个开头句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呀?大声说!

生:中心句。

师:你们现在都是开头句,现在告诉我。

生:我是中心句,下面的句子都要围绕我来写哦!

幻灯片出示:我是中心句,下面的句子都要围绕我来写哦!

师:这样就能写好吗?还不够。再来看看,这几个句子。

幻灯片出示段落: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师:你看作者是怎么把这个句子写得这么生动的?这是用了什么呀?

生:这是比喻句。

师: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银杏树比作小扇子,把枫叶比作邮票,把田野比作成金色的海洋。

师:对,打比方使这个句子更生动了。你再看画面上的柿子、橘子,人家作者是怎样说出来的?读。

生读: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幻灯片出示各种水果和菊花的图片。

师:你看,柿子、橘子也像你们一样,有了人的生命、也有了人的动作了,这种写法就叫“拟人”。他喜欢菊花了就把菊花称作?

生:菊花仙子。

师:菊花仙子得到的色彩可多了!有——

生: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

师:还有吗?

生:有,还有很多很多。

师:所以他用了一个省略号。现在美丽的“菊花”们,请向我频频点头。

生频频点头。

师:菊花都活了!我们又学了一招儿!原来所有的一切,在作者的笔下,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呀!这样就能把一段话说得又清楚又明白,又形象又生动。你学会了吗?咱们来试试,说说秋天的风。

生:秋天的风真讨厌。你看夏天我们能游泳,吃冰激凌,可是秋天的水凉了,我们不能游泳了,冰激凌也凉了,再吃就会肚子痛。

师:他,围绕“秋天的风真讨厌”这个句子来说的。你眼里的秋风呢?

生:秋天的风真好。秋天的风掠过橘子,橘子就变黄了,我们就可以吃到好吃的橘子了;它摸过柿子,柿子就笑红了脸蛋。

生:秋风是一位勇士,他真勇敢,把夏天的炎热赶走了。

生:秋天的风真神奇,它摸了摸苹果的脸,苹果就笑红了脸颊;它把银杏树的叶子变成小扇子;它把枫树的叶子变成了一枚枚邮票。

师:现学现用、活学活用,掌声送给他,学了就得用,真好。

生鼓掌。

师:写景,我们可以这样去写,写人呢?同样可以,现在你来写一写:以“李老师真什么”为中心句,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句展开具体描写,看能不能把李老师写活?

生写,交流。

生:李老师很辛苦,因为她又教我们班,又教六(4)班;李老师很辛苦,她除了教我们课本,还给我们上课外的课,所以她每天晚上都要上网查资料,李老师很辛苦。

师:一连三句“很辛苦”,一句就足够了。

生:李老师像一朵玫瑰花,

师:我真高兴。你的中心句是什么呀?

生:李老师真美。

师:好,这句话我也爱听,继续。

生:虽然你凋零了。

师:啊,李老师凋零了?

生:但是,你就算“零落成泥碾作尘”,你依然“香如故”。

掌声,笑声。

师:李老师可不想“永垂不朽”啊。人家陆游写梅花的词,被你用在李老师身上了,不过谢谢你啊,你知道这首词一定写一个高雅的人,才用到李老师身上,李老师很荣幸!

生:李老师声音真好听,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李老师给我们朗读,不光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就连窗外的山羊都听入了迷。如果世界上有拷贝机的话,我一定把李老师的声音拷贝下来,复制到我的嘴巴上。

师:看来大家对一年级时,山羊趴在咱们班窗户上听朗读,记忆犹新啊!事实上,你们大家现在的朗读,已经超过李老师了啊!

生:李老师真厉害,如果有谁上课说话,李老师不用看都知道谁在说话。如果谁上课走神了,李老师用眼睛一扫,他就立刻坐好了。

生:李老师真善良。我们班有一个叫王文芊的小朋友,她学习很好,可是她家里条件不好,已经付不起学费了,李老师因为这件事伤心地哭了。后来,李老师想尽办法,终于把王文芊留在了我们幸福教室。

师:留在幸福教室,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6:李老师很博学。她像一台电脑,我们提出问题,她就帮我们解决。李老师的脑海里有很多成语,还有很多很多知识呢。

师:大家都学会了围绕着中心句来具体描写。看,这是从大家以前写李老师的博文中摘取的,李老师把我们班小朋友的话凑成了一段话。你们把李老师写得多美啊!

幻灯片出示小文章:

李老师真美。她平时穿衣服总是很漂亮。她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还有大大的眼睛、秀气的鼻子。她那小巧的嘴巴红红的,像樱桃一样。李老师讲课的时候眉飞色舞,那声音真好听!要是我们积极发言,李老师的脸准能笑成一朵花。李老师笑起来很温暖,我很喜欢她。

师:李老师教我们班多幸福啊,在大家的眼里,李老师又善良又美丽,声音好听,还又博学,我愿意永远教你们。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再听听秋的声音。

师生共读《听听,秋的声音》。

师:树叶宝宝在跟大树妈妈告别呢,它会说?

生:妈妈再见。

师:再见宝宝,明年再回到我的树上来。蟋蟀也和阳台在告别呢,它会说?

生:阳台再见,明年我再来给你唱歌。

师:真好,明年再来唱歌给我听,大雁追上白云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你想说什么?

生:秋天到了,千万别着凉!

师:多穿点衣服!你看这首诗经过我们的解读,多么有意思呀。这节课,我们走进作者笔下。领略了秋的色彩,那么我们试着改写一下,《看看,秋的色彩》。

幻灯片展示填空段落:

看看,秋的色彩,大树抖抖手臂,黄叶在(       )。看看,秋的色彩,枫树伸展腰肢,穿上(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幅丰收的图画,梨儿(      ),葡萄(      ),苹果(      )。

生:黄叶在翩翩起舞。枫树穿上红色的衣裳。梨儿黄了,葡萄紫了,苹果笑红了脸。

师:我们还能创作!

幻灯片出示仿写:看看,秋的色彩(      )。大树伸伸手臂,黄叶遍地。看看,秋的色彩(      )。枫树张开胳臂,(      )。看看,秋的色彩(      )。松树挺起腰板,(      )。

生:红叶满天。绿树迎风。

生:绿叶迎风。

生:绿叶迎客。

师:掌声送给她,迎客松,真好!我们还可以回家接着写,发到自己的博客上。好了,孩子们,整整一节课,我们都在看秋天的色彩,听秋天的声音。此时此刻,我们不禁想大声地告诉所有的人——

生:好一个有声有色的秋天!

幻灯片出示结束语。

师:亲爱的孩子们,我愿意和你们创造一个美丽的神话。让我们用葫芦丝吹上一曲《美丽的神话》,作为结束。

生葫芦丝齐奏《神话》。

 

述评之三:统合语文教学,李虹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什么

李虹霞的“统合教学”,“统”的是什么?“合”的是什么?它给语文教学本身带来了什么?

●趣读、点读与润读,聆听“美读”的声音

最终,李虹霞确定用“美读”代替烦琐的条分缕析,以实现了“统合教学”的最大价值,具体的办法就是“手把手、实打实”地教。

美读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阅读方法。目的在于传达课文所蕴含的美,获得美感,引起共鸣,从而发展语文阅读能力。李虹霞着力删除课堂上的烦琐分析,统合阅读策略,与学生一起潜心美读。

李虹霞的美读是“趣”读。

一年级的课文从儿歌开始,课本的第一首儿歌是《轻轻地》。“马儿马儿慢慢跑,小兔轻轻跳,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随着李虹霞绘声绘色地读,孩子的眼睛亮了起来,嘴角很快上翘,继而张开小嘴欣喜地跟着读起来,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像小马和小兔一样轻轻地挪动自己的脚步,教室里一群爱护小草的“马儿”“小兔”,在美美地充满情趣地朗读。

李虹霞的美读是“点”读。

李虹霞执教的一个五年级班,是三年级寒假后从区内各学校转学来的,多数来自农村,不会讲普通话的很多,至于朗读能力就更不必说了,“唱读”就算好的。李虹霞先从抓朗读开始,首先“跟我读”,她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一周后,再听听自己原来的朗读录音,孩子们笑了。然后就是一系列的“读好标点符号”“读好停顿”“读出人物特点”等技巧训练。

李虹霞的美读是“润”读。

李虹霞说,让学生爱朗读的魅力、受经典的熏陶,进而润泽他们的生命,是教师的使命。大量的美文美读唤醒了学生内心的渴望,真诚的呼唤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冲动。那些与祖国灿烂文化息息相关的一首首诗词,与民族精神血脉相连的一篇篇散文,都深深地铭刻在了学生的心田,融会进孩子的生命中,如春风般滋润着他们今后的人生。

儿歌、音乐与拼音,拒绝重复“昨天的故事”

李虹霞教过三次一年级。

第一次是刚进入小学,老教师告诉她,拼音教学一般要两个月。她严格按教学计划,根据教科书、参考用书教学。结果俩月下来,还有些学生头使劲晃、手用力摇,小脸憋得通红,就是怎么也找不到调。老教师说:“没办法,慢慢等吧,拼音教学一个学期常见,一学年也不稀罕呢。”

已经做了妈妈的李虹霞想,哪个孩子的第一声“爸爸”“妈妈”,是父母教他怎样发音、在什么位置、用怎样的嘴型而学会的呢?没有一个妈妈是这样教宝宝的。孩子最初的语言能力,都是妈妈每天暖语拂耳熏出来的。孩子有自己的听力,有自己的眼力,有自己学习的本领,这是天性。

可是,我们的拼音教学,为什么非要先去教单韵母、复韵母、唇齿音等等这些孩子无法理解的知识,以及拼音书写的笔画名称、占格等这些枯燥的内容呢?对于左右都分不清的孩子,教师大讲特讲“左下半圆、右下半圆”这些术语,孩子能听懂吗?

甚至“专家”们也常常谆谆教诲:拼音教学是难点,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教学云云。遵循规律没错,但什么是规律?有些“规律”,无非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昨天的故事”一再重演,就成了所谓“规律”。

李虹霞决定“试一试”。两年后,她主动要求再带一年级,尝试改变教学行为,把教拼音知识转换为训练运用能力,因为“拼音知识需要教,但不需要一本正经地教”。

李虹霞想到了儿歌,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琅琅上口的儿歌。她还想到了音乐,可以让孩子感悟节奏和韵律之美的音乐,把儿歌和音乐结合起来运用于拼音教学。最终,钢琴、录音机,钢琴教师的手和语文教师的嘴,合成了节奏明快、韵律清晰的“虹霞拼音律动”。

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ā-ā-ā;大公鸡,喔喔叫,拢圆嘴巴ō-ō-ō;大白鹅,水里游,水中倒影ē-ē-ē;1加小点还念1,牙齿对齐ī-ī-ī;乌鸦的小窝像个u,突出嘴巴u-u-u,小鱼跃起吐水泡,收起嘴巴ü-ü-ü……

“虹霞拼音律动”在教室里响起。孩子们先是一愣,然后眼睛开始放光,转而相互对视,咧着嘴儿,笑了,“是李老师!”没有口干舌燥,不必声嘶力竭,孩子们兴奋得要求反复播放:小鼓敲,de-de-de;马蹄响,dɑ-dɑ-dɑ;汽车开,di-di-di;敲门声,du-du-du……

不到一周,孩子们背熟了儿歌,掌握了节奏,翻熟了课本。无论怎样变化顺序,孩子们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对应的字母或音节。

下一周,帮孩子们分分类,告诉他们谁是单韵母、它们怎样组成了复韵母,谁是声母、它怎样和韵母组成音节,孩子恍然大悟。再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朗读,与课中休息操结合起来,“点点头,弯弯腰,我们来背声母表。bpmf……”

再一周,把不知看了多少遍的字母写写,把遇见的人和物都练习着拼出音节。却原来,一年级老师的嗓子可以不哑,小孩子的眉头也可以不锁。就这么简单,行了。

教了一个循环后,李虹霞第三次教一年级。这次,在使用原来好做法的基础上,她又调整了书写的顺序,不着急书写拼音字母,先开始软笔书法的学习。等到学生能把笔画写得像模像样后,才开始字母和音节的书写,但不多写。然后又“调整”了以往的同步拼音练习册……

李虹霞说,两周学完汉语拼音很简单,可以帮助孩子提前两个月进入借助拼音阅读。记者采访时,巧遇李虹霞跟同事们交流汉语拼音教学的问题。她说:学习汉语拼音到底为啥?有无必要在拼音字母的书写和习题上花大量的时间?以前的拼音教学是否剥夺了学生拼读练习的机会?

博客、博文与亲子,有幸福教室真好

孩子们说,李老师的教室是有味道的,“幸福的味道”。

女生姝含是李虹霞喜欢的学生,她也最喜欢李老师。姝含的父母工作调动到杭州,她要转学。临行前,姝含和妈妈不忍心见面,哭着在电话里跟李虹霞告别。姝含的妈妈最后说,幸亏有“幸福教室”博客。

姝含妈妈在博文《不曾离开》中写道:在心里,我们不曾离开!在幸福教室里,我们一直都在一起。李老师不但有31个潍坊的宝贝,还有一个杭州的孩子。因为网络,更因为“幸福教室”,我和他们的距离好近好近。含没有离开幸福教室,我们的幸福教室又好大好大!

不仅是姝含的一家。子琰妈妈写道:李老师开通了幸福教室,我每天都进去若干次,看到别的家长陆续留言还开通了博客,我觉得也应该开一个。但我是个电脑盲,摸索着尝试,一遍又一遍,我成功了。我自豪地宣布:我被影响了,我很骄傲!李老师在努力,孩子们在努力,我,也在努力!

志远妈妈写道:如果有时间,一定会先到幸福教室看看,再到各家各户串个门,这已成为习惯。有时身边没有电脑,就成了挂念。

凯若妈妈写道:我很惭愧。我在孩子身上付出的还远不如李老师多。我要开博客,为李老师,为五(4)幸福教室。孩子们,我来了,我要和你们一起成长!

溪源家长写道:托李老师的福,开通了博客。以前这是多么遥远的事情啊!以后它会伴我一生,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李老师的执著不仅改变了孩子的一生,也改变了家长,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喜欢这改变,真的!

钧妈妈在他们娘俩的博客“大手牵小手”中,记了这样一个故事:周末,和钧因一事吵架。钧大急,眼泪和着鼻涕冲我大吼:“我告诉李老师,把你开除幸福教室。”我转怒为笑,他爸也在一旁窃笑。钧又补充一句:“就是告诉李老师,不让坏人进幸福教室。”呵呵,我是不是坏人不说,幸福教室却是孩子心里最神圣的殿堂!

是的,神圣殿堂。在李虹霞的幸福教室里,每个学生都能打开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学生的学习变成积极主动的自觉需要。李虹霞外出学习一周,代课老师的感觉是“自己俨然成了课堂的局外人”,因为班里的孩子可以自己组织课堂自觉学习,“当一个老师能让千里之外的孩子自我约束、自主学习的时候,还有什么教育不能成功呢!”

在由学生、家长和李虹霞共同创作的诗朗诵《有幸福教室真好》里,有这样的句子:

师:每天,望见孩子们的眼睛/就像望见,满天的星星//每天,看见孩子们的笑脸/就像看见,满园的花朵。

生:呵!我们笑啦/笑脸全映进,老师的眼睛//老师笑啦,笑脸上闪耀着/最亮的星星……

生彬:曾经,我是个被认为“孔子也教不好”的学生,同学疏远我、老师嫌弃我,我以为我没希望了。没想到,您把我转到了您的班级,这个改变我一生的决定,让幸运从此与我相随。

生璞:在那个班里,当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让我“走”的时候,您却领着我去了您的班级,从此不离不弃。我有过四任语文老师,在我的第五任语文老师李老师这里,我竟然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

家长:曾经迷醉,在你的微笑/妈妈般的笑容,让孩子们亲近温暖//曾经感动,是你的善良/满心的热心肠,胜过孩子们的家长/……/当这段时光成为过往,我们依然会说/孩子们有你,/是上帝赐予的福分/认识了你,真好啊/有你和孩子们的幸福教室,真好啊

改变了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形式,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在孩子的什么年龄阶段,完成什么样的教学,对于孩子的幸福人生具有重大的价值。统合语文教学,创造了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共同体,促进了师生、家长的共同发展与成长。

曾被于永正老师感慨“孔子来了也不好办”的学生大彬,两年前留级从外地市转到李虹霞的班里,后来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在作文中写道:

“以前,李老师是我哥哥的语文老师,我哥哥学习一直非常好,而同在一个学校里的我却学习很不好。爸爸妈妈常拿哥哥来说我,我也非常想追上哥哥,但是因为李老师这样的花盆没砸到我的头上,所以一直没有成功。老爸老妈给我报名上补习班,我还是不学,老师也拿我没办法。老师、同学挑剔我,我就跟他们拧着干,后来老师也开始躲我了,我越来越灰心。在那个伤心的学校的最后一个假期,我到了潍坊北海学校。

“让我突飞猛进的是李老师的表扬。我整整活了十年,才被老师真正表扬了一次!我的作文《我和好朋友“书”》,李老师说我写得好,在班上表扬了我,还把我的作文读给大家听。那次真是让人难忘啊!李老师,即使为了你,我也要不懈努力地学习。”

在班里的幸福教室,大彬写了一篇博文《我的老爸》,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爸爸喝酒的担心。后来大彬妈妈开心地告诉李虹霞,这篇博文对大彬爸爸震动很大,他把儿子的博文打印出来,随身携带,还经常拿出来在酒桌上传阅。

完全指向国家《课程标准》,学生形成了较为丰厚的语文素养

李虹霞所教班级的学生语文素养,明显高于同龄的学生。

以五(4)班为例,两年前李虹霞接任时,全班仅有4人喜欢语文,占不到10%,一个月后百分百“喜欢”,很多学生还特别标注“非常喜欢”。学生的阅读量显著增大,从过去三年的人均2.6本到一学期人均12本。三个学期共背诵课本以外的古诗98篇、古代散文10篇、现代诗歌24首、散文名篇9篇,还背诵了《大学》《中庸》。

刚接任时,孩子们不会说普通话、不会朗读。半年后,孩子们在“苏霍姆林斯基纪念大会”上朗诵诗歌《高山仰止》,深深打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卡娅和乌克兰客人。李虹霞指导的60名学生,荣获中华诵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小学组冠军。在潍坊市组织的经典诵读演出中,师生合诵《我有祖国我有母语》拉开了整场演出的帷幕。

那个转学到杭州的女生姝含,一年级下学期曾住院两周,同病房的恰巧都是一年级学生,小病友只能读学过的几篇课文,姝含却能把全册课文美读展示,惹得两个小病友的妈妈抗议:“别读了,给我们孩子留点自尊吧!”姝含转学到杭州后,一直不曾放弃和李老师幸福教室的联系,在李老师的遥控指挥下,姝含和妈妈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亲子诵读”比赛,还获得了一等奖。就在最近,姝含夺得了杭州市上城区的“国学达人”,而她还是用了李老师在一年级教她背诵的《春江花月夜》。

李虹霞的二(1)班学生,识字量是同级部学生平均识字量的两倍,阅读六年级课文已基本无障碍,一年多的阅读量在80万字以上,达到四年级以上阅读量。目前,她所同时执教的两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背诵《古代散文》《现代诗歌》两本书,速度可以不相上下。大多数学生的字有体有样,近半数超过高年级学生,人人练写毛笔字,有12人参加了书法考级。

李虹霞跨年级语文教学两学年,两个班的教学成绩都名列前茅。一位五年级的家长告诉记者说:“都说年级越高成绩越低,我儿子反过来了,一二年级考六七十分,现在四五年级倒考90多分了!”

受益于学校为开设的绿色通道,李虹霞的二(1)班学期中间从不考试。一年级学年末,孩子们参加全区期末检测,不仅成绩明显高于平行班级,漂亮的书写和极少用拼音代替汉字的卷面,令判卷老师赞叹不已。

2011830日,李虹霞为坊子区暑期教师培训执教一年级的《风姑娘送信》,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老师,现场做了如下点评:

重视字词教学。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李老师的教学抓字音的读准、想办法识记字形、弄懂字义。学习语言最后不是看一个人认多少字,而是要看一个人掌握多少词语,学词要放在重要地位。识字即识词,这节课不忽视词语教学,很好。用拓展的阅读材料来复现和巩固认读生字,用自编自创的生字活动操来复习很多提手旁、足字旁的字,真是寓教于乐,符合低年级教学的特点。李老师的统合教学,学生通过识课本的字、幸福读本的字,一年级识字突破两千字,提早一两年进入阅读,很值得肯定,建议研究和推广。

朗读比较充分。学生完整读至少有5遍,每一遍都有明确要求,把读书、思考、圈画结合了起来。

阅读理解提出的要求是合适的。李老师以读代讲、以说代讲,没有分析课文。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定位上比较合适,主要训练了学生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还让学生去推测信上到底写了什么,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这也是对学生猜测、推断能力的培养。

注意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整节课都重视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例如边读边听边涂画的习惯、正确的读书习惯、良好的写字习惯。

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来展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说风姑娘把信送给了谁,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和”字,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再如仿说环节的句式训练,角色对应的好。

这节课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特点。引入的激发兴趣的诸多元素,如猜谜语、编儿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得不累。

崔峦老师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李虹霞的师傅于永正得知崔老师的评价,特意给弟子打电话说:“这是最高评价了!”


述评之四:潍坊有个李虹霞,是因为花儿遇到春天

谈起她的“统合教学”,李虹霞首先说的是,潍坊教育环境的活力创新、教育教学科研氛围的宽松浓厚,恩师于永正对她“手把手、实打实地教”的点拨指教,还有她一直心存感激的若干位。她说得最多的一句是:“花儿遇到了春天,没有不开放的道理!”

有道理。潍坊市教科院的语文教研员薛炳群老师,编著了一部《潍坊小学语文名师地图》,记者应邀为该书所作的序就是《花儿遇到春天》。其中说:

日前,潍坊市教科院在坊子区的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举办潍坊市小学语文名师高端论坛暨李虹霞“统合语文教学法”推介会。来自全市包括镇街学校的26位小语名师,精彩纷呈,蔚为大观,可谓“人人操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

近年来,与潍坊教育的整体创新发展相适应,教科研工作也进入了最好的时期,尤其是小学语文界,高手云集,名师辈出,一茬更比一茬强,呈现出令外地同行羡煞的“潍坊小语名师群”现象:毕迎春的“1+X单元授课教学”、赵红的“单元过关教学”、韩兴娥的“海量阅读”、李虹霞的“统合教学法”、王香兰的“作文生活化”、吕映红的“赏评教学法”、赵晓蕾的“自主/对话教学法”、孙爱蓉的“自能学习教学法”……

能“自立门派”成一家之言的潍坊小学语文教师,可达四五十人。他们不仅带动了市内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大部分也在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有些老师还把课讲到了境外、国外。各地前来观摩考察者,有老师自发来的,有学校安排的,有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纷至沓来常年不断。好几次全国研讨会,设计规模二三百人,报名的五六百人,实际到会的往往上千人。与会代表之外的同行们,在会场两侧的走廊上一站就是一天。有些老师甚至宁愿“憋”上半天不去厕所,也不舍得漏过一个环节。

有一组数字意味深长:小学段的潍坊“特级教师”,第二批20位中有9位语文教师、第三批16人中有10位语文教师;2009年第二届“潍坊名师”小学段的11位中有9位语文教师;2009年潍坊的3位“齐鲁名师”全是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潍坊小学段的14位省“特级教师”中有11位是语文教师……各个名师的成长都有各自的原因,很难找出一个固定的模式。但与名师交谈起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感受:花儿遇到了春天,没有不开放的道理。

这自然不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花儿,都能够抓住春天的机遇,灿烂开放。

李虹霞是于永正老师的真“徒弟”,200510月举行的拜师仪式。于老师是全国著名小语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212月教育部在南京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

之所以收她为徒,于老师后来专门写过一篇《愿霞光满天》的文章。其中说:

第一,我看重的是虹霞的人品,山东人的美德,她身上几乎都有;第二,看重的是她的创造性的、具有远见的教育、教学。她是个工作狂,但是,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文化的拼命三郎。

有谁能经常打电话和我研讨教育、教学,而且一打就是半小时、一小时?有谁能在高速公路出口拦车,为的是要我当面指导朗读课文?有谁能让我把上课板书的字一一写给他看,尔后一丝不苟地临写?有谁能把我的朗读录下来,一字一句模仿到深夜?李虹霞。追求完美若此,追求至善若此,岂能教不好语文?

有谁能把学生带到家中住宿、辅导?有谁能细心到把历年来中考、高考试卷中易读错的字,汇总在一起教学生逐一认读,而且认了之后回家去“考”家长?有谁能不厌其烦地把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单元过不了“关”的字(即不会默写的字),逐个写下来(字写得很大),贴在每个学生的语文课本的扉页上,让该生天天与它们见面,而且再不厌其烦逐一抄送给每位家长,让家长辅导过“关”?李虹霞。以情教书若此,学生焉能不被感动?细到这个程度,实到这个份儿上,什么学生教不好?”

有谁能调到外地,学生竟不顾路途遥远,跟着转到他的班级来?有谁能当家长得知老师不再教他们的孩子,而联名写信强烈要求老师留任的?李虹霞。老师成了学生追捧的偶像,成了家长放心的人,教育能不成功吗?虹霞已经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我还能说什么呢?

【记者感言】

对李虹霞来说,教育已不仅仅是饭碗甚至事业,而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选择自强不息,她把语文教学融为生命的渴望;选择孜孜不倦,她把经典诵读锻造成语文素养的阶梯;选择热情似火,她对教育乐此不疲。李虹霞说,将语文教学“统合”之,创设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法,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山东教育》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