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山东教育》 道出不尽谢意
发布日期 : 2010-10-05点击次数 : 来源 : 临邑县邢侗教育办公室张坊学区 王玉坤
《山东教育》定格山东教育的关键事件,记录山东教育杰出人物,构筑着山东教育的精神脊梁,传递着山东教育的渊源和文化。她以鲜明的办刊思想,生动记录了山东教育的风起云涌,凝聚了改革的最强音。她与时俱进,发挥了教育舆论的积极作用,持续为山东教育改革助力、造势……
师范毕业后,我成了一名语文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天起,我就希望自己的步伐不要落伍,更希望自己的教学能更上一个台阶。但总觉得自己犹如一个远行的登山人,爬到一半却觉得再也找不到上山的路,感到无尽的困惑。是《山东教育》让我在迷茫与探索之中获得新的前进方向,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快乐。她那至诚至真、向善向美的文字深深吸引住了我;她那精彩的课堂教学赏析、巧妙的教学方法,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山东教育》教我如何应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
在一堂语文课上,我正讲得起劲,一个迟到的学生猛地推开教室的门径自跑了进来。这个冒失的举动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屏住呼吸,预感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我刚想发火,忽然记起在《山东教育》上看过一个课堂教学突发事件应对策略——以不变应万变,移花接木。我随即念了一句诗:“小扣柴扉久不开。”并转问学生:“诗人外出访友,看到门关着,为什么要‘小扣’而不‘猛推’呢?”学生说:“诗人轻轻敲门这是礼貌。”我又追问:“为什么在‘久不开’的情况下诗人还能小扣呢?”学生说:“诗人知书识礼,行为文明。”这时我来到那学生面前,轻轻地问:“现在你懂得‘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思了吗?”在大家会心的微笑中,那个学生红着脸默默地点了点头。
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巧借诗句,幽默点化。正所谓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山东教育》教我如何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
在一节小学语文公开课上,我正在讲《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此课要求学生深刻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可无论我怎样引导点拨,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把握。于是,我就借用了在“课堂教学赏析”栏目中读到的窦桂梅老师的方法,逐渐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煽起整堂课的情感高潮。台下响起了一阵掌声,这堂课获得了成功。
由此,我懂得了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
《山东教育》教我学会尊重
每个月末,孩子和我路过信箱,都会提醒我:“《山东教育》肯定来了!”我要是说:“没有那么早吧?”孩子就会信心十足地说:“跟你打赌,《山东教育》从来不拖期。”打开信箱,《山东教育》真的已经躺在里面了。守时本来就是一种尊重的表现,一本教人尊重的刊物一定会守时。还有,有时往《山东教育》投稿,如果中了,编辑部会提前给你寄录用通知,待刊物出版后还会给你邮寄样刊和稿费;即使稿件达不到发表的水平,有时候编辑老师会从你的稿件中选取一小段精彩的话发表在“教育感悟”栏目中,就为这一句话,编辑部也会给你寄样刊。这就是尊重。
《山东教育》已成了我倾心交谈的挚友,是我教育教学旅途中的加油站。
(《山东教育》2010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