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发布日期 : 2010-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青岛市实验小学 邓晓红
十年磨一剑
——青岛市实验小学“情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纪实
走进青岛市实验小学,不论是孩子还是老师,都会给你一种别样的感觉。当你试图探寻其中的奥妙时,每一个熟悉学校的人,都会意味深长地告诉你一个词:“情趣教育”。什么是情趣教育?用一句话来说,“情”指的是情感、态度,“趣”主要是指兴趣、品位、素质和价值观。“情趣教育”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重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不断提升学生兴趣与品位中实现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就是这样一个词,就是这样一句话,青岛实验小学研究了十年。十年里,学校厘清了课程、教学、德育三个辐射面,让情趣融入了校园,深入了人心,滋养了教育,实现了发展。
课程:高品位、有情趣、国际化
胖胖的张晓楠是一年级新生,入学没多久,就发现学校到处贴满了各种各样的招生海报,合唱、舞蹈、管乐、绘画、五子棋、文学社……五花八门,一应俱全。这可不是什么社会小广告,而是学校一年一度的社团招募活动又开始了。征求了爸爸妈妈和老师的意见后,他选择了圆号,加入了管乐团,因为“抱着大号和大家一起吹奏的感觉棒极了”!因为“去年管乐团去台湾演出,盛况空前”!
活泼的王诺雅刚升入二年级,细心的妈妈就发现她的课表发生了一点小变化,增加了一门限制选修课,可以从国际象棋、围棋、软笔或硬笔书法、科技制作、绘画、篮球等门类中任选一门,走班上课,两年不变。这引发了一场热烈的家庭讨论,全家一致认同:“这是引导孩子学会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最佳时机……”
其实像这样的选择,青岛实验小学的孩子在每一个年级都会遇到。而这正是情趣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给学生创造的独特平台和发展机遇。学校以“高品位、有情趣、国际化”为目标,以“任意选修课、限制选修课、社团活动”为基本组织形式,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目前已经开发了艺术、体育、文化、国际理解、数理、校园生活六类三十多门校本课程,形成了三大特质。
1.课程开发基于“健康、情趣、智慧”
学校在广泛了解学生、家长课程需求的基础上,成立课程发展委员会,召开学校课程发布会、教师课程研发讨论会、专家意见征询会,撰写《学校课程纲要》,确定学校课程类别和每个年级选修课课程设置内容,并纳入学校课时计划,排进课表,这些“生成性”的情趣课程让学生想上自己喜欢的课程成为了可能。
2.课程设置基于“广博视野,特长发展”
任意选修课面向三到六年级学生,以课程超市的形式,每学期开设一次,每课程8学时,由学生自主选修,走班上课。限制选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自主选修,编班上课,6年中为学生提供1~2次选择机会;一旦固定就通过分层达标体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富有生活情趣的个人特长;其中对于具有普适性的内容,学校采用固定课的形式,安排进自然行政班的课表,每周一节。如一、二年级的形体、国际象棋,三、四年级的陶艺、轮滑,五、六年级的木工和漫画课。社团活动面向全体,重点组织学有特长的学生,利用每周二到周五下午3∶50-5∶00的时间,定时定员开展活动,目前共有42个社团,近1000名学生参加。
3.课程管理基于“学分累积,全员参与”
学校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分怎么给。每学期每门课程为5学分,采用“考核”或“实践活动”两种评价方式,学生、教师、家长全员参与。二是学分怎么用。学分每学期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虽不与升学挂钩,但视积分情况,在学校中分层激励,毕业时据此颁发市实验小学“合格毕业生”“优秀毕业生”证书。
教学:情趣高效
201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青岛实验小学的每一个学生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阅读考级手册,一套班级共享的图书。七种颜色、七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阅读数量、阅读技能、阅读习惯的具体考量标准、考量方法,学生自主选择。孩子们群情高涨,发下的书立刻被瓜分一空。一些学生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商量着怎样才能早点达级……
这样的学科活动在青岛实验小学不胜枚举。科学奥运会、英语讲故事比赛、数学计算竞赛……每个学科每个学期都有自己独特的活动,丰富多彩;每次都有大批的学生脱颖而出,精彩纷呈。学生提高的不仅仅是学习兴趣,更有学科素养。这也是青岛实验小学教师达成的共识:知识已定,时间一样,要想教出的学生不一样,就必须改变策略,情趣高效是最佳选择。
1.学校致力于“教”的研究,研发“情趣课堂指导纲要”
在青岛实验小学上学的孩子,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作业“少”,但“少而精”“少而活”。因为教师认为,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有“层次性、自主性和选择性”,作业的内容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避免为作业而作业的误区。这正是“情趣课堂指导纲要”中的作业设置策略。
一是夯实集体备课,达成共识。学校实行“教学改进计划”,强化“个体研读—同伴互助—专家引领—集体汇报—实践反思”的研讨流程,以深入研读教材为轴线,通过集体备课,在教学目标上达成共识。假期是教师对教材的个体分析;开学后则是教研组内的集体交流、补充和修改;接下来就是以教研组为单位与学校内聘专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个人汇报,及时纠正理解偏差,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最后每位教师在教学及教研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最终整理形成对每一科教材的详细解读材料,由各学科分管干部收集,以便大家参考借鉴。
二是打磨“两课”,研发策略。“接力课”展示教研组整体研究实力,对同一课题进行“三阶段两反思”研究,注重策略梳理。“预约课”展示教师个体常态教学,预约听课时间,注重策略反思。所有的备课、上课、教研都是围绕“情趣”开展。每一节课都是情趣的实践课,每一节课也都是情趣的研究课,情趣源于课堂,落脚也在课堂,情趣的出发点在学生,最后的归宿也在学生,而教师则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实施者、完善者。
2.学校致力于“学”的研究,研发“情趣学生学习目标”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而这个对话,则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上课前,教师面对的是文本、是作者、是编写者;上课时,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思想、是灵魂。要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对学习感兴趣,就要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所以仅仅研究“有情趣地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有情趣地学”,这就要把好三关。
一是目标实施关。学校在制订、论证、修订情趣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匹配“学习目标实施细则”和“学习目标评价考核方案”,指导教师依据任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制订学习目标培养计划,并组织专题调研,评估各班级学生学习目标落实情况。
二是方法习惯关。学校研究确定了各学段重点培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指导教师在备课中进行相关设计,并通过课堂教学关注学法指导、习惯养成,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征集有效的学习方法,结集成册,全校推广。比如在高年级尝试采用的“导学学案”和“导练预案”法,就是以“导学学案”为抓手指导学生学会预习,通过“导练预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复习、自觉反思、自我检测的良好习惯。
三是学科活动关。学校研究明确了各学科突出培养的学科素养,语文学科重点关注“两写一读”,即写字、写作和阅读,数学学科重点关注“数学思维”,英语学科重点关注“一说一读”,科学学科重点关注学生善观察、爱动脑等。并通过专项课程的开设、学科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有形的课堂,教授的是知识;无形的课堂,培养的是素养。全面总结情趣教学的“微技能体系”,全面关注学生情趣学习能力的提升,因为抓住了教学之纲,纲举必定目张。近三年来,学校有51位教师在全国、省、市教学比赛中获奖,百余名同学在全国、省、市才艺比赛中获奖,教师的300余篇文章发表或获奖。
德育:培养情趣公民
2010年3月13日,青岛实验小学六年级(5)班的刘兖杰晚上乘公交车回家时,误把五角钱当一元钱投了进去,到站下车时发现口袋里还有五角钱,售货员阿姨说算了,可他仍然坚持补齐了钱。这种朴实的举动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司机第二天特地来到学校找到班主任,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表扬,报纸也对这件事进行了连续的、深入的报道。学校以此为契机,立刻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掀开了诚信月———争做诚信小公民活动的序幕。六年级级部向全体学生发出了诚信倡议书,三年级专门上了一节诚信班会课,三至五年级开展了“我讲身边的诚信故事”演讲比赛,推出了“诚信巡讲团”……
这是学校德育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立足情感培养、品位打造、行为规范锤炼,培养高品位、有情趣、国际化的一流公民。
1.文化浸润,让每一个空间都育人
情趣育人,让校园里的每面墙壁都会说话,只因学生的选择,只为学生的喜欢。我们发现,在每一个孩子眼里:
亲和的校园最能感动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主题文化墙让原本闲置的边边角角,变成了孩子们追逐快乐的秘密花园。“誓言柱”“感恩树”“微笑墙”和“美德长廊”……一句句孩子的心声、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陪伴着学生,滋育着心灵。
艺术的校园最能感染人。蕴美楼上,干涸土地中的幼芽、红色的甲骨文、环绕全楼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乐谱……一幅幅作品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力量之美、意境之美和韵律之美。在这里,孩子们获取着知识、汲取着营养,更把“美”深深地种在了心里。
人文的校园最能陶冶人。于是,校史博物馆成为每个学生心中的净土,或新或旧的照片记录着学校的历史,历年的证书、奖杯记载着学校的辉煌,魔方车成为每个学生游戏的天堂。童年的魔方,游戏就从寻找自己喜爱的书籍开始了。
神奇的校园最能激励人。你想破解世界未解之谜吗?你想运筹棋盘而决胜千里之外吗?你想走出矛盾思维的迷宫吗?智慧空间就这样成为了孩子们流连忘返的探索驿站。
2.活动育人,小情趣引发大智慧
情感培养,着重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及传统文化接纳三个层面,以注重细节、全员参与的主题节活动为平台,体现“民族性”。如:“做中国人,写规范字”体会汉字之美,国庆节“废旧物品齐回收,换面国旗迎回家”培植国家自豪感,清明祭扫礼、端午情、奥运色感受民俗之韵,“情系汶川、奉献爱心”爱心节引导学生践行民族大爱……
品位打造,以理解、感恩、合作、创造、欣赏、快乐为主题词,通过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月主题活动为平台,发挥创造性。感恩月,“妈妈的笑脸”摄影大赛、“我用孝心感动她”“老师,我想对您说”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开始理解身边的亲人,学会感恩。自能节,书包减肥计、跳蚤市场、DV剧本拍摄,将快乐、创造和自能留在孩子心间。
行为锤炼,以“公德教育”为主旨,注重“细节性”。学校制定并出台了《青岛市实验小学学生守则》、各班班规、新生入学导读培植规则意识。“入学礼、入队礼、升旗礼、大队集会、十岁礼、毕业典礼”增强学生的仪式感。“开启文明生活的宝典”“让爱的空间更有序”“大眼睛寻美”等活动抓住身边的小事,践行提升。不同层面的学生座谈会,让孩子敞开心扉,向教师诉说他们心底最真实的想法。“高标、底线式”多元评价更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将文明举止呈现于一事一行中。
3.家校合作,市实验一家亲
2010年5月14日,学校“沐浴阳光、炫出精彩”综艺节在人民会堂隆重开幕,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节目,博得了与会领导、家长、师生们的热烈赞誉。其中最具爆点的一个节目,就是各个年级的家长合唱团,当他们盛装出场时,全场欢声雷动;当他们载歌载舞时,全场激情昂扬;一再的谢幕,一再的掌声,而这只是“市实验一家亲”体系的一个剪影。
一个篱笆三个桩,任何合力的形成都需要关键的纽带,而这个纽带就是孩子们对于精神生活的永恒追求,对于真善美的无尽热爱。我们总对老师们说,关注学生就是发展自己,这是最富有情趣的成长;我们也对家长们说,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地方都存在着每一种教育的可能,要敢于放开,要善于沟通,要相信学校,这是最富有情趣的合作。为此,学校一直在探索:
立足家长多元价值诉求,真诚开展约谈。学校发放“约谈信息采集表”,诊断每一位学生的具体表现,了解家长需求。学校分年级召开家长会,共话新学期教育,免费赠书,推介科学育子的55个细节与方法。学校正副班主任、任课老师集体参与,面向家长开展100%的约谈,确立每个孩子的具体成长目标,以“我与昨天比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为评价尺度,与家长达成共识。
立足家长多元资源优势,成立助教团。来自不同岗位的家长走上讲台,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所学知识,如“春季医疗保健咨询”“船———我们的梦想”等涵盖科技、海洋、医学、健康各个方面……家长准备充分、讲解精彩,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质疑,教师友情赞助、积极参与。
立足家长多元素质培养,培养特色家庭。学校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通过校园网家长信箱、班级博客、校友录、QQ群,面向每一个家庭,开展读书、环保、健康、DV制作、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提升家庭品质,和谐家庭氛围。
尾 声
校园里,那棵百年榉树依然枝繁叶茂;大榉树下,阳光洒下细碎的金黄,诉说着一百年来发生的点点滴滴,更见证着“情趣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辉煌。成长与情趣同在,健康与快乐同行,学生们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满足,个性得到了发展。一批批名师脱颖而出,积淀十余年的教师在全国教学比赛中夺冠;工作四年的教学新锐,在省优质课比赛中折桂;工作三年半的教师,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教材。从容来自于内心的信念,做有情趣的教师,培养有情趣的下一代。
十年磨一剑,研究世界的博大与深邃逐渐转化成内心世界的灵动与真诚,有情有趣,才是人生……
(《山东教育》2010年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