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答好教育“双减”题的临沂经验

发布日期 : 2023-02-27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省临沂市教育局   刘金松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临沂市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守正创新、实干笃行,着眼“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等突出问题,采取“加减乘除”系统法,着力答好教育提质增效的“双减”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一、“加法”答好师德师能提升“能力题”

师德师能是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的着力点和教学重点必须从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转移到对人的培育上来。为有效提升教师师德师能,临沂市着力做好“加法”文章,即实行“补量+建设+提质”三驱动,确保教师“用心教、全力教、有效教”。

1.扩充教师资源存量

坚持把补充教师队伍纳入市政府年度20项重点民生实事内容。2021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8000余人,招聘数量为全省最多。2022年招聘教师7000余人。落实乡村教师补贴、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加快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解决教师后顾之忧,使其安心从教。2022年,全市已建成教师周转房2725套。

2.强化师魂师德建设

出台临沂市中小学师德负面清单和师德考核办法,启动师德师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采取专项督查、实地暗访、学生家长举报、媒体监督、通报曝光等形式,严肃查处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违规取酬、体罚学生等师德失范突出问题,开展专项巡查30余次,查处有偿补课行为10余起,助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3.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创新构建教师培训、名师培养、名家培育的“三梯次”教师专业成长体系,在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同时,启动新一轮“三名工程”,新培养沂蒙名师100名、名班主任100名、名校长40名,并持续评选临沂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形成教师梯队的“长链式”发展新模式。建立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将优质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老师教得好,不怕作业少”已成为家长共识。

二、“减法”答好学生学习样态“内涵题”

“减法”就是去冗归本,减去冗杂、机械、低效、无用的教学行为,优化更高效、更生动、更高质量的教学样态,让学生学习真正回归学校,学校主阵地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临沂市通过控制作业总量、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效率、注重课后成效等举措,有效减少了对校外“加餐”的需求和依赖。

1.控制作业总量

印发《作业设计十项原则》等文件,实行教师自控、学校调控、家校联控的“三控”作业管理制度,杜绝机械重复和惩罚性作业。加强“教”“学”“练”三环节研究,落实作业“精选、精炼、精讲、精批”要求,科学设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带书包回家”成为新常态。

2.深化课程改革

依托全国“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建设,完善“项目+领衔县区+领衔校”运行机制,通过14个项目实验区和680个项目实验单位,引领带动市域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突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发祥地特色,把红色元素纳入课程教学,编写并免费发放《沂蒙精神教育读本》97万册,配套开发红色教育校本课程近2000门。

3.优化课堂效率

深入推进生本“新课堂”改革,通过巡回示范教学、线上项目式评课、精品课程直播等形式,鼓励教学方法创新,探索轻负优质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临沂一小适性课堂”等一大批先进教学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成临沂智慧教育云平台,整合线上教学资源,教育信息化设施覆盖率达100%

4.强化课后成效

深化1+N”课程开发,“1”即加强作业辅导,让学生作业尽量在校内完成;“N”即菜单式素质拓展项目,着力推进“大思政”“大创客”“大健身”“大美育”“大实践”等五大课程体系开发,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精心培育“课堂学习+课后服务+在线学习”三位一体的学习新模式,让课后服务呈现“精准化、精品化、特色化”新样态。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打造以自主阅读、文体科普、社团活动为主的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让课后服务成为“老师用心、家长放心、学生舒心”的“三心工程”。

三、“乘法”答好质量内卷困局“破解题”

“乘法”主要是通过挖掘优质资源、优化教育评价、研学实践育人等力促“三破三立”,即“破”重分数轻素质的行为、“立”素质教育的导向,“破”重教书轻育人行为、“立”全面育人的导向,“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全面发展的导向,让教育生态愈加健康。

1.在挖掘优质资源上做“乘法”

分析各类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师资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短板,精准实施优质资源“拓面工程”,统筹考虑城区发展、城乡人口流动等因素,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20处,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满足群众“上好学”的现实需求。通过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等方式,着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

2.在优化教育评价上做“乘法”

围绕高质量育人目标,在巩固“改革创新年”“内涵发展年”基础上,把2022年确定为“教育攻坚年”,把“双减”与教育发展主题紧密结合,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从政府层面将教育满意度纳入履责评价,学校层面围绕五育并举完善“千分制”学校综合评估方案,教师层面从“德能勤绩”四维度改革评价体系,学生层面创新综合素养过程性评价办法,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育人观,逐步化解教育中的“剧场效应”。

3.在研学旅行实践上做“乘法”

发挥沂蒙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孟良崮纪念馆、中共山东分局旧址等90多处红色教育基地作为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研学和情境体验活动,让爱党爱国爱军意识融入血脉。强化科普助力“双减”,让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社区、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农村,培育朱家林、尹家峪、压油沟等一批田园综合体,推行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让“双减”后的学生“有地方去、能动起来”。

四、“除法”答好群众重要关切“治理题”

“除法”就是针对群众关切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尤其是对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教育公平、家校协同、联合执法、常态监督、资金监管等方面进行治理,切实维护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1.教育公平除焦虑

着眼减少家长“择区”焦虑,开展教育强镇筑基工程,力促城乡教育均衡。着眼减少家长“择校”焦虑,探索“名校托管”模式,力促校际教育均衡。着眼减少家长“择班”焦虑,实行阳光分班,均衡分配师资,并电脑随机分班,堵住讲人情、走后门的口子。

2.家校协同除疑惑

构建“家校共同体”,通过设立课后服务家长志愿者、家长开放日、学校顾问等形式,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全过程。建立黑白名单公示制度,在主要媒体平台定时更新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引导家长理性选择课外辅导。开展网上学校试点工作,定时向家长推送网络课程,聘任家校共育专家在线答疑解惑,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3.联合执法除漏洞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面广量大,出重拳,用重典,猛药去疴。实行联席会议制度,19个部门成员单位参与,建立市县两级部门联合执法、镇街协助执法、社区包片巡查、网格员包点监督的四级执法监督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6.35%

4.常态监督除短板

出台《临沂市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办学行为正面加分、负面减分的积分信用监管制度。加大常态化排查力度,并实行违规行为“双通报”制度,即机构违规向属地镇街通报,学生参与违规培训向学校通报。

5.资金监管除盲区

制定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办法,建立监管平台,对培训机构资金实行全种类、全流程监管。

“双减”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中小学教育不再紧盯分数,真正认识到发展的多元性以及素质发展的主导性价值。“双减”改革的价值追求和终极目标是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从“十四五”发展和2035远景发展的角度反思当前的教育改革,临沂市将继续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