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书写新时代“红色答卷” ——记全国人大代表、临沂北城小学校长张淑琴

发布日期 : 2022-12-20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本刊记者   卢华清

□ 本刊通讯员   刘金松

日前,临沂北城小学《红色基因代代传:小学红色课程群的构建与实施》荣获2022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喜讯传到学校,全校师生一片欢腾,这是近年来该校落实习总书记嘱托、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推进红色教育的成果。

北城小学始建于1946年,曾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校本课程项目推进会提供观摩现场,并在教育部课程中心组织的实验区红色教育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学校从一所不起眼的乡村学校,到成为红色品牌区直属小学,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也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的推动作用,这个人就是全国人大代表,临沂北城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淑琴。

20187月,张淑琴调任北城小学校长,在充分了解校情、学情后,她结合学校“雅·乐”核心办学理念和培养“德美才广,知行合一”文雅少年的育人目标,将红色教育确立为学校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精准施策,守正创新,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新时代的“红色答卷”。

以忠诚之心,做好“底色卷”的答题人

为深挖学校红色展馆的丰富内涵,张淑琴带领干部教师为学生筑起了深厚家国情怀和高尚思想道德的阵地。从展馆的理念、布局、内容到照片、色调、材质的选配……都凝结着她的心血。老师们开玩笑说,张校长的眼睛就是一把“尺子”,任何细微的差池都逃不过。其实,不仅仅眼睛是“尺子”,她既能站高看远,也能走近看细,从寻常琐事中探寻教育的真谛。

红色元素如繁星闪烁

“追溯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通往未来。牢记过去才能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虽然我们无法穿越历史和英雄们并肩作战,但是我们可以把他们的故事代代传颂,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张淑琴这样说。

走进北城小学的校园,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有红色元素:学校的主体建筑是红色,既渲染红色文化氛围,也彰显学校的红色特色;在教学楼的走廊上,一抬头就能看到一张张“沂蒙红”展板。整齐排列的红色宣传栏、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主题手抄报、丰富多彩的沂蒙文化展板……学校的每一处角落都浸润着鲜艳的红色。

疫情防控是红色教育的“活教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张淑琴围绕红色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线上活动,进行线上红色思政课研讨,设计录制了《2020,我们一起抗疫》《我参与、我奉献》等数节线上红色思政微课,组织开展“从小学当榜样,长大做先锋”线上主题升旗仪式,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学生们在家录制手语视频为武汉加油,创作诗歌赞美最美逆行者,彰显了沂蒙娃的爱国风采。

红色故事如春雨润物

20192月,正值新学期伊始,张淑琴邀请临沂市委党校原副校长、山东省党建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特聘教授柴鸥林到校为老师们作专题报告。听着动人的红色故事,老师们泪光闪动,这些故事触碰了他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一位老师在她的朋友圈写道:“以前总觉得英雄故事是印在书本上的,离我很远,今天的英雄故事充满了温度和感情。讲道理不如讲故事,天边事不如身边事,沂蒙老师更应该讲好沂蒙故事!今天的报告,走进我的心了!”沂蒙新红嫂朱呈镕、抗疫英雄段珊珊先后被邀请到学校,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让师生们悄悄发生着改变。在北城小学,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三会”——会讲理想信念,会讲沂蒙故事,会讲传统文化。老师们把不同时期先进人物的故事,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对着学、照着做。

如果问北城师生们最爱什么颜色,“红色”一定是他们最坚定的答案,红色已润物无声般融进师生的血脉中。

以信念之心,做好“课程卷”的答题人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走进北城小学,老师的办公桌上不约而同地放着《红色文化》校本课程教材。这是老师们编写的,老师不仅要常读常看,还要根据教学情境为学生讲解。

20211月,教育部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实验项目临沂实验区工作第二阶段第一次推进会将要在莒南召开,会前的周末,张淑琴和课题组的老师在学校里将上次推进会上专家给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再次查漏补缺。她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到处都是圈点勾画的批注。张淑琴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记录报告要点时,也顺便记下当时自己的思考。”第二天一早出发,张淑琴如往前一样仔细研究起发言材料,一路上,她和同行的老师围绕国家课程融合红色教育内容后到底在整个课程架构中处于什么位置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她在笔记本上标注了多处发言材料中还可增加的内容。只有秉持严谨务实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作风,才能让红色课程真正走进师生的内心。

在张淑琴的带领下,学校整体架构了基础类、拓展类、研究类“三位一体”的红色课程群体系。该体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由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为指导原则,探索出红色课程育人的“三融入”模式。

——课程开发渗透红色思维。成立核心研究团队,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开发选修和必修两类红色课程。一至六年级必修课程设置红色动画、红色绘本、红色故事、红色书籍、沂蒙精神教育读本、红色精神等。在传统文化、艺术修养、体育运动、智力提升、科技探索等选修课程中渗透红色教育思维。

——课程建设融入红色文化。组织骨干教师梳理语文、道法、音乐、美术等课程中的红色教育内容,做好融合文章;通过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人物及历史事件,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准备。如在学习《黄继光》后,安排阅读《解密上甘岭》,观看电影、记录片等相关资料,感受上甘岭战役的惨烈,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艺术修养类剪纸课中围绕红色人物展开创作,在泥塑课上刻画红色人物和场景。同时整合课程内容,在儿童画课增加红色绘本,在合唱课增加红色歌曲,在器乐课增加红色乐曲,在体育类增加红色运动项目,在科技探索类学习“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感受科学家的报国志、爱国情。

——课程机制引入双向选择。围绕学校课程目标,学校制定双向课程选课机制,教师与学校双向选择。学校制定开设的课程,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报名,学校根据教师优势,确定任课教师。学生根据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地进行报名,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课程能力测试,确定学生的学习课程,尽可能保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以培根之心,做好“传承卷”的答题人

“真实的力量最能打动人”,这是张淑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基于这种认知,北城小学立足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热土,通过开展红色育人系列活动,培育师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当好红色传人。

听好革命故事

每年的开学第一课,张淑琴都要为学生作《走进一座山  认识一群人  学唱一首歌》的主题报告,学生们从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中,深刻理解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内涵。邀请“最美兵妈妈”朱呈镕给师生讲老红嫂爱党的故事和新红嫂的拥军情怀,朱呈镕弘扬沂蒙精神、拥军拥属的故事让师生动容。张淑琴和学校师生代表还把德育课堂搬到了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支前模范王克昌的家门口,大家围在老人身边,听他讲述沂蒙人民踊跃支前、钢八连抗击日伪军救百姓等革命故事,学生们深受教育。

李妮老师作为抗日英雄王保胜的孙媳妇,编写了《革命烈士王保胜的故事》。学完故事,张淑琴就带着学生们走进王保胜纪念馆,让其充分了解家乡的英雄事迹。很多家长也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他们主动走上讲台,给学生讲述身边的红色故事。在“红色故事我来讲,沂蒙精神我传承”沂蒙小小讲解员活动中,376名队员讲述英雄故事,录制网络视频,向全校五千余名学生进行线上宣讲。学生王雅萱荣获“沂蒙精神传承小达人”称号,刘珉彤的原创抗疫歌曲《多想》登上山东省少先队公众号;红领巾讲红色故事《王二小》《逆行者永不孤单》《多想》等荣获临沂市兰山区展演活动一等奖。

演好革命故事

在排练《女子火线桥》的故事剧时,饰演李桂芳的小演员每次演到“同志们,快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的时候总是笑场,她一笑,其他的小演员也跟着笑,排练节奏就完全打乱了。张淑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沂蒙红色故事,她带着孩子们来到红嫂纪念馆,看着一幅幅真实的图片,听着讲解员动情的讲解,孩子们眼圈红了。再排练时,笑场的人没有了。待到孩子们正式上台生动演绎时,台上台下的人眼眶都湿润了。

践行红色精神

搜集材料、现场学习、向他人宣讲,也是学生了解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教育的过程。近年来,北城小学先后组织举办“红领巾讲红色故事”“储蓄点滴爱心,传承红色基因”等活动近十场,多次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孟良崮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参观学习,并以“小小解说员”的身份为观众讲解。在临沂市红十字会发起的“传承红色基因   撒播点滴爱心”公益行动中,学校360名同学捐出3万元爱心助学金,救助了沂南换于红军小学等学校的60名家庭生活困难儿童。

以仁爱之心,做好“践行卷”的答题人

传承红色基因是教育人共同的使命,一方面,要在课堂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让学生听着红色故事长大,在心里种下红色的种子;另一方面,要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红色精神,以实际行动给红色基因增加活力。

红色传承文明

六年级语文组的谢志迎老师珍藏着一个特别的信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邮票纪念封。纪念封上盖有“北京人民大会堂201835日”的邮政日戳。这是张淑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参加会议后专门带回来的礼物。2021322日的升旗仪式上,张淑琴把写着“捡起垃圾,传递文明”字样的这个首日封送给了谢志迎老师。据谢老师说,那天在校园里,他像往常一样把看到的垃圾捡起扔进了垃圾桶里,没想到让校长在升旗仪式上专门表扬了自己。仪式结束后,爱记录点滴的谢老师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几件特别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它们承载着很多温暖和难忘的瞬间。看到孩子们望向我时小脸上露出的喜悦和激动的表情,真正理解了‘亲其师,信其道;敬其师,效其行’的含义。我感激生命里能遇见这样一位用心对待老师、用真情对待教育事业的校长。”

这份特别的礼物,张淑琴也送给了舍小家顾大家、母亲生病期间仍坚持教学的蒋金梅老师,还送给了主动将废弃的口罩扔到专用垃圾桶的李文佳同学……特别的礼物,见证了教育的平凡与伟大。

红色接力大爱

2019年,一位教师的女儿得了重病,四处求医治疗,花费巨大,为了给女儿治病,她长时间请假。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她的工资不能全额发放。张淑琴本着刚性制度与柔性关怀相结合的原则,让学校把该扣的工资扣发,同时通过工会救助、集体捐助等方式给予帮助,并在后续治疗中悉心帮助,让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人心换人心。当这位教师得知学科教师紧缺时,虽然女儿还在恢复期,她毅然要求重返课堂。她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集体的关爱让我和女儿走到了今天。如今女儿已明显好转,我随时听从学校的安排。”

红色倾注一线

在与名利相关的事情上,张淑琴总是带头把最好的、最需要的给予一线教师。学校岗位等级竞聘时,她总是把有限的名额让给一线教师,年终绩效考核奖金分配时,她和学校班子成员只拿奖金的最低档,把更多的奖金给了一线教师。她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导他们向书本学、向老教师学、在实践中学。

作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北城小学的学生形成了“敢于拼博,勇于胜利”的精神品质,近几年,连续蝉联市区足球比赛冠军,2019年荣获山东省“体彩杯”小学足球比赛男子组冠军,实现了临沂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以担当之心,做好“民生卷”的答题人

2018年,张淑琴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小学教师能走进最高政治殿堂,她备受鼓舞,决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多年来,张淑琴为民代言、为国献策,积极向社会各界宣讲政策,用言传身教带动和感染着一批又一批身边人。

红色传人传党声

每年的人代会后,张淑琴总会急着赶回临沂,她心里装的不是对家人的惦念,而是要在第一时间将“两会”精神送到父老乡亲的身边。于是,每年都会有一个属于张淑琴的特殊“宣讲忙季”,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不停歇地备稿,不停歇地赶场,让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达到基层。她将代表职责“前移”,“无障碍”联系群众,搭起了“零距离”沟通平台。在忙碌着的时间里,她忘记了家人,忘记了自己,却永远忘记不了那些“该干的事”。其实,她也知道,“干那么多,没有不累的”,但内心深处的那份共产党人的执着,却总能在第一时间说服自己。

红色治校育新人

调任北城小学校长后,张淑琴致力教育教学管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她向社区问需,同老师交心,对学生家访,公开联系方式,每月固定时间组织开放日,了解社情民意。对群众反应的代课教师多、小区配套园收费高等问题,她及时向市区领导汇报。2019年,学校全面推开学校课后服务,对家庭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张淑琴带头与帮扶的孩子谈心,赠送书籍,给他们讲“两会”的人和事,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给家庭分忧,为社会做贡献。2020年疫情期间,在得知六年级周漫琪同学因疫情阻隔只能宅在湖北老家无法按时到校复课的消息时,她多次通过电话谈心等方式,向远方的小漫琪传递师生们的鼓励关爱。

红色提案展情怀

张淑琴常说,我是沂蒙老区的教师代表,要带头弘扬沂蒙精神,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做一名优秀的代表。近年来,她自学法律,积极调研,先后提交240份议案、建议,受邀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等部门领导同志共话司法和教育体制改革。关于全民阅读立法、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劳动教育、推动在线教育发展等议案建议被列为全国重点督办件,全国人大和中宣部领导专程来临沂答复办理情况,她多次应邀参加全国人大组织的立法听证会、评估会和教育部建议办理座谈会,多次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代表团大会上发言。列席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时,提出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建议将小学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修改为8%左右,该建议在2016年得到落实。

寒暑假期间,张淑琴每天也都如往常一样到学校上班,她在校园边走边看,边看边想,回顾从前,规划明天。

她一路奔忙,践行着对教育的忠诚;

她一路奋进,追逐着对教育的梦想。

她用爱与责任镌刻着“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价值追求。在教育前行的道路上,她既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也有“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

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她来说,就是工作的全部。